武侠之无上融合/天龙之无上融合 第199章

作者:赤东东

甚至不由得想到,如果总有这种好事的话,在王振手下也不错!

不过是多了一个主子,但是获得荣耀,也是另一位官家主子,所给与不了的。

庆功宴的另一个焦点,无疑就是促成了此次大捷的关键人物,假扮陈公公统领两万突袭军,直插蒙军之中,端掉了对方指挥中枢、拔掉了帅旗的王振。

其他更方面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突袭军的成功的基础上的。

那里的战斗也是最惨烈的,统计的结果已经出来,两万参加伏击的宋军精锐,一战之后能战之兵只剩下八千人,重伤残疾告老还乡千多人,其他过半子弟,都将生命留在了草谷……

襄阳侠士在建立以来,也第一次遭受这么大的牺牲,十六名江湖客,血洒疆场,而且王振现在还知道,这十六人包括甄志丙在内七名华山弟子!

一整套北斗剑阵的华山弟子,为了给王振营造斩首机会,而死于乱军之中。

王振知道此事之后,也是叹息一声,暗道从今之后与华山派旧怨两清,视其为江湖同道。

在其他人看来,王振斩帅拔营已经算是大功告成,只有知道原本的“因果线”的王振自己,对于放走了忽必烈的事情,依旧耿耿于怀。

即便是吕文通、吕文焕,对于忽必烈很可能没死的事情,也没有表现的太惋惜,毕竟即便蒙哥、忽必烈都死了,大蒙古国也不是就没人继承。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忽必烈的厉害……

不过总算在庆功宴上,王振没有再纠结此事,和襄阳侠士、襄阳守将们痛饮了一番。

私下里特地嘱咐陈公公,让他吕家兄弟写战报的时候,将突袭军的功劳,推到杨过身上,王振没心思搭理这些。

就在襄阳侠士彻夜饮宴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襄阳城竟是迎来了大蒙古国的使者,众人知道之后都是一笑,只当是来议和的。

谁料这人来议和是不假,但是却还说了一件令王振火冒三丈之事!

忽必烈的确没死,而且已经收拢襄阳城外的蒙古军,不过现在蒙军刚刚遭受重创,即便是蒙古人也士气低落、战力萎靡,不得不往北地退了回去。

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进攻襄阳的计划了,毕竟忽必烈威望再高,想要大蒙古国诸部对其臣服也是需要时间的。

那使者也带来了想与宋国休战十五年的意思,并且这次说是如果宋国同意,新的大蒙古国皇帝忽必烈,将以铁木真血脉之名,立下祭坛祷告天神,诚意还是有的。

同时那使者还说了一件事情,是否休战宋国可以自行决定,如果想要刀兵相见,大蒙古国也不惧。

但是却通知宋国,即日起,如果发生江湖人士暗杀大蒙古国官员的事情,按照官职不同,小的屠杀北地蒙古辖内的汉人一村一县、大的杀光一城一镇,如果有人刺杀大蒙古国皇帝,下一任大蒙古国皇帝,将由屠杀汉人最多的亲王继承!

王振听到此事之后,面色似铁,知道忽必烈这是被吓怕了,可是这威胁手段虽然粗暴,但是不得不说很有效。

至少王振就放弃了,原本在心里打算的,潜入北地再次刺杀忽必烈的事情。

由此也足可以见,大蒙古国只懂刀枪、不懂治国,也从未将治下的他族百姓,当做自己的子民,而只是予取予夺的奴隶,否则谁见过用自己的百姓,来威胁外人的?

如此做派,也难怪其运不久,只要稍有懈怠,这横贯三大陆的大帝国,立刻在各地的反抗中付之一炬……

同时王振也受到忽必烈的“好主意”的启发,几天之后以他的私人名义,也向蒙古发出了警告。

对于北地汉人的人口数量、贫困人数、赋税甚至是受欺压的程度,做出了限制,只要不达标,剑圣必然北上,击杀对应品级、数量的蒙古官员。如果因此大蒙古国屠杀报复,那就鱼死网破,你杀我也杀,看谁先心疼……

因为这看似胡闹的制衡之法,北地蒙古治下的汉人,倒是“享受”了几年的好日子,虽然只是被欺压的少了些,依旧没有自己的名字、依旧出生男丁不能超额、甚至靠北的地方依旧被行使着“初夜权”,但是总算没有人口锐减……

第207章.207剑圣之威

南宋皇帝果然欢天喜地的同意了议和,而且对杨过、陈公公褒奖无数,陈公公已经回了京城,向当初瞧不上的大臣们打脸去了,杨过则是自请留在了襄阳前线。

原本王振还想反攻北地,此时见了宋国的做派,还有因为忽必烈给自己的启示,也就熄了心思。

一开始想要反攻北地,也不过是一时之愤,王振可没有什么做皇帝的心思,他相信自己有系统在手,只要渐渐的变强,总有天能够凌驾一切之上,对江山并不感兴趣。

就像是现在,如果让王振穿越到鹿鼎记等等超低武世界,以王振的武功足以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现在自己无法动摇大势,是自己还不够强,如果自己拥有神话故事中的力量,那现在也可以掌控一切。

南宋朝廷自己都自甘堕落,王振也没有取而代之的心力,那索性不再搭理这群人。

受到了忽必烈的启示,王振开始以另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制衡大蒙古国!

忽必烈对南宋武人的威胁发出没多久,王振竟是也以个人身份,对大蒙古国发出了恰然相反的威胁。

一开始不认得王振的蒙古权贵,对此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有些南宋的官员知道,还请奏缉拿王振,并且杀鸡儆猴、严格约束江湖中人,以免因为个别江湖狂徒,影响了刚刚“回暖”的宋蒙关系。

结果自然是被贾似道压了下去,而且事后不久那几名唱着这种论调的官员,就暴死于家中。

毕竟王振是一个记仇的人,而且也没心思保护这种人的言lun自由,这几人还都是平时和贾似道过不去的,那奸相第一时间就把几人的作息时间、家宅位置告诉给了王振……

结果自然会引来更多大臣的不满,甚至宋理宗赵?开始重视此事,不过王振浑不在乎,南宋从官员到皇帝,只要他想杀,无一人杀不得!

经历过三波刺杀,加上陈公公也向赵?言明,如果王振出手,他拦不住之后,“王振”二字成了朝堂禁语,好像所有人都一夜之间忘了这个名字。

王振第三次离京的时候,将贾似道的家产也搜刮了小半,谁让这次他杀的,几乎都是贾似道的政敌呢,虽然目的并不在此,但是王振所为,确实加速了贾似道的专权。

贾似道也知道这一点,看似苦着脸和王振讲价钱,其实心里都乐开花了。

唯一让贾似道遗憾的,就是王振短暂的来了一趟京城之后,就又被他几位夫人“接”走了,否则贾似道倒是很愿意,王振一直在相府住下去。

王振在一天,贾似道便完全不必担心,有人能杀自己。

不过之后贾似道也想开了,只要王振不对自己出手就好,毕竟武林中人里,能够杀当朝宰相、皇帝的,除了王振也没有第二人选……

一个月后,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忽必烈竟然对王振的“个人意愿”做出了回应,真的开始调整起统治北地汉民的措施。

即便因此而令刚刚坐上大蒙古国皇帝的他,威望有所削弱,也在所不惜。

剑圣之威,乃至于斯!

这是宋国的官员们才明白,之前是对什么人不满,幸存的人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强出头,说什么缉拿王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