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无上融合/天龙之无上融合 第617章

作者:赤东东

同时为了表彰其忠君体国,这些人却是又受了不少其他封赏和荣誉,并且各家年轻一代,可以优先入军中或是去地方历练,成才者自有升擢。

楚国这维持了不到三天的闹剧一般的内乱,并没有在外界引发什么热议,毕竟太“仓促”了,简直就好像普通的匪患一样,而且在楚国内部,都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另一方面,其他各国也是被另一则楚国的消息震惊了……

慈航静斋的继承人师妃暄,出使河北夏国,面见夏王窦建德这位北方大豪……而其出使的身份、所代表的,竟赫然是之前一直与慈航静斋为敌的楚国!

这消息刚刚传到秦国的时候,梵清惠等慈航静斋之人呆立当场,他们本来还在担心,师妃暄去了竟陵那么久,怎么声息全无,丝毫没有想过是已经被“策反”了!

而且以梵清惠对弟子的了解,心中明白绝不可能是“策反”这么简单,师妃暄绝不是会被外物所影响自身判断之人,更大的可能是师妃暄本就有意倒向楚国。

在慈航静斋的人震惊的同时,她们在秦国的地位也越发尴尬起来。

据说当时夏王见师妃暄的时候,还问起此事,然而师妃暄的回答是,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才是最符合慈航静斋“济世安民”原则的,所以她也可以代表慈航静斋。

虽然没有正面言及慈航静斋的其他人,但是分明是说她师父等人,才是背离慈航静斋!

师妃暄在天下间的名气,可比梵清惠之流大太多,毕竟如果是正常时候,阴癸派和慈航静斋都只会有一名传人出世,而这个人便能代表自己黑道、白道!

师妃暄倒向楚国,无疑将慈航静斋本就被削弱的正统名声,被劈成了两截,而且其中比较大的那半,还放在了楚国的筹码上……

第647章.646王世充降

师妃暄倒向楚国,无疑将慈航静斋本就被削弱的正统名声,被劈成了两截,而且其中比较大的那半,还放在了楚国的筹码上!

这消息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王世充就是那头骆驼!

师妃暄还在夏国游说窦建德,而郑国的王世充,却已经向楚国递交了降表……

此时所谓的郑国,也已经只剩下洛阳京畿一带,与未击败李密前相仿。

原本王世充因为屡战屡败,加之在王玄恕的劝说下,便有些动摇,此时师妃暄入楚的消息传出,王世充也不由得相信,王振是最接近天下共主之位的人,故而向楚国递交了降表。

此时郑国原来的领地,自洛阳向北的大约三成,已经归了李唐,向西的大约两成归了秦国,而剩下五成则是被楚国独占。

此时随着王世充向楚国递交降表,也正式宣告楚国成为郑国这块肥肉的最大享有者!

降表递交之后,李靖马上率军进驻洛阳,震慑李唐和秦国纷纷向后退兵数十里,不敢犯洛阳八关……

一统南方、平息西川之患,而且打开了从洛阳作为进击北方踏板的楚国,已经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大阀!

而且名将、强军、民心、领土、资源俱全,已经展现出龙兴之相。

师妃暄转而辅助楚国,也正是这个原因,此时由楚国顺势一统天下,对黎民的伤害无疑是最小的。

如果寄希望于李唐、秦国之流,不但实力相差悬殊,而且即便动用种种见不得人的手段,能够击败楚国,也势必将刚刚有安定之相的天下,重新拖入至少数十年的战火之中。

原本“因果线”中的寇仲、宋缺的联军,还只是和李唐不相上下,有机会击败李唐而已,最重要的是,师妃暄那时有把握通过徐子陵说服寇仲,梵清惠也有把握令宋缺迟疑,加上宁道奇愿意为了天下,对阵天刀宋缺……

对师妃暄来说,虽然这样对寇仲等人不公平,不过对天下确实大大有利,故而她可以毫不犹豫的这么做。

但是现在想要说服王振是不可能的,甚至王振才是最接近一统天下之人,加之她在楚国也已经观察过,王振绝非一开始慈航静斋想象中的暴虐无度之徒。

宁道奇在净念禅宗之战后,也和师妃暄说起过这一点……

正是因为这些,令师妃暄绝定帮助楚国一统天下!

算起来师妃暄才是最纯粹之人,王振一统天下,多半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后花园,寇仲想要一统天下,是为了得到天下人之认可、为了不辜负王振的期望,宋缺想要的是恢复汉人统治、为了宋阀永存,鲁妙子一半是出于与王振的约定、一半是为了飞马牧场,圣门之人多半是为了自己,即便是李靖、虚行之还有诸多大楚的文武大臣,在内心深处也或多或少的是为了自己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但是师妃暄是彻底的在贯彻,当年梵清惠传递给她的慈航静斋的精神,所以她可以无视与王振之间的恩怨,不为个人情感所困扰,完全贯彻自己的意志。

攻下洛阳之后,楚国不少文武大臣,提议迁都洛阳。

一来洛阳乃是历朝古都,迁都洛阳从名分上,也更能证明楚国的正统性。

而且之后开始攻伐北方,洛阳地区直接与李唐、西秦接壤,乃是桥头堡一般的存在,迁都洛阳也象征着楚国一统天下,绝不偏安的决心。

况且洛阳虽然接近战火前线,但是周边八关拱卫、龙盘之都,以楚国的实力定都于此,不虞有国破之祸!

当然,也有人反对迁都,毕竟王振以南统北,贸然迁都北方,可能令南方诸多名门犹疑,而且大楚之基业便在南方,轻离其壤绝非明智。

王振在考虑之后,还是决定综合两方的提案,立洛阳为陪都……

多京制在南北朝、隋唐时代,还是很流行的,除了国都之外,军事重镇、交通要害或是其他重要地区,也会立为陪都,建立行宫。

八关拱卫的洛阳,确实适合作为国都,不过竟陵好不容易才建设起来,城镇扩张、周围官道也修得四通八达,就这么放弃未免可惜,而且也太劳民伤财了。

王振还是决定,暂时只将洛阳作为陪都,不过在北方统一战打响的时候,自王振以下楚国朝中文武,将全部赴洛阳议政,以示一统天下的决心。

王世充阖家亲族,则是被李靖派人护送回了竟陵,而郑国原本的将士官员,则是被暂留在洛阳,有些李靖直接用王振赋予他的权力,做了临时的任命,还有一些重要人物,等待王振本来到陪都洛阳之后,再进行任命。

对待王世充,王振却是没像李唐们心狠手辣,反而选择将王世充安置在竟陵,而且按照之前与王玄应的约定,任命其在朝中做一文吏,算是王家最后一丝生计。

王世充自己的老巢河南的口碑,都没有多好,如今谪居竟陵,在南方各大名门的排挤之下,根本不存在发展的机会,更没有拥兵再起的基础。

同时王振在竟陵接受王世充的受降时,说了一句:“若郑王早降,尽复河南之地,天下大定亦有卿之功劳,至少可得一逍遥公矣,王氏亦有名门之兆。”

在“某些人”的有心运作下,这句话很快传便北方。

无非是说王世充如果在河南之地尽在的时候,直接投降楚国,至少也可以封一个无实权的国公,王家也不至于现在这样,只有王玄应一人做一个小小文吏,作为安慰奖,到时成为新的名门也大有可能……

从王世充的情况来看,王振还是优待降者的,王世充几乎负隅顽抗到了只剩下洛阳一地才降,故而王家地位一落千丈,如果不是有一个王玄应,几乎与幽禁无异,而主动投靠楚国的宋缺,却是自领一道,依旧保住了宋阀的地位,至于主动进攻楚国的西川解家,下场大家也看到了。

如此一来,北方一些零星的小诸侯,无疑大动其心,等楚军杀到恐怕会多一个选择,甚至窦建德也开始考虑,师妃暄提出的建议……

第648章.647北伐开始!

“冯老将军,明日朝中百官就要北迁洛阳办公了,你身体也该养好了,也收拾收拾吧。”王振对扫平内患后,第一次入宫觐见的冯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