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 第306章

作者:七只跳蚤

  无论是俞大猷还是谷大用听到外面传来的动静当即便正了正衣衫,,与此同时一道身影身着一袭锦衣走了进来,不是朱厚照又是何人。

  “末将俞大猷,拜见陛下!”

  朱厚照摆了摆手道:“俞将军不必拘礼!”

  谷大用上前一礼道:“陛下怎么来了?”

  朱厚照目光扫过秘库当中的一应藏宝,最后目光落在了那新抬进来的箱子之上,这些箱子都有封条所封,这会儿已经被打开了的有几个箱子,可以看到箱子当中摆放的整整齐齐的金元宝。

  这些金元宝看上去是那么的诱人,尤其是咋烛火跳动之下,这些金银微微闪烁着光芒,自是诱人心神。

  一声轻咳,朱厚照回神过来,看了谷大用一眼道:“谷大伴儿,可曾清点清楚?”

  谷大用连忙道:“回禀陛下,正在清点当中,要不了多久便会有结果出来。”

  朱厚照淡淡的点了点头道:“你们继续,朕在一旁歇着等你们清点的结果!”

  谷大用同俞大猷两人再次开始清点金银,差不多小半个时辰过去,两人总算是将所有的箱子都清点过。

  这会儿朱厚照已经喝了几杯茶水了,谷大用向着朱厚照道:“陛下,结果出来了,共计白银九百五十万两,黄金十万两,共计一千零一十万两白银!”

  朱厚照眉头一挑,即便是早就知晓,可是真正确定的时候,朱厚照仍然是心中感动不已。

  楚毅哪怕是远隔重洋,办事依然是那么的让他暖心不已。

  这上千万两的白银无论是放之国库还是放在皇家内库当中,那都是国之大幸,但是留在皇家内库当中,显然是对朱厚照大有好处,手中有钱粮,万事不慌。上千万两纹银,不知道可以办多少事情呢。

  御书房之中

  自皇家秘库出来之后,朱厚照便在御书房当中召见了俞大猷。

  俞大猷看着手中的密函脸上带着几分惊叹,虽然说早就知道天子朱厚照对楚毅是何等的看重和信任,可是如今看到朱厚照叮嘱了再叮嘱,务必要他将密函交给楚毅,俞大猷的感触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日风和日丽,天气晴朗,随着一队队的士卒封锁了城门处,原本穿行的行人则是被隔离在外,紧接着就见一队队的人马涌出紫禁城并且在一片空旷之地聚集了起来。

  十万大军,经过大半年的操练,先前新扩充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有了几分军人气质,只不过没有上过战场,见过鲜血,所以说这些士卒看上去好像是少了些什么。

  其实只要是有过带兵经验的将领一看到这些士卒就能够判断出这些士卒究竟是新兵还是老兵。

  按照杨一清还有朱厚照的意思,此番再加派十万大军前往东瀛。

  虽然说东瀛之地那些所谓的大名手下的人马不算少,可是其战斗力根本就不敢恭维了,否则也不可能轻易之间就被楚毅平了十几个国家。

  显然楚毅消灭了不少东瀛异族,同样也抓了不少精壮送往矿山,但是占领之地少不得要分一部分人马去看管。

  本身楚毅飘扬过海而来,所带来的士卒也不过是只有五万罢了,刨除交手之时运气不够好所死去的那些同伴,楚毅手下仍然有着近五万之众的士卒。

  五万之数看着的确是不少,可是随便分散人手,这么下来,结果就是楚毅手中可用之兵马已经只剩下不足万人。

  上万人马其实也不算少了,关键用来防守还没什么,一旦主动出击的话,楚毅倒是不担心灭不了那些大小邦国,关键是灭了那些大小邦国之后,能不能够守住所占据之地。

  都说东瀛多金银矿藏,楚毅灭了十几个大小邦国,那些纹银除了一部分是搜刮出来的,其余的都是来自于矿上。

  十几处大大小小的矿藏下来,每一处矿藏都要数百乃至数千士卒看管,否则的话那些动辄成千上万的奴隶还不一个个的逃之夭夭啊。

  显然朝廷此番派遣十万大军前往东瀛,一方面可解楚毅手下缺人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昭示着满朝文武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东瀛来。

  如果说先前征伐东瀛,真正关注这一点的根本就没有多少官员,可是如今却大大不同,那数百万两之多的纹银真的是超乎了一众文臣武将的预料,最关键的是楚毅竟然占据了那么多的金银矿山,这也就意味着这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而是源源不断的可以自矿山获取金银之物。

  一年下来数百万,上千万两的纹银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了,这满朝文武,除了极个别之外,可以说大多数的人都由一开始的反对或者冷眼旁观而变得激动起来。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自京郊而来,加上一部分朝廷所挑选出来的将领,足足十万多的人马聚集在一处。

  高台之上,朱厚照居高临下看着那黑压压一片,根本就看不到边际的大军队伍,眼中禁不住流露出几分兴奋之色。

  杨一清、张懋、焦芳等几位重臣站在朱厚照身侧,只听得朱厚照开口道:“将士们,东瀛倭寇犯我沿海之地,劫掠我大明海商,杀人如麻,可谓是我大明之大患,大总管楚毅提兵五万已杀至东瀛,今日朕亲送众将士,惟愿诸位此去旗开得胜,凯旋而归,朕希望来日表功之时,能够于朝堂之上再见诸位。”

  “陛下万岁,大明万胜!”

  随着一声呼喝,所有的将士皆是高呼不已,十万兵马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大半个京城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不知多少不知情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呼喊声给吓了一跳。

  ps:网游版美漫:看惯了各种穿越美漫,换个口味来试试网游版美漫吧。

  这是一个穿越+重生的外挂玩家努力成为科学家,一边坑钱一边收拢各种黑科技的故事。

第四百七十一章 叛徒一样有用

  7对于大明百姓而言,东瀛就是蛮邦之地,怎么可能容大明天朝相比,同样,这些士卒在心理上便没有将东瀛放在心上,可以说先天便蔑视大明之外的任何国度,这便是属于大明的骄傲。

  虽然说蒙元时期,蒙元曾派十几万大军远征东瀛皆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东瀛实力强大,更多的人将责任归咎于统兵将领以及气候。

  况且大明连蒙元都能够自中原生生的赶出去,又怎么可能会将东瀛这样的异国小邦放在心上。

  没看大总管率领五万大军便已经在东瀛之地攻城拔地,轻轻松的便覆灭了十几个大小国度,收获了数百万两之多的战力品吗。

  所以说在一众士卒的眼中,能够前往东瀛,那便是到手的军功以及赏银,看看那小将俞大猷吧,就因为入了楚毅的法眼,一路青云直上,如今更是入了天子法眼,将来之前途可谓是远大。

  他们不求如同俞大猷一般能够入了楚毅之法眼,只求此去东瀛能够立下战功,好歹升那么一级,然后再得一些赏银便足够了。

  大军出征,自然要有大将统帅,虽然说这十万大军到了东瀛之后便会归在楚毅麾下听从楚毅调遣,但是此前却是要有一员大将统帅。

  经过几番动乱,历次大战下来,大明军方倒也出了不少的将帅之才,最为突出的便是远在江南正平定江南之地的王守仁以及出将入相,直入内阁,执掌兵部的杨一清。

  淡然这两位一个负责南方平定之战事,一个执掌兵部,等闲之下却是不可轻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军中就没有可用之才了。

  论及资历的话,执掌腾襄四卫,历经几次动乱的韩坤却是资历足够,然则无论是楚毅还是朱厚照显然不可能让韩坤轻易离京。

  京城局面尚且需要腾襄四卫坐镇,所以身为天子心腹之一的韩坤自然要坐镇京师。

  朱厚照拔擢翟鸾为此番大军之统帅,翟鸾出身于锦衣卫世家,先填上便属于天子亲卫,年近四旬,精通武略,允文允武,正史之中更是在嘉靖时期执掌兵部,巡视九边,权势只在严嵩之下。

  这一世因为有楚毅乱入的缘故,许多人的命运自然而然就发生了改变,本身在弘治朝便中了进士,一直到嘉靖时期才崭露头角的翟鸾却是早早的脱颖而出。

  毕竟楚毅清理朝堂可是斩杀了相当一批的文武大臣,自然也就给了许多后辈新人上升的渠道。

  几次大战,翟鸾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军中步步高升,或许军功比起冲锋陷阵的徐天佐、孙秋等将领,但是却展现出自身的统帅之能。

  此番朱厚照便是看重翟鸾的沉稳以及统帅能力,所以才会将十万大军交付其统帅,毕竟从大明到东瀛,横跨汪洋,统帅大军的将领需要的是足够的沉稳,而非是那种冲锋陷阵之猛将,所以许多朝中有名的猛将尽皆落选,反倒是名声不显的翟鸾脱颖而出。

  一身戎装的翟鸾站在高台之上,恭敬的从朱厚照手中接过的统兵虎符,身后数百名大小将领齐齐向着翟鸾拜下。

  翟鸾受了三军将士一礼,然后转身向着朱厚照施以大礼参拜。

  炮声震天,大军缓缓开拔,看着连绵大军缓缓远去,朱厚照并一众文武这才回返。

  东瀛近畿十国

  近畿地区可谓是东瀛之政治中心,东瀛天皇便居住于京都上京,虽然说应仁之乱过后,近畿之地一片荒凉,不过数十年过去,虽然东瀛各国征伐不断,然而近畿之地却因为其独特的地位而渐渐复兴。

  近畿十国包括近江,山城,大和,伊贺、河内、和泉、摄津、纪伊、丹波、丹后几国。

  大明大军接连攻破东瀛出云、石见、安艺等十余国,一时之间震动整个东瀛。

  如果说一开始石见、安艺几国被灭并没有引起这些忙着征伐的大名的注意的话,等到楚毅派人大肆扩张,接连覆灭十几个大小国度之后,东瀛为之震动。

  尤其是楚毅的攻伐路线明显是奔着近畿而去,自应仁之乱后,天皇权威更是一落千丈,然而京都之地却是东瀛之国都重地。

  就好比北京相较于大明一般,占据了一国之首都便占据了主动权,后来织田信长便是占据了近畿之地,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

  楚毅直奔京都而来,显然是打着同样的主意,或许因为身份的缘故,哪怕是占据了近畿之地,占据京都也无法号令东瀛各地大名,但是一国之首都被灭,其意义却是非凡。

  显然首当其冲的便是近畿十国,摄津、山城、河内几国,大明兵峰濒临摄津国不过百余里,一时之间几国为之震动。

  随着出云、安艺几国被灭之后,执掌这几国的大名家族覆灭,大量百姓被贬为奴隶,却是断了一部分人和谈的希望。

  摄津国却是首当其冲,直面大明之兵锋,当消息传来,国内却是一片混乱,却是这一时期,摄津国正处于细川氏、三好氏两家权势争夺的时期,本身做为摄津国守护的细川氏却在应仁之乱后权势渐渐流失,为三好氏所夺,若是没有什么变故的话,十几二十年之后,摄津国之权势将会彻底落入三好氏之手。

  然而恰好这个时候,楚毅率大军杀入东瀛,逼近近畿之地,原本为了摄津国权势而争的不可开交的两家在面临大明这一大敌的时候果断的选择了合作。

  摄津西山,一座古朴的庙宇之中,檀香弥漫,梵音渺渺,赫然是在摄津乃至近畿诸国当中有着极高影响力的本愿寺。

  本愿寺家在近畿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鼎盛时期能够影响一国之走向,这一点在摄津国最为明显。

  本愿寺便建造与摄津西山,如果说摄津国有什么地方能够让细川氏、三好氏两家放下戒心坐下来和谈的话,那么非本愿寺这以圣地莫属。

  当代本愿寺法主证如上人看着坐在他面前的两人,细川氏细川澄元,三好氏三好元长,可以说在座的三人代表了摄津国当下三大势力,本愿寺,三好氏、细川氏。

  整个摄津国全然在三家掌控当中,面对大明之锋芒,最为着急的不必说自然就是三家了。

  相比较本愿寺的势力遍布近畿十国来说,真正感受到了威胁的反倒是三好氏、细川氏,这两家才是真的扎根于摄津国,一旦摄津国出了什么问题,那么两家必然会随着摄津国覆灭而走向衰落或者灭亡。

  法主正如双手合十,神色平静的看着细川澄元、三好元长缓缓道:“两位,今日两位在此相聚所为何事,贫僧不说两位心中也都有数。”

  细川澄元深吸一口气,看了三好元长一眼,眼中禁不住流露出几分不甘的神色,如果说真的有其他的选择的话,细川澄元绝对不会愿意同三好元长同室而坐,他们细川氏传承数代,可以说是摄津国一直以来的掌控者,现在却是面对三好氏的夺权。

  本身三好氏就是细川氏家臣出身,现在强盛起来,竟然有反噬主家的意思,细川澄元看着三好元长,心情能好了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三好元长的心情同样也不怎么好,若是没有什么变故的话,要不了多少年整个摄津国都可能会落入他们三好氏之手,现在倒好,竟然要同死对头坐在一起。

  无论是三好元长还是细川澄元那都不是傻子,消息传开,出云国、安艺国、石见国等各个国家覆灭的消息带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

  细川澄元咬牙道:“三好元长,我细川氏并不是怕了你们三好氏,此番能够在本愿寺见你,那是为了共同抵挡大明之侵袭,一旦打退了大明之兵马,我细川氏绝对不会放过你们三好氏。”

  三好元长闻言不由的冷笑一声道:“这也正是我想要同你所说的。”

  证如上人丝毫没有插言,只是神色平静的看着三好元长还有细川澄元在那里斗嘴,只要两者没有厮杀起来,那么就没有什么问题。他也相信两家在有了外敌的情况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半天时间过去,三好元长、细川澄元二人离开了本愿寺,只看两人神色,显然是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生死关头,暂时谈和的三好氏、细川氏同时调集人马,如果说两方人马先前一直处在对峙或者明争暗斗的状态的话,那么这会儿两方人马却是主动脱离了对峙与纠缠向着摄津国北方而去。

  两大家族竟然动员了差不多上万之多的人马,试图将直奔京都而来的大明兵马给拦下。

  就在整个摄津国做出了防御的姿态的同时,周边其他注入河内、山城等国也都注意着摄津国的风吹草动。

  虽然说摄津国实力在周边各国当中不是最强的,但这也是近畿十国首次同楚毅所部兵马对上,所以不少国家都在默默的观望,试图通过摄津国同大明兵马之间的交战来判断大明的战力如何。

  就在摄津国几乎动员起来,时刻准备着防备大明侵入摄津国的同时,原本距离摄津国差不多有数十里处,先锋大军竟然戛然而止。

  大明兵马先锋差不多有两千余人就那么的在摄津国之外驻扎了下来,一副安营扎寨的模样。

  此番随同楚毅征伐东瀛的将领差不多每一个都获得过先锋之职,都有着灭国之功绩。

  这一次的先锋同样是一员将领,换做常奎,据说其祖上乃是常遇春,当然对于这一点,却是没有几个人相信。

  不过常奎祖上到底同常遇春这一员猛将有没有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常奎的确是一名将才。

  能够被楚毅点做先锋之职,至少都是胆大心细,颇有几分统帅之才的将领,否则的话也不可能会比楚毅所看重。

  常奎看着前方,再有数十里便可以进入摄津国,但是按照楚毅的吩咐,常奎却是不得不停下来。

  对于楚毅的命令,常奎身为先锋将领,心中自然清楚不过。

  不是楚毅不想一鼓作气直接攻入京都,占据东瀛之政治核心所在,然而楚毅他们却是惊讶的发现可用之兵却是越来越少,随着占据的地方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蕴含着丰富金银矿藏的矿山竟然多大数十处之多。

  哪怕是每一处矿山只安排那么几百人坐镇,那也需要上万人之多,除此之外,大明兵马破灭东瀛十几国之多,这些地方总要留下一部分人马吧,否则的话,一旦让那些逃入山林的各国之余孽杀出,同样也是不小的麻烦。

  五万大军在东瀛之地横冲直撞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最多就是重创东瀛罢了,至于说覆灭东瀛,占据那些储量丰富的金银矿山却是不太现实。尤其是在许多各国余孽躲在暗处时刻向着反扑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