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无敌基地 第22章

作者:fgghk

理由就是孩子现在不小了,可以给自己帮忙干活了。也算得上是家里的一个劳动力了,怎么可能就这么平白无故的把人送走呢?

当然对于这样的家长,各地的警察也都作出了处分,虽然不可能对他们做什么大刑,但是最后他们被放进小黑屋里,最后这群没有办法的家长们,也只能乖乖的把孩子送到学校里。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给脸不要脸啊!

不过现在,在已经都快到了八月底,今年的学生已经开始入学。

说到底,教育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就如同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一样。相信各位体验过高三生活的同学,对于高三生活的艰辛,那都是有几分体会了。

不过虽然辛苦,但终究是为了自己的未来。那到底是值得的。毕竟这一年时间不仅仅是学生辛苦,当父母的也一点都不轻松。

可以说高考是我们改变人生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至于其他的方法,希望实在太过渺茫。至少高考相对于我们来说是公平的。

有些人崇尚白头鹰的教育方式,殊不知白头鹰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他们的很多教育方式,连你的分数都看,他观察的其实是你的家族成员什么的。

感觉很坑爹,对不对,但事实就是这样,比如干掉了傻大木的那位前任白头鹰的总统。

这位总统,他爸爸是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他所有的叔叔伯伯也是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哪有他的弟弟们也是从耶鲁大学毕业的。

至于说这位总统,在毕业考试中的成绩,其实并不理想。

而且还有学费,进入大学一年的学费是4万八千美元,住宿伙食费用也要两万多美元,和它相差不远的清华大学,一年的学费和食宿费加起来只有一万三千元左右,在华夏大部分大学都是这样的。

也就是相当于耶鲁大学的,三十五分之一,那么高昂的学费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的起的。所以,白头鹰那边实行的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着礼不下庶人的传统一样,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在她们那边贵族永远都是贵族,平民永远都是平民。这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除了因为某些事情之后特别封赏的贵族。

普通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现在,察哈尔地区的教育基本为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每个村寨里,都建起了学校,一做五六千人的村寨,依照现在的人口生育速度,一个年级,一般都会有一百人左右的,可以分成两三个班级。

所以现在有需要大量的教师,而且是各个年级的都需要一些。察哈尔特区现在的总人口,需要进行学习的孩子,足足有数十万,要不是基地的快速建设能力,现在如果想要凑齐那么多的学校都是十分困难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也不得不让一部分学生,住进临时搭建的彩钢房中。不过也只能暂时这样凑合了,毕竟一定要先解决居民的住宿问题。毕竟不能让人家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吧,不然的话之前的集村并寨,不就成了一个笑话了吗?

求收藏……求鲜花……

这是补的昨天的一章。

第29章:新生入学

牛二娃,他是察哈尔特区,张北县,不远处的一座村庄的一个农民。

同时还养着一些牲畜,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关内逃荒过来的农民。

他们大部分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没有念过什么书,也没有什么文化。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有这么一天。

牛二娃,他今年不过二十三岁左右,他娘死的早,他爹在前两年也病死了。只留下了七八亩贫瘠的土地,不要看他年龄不大,但是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老大今年刚六岁,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让孩子去读书。这个时候学费还是比较贵,他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供孩子去读书。

不过就在几个月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那可真是闪瞎了她的眼球,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个外地人,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开设了工厂。需要人去做苦工,当时不过刚刚过完年,牛二娃想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去应聘了。去了以后,成功的应聘了,本来想着也就是干上一段时间。谁曾想,那边发的工资可以自己在家里种地强多了,1个月十个现大洋,自己种上一年的,又能挣的了多少钱。

虽然自己家里有着七八亩薄田,但是如果是欠收年的话,就那么点土地,要养活自己一家人都嫌少。如果是丰收年,谷贱伤农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县里边的那些个官老爷们总有办法把粮食的价钱压得低低的,还不如自己留下来呢!

他真的没有想到,这个外乡人对他们这些工人,倒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仅给他们发着丰厚的工资,还每天管着他们的吃喝,那雪白的白面馍馍,居然让他们放开了吃,以前谁见过这样的。于是,牛二娃干起活来更加的卖力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的老板。

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他也没有想到的事,他老板摇身一变,把这里原来的一些个官老爷,全部都给收拾掉了。

然后,老板成为了察哈尔特区的行政长官。

之后又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的那个集村并寨,本来村子里的一些老人们都不同意,但是他愿意相信自己的老板,而且自己这些苦哈哈,又有什么事值得老板所图谋的。

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于是,他也就加入了新村寨的建设。因为有了基地的帮助,再加上一些先进的建筑机械,不过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一座座外形类似于战争堡垒的村子建设起来。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一座又一座的村寨,其实就是基地修建的战争堡垒改造的,要知道,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的钢筋水泥,用在这个项目上。

不过,基地的能力也确实强大,短短两个月时间,一座座能够容纳数千人的战争要塞,被改造成了,一个个可以容纳上万人口的小镇子。

这些小镇,因为是用战争要塞改建的。所以在镇子的外面,拥有着一层厚达两米的水泥城墙,他们甚至可以抵挡155毫米加农炮的直射。

而且里面经过扩建之后,将现在的一个个小楼,改建成比较高的楼房的话,那么一个小镇,容纳上十几万人还是可以的。现在的那些小楼,最高的也就四层,里面全部都是,一百多平方米的套间,一栋楼房,最多也就容纳二十几户。

而且里面的建筑面积,现在也就只有,占据了其中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五,这还包括了,下面建造的广场篮球场之类的建设,剩下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草地或者有着一些树木。

不过,察哈尔这片地区地广人稀,如果是换成了四川河南这样的地方,那么就不可能是这副模样了。毕竟那边人多地少,要这么干的话可能都没有办法完全分配。

不过现在的河南相比起以后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太多的盐碱地,所以治理起来要比未来容易得多。

不过这个时空,花.园口那边就一定不会发生那一场让人感到心痛的惨案了。

上千万人无家可归,近百万人葬身泥潭,原因只是一些人,没有能力打败敌人,做出了选择。这是耻辱,这是这个国家所有军人的耻辱。

同样也是这个国家所有热血人士,他们的耻辱,他们的无能为力,让人感到可耻。不过这些将不会再发生了。

今天,是牛二娃的大儿子,到现在连个正经的大名都没有的牛狗蛋,去上学。

第29章:新生入学-->>(第1/2页),

今天,是牛二娃的大儿子,到现在连个正经的大名都没有的牛狗蛋,去上学。

牛二娃很清楚,读书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他以前根本没有能力让孩子去读书,现在有这个机会,自然是不可能就这荒废了的。

不仅仅儿子狗蛋,给他送到了学校去念书,他自己也带着老婆,有时间的话,就会到夜校那边学习去。

他自己越是学到越多的知识,他就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就像有一句话说的那样,世界那么大,我却只是一个井底之蛙。

所以他对孩子的读书,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