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无敌基地 第225章

作者:fgghk

第292章:治黄工程(2)-->>(第1/2页),

“……现有河道由于太宽了,它的流速就很缓慢,河水动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把河道缩紧,增加水的动力。因为多年的泥沙堆积,黄河下游已经现成了地上河,这是一条悬河,非常危险。比如开封这里,黄河开封段河床底部高出两岸地面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7~8米,最高处达10米以上,开封市地下已淹埋了自汉唐至今的7个城市。魏大梁城如今在地面下10余米深;唐汴州城距地面10米深左右,北宋东京城距地面约8米深,金汴京城约6米深,明开封城约5米深。千百年来,黄河洪水引发楸堤或改道,一直是威胁华夏民族生存与安全的心头之患。要彻底解决黄河千里悬河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既经济又科学巧妙地使这条悬河不再悬空。所以如果在现有河道上进行改造,要使悬河不再悬空,所花费的代价太大了,而且施工难度也更大,成本更高。这是非常不合算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重新选择挖掘一条新的河道。”李仪之对着摄影机侃侃而谈。

“李副部长,请问为什么选择在现有河道北边,而不是南边?”澹台明月又问道。

“嗯,这个是因为黄河下游地貌特征是,黄河北岸外地势总体上比南岸外地势要低,因此在北岸选择新河道更为方便些。新堤和原有北岸大堤之间构成的黄河新河床,不用开挖就比原河道平均降低了7到10米,节约了大量工程,经过我们的建设,新河道的底部比两岸地平面低五到十米,千里悬河从这里就不复存在了。新河床低于地面,实施宽深河槽战略而基本不留河滩,有利于河流进一步下切拓槽。即便将来黄河淤积形势可能会慢慢发生逆转,至少可保证新河床使用两百年以上平安无事。另外,我们为了节省工程量,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了原有北岸大堤作为新河道的南岸大堤。”李仪祉仔细的介绍着。

“` .李副部长,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正在挖掘的新河道非常的直,拐弯的地方非常少,而且河道截面是一个很明显的梯形,另外两岸大堤的内侧都是钢筋混凝土。请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澹台大记者又问到。

李仪之思考了一下便回答道:“嗯,截弯取直是增加水动力的重要措施,原有河道就是弯道太多,导致流速大减。所以新河道就采取了直线为主,即使在必须转弯的地方,我们也是采用的大直径弯道,把流速降低的因素降到最小……

河道截面并不是梯形,它其实是个三角形,现在底部的平面是今后下切的余量。现在的新河道是钢筋混凝土渠道化河道,这样可以增强两岸河堤强度,令洪水无法左冲右突破坏河岸。人工构建三角形化河道断面,目的也是规范与取直河道,凭借河水之力搅动泥沙,冲楸沙入海,保持冲刷河道的久远态势。这(钱好赵)些设计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那么李副部长,根据黄河治理计划,新的黄河河道会自铜瓦厢开始,大部分是按照明清故道的方位修建,也就是会从江苏北部入海,请问这是什么考虑?还有就是,经山东入渤海的这一段现有河道怎么办?”澹台明月继续按照原来准备好的问题提问,而对于这些计划李仪之却都已经牢记在内心之中,十分轻松的便能够找到相应的答案并且回答出来。

其实对于这一次的采访,李仪之也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在他们看来自己这些人的学问能够发挥作用,对自己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振奋了。

要知道早在当年的时候,李仪之一直把郑国等人当做了自己的偶像,现在有这样一个能够超越自己偶像的机会,他又怎么可能会不愿意呢?。

第293章:治黄工程(3)

李仪之继续回答道:“经山东入渤海现有河道也不会没用,它在经过改造后,会成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渠道。至于为什么改到明清故道,原因很简单,这是为了保护渤海并增加国土面积。黄河泥沙的大量淤积导致渤海越变越小,甚至会最终消失的危险,让黄河改道入黄海后,一年能新造领土约80平方公里。渤海是内海,按照国际法,本来就等同于咱们自己的领土,而黄海就不一样了,你造出多少陆地就多出多少领土,海洋专属经济区也可相应向前推。”李仪之十分开心的笑道。

这种事情用不着保密,公开说了也无妨。列强的科学家又不是傻子,谁不知道冲击平原怎么来的啊?但是这种事情也不好学,就算别的国家想学华夏这样填海造陆,也得先找一条黄河出来,要不他们就只能学荷兰人那样靠人工运土填海,那花费就海了去。只能说这也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是别人想学都学不来的那种。

开挖新河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充分照顾南北两岸交通的需要277,毕竟现在施工的可不仅仅是新河道,与此同时开工的还有贯通南北的大桥也在修建当中,还有就是一些在河里挖通的几十条横贯南北的河底隧道。

而且这一项工程已经快要结束了,再有着基地这个作弊器的存在之下,这种基础建设工程全力发动起来还是很快就能干完的。

但黄河的治理也是一个长期任务,今后随着南水北调和北水南调的工程完成,黄河的流量会大涨,今后还要在黄河修建很多水库,以后这些水库以及新河道也会面临着被泥沙淤积的问题,清淤也是今后每年都要搞的长期任务。

这些清淤出来的淤泥也不会浪费掉,清淤出来的淤泥先堆积在土场自然晾干。待到半干之后,就用火车运到西北荒漠地区埋沙造田。如此一来就不但解决了淤泥处理的问题,也加速了荒漠地区的改造。

而这种办法并不限于黄河,也会在南方地区使用,湖泊河道清淤出来的淤泥也会弄干之后,送到需要泥土的地区,比如云贵高原等土(cabe)层很薄的地方,解决当地的一些石漠化问题。

“这可真是个超级工程,涉及了方方面面的众多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在当今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伟大的工程,也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澹台明月对着摄影机自豪的说道。

随着最后的收尾,今天的采访工作也已经结束了,站在黄河的大堤上澹台明月遥望着远处的工地,观察着这些十分快速的变化。

“澹台姐姐,你在那里看什么呢?”一个少女蹦蹦跳跳地从大堤的另一边跑了过来。

“小丫头你不觉得从这里看风景很好吗?周围都是一大片的平原站在这高高的河堤上面,真的感觉是一览众山小啊!”澹台明月看着远方的风景十分感慨地说道。

少女也站在河堤上朝着远处看了过去,不过这些东西对于少女而言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所以看了一会儿也就无聊的摆弄起了别的的东西。

“唉,像这样清闲的时间可不多呀,接下来不知道又有多少任务要去办呢。”澹台明月叹了一口气有些疲惫的说道。

“没事的,澹台姐姐我也要一起去做呀,而且咱们做记者的可以看到好多东西,这些东西可都是以前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呀!”少女也有些感慨的说道。

第293章:治黄工程(3)-->>(第1/2页),

“没事的,澹台姐姐我也要一起去做呀,而且咱们做记者的可以看到好多东西,这些东西可都是以前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呀!”少女也有些感慨的说道。

“就好比现在的黄河,我听我爸爸说,我们家以前也在黄河边上住着,但是因为黄河上的水灾没办法不得不搬到河北那边去了,现在的黄河和我爸爸当年说的简直就像是两个样子啊!”少女继续抒发着自己心中的感想,眼神之中时不时的散发出一些憧憬。

澹台明月十分骄傲的说到:“我不是说了吗?只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祖国,才能够完成这样伟大的工程呀!”

“那么澹台姐姐,你当记者这两年里应该走过很多地方吧,你有没有见过姬主席呀!”少女有些好奇的问道。

澹台明月听到少女问这方面的问题,也没有怀疑什么直接回答道:“见过倒是见过,不过你问这个干嘛?也是咱们姬主席那么年轻有为,而且心怀百姓,你这么好奇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姬云的时候,澹台明月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崇拜的神色。

而另一边的少女脸上则是有些尴尬的说道:“确实是有些好奇,不过我爸爸说,这个姬主席的的确确是个好人,但是如果让他去做生意的话按照他的做法啊,那十有八九会亏本的。”

“哈哈,你老爹还真是会想,先不说咱们姬主席不会去做生意,就算是去做生意了他也绝对不会亏本,只不过在他的位置上面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只为自己着想的,他身上担负着的责任可远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大,遇到的烦恼也远比我们要多。”澹台明月笑着说道。

“嘿嘿,没办法,家里老头子是经商的,对于各方面的事情也都喜欢站在商人的角度去看看,在商人的角度来说姬总这样子的做法确实是亏本的。”少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明白我明白,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职业病吧。对了我让你准备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接下来这一段时间咱们恐怕都闲不下来呀!”澹台明月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些忧愁的对少女说道。

“放心吧,澹台姐姐我办事你还不放心吗?该准备的我都准备好了,不过接下来咱们到底要去干什么呀!”少女自信满满的回答道,但是又有些疑问。

澹台明月想了想回答道:“接下来呀,咱们要去做的是一个系列的专访,就是科社党建立之后的各种各样的超级工程,这一系列的专访做下来,我估计咱们都可以走遍全国了呀!”

“哇,要走这么远啊,那我还得回去准备准备,不过也好正好出去长长见识,澹台姐姐那你先休息着,我再去准备准备。”说罢少女便从大堤的另一边走了下去。

“唉唉,不用这么着急的呀!”澹台明月话还没有说完少女便已经离开了这里急急忙忙的跑了过去。。

第294章:超级工程(1)

华夏的超级工程可不仅仅是黄河治理这一项,从1929年占领整个西北,再到去年刚刚统一全国,各种超级工程、准超级工程就在不断上马。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首都汉京的建设也是一个超级工程,这可是一个设计容量3000万人口,拥有复杂地下网络的超巨型都市。

当然了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资金和物资,全部都是从基地里面搞出来的,不然的话凭借华夏现在的国力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另外的一部分资金则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从国外搞来的,不然的话现在华夏国内根本就没有办法搞出这么多的资金来。

不过现在的华夏虽然国力有些羸弱,但是好歹也拥有着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力资源,虽然现阶段人口大统计还没有结束但是根据各地报上来的数据,就算是除开基地的克隆人全国的总人数也应该在5亿以上,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再加上现在总数量已经接近了3000万的克隆人,那么华夏全国的总人口已经极为的接近6亿了。

即使是现在世界人口排名第二的阿三,全国总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是3亿左右,而且打去年开始阿三国内动乱不断有一部分地区的人口居然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当然了这件事情对于姬云以及科社党还有华夏而言倒算的上是~一件好事。

不过就算是人口接近了6亿,姬云心中依然有些不太知足,虽然他知道人口太多的话会导致发展速度降低,但是同样的还有另外一句话那就是人多力量大,在物力充足的情况下拥有足够的人力对于国家而言显-然是一件好事。

当然了前提必须是政府有着足够的调动能力,不然的话再多的人力那也是白搭的,这一点从21世纪的阿三身上就能够看得出来,空有着世界第二的人力资源,但却因为本国文盲率的居高不下,再加上各个等级之间的矛盾,使得这个国家总是显得有些不太_正常。

所以凭借着各种手段得到的资金,再加上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各种各样的超级工程也就在华夏国内全面展开了。

什么集村并寨、黄河治理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水北调工程、北水南调工程、荒漠改造工程、云贵高原改造工程、青藏高原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七纵十横”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网络、铁路网络及铁路电气化、高速铁路网、秦岭隧道、港珠澳跨海大桥及海底隧道、藏南水汽通道、三峡水利工程、金沙江水利工程、雅鲁藏布江水利工程、长兴岛造船中心、深水港计划……等等等等,而且姬总眼界高,能被他点头列入超级工程的,基本上都是跨区域的工程,至于像什么武汉火车站、汉京国际机场、魔都国际机场、华晨国际机场等等很碉堡很高大上的单一建筑,都没有资格算进超级工程的名单。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超级工程之外,还有这为数不少的各种各样的不能直接摆在明面上的超级工程,也都在各地以极高的速度展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