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把妹王 第11章

作者:食草龙

“呃,不会啊——”舰娘唯唯诺诺地摇摇头。

“你肯定觉得这种行为没有意义,都写在你的脸上了。”

克里姆林一整水手帽,正色道:“没关系舰长,这种行为……即使在我们内部也不乏反对的声音,但你得明白,只要将这座岛屿化为苏维埃的领土,我们便多了一条奋勇战斗的理由。”

“什么理由?”

“保卫祖国。”

“……我大概能理解了。”

其实还是很难理解克里姆林的思维,但Z-23选择倾听跟接受,而非发表意见。

这种时候还是不要用自己是铁血船这样扫兴的理由反驳他了——

“当然,站在最高点,我们也能更清楚地观察周边的海域,无论如何,山头的视野肯定比指挥塔宽阔。”

他的目光似是跨越了几十公里眺望远方——

“看不到任何属于塞壬的标志跟人工痕迹,也不知道除了这座岛跟我们来时的堡垒,还有没有更多的隐匿资源点……舰长,你说塞壬会不会在长期统治这片海域之后,也发展出在岛屿内部建造基地的意识了?”

“会吗?”Z-23疑惑道。

“意识也理应是前进的,或许某个时期会倒退,但整体将前进——保不准塞壬也在进步。”

说着让Z-23头大的话,克里姆林拍了拍手不:“我们下山吧。”

“这么快就观察完了?我什么都没看到——”

Z-23表示自己跟克里姆林一比简直是个近视眼。

“我也没有获得什么关键的情报,海上安静得好像塞壬都死绝了一样。”

在旗杆附近布置好自动回转的定时相机,他转过身,毫无留恋地迈向山下。

“既然塞壬还不会改造并占领岛屿,我们暂时是安全的,暂时。”

在此处海域刷新出新的塞壬之前——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修整并制定新的计划。

下山时,Z-23的目光却划向内湾:“刚才我就想问了,指挥官,您的船体泡在海里隐蔽不会生锈吗?”

“放心吧,在进入海里匿踪的时候,舰体外围会被泽洛形成的隔层保护,它处在一种物质和能量态中间的状态,海水奈何不了它,但因为我是战列舰,也不能像潜艇那样下潜。”

克里姆林也微微侧头:“对了舰长,你的鱼雷管和炮塔平时都藏在哪里?”

总觉得舰娘显露舰装的方式应该也和高等的空间科技脱不开干系。

闻言,舰娘稍稍侧过头去,抵着下巴。

“如果是机密的话——”见Z-23有些犹豫,壮汉为了不让这孩子凭空多出恶感,打算放弃追问——

“没关系,指挥官理应知道这些设计……舰娘的身体平时就是舰装的一种载体,比如我们的眼睛就相当于是光学测距仪,有的舰娘则是雷达,我的头发前帘则是艏缆、艏横缆等等,以此类推。”

Z-23指着自己的小脑袋认真地回答道:“您看我的发饰,上面有我的舷号,包括微缩化的左右航灯和铁十字标志,除了外貌,我们就是靠这些舰装细节的不同来区分彼此的。”

“还真的和我们战舰核心有点相似。”

克里姆林露出微妙的表情——

“那你的手臂是炮塔咯?”

“……不。”

Z-23闻言稍稍停顿了一下:

“手臂是鱼雷管……炮塔……炮塔是胸部……”

她小声道——因为月光的关系,脸上的红晕看不太真切。

“……”

好吧,看来问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

所以说炮管粗细等同于SIZE?

但Z-23的150毫米已经不算小了,欧根的203都快裂衣而出,俾斯麦……俾斯麦的380得是什么怪物水平?腓特烈大帝、大选帝候,还有大和……又得是什么程度的?

他也说不上是觉得诡异还是心中生出了某种不可言明的期待——

期待和这个世界的其他战列舰见面的那一刻。

……

“这么快?”

正在山洞中清点资源货物的欧根抬头看向洞外归来的克里姆林和23——

“没获得什么有用的情报,我建议今晚我们就在岛屿周边进行一次巡逻,然后布置水雷,以防止塞壬——”

Z-23先克里姆林一步开口。

“没有那种必要,23、指挥官,无论是任何一支塞壬舰队经过此处,真要发现了我们,对我们来说都是灭顶之灾,跟那些巡逻舰队不同,斐济水域的主力舰队至少得有两艘百级以上的战列舰或装甲航母带队……”

欧根再次回过头去清点物资,好似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般,反而完全冷静了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绝对不能暴露,隐秘地收集物资和油料以确保自身补给,之后再用这里的建造机扩充舰队……虽然总有不得不和对方主力舰队碰面的一天,但在那之前,能攒一点是一点。”

她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克里姆林跟Z-23感到十分不适。

这就是危机感对人的改变吗——欧根应该是被迫激活了舰娘理性的一面。

“关于建造机,你知道些什么?”壮汉清了清嗓子,看向山体内部巨大的蓝色机械——它就好像一枚巨大的的魔方般悬浮着,和起始点堡垒外面那台生产Z-23的机器并无不同。

与其说它是一台机械,更像是某种“门”。

“即使是最聪慧的研究型舰娘也无法完全参透建造机的秘密,与其在这种黑匣子一样的项目上浪费时间思考,你不如先着眼于舰队的配置。”香槟色的眸子稍稍偏移,重巡舰娘不客气道。

虽然克里姆林说他自己很务实,但欧根小半天观察下来,发现这个男人的好奇心不过是被他强行压抑住了而已。

典型的军人作风,没什么好说的。

“指挥官,这座岛屿内部隐藏的资源点,包括斐济海域其他可能存在的资源点,理论上是够供给一支强大的特混舰队的。”

Z-23接过话来,让欧根能更专注于清点货物:“我们现在有驱逐舰,重巡、战列舰各一艘,从编制和作战效能上考虑,需要一艘轻航或者正航来填充空中侦查能力的短板。”

“再征召一艘航母?”

克里姆林一挑眉:“我们养得起吗?”

壮汉可是知道航母有多烧钱,当然,比起他自己这种吞金大户,还是稍微好那么一拧拧,但他又不可能把自己的舰体拆了,去养一艘不知道哪来的航母舰娘。

“完全不是问题,航母舰娘的舰载机同样只需要油料进行转化。”

欧根头也不回地将标签贴在油桶上——这些纸制品也都是从克里姆林的指挥塔里顺出来的。虽然见面才不到一天,还曾经身处历史敌对阵营,欧根也是真的没把自己当外人。

“好,那我会优先征召航母。”

尽管莫名有些不爽,克里姆林还是以大局为重地通过了这项提议。

航母之于舰队的重要性他心里有数,只不过在大海权时代到来,战舰核心取代常规舰艇之后,舰载机的作战能力不像二战后期那么离谱了,很容易就被预判跟计算能力全面提高的防空炮干下来,所以各国对航母的定义跟期望改为了“对非集群作战单位进行压制”以及“必不可少的快速侦查力量”,至于舰队战的主要火力手,还是由战列担任。

克里姆林自然是成为过“非集群作战单位”的,也经常被各国航母狂轰滥炸,所以他对航母的感情十分复杂。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考虑优先建造一艘潜艇。”

Z-23在克里姆林身后站的笔直,一丝不苟地补充道:“起始岛屿的自动生产线没理由放弃,考虑到水面舰艇容易被塞壬的游弋舰队捕捉,我们需要一艘潜艇从水下运输资源到托托亚岛屿,并在这里建设隐蔽的海军基地……或者母港。”

在塞壬的眼皮子底下、在她们的中心腹地建设母港,换以前给Z-23多少资源多少个胆子也不敢想,但还是那句话,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潜艇舰娘能载多少货?”壮汉一愣,他知道隔壁IJN有过潜艇帮助登岛士兵运送补给的历史,但效率相当之低下。

“以五天为周期,自动生产线产出的油料和物资都能一批次运达这里,当然,是以需要绕开巡逻舰队为前提的预估时间。”

Z-23抬起自己干净的腋窝,指着左胸的下方,示意克里姆林想象那里有个挎包:“她们都有舰装空间,完全能够运载更多的货物,当然,路上的消耗也微乎其微……”

“好,这个计划也会提上日程。”

克里姆林心中叹了口气。

打仗就得花钱啊,无论是卢布、马克、还是达布隆,都是钱——好在这里的自动生产线不知为何能源源不断地吐出泽洛尘,不然他还得因为给养不够,先这群姑娘们一步趴窝。

如果有条件了,一定得把这些机器拆了研究研究里面的奥秘。

“我们现在有多少单位的达布隆——我是说,物资?”他翻起欧根放在油桶边的记录册来。

“共计1700单位的物资,油料还没有清点完。”

重巡依然头也不回:“资源够建造一艘特型舰了,但是我只找到了一枚心智魔方,自动生产线生产魔方的速度非常慢,可能下一枚要等一周之后。”

“在一周之内我们必须据守这座岛屿是么?”克里姆林眼帘微微垂下。

“如果指挥官有自信出去不撞到塞壬的主力舰队——我就没什么意见。”背身的欧根轻笑一声。

壮汉瞥了她一眼,混着外面射进来的月光,才发现这女人原来后背裸露的肌肤面积也相当大——

再声明一次,克里姆林对铁血这种低级的防护措施充满了鄙夷之情。

不过在南太平洋地区可能比较利于舰体散热?谁知道呢?

“……我的建议是谨慎为上,有了航母之后通过舰载机进行侦查,就能避开敌人安全探索其他大岛,飞机损失了也无所谓,我们的舰体没有受创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物资……塞壬也不太可能追踪舰载机的源头。”

无视了欧根姐那对指挥官稍有点呛人的答复,Z-23给出了中规中矩的建议。

“那就这么办。”

克里姆林也没打算和欧根就她的态度产生争执,虽然方式随意了一点,她好歹也是在为大家的生存考虑。

至于壮汉心底,其实已经在暗自计划着——等什么时候把这德国娘们整服帖了,一定得让她改改不尊重长官的态度。

从目前境况判断,来日方长啊。

“清点完毕,加上我们带来的油料,共计3450单位。”又过了几分钟,欧根终于停下了手,直起腰微微转身。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克里姆林又发现,这女人的右胸侧乳上居然有一颗痣。

本来没啥特殊的,但因为她“军服”的前置束胸太紧了,把那一大片白净的皮肤衬托得相当惹眼。

“只有这么点?”

克里姆林吸了口气,低头合上记录册:“是不是有人取走了一部分库存?”

“各条生产线能自主生产的油料是有顶值的,库存满了就不会再动工……这是一个正常的满库存数目。”

艳丽的眸子斜视着克里姆林,欧根亲王随意地往油桶上一坐,翘起腿,丝毫不在意自己贴身的黑色衣物再次被他看光:“指挥官,你是在担心有其他舰队在附近停泊过?”

工作状态跟平时状态分得很开吗?算了,由她去吧,现在还不适合以苏联军人的规矩去要求她。

克里姆林腹诽,同时正色道: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毕竟我们能到达这里——理论上别人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