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绝世才学被曝光了 第579章

作者:张诺李世民

这是张诺在平壤的平局当中的一个小点而已。

在他看来,整个高丽半岛,最适合的就是成为工农业基地,毕竟后世的北大荒此时就已经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了。

虽然之前在他的安排下,那些地主们都种上了各种各样的粮食,并且张诺也承诺了包销。

可直接把粮食运到关内贩卖的话一个挣得太少太没水平,根本没有任何产品附加值,只是低买高卖的挣个辛苦钱而已。

另一个则是因为在如今运力紧张路途遥远的情况下,运输原材料无疑是最浪费运力的行为。

所以,张诺果断的在平壤城建立了食品工厂,把绝大多数产品都加工成成品或者半成品以后,再打包送到蓝田城这边进行二次加工或者分包售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张诺的这一项投资无疑是非常成功的,顺利的带动了长安城里新一轮的饮食风潮,让无数看起来古板正经的官员大爷们都习惯性的回家以后,随手往嘴里放上一块地瓜干嚼嚼。

但这运输的问题,想想也是头疼啊,而且平壤城那边还得加大生产力度才行啊!

第641章 以工代赈项目开始

李世民自从认识了张诺以后,别的地方长没长进不知道,但单单在吃这一方面,那绝对是突破次元壁一般的进化了。

所以,当宫里采买了这种新型零嘴送到他面前,他听着是张诺的生意吃了几块以后,除了觉着还不错以外,没有一点意外的意思,反而觉着貌似没有以前弄出来的好吃了。

但反过来,他对于张诺在平壤大力生产粮食以及粮食产品的行为非常非常的满意,他都没想到,平壤那破地方居然能产出那么多粮食,同时还能弄出这么好吃的来。

对于李世民这个皇帝来了说,他巴不得天下到处都是丰收,天下到处都是粮食满仓才好,因为那就意味着,老百姓基本上都能吃饱了,而吃饱了就没人扯淡造反了。

但是,自古以来或许是学识方面的限制吧,除了当年百家争鸣时农家绽放过一次光彩以外,农业虽然一直都是大家皇帝、大臣乃至读书人嘴里最最重要的事情。

可偏偏奇怪的就是,很少有人能花心思去正儿八经的研究怎么让粮食增产怎哪里有新型作物等各种问题,这方面,张诺可谓是真正的第一人。

这一点,随着几种新型作物的推广,几乎天下所有人都得竖起大拇指承认。

而从手头的这些吃食来看,这几种新型作物的潜力恐怕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至少目前大家似乎都只知道产量高、不耗费地力、吃起来不错,这些优点。

可张诺这里则是让大家明白了,新型作物不仅仅能直接煮熟以后填饱肚子,还有许许多多玩法能弄呢。

而且,按照张诺的玩法,李世民几乎没去问就知道,以后肯定还有源源不断的其他吃食给弄出来,到时候恐怕这俩铺子的门槛都得被人踩破。

这一点李世民还真没冤枉张诺,反正他目前麾下辽东道、平壤道两道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不说跟着他一起参与了高丽征战项目的股东了,单单说从关内过去的移民以及张诺麾下的将士,这一年下来开垦的土地以及收割的粮食,就真的不是个小数目。

虽然张诺能全部收购过来,从而平稳了粮价,不至于让大家出现粮贱伤农的情况,但他自己也不是个专业粮商啊,再说了,一旦关内粮食丰收的话,单单做粮食卖又能卖多少呢?

所以他不仅仅已经弄好了这些地瓜干之类的工厂,还已经在很早之前就安排人准备建立豆制品工坊了。

说起豆制品这东西,那就简直是个奇葩了,恐怕一般人都没法想象,为啥豆腐一类东西下面能发展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来。

从豆浆、豆沫到豆腐脑,从普通的家常豆腐到臭豆腐、油豆腐以及腐乳,从豆皮、千张到腐竹、辣条,这些乱七八糟一大堆的东西,全都是豆制品。

张诺此时在平壤城的工厂就在研究怎么大规模生产辣条以及其他豆制品的事情,在这个如今这个连精盐都刚刚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走向日常用品的年代。

相信味道极其丰富的辣条,光用那味道就得征服不知道多少人,最终让人不自觉的把兜里的钱给掏了出去。

连辣条都在想着生产了,那就更别说玉米类产物了,玉米面这东西只要是北方人就没有不熟悉的,那之后就更加的千变万化了。

所以张诺敢肯定,但凡有平壤的那逐渐扩大的食品工业园区在,张诺就能源源不断的消化平壤各地的粮食,然后贩卖到大唐各地去。

李世民自然对这种情况非常认可,尤其是之前在平壤城的时候还忘记去这个不怎么起眼的地方去看去了,如今回了长安反倒见到了实物本身,想想也是有趣。

但此时李世民还没工夫去找张诺凑趣,反正张诺又不会跑,有空了什么时候都能溜过去,尤其是如今李世民不仅仅自己会开车,连身边的侍卫头子都会开车了,他随时都能坐着车舒舒服服的溜到蓝田城去。

他此时要关注的,是之前就商量好的以工代赈项目,这是最能平复灾区人心的项目,只要人们有饭吃有活干还有钱拿,那天大的事情都能平复下来。

而如今第一个以工代赈项目已经在灾区开始启动了,这容不得他投注心思关注起来,毕竟之前想得再好,也不如现在实实在在的施行起来。

所以老李这次干脆直接拉着人坐在了电报室隔壁的会议室,一边商量事情一边等着地方上的奏报。

这也是他点头的,不然的话,地方官员根本不可能走电报线路给朝廷上奏报,甚至如果不是李世民的点头,他们恐怕连知道这东西的资格都没有。

如今李世民放开这个口子,一方面确实是为了信息的快速流通,同时也是一个威慑,让那帮子在地方上当大爷当习惯了的人知道,朕随时随地都能收到地方上的信息。

甚至以后会出现地方官员当天在地方上闹出什么事情,第二天李世民或者朝堂的斥责电报就已经到了案头的情况出现。

有这么一种威慑在,哪怕没有言明,想必那帮子人精也会明白里面的意思的。

第一个以工代赈项目,李世民谨慎的选择在了陇右,那边不仅仅是这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还是地方豪族势力纠葛最为严重的地方。

选择这个地方开展以工代赈项目,一方面自然是为了救灾赈济灾民,而底下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要在地方豪族势力影响最大的地方狠狠地展示一把朝堂以及皇室的实力。

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实实在在的粮食和银钱更能体现实力的地方了,那么只要粮食到手并且宣传到位,那么,都不用去说什么地方宗族的坏话,他们慢慢就会明白大唐的强大的。

只有大唐,只有他李世民治下的大唐,才能在这天灾不断的年月拿出粮食和银钱,让这灾区重换青天。

第642章 陇右灾区的现状

陇右这地方吧,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正因为这原因,所以导致这边的民风稍微有点彪悍,山贼、马匪、流寇不断出没,但却始终没法压垮这边汉子的脊梁。

他们信奉的是天塌下来当被盖,与其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双手去搏一把。

所以,官府在当地其实是没有什么威信的,因为这边的人总觉着官府屁用不顶,除了会拉人服徭役收税以外,似乎也干不好什么其他事情了。

与其相信官府那帮子白面书生,还不如相信地方上的那几个大族,毕竟乡里乡亲的,大家祖祖辈辈都认识总不担心人忽然就换了。

至于官府,以前是大隋的杨家,如今是大唐的李家,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又换了?而且这里离边境可没多远,时不时的还有突厥死狗过来打秋风呢,要防备的太多了。

但是,不知不觉当中,从去年开始似乎官府在当地人眼中有点不一样了。

尤其是今年,首先给家家户户送上了鸡鸭幼崽,然后明确说了这东西就是秦王殿下给你们的,你们好好养,不仅仅产的蛋能卖钱,而且将来这些鸡鸭长大以后还能卖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