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摸尸李元霸 第499章

作者:摸鱼大帝

  黄河水道的问题必须重视,这是困扰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大问题,每逢战乱,黄河必崩,黄河崩,则天下乱,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死循环,他李文昊,今天就要彻底的打破这个循环。

  --

  作者有话说:

  今天开始恢复正常大章更新- -!我回来咯!

第516章 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宦官尖锐的声音响彻朝堂,坐在朝堂下首位置的李文昊抬眼看去,明显发现李世民有些发福了。

  没错,就是发福。

  要知道发福和变强壮了是两回事。

  在不远的几年前,李世民还是一身精壮的肌肉,现在……

  大肚便便,越来越富态了,估计在过几年,要不就是李世民拿不动兵器了,要不就是战马驮不动李世民了。

  “陛下,日前剑南道,安南道两道总管上报,韩信自从去了江南之后,开始大肆征兵,征粮,臣担心……”

  说话的是魏征,他不是代表着谁,他只是感觉韩信这个做法有点拥兵自重的嫌疑,毕竟李文昊大手一挥,没经过朝廷的同意,直接让韩信总督江南,甚至把唯一能节制他的李承乾也调了回来。

  “哦?”

  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文昊,“太子,此事是你吩咐的,朕需要个解释。”

  嘴上说解释,实际上就是想让李文昊跟朝中这些大臣说明白,他派韩信去的用意是什么。

  而且,有一说一,江南的吏治太需要整顿了,不是之前李文昊杀的不够狠,也不是后来魏征过去抓的不够多,更不是李承乾和邬思道两人在那里管的不够严,实在是江南太富裕了。

  后世有句话说的好,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清知府,说的就是江南的官员,这地方太富裕了,战火波及不到,物产丰富,无论是谁来这里当官,都受不住诱惑,不是杀与不杀的问题,而是人心本贪。

  如果说话的人不是魏征而是别人,李文昊就有百分之一百的理由相信,这个人很可能是被江南这些豪族和官员收买了。

  由于江南地形以及风土人情等原因,他并不向北方这样。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天高皇帝远,历朝历代治理江南这个鱼米之乡都是得过且过的治理办法,没人愿意和江南豪族撕破脸,毕竟这些豪族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错综复杂,骨断筋连。

  “诸位,韩信去江南的目的很简单!”

  李文昊在椅子上站了起来,嘴角挂这一抹笑意,好在手上没拿武器,腰间也没跨着战刀,不然朝臣保不齐又要吓死几个了。

  “练兵,征粮,平南!”

  “是我让他彻查江南个大府库的,也是我让他代管江南军政的,有什么问题,我负责就是!”

  “你负责?太子殿下这话是不是说的有点大了?”

  魏征眉毛一挑。

  “大?”

  “你记住,韩信的权利是我给的,他麾下的士兵是我给的,他韩信可能背叛我,但是他麾下的士兵不会,而且……”

  李文昊微微一笑,“你怎么知道韩信会背叛呢?”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的人,我负责!”

  “这件事,就此揭过。”

  李文昊挥挥手,示意魏征闭嘴,魏征很识趣的把嘴闭上了,毕竟平头哥虽然莽,但是他不傻啊,李文昊的态度很明显就是你在说话,我就要发飙了,魏征肯定要闭嘴。

  “父皇,儿臣有本奏!”

  这还是李文昊为数不多的正式像李世民奏本。

  “哦?我儿有什么事情?”

  李世民很诧异,毕竟在以前,哪怕是打仗,李文昊都没正式的递过一封奏折。

  翻开奏折,李世民仔细的看了一遍,随后疑惑的看向李文昊,“你是认真的?”

  “当然!”

  李文昊掷地有声的点点头,朝臣都疑惑的看着这爷俩,心想,这两人打的是什么哑谜?

  “既然你想做,那就去做吧,这大唐未来终究是你的。”

  李世民把奏折递给宦官,示意让大臣们传阅。

  大概过了半刻钟之后,奏折又回到了李世民的桌子上。

  “诸位,看看吧,这件事情既然提出来了就要提早做准备。”

  李世民挑起了话头,大臣们先是小声商讨一下,最后还是房玄龄开口问了一嘴,“不知道殿下想怎么治理黄河?”

  “所谓堵不如疏,自然是要疏通河道,为黄河找一条合适的流域,即能为我所用,又不能形成水患,或者说,把水患的危害降到最低。”

  “怎么个降低法?”

  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李文昊朝提问这人点点头,此人看年龄不过才三十岁左右,不出意外应该是这两年科举选上来的人才。

  “很简单,划分泄洪区,疏散百姓,现在我大唐的疆域足以支撑我们这么做!”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在根源上解决问题,那就要……”

  李文昊看了一眼众人,伸手指了指挂在侧面的大唐地图。

  “那就要观中出血了。”

  “众所周知,关中是我大唐的发家之地,同样也是天下诸侯的必争之地,但是,诸位,请看!”

  “现在关中十林九耕,导致土地松弛,每当风雨天,要么黄土漫天,要么泥沙成河,而这些泥沙,最终都汇聚到了黄河之中,这也是黄河水中泥沙过多的根本。”

  “我之前就提到过转移关中百姓,退耕还林,但是确被驳回了,这次,我想大家需要认真的考虑一下了。”

  “是关中重要,还是中原重要?”

  “或者说,关中和黄河水患,那个更致命?”

  李文昊目光灼热的看着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他希望听到一点有建设性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反对或者赞成。

  “殿下,臣请问,若是按照殿下所说,这黄河治理,要多久才能见成效。”

  李文昊朝问话这人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年?"

  朝臣都不信的摇摇头。

  “谁说一年了?”

  “我说的是最少一代人,可能一代人不够,就需要世世代代的努力。”

  “什么?”

  朝堂上瞬间纷乱了起来,要知道,这种靠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工程,一般来说都属于那种倾尽全国之力的大工程,而事实上,治理黄河,还真就需要全国之力。

  治理黄河不像修建西长城那样,只要有人,早晚能修好,治理黄河是要看天的,这中间要赔上多少人的性命,要损失多少钱财,要消耗多少粮食,又能取得什么回报这都是未知的。

  很有可能这边大张旗鼓的干,那边毫无建树……

  所以,这个决定谁也不敢乱下,弄好了,名流青史,弄不好,遗臭万年。

  “殿下,请问,治理黄河,需要耗费多少钱粮?”

  “多少人力?”

  户部侍郎开口问道。

  “不计其数!”

  李文昊给出一个未知的答案,“我治理黄河,并不是要现在就看到功效,我是要子子孙孙,几百上千年之后,黄河都无水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和杨广开运河一样。”

  “他当初开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咱们暂且不谈,但是从现在看来,这确实惠及民生的事情,是造福后代的事情。”

  “人这一辈子太短,如果不做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如果不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我们如何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

  魏征听完李文昊的话心潮澎湃,他不是一个投机主义,他更不是一个政客,他只是一个想为国家,想为百姓做点事的普通人,没错就是普通人。

  听到李文昊这么说之后,他感觉,之前他一直参这个,奏那个,实在是太无趣了,换句话说,格局太小了,他要做点大事。

  “还请殿下示下!”

  魏征话音落下,朝堂上更是响起一阵吸冷气的声音,正常来说,魏征会在这个时候不遗余力,甚至以命威胁来反对,但是今天,魏征明显转性了啊!

  “诸位,你们不要拿杨广的大隋朝和我现在的大唐来比。”

  “第一,他没我有钱,第二,他没我有人,第三,我不会横征暴敛。”

  “所以,这件事情,还请诸位放心。”

  “诸位,请看,现在黄河在濮阳西五百里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几条河流,续接黄河喝到,让黄河在蓟州港入海。”

  “这样,既可以用黄河水浇灌河北平原,又能改善北方缺水的环境。”

  “具体的,工部,民部,你们坐出调配!”

  “沿途州县,需要搬迁的搬迁,需要让路的让路,这一切,都以黄河为基准”

  “还有,魏征,既然你想做事,那就交给你一件大事,你带着人,带着钱,尽快给我返回关中,疏散关中百姓,鼓励退耕还林。”

  “告诉关中百姓,种出一亩树林,朝廷补偿两亩的粮食,退的多,给的多,只要林子不倒,不坏,这粮食,咱们年年都给。”

  “还有,那些需要搬迁的百姓,按照之前房屋的大小,我们补偿其钱财,记住,这些钱财一定要够百姓在购置新屋子的,同时迁徙百姓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帮他们划分好耕地。”

  “如果有人想去草原,去东北,那更好。”

  李文昊这边说,那边朝堂上的几个知世郎用笔疯狂的记录着,同样几个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在一丝不苟的记录,时而眉开眼笑,时而眉头紧皱,显然,李文昊给他们提出的要求不是那么好达到的,毕竟华夏人都有一种故土情怀。

  “靳一川,你带领锦衣卫的暗卫负责督查此时,若是有人在其中中饱私囊,以权谋私,不用汇报,直接扒皮充草,抄家灭族。”

  “是!”

  一直藏在朝堂阴暗角落的靳一川回了一声,再次隐身在了阴影处。

  “韩琦!”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