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张三丰,以理服人 第113章

作者:无名道士

“此事,灵鹫宫并不能置身事外……”

她的话音未落,便被张三丰冷冷打断。

“素闻明教紫衫龙王,乃四大护法之首,冰雪聪明,心思剔透,又何必说这么多废话呢?”

“明教若是不愿意付出一点代价,那就不用多言了。来人,送紫衫龙王下山。”

黛绮丝没料到,张三丰的态度,竟然如此强硬,连忙出言。

“且慢!”

张三丰呵呵一笑。

“紫衫龙王,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黛丽丝嫣然一笑。

“在下出发之前,我们教主说了,只要灵鹫宫愿意出手,助明教渡过难关,将来灵鹫宫有什么事,我明教绝不袖手旁观。”

张三丰哈哈大笑。

“你们教主也太自傲了吧?我灵鹫宫能有什么事,需要明教相助呢?这还不是一句空话。”

“连一点代价都不愿意付出,就想让我灵鹫宫出手,算盘未免也打得太好了。”

黛绮丝没料到,张三丰竟这般油盐不进,不禁有些焦急起来。

眼下明教正处危急之中,灵鹫宫统率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势力强大。

若是灵鹫宫愿意出手,对明教便能有极大的帮助。

“敢问尊主,你想要我明教付出一些什么呢?”

张三丰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个神秘莫测的笑容。

“贫道现在还没有想好。”

“贫道要你们教主,答应贫道一个条件,帮贫道办一件事。”

“这件事,只要不是让明教毁灭之事,明教就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完成此事。”

黛丽丝闻言,顿时怔在那里。

张三丰没有说什么事。

但既然说得如此郑重,那绝对是非同小可之事。

说白了,张三丰这是想驱使整个明教,为他办事。

只要不是让明教毁灭之事,明教就必须为他办到……

这个条件,要价很高。

但,黛丽丝现在,还真是没得选。

明教若是再得不到强援,恐怕就要覆灭了。

那时候,谈条件还有什么意义呢?

“好,我答应你!”

黛绮丝一口应了下来。

张三丰微微点头。

“紫衫龙王果然爽快,不过,兹事体大,你真能自己做主吗?”

黛绮丝神情坚定。

“放心,我是明教圣女,四大护法之首,在教中地位超然。”

“我既然承诺了,就一定不会反悔。”

“而且,出发之前,阳教主已授权我全权处置。我的意思,就是教主的意思。”

张三丰听她说完,顿时拍了拍手。

“好!那我灵鹫宫,即刻点起人马,赶往光明顶,与明教汇合,共抗三十六大门派。”

事实上,即使黛绮丝不答应他的条件,张三丰还是出手救明教。

三十六大门派,他们算个屁的名门正派。

张三丰早看那些人的嘴脸不惯了。

正好借这个机会,狠狠地打一下那些人的脸。

踩在他们的头上,给武当提升威望。

不过,黛绮丝都来求救了,不趁机敲诈一点好处来,那也不是他的风格。

黛绮丝不知道张三丰心中的想法,要不然,绝对会后悔了……

谈好条件,张三丰便令梅兰竹菊,召集灵鹫宫的人马。

此时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大半还在缥缈峰上休养。

灵鹫宫九天九部,其他八部,也都已回来,倒是人多势众,阵容强大。

张三丰下令,九天九部,留一部把守灵鹫宫。

其他八部,以及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皆前往光明顶,迎战三十六大门派。

这些人,不管有用没用,造造声势,总是好的。

虚竹自然也带了出去。

黛绮丝与他们一起同行。

往后几天,她陪在张三丰左右,日日 见到张三丰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黛绮丝只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她竟然开始希望,这段路程,越远越好,最好永远都到不了明教。

这个念头一起。

黛绮丝又忍不住骂起自己来。

“黛绮丝啊,黛绮丝,明教正处于危难之中,你怎么就只记得自己的儿女私情呢?”

但是,一见到张三丰的身影,她又忍不住生出无限瑕想,不可自拔。

“小道士,你发现看黛绮丝的眼神,可不一样哦。”

“你老实交待,是不是对她有什么想法?”

郭襄走到张三丰身旁,传音说道。

张三丰连连摇头。

“你胡说什么呢,别胡思乱想了。”

郭襄白了他一眼。

“小道士,你越来越不诚实了。有什么事,不能和我说,还要闷在心里,甚至向我撒谎吗?”

张三丰叹了口气。

“黛丽丝确实长得漂亮,我一个正常的男人,多看她几眼,欣赏美的东西,不是很正常吗?”

郭襄格格笑了起来。

“那你就不想让她留在你的身边,天天让你欣赏吗?”

张三丰顿时沉默了下来。

这句“不愿”,恐怕是说不出口了。

“我看黛丽丝对你也有意,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什么定下来了?

什么意思?

张三丰感到有点莫名其妙。

这个郭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帮他拉起了红线。

这小妮子,就真的一点都不吃醋吗?.

第119章

张三丰有点不理解郭襄的脑子。

郭襄似是知道张三丰的心思。

“我就是觉得姐妹多了,热热闹闹的,做什么事情,都有人在一起。”

“只有我和王妹妹两个人,还是太无聊了。”

“你既然对那个黛绮丝有好感,你便帮你去说媒,这样,我又能多一个伴了。”

她掩嘴大笑。

张三丰有点无语。

不过,既然她能这样想,总归不是坏事。

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男人三妻四妾实在很普遍。

无论男女,没有人会觉得这不正常,不应该。

相反,若是女子要求丈夫不纳妾,不接受别的女人,就要受到社会的审判,渔轮的谴责。

果然,人们的思想,都有其社会性。

正如婚姻制度,其实也是社会化的产物而已。

脱离社会性,回归动物本能,婚姻制度就没有任何理由存在。

郭襄生活在这个时代,成长在这个时代。

她的思想,自然会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

如此一想,似乎她会这般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