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张三丰,以理服人 第246章

作者:无名道士

当日在逍遥客栈,张三丰见到客栈牌匾的时候,便看到过字中真意。

而此次翻开的书,上面的文字,他一个也不识。

只是有一股意韵,从字中透出。

文字如武功,武功一招一式,皆有气势,文字亦然。

小圣贤庄藏书楼中的书,有不少皆是圣贤所著的原本。

著书之人,本身的修为,惊天动地。

他们著书立言之时,将全身精气神,皆凝于笔尖之上。

将心中所学,载于书中。

他们自身的道与外界的道,相互交融。

文字便似有了生命一般,灌入了天地道韵。

虽历千载,仍凝而不散。

张三丰翻开书籍之时,便看到了他们著书立言时的场景,心中感悟,或悲或激,或乐或喜。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九九零云卷云舒。

圣贤之心,昭然天地。

张三丰的太极之道,与著书之人的道激烈碰撞,相互和鸣,令他颇有所得。

隐隐约约间,张三丰太极武道,便有再次突破的迹象。

要知道,他如今的太极武道,已经是第一品。

再往前走,必然有质的飞跃。

不过,这一关不易渡过。

藏书楼中,无形的气息飘散,在楼中回荡。

伏念赞叹。

“张真人学究天人,观天地之造化,知宇宙之无穷,福缘深厚,才能在圣贤书中,得此机缘。”

张良的眼神中,更是大放光芒。

“我平生所见之人,从未有如张真人这等存在。”

小虞白了他一眼。

“笑话,我师父乃是天下第一人,你平常所见的人,怎么能与我师父相提并论?”

晓梦目光闪烁。

“师父之道,已走得极远,弟子只能紧紧追随。”

……

张三丰看完一本书,轻轻放下,又拿起了另一本。

刹那间,楼中风云再变。

“这不可能!”

荀况惊讶失声。

张三丰身上的气息变化,他手中的书籍,亦在释放出沉睡千年的光芒。

也就是说,张三丰再次与书中之道交融。

荀况的眼睛,盯着张三丰,眼珠子都差点惊得要掉落。

他曾经有缘,与其中一本圣贤之书的道交融,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也正因为如此,荀况比谁都更清楚,书中之道,各不相同,得一不能得二。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但世人修行,只能得道其一。

就好比人走路,只能走其中一条路。

小圣贤庄藏书楼的圣贤原本,纵然有圣贤真意,但即使是福缘最深厚的人,也只能与其中一本书共鸣。

因为,只有道心相同,才能引起共鸣。

而每个人的道,都不一样。

然而,张三丰现在的情况,却似是打破了这一限制。

对于荀况来说,这就像推翻了最基本的常识一般,令他难以接受。

但事实摆在眼前。

张三丰分明与书中之道交融,激烈共鸣。

而所散发出的气息,与刚才又有所不同。

这无疑是另一条道。

伏念轻叹了一声。

“张真人当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啊!”

颜路,张良,也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想不到世间竟有张真人这等人物,我等从前真是坐井观天了。”

晓梦的目光中,精芒闪烁,她素来无喜无悲的脸上,亦浮现出笑容。

拜张三丰为师,恐怕还真是她所做的最明智的选择了。

不一会儿,张三丰再次将手中书籍放下。

又拿起了另一本。

事实上,他看不懂这书上的文字。

但是,对于书籍中所记载的内容,张三丰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这是因为,圣贤的道,透过文字,直接与他的道交融,碰撞,共鸣。

等于是将其道传入张三丰之手。

就好像一个人,将内功灌入另一个人的体内一般。

较之理解文字内容,再揣摩圣贤之道,更加直指本意,也更快得多。

读圣贤书,要理解圣贤之道,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与圣贤所留的道交融,却能在瞬间,便尽得道之真意。

第三本书翻开,张三丰的身上,再次散发出不同的气息。

荀况眼神中的惊讶,已经变成了由衷的钦佩。

他拱手行礼,向着张三丰拜去。

这一拜,他拜的是真仙,拜的是神明,拜的是大道。

能感悟不同的道,这只能说明,张三丰对道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想象的高度。

那是他远远无法企及的境界。

传说中的真仙之境. .......

对此,荀况除了佩服,也只有佩服。

很快,张三丰又拿起了第四本,第五本,第六本……

众人的震惊,已渐渐变成了麻木。

晓梦眼神中的光芒,越来越盛。

能以一人之力,融百家之道,这从来只是一个传说。

一个设想的传说。

从来没有人做到过。

大道殊途同归。

这一点,修道之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修道之时,却不可能遍历所有道路。

这亦是修道的常识。

然而,张三丰今日,就打破了这一常识。

众人的世界观,都在颠覆。

但接下来,更令荀况等人难以接受的一幕出现了。

张三丰翻开儒家先贤的典籍。

他的身上,再次升机腾腾紫气。

“张真人翻阅的,是儒家典籍?”

颜路的眼睛,睁得老大。

身为小圣贤庄的二当家,这些儒家经典,他都翻阅过无数次,但是,他只能透过文字所记载的内容,去揣摩圣贤真意。

然而,张三丰,他明明是道门中人,第一次翻阅藏书楼中的儒家经典,竟然就能与圣贤之道交融,与圣贤之意共鸣。

这还有天理吗?

这一刻,颜路只觉得自己修了这么久的儒学,都仿佛是在浪费时间一般。

张良惊声失言。

“为何张真人竟能与儒家先圣贤之意共鸣呢?”

他大 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