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张三丰,以理服人 第284章

作者:无名道士

这可是大大出乎秦始皇的意料之外。

“为何张真人会故意与我大秦为敌呢?”

秦始皇立即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

张三丰的所作所为,并非偶然,而是在故意向大秦示威。

如此说来,大秦多半在无意中,做了触怒张真人之事。

秦始皇心中心念飞转。

“无论如何,我大秦不能与张真人为敌。”

“他是化外之人,没有理由与我大秦纠缠不休。”

“这其中,必有一些误会。”

“是了。”

秦始皇突然想起了什么。

此前星魂曾向他进言,说到张三丰之事,隐隐约约间,似有敌意。

那时候的张三丰,还没有如今这般大的名气。

秦始皇对于一个远在数万里之内,与大秦毫无关系的武林高手,自然不会投入太多的目光。

但任由他们去行事。

没想到,一转眼,张真人已是真仙之身,还炼成了仙丹。

如此一来,之前星魂所做的种种,对张真人来说,可就是不轻的敌意了。

想到这里,秦始皇瞬间明白过来。

“这群阴阳家的人物,平日装神弄鬼也就罢了。”

“让他们给朕炼仙丹,花了帝国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耗十年之功,仙丹却没有一点踪影。”

“张真人刚刚来到大秦,不过短短数日功夫,便炼成了仙丹。”

“这群废物,不仅炼不成仙丹,反而给大秦树下强敌。”

“朕要他们,又有何用?”

秦始皇的眉目间,升起腾腾怒意。

“传旨,令东皇太一率阴阳家众人,立即赴桑海城,向张真人请罪,不得有误。”

秦始皇的目光中,闪过一道凶厉之色。

为了帝国大计,为了长生不老,他可以毫不犹豫的将阴阳家斩尽杀绝。

就看张真人的态度如何了。

此时的秦始皇,还不知道东皇太一已经诈死逃亡。

一道圣旨,很快发了出去。

秦始皇握紧了手中的剑。

天问。

这是他的佩剑。

在剑谱上,秦始皇的佩剑天问,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剑。

但是,这把剑究竟有多锋利,却从未有人见识过,不禁让人充满疑惑。

有人甚至怀疑,天问只是一把普通的剑。

一点都不锋利。

根本就不是什么宝剑。

但是,当一个人成为天下至尊,权利已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宝剑。

所谓“天问”,不正是一种举剑问天、舍我其谁的王者气势吗?

然而,秦始皇的王者气势,遇到张三丰的真仙之气,却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

在此刻秦始皇的脑海中,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获得仙丹,长生不老。

至于其他的,一时之间,秦始皇已经顾不上了。

“张真人开坛讲道,可惜,朕却来不及听到了。”

秦始皇感到十分遗憾。

“快,加快速度,一定要早日赶到桑海城。”

……

小圣贤庄。

张三丰端居高位之上。

他缓缓开口,讲述儒家大道。

“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

“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

“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 ”

“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真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

“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

“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

”故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

“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

“无论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

“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欲练剑,必心诚于剑。”

“欲修道,必先诚于道,若不修正身心,则道远矣。”

……

张三丰娓娓道来,将儒家大道与道家之道,结合在一起。

一时之间,堂中的众人,皆听得如痴如醉。

桑海城周边一百里之内,所有人皆凝神净听。

老者捋须,少年挠头,一个个若有所悟。

天地之间,虫蚁亦不再爬动,野兽停止了奔跑,飞鸟在天空中飞出优美的造型。

大道茫茫。

仙音渺渺。

苍际天穹,有霞光万丈,垂落而下。

PS:此节所讲的道,皆历史上的张三丰真实所讲。.

第264章

此次讲道,张三丰一连讲了三天三夜,才正式宣告结束。

结束之时,天空中垂落无尽霞光,若有天女散花,缤纷美丽。

紫气东来。

天象十分惊人。

待到张三丰闭口之时,听道之人,都还沉醉于其中,许久都不能醒过来。

“朝闻道,夕死,足矣。圣人诚不欺我。”

有老者放声高歌,喜不自禁。

“听张真人讲道,胜过我修行百年。”

“我感觉气顺,精力充沛,念头通达,这就是听道的好处吗?”

“我的武功修为,似乎提高了不少。”

“张真人所讲,果然玄妙万分。”

……

小圣贤庄。

大堂之内,人们纷纷苏醒过来,却发现张真人已然离开。

扶苏的脸色,变幻莫定。

听张三丰讲道三日,他的收获极大。

甚至武功都生生提升了一大截。

“果然不愧是真仙。”

他心中骇然。

回味张三丰之前所讲的大道,只觉得玄妙无穷。

“若是他能被帝国所用就好了。”

扶苏心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张三丰所作所为,处处与大秦帝国为敌,确实让他很是头痛。

讲道结束,众人自然纷纷告辞离开。

此次讲道,在大秦的影响极大,一直延续到此后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