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张三丰,以理服人 第410章

作者:无名道士

阿青有些怅然若失的点点头,表示知道。

几人在酒肆中没多久,便听到外面密集杂噪的脚步声,以及甲胄与甲胄互相碰撞的声音。

然后范蠡便再度进来,不过这次除了随行卫兵,还有一个头戴精致盔帽,全身上下都被厚实的铁甲包裹,腰间还别着一把古剑。

看起来像一名统领,或者将军。

不过范蠡没有介绍,张三丰也就权当没见过。

“张少侠,方寸城中的士兵,除了守城外,其他所有的,都在外面了。”

“总计二千五百三十二人,望张少侠能够大胆施为,不必有后顾之忧。”

范蠡似乎还怕张三丰有所担心,或者是有所保留。

“嗯。”

张三丰点头,然后便站起身来,随意从士兵身上抽出一柄长剑,舞了舞,这种短长剑,虽然做工不怎么样,但是手感还是不错的。

于是,张三丰便拿着这柄长剑,走道了酒肆外面。

酒肆外,不大的空地,早已被士兵给团团围住,更远处,大街上都涌动着士兵的身影。

张三丰也不多言,径直走出。

越国士兵似乎也都知道他便是范蠡大夫说的教授剑术的高手,眼神中都有着震惊。

无他,看起来太年轻了,根本不似一个剑术高手,更像一个富贵公子哥。

那细皮嫩肉的,简直比女人的皮肤还要水灵一点。

哪里像精于剑道的剑客。

不过在这些越国士兵来之前,范蠡就给他们做了一次学前动员,着重强调了老师的年少。

所以,他们也能或多或少的接受下去,就算不接受的,在范蠡的提前干预下。

也没有那么多人窃窃私语。

整个二千多人的军队纪律还是一直保持安静的,似乎是在等着张三丰教他们剑术。

见到越国士兵纪律如此良好,张三丰不禁点点头。

果然,越国能够卧薪尝胆,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光这批士兵基础素质,可能就比吴国好上太多。

或许这便是那句话说的,人只有没有东西付出了的时候,才会付出自己的生命。

吴国的人,战胜后得到了太多太多,导致了他们现在的气势,完全不如越国。

越国的人敢打敢拼,用命去争取,而吴国,则是在一次次的掠夺后,在吴王的带头下,沉迷享受。

士兵自然不愿意抛弃性命。

不过这里的确不是教人练剑的地方,张三丰便和范蠡说道。

“你们这里应该有个校场,我们去那!”

“嗯,那是自然。”

范蠡带着两千多名士兵过来,自然是为了让张三丰看见自己的诚意,在这里教授剑术,他自然是觉得不现实。

最好教授剑术的地方,自然是校场。

校场其实离酒肆的距离并不远,穿过几个街区就到了,不过这次,走的有点久。

毕竟两千多人,穿街过巷,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这一点,张三丰理解。

所以,在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之后,张三丰才缓缓走上校场最高的点将台。

让两千多名士兵,都能看到自己。

缓缓道。

“我只教一剑,一剑过后,自行领悟。”

说的话短平直叙,简单易懂。

虽然下面早有准备,但还是有些触不及防。

真的只教一招,一招又能学什么。

诸如此类的疑问,都浮现在众多士兵脑海之中。

不过,在他们看见张三丰所使的一剑后,便彻底失去了言语、思考的能力。

脑海中,只有那一剑的风采,久久难以忘怀。

白云遮蔽下的校场。

张三丰,一剑,白云卷,烈日开。

方寸有剑客,一剑能倾天。.

第386章

“多谢少侠授剑之恩,这点心意不成敬意。”

“也希望少侠不要拒绝我们的一路护送。”

方寸城,西门外,五辆马车蓄势待发。

范蠡带着百来人的卫兵来给张三丰送行,手上还捧着一个精致的玉托盘。

此时正躬身向张三丰呈上。

玉托盘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黑布,从黑布缝隙下,可以看见里面漏出的金色光芒。

张三丰没有拒绝,毕竟自己一剑,值这个价钱。

从那百多名士兵眼神中对他的崇拜就可以看出,自己这一剑,已然征服了这些越国士兵。

若不是张三丰强调自己只是受人之托,而不~是收徒。

不然,他现在可能又要多上几千名弟子了-。

只教一剑乍一看很少,但以张三丰现如今的境界,只教一剑,铭刻剑意的一剑。

能够时时刻刻刻印在心灵的一剑,那这一剑。

就已经超越了众多教授剑术数十年的老剑师了。

张三丰随意让紫女带来的侍女收下,然后便淡然道。

“如此,黄巾我收下了,权当我教剑的费用,护送就不必了。”

张三丰婉拒道。

“可这一路路途遥远,带上百人卫兵,也可让那些宵小之徒,知难而退。”

范蠡恭谨的说道。

“若是天下人知道我们越国如此对待恩人,会被耻笑的。”

“可你们并不能帮到我什么,无论是百人也好,千人也罢,就算是万人护送,又有什么用呢?”

张三丰摊了摊双手,无奈的看着范蠡,非要自己说实话拒绝他,他才高兴了?

“......”

这,范蠡听完张三丰的话,原本能说会道的舌头,突然像是被打了结一般,说不出话来。

虽然他认同张三丰所说正确,但仪式上来说,越国并未大错。

“大哥哥!吴国都城路途遥远,我们现在便启程吧。”

高月在旁恰当的催促,让两人解开这个尴尬的局面。

范蠡见此也只能放弃坚持,无奈摇头,叹道。

“张少侠,下次若是有机会,越国会为你举办一场国宴,到时候请千万不要推辞。”

“到时再说。”

张三丰没有当即拒绝,也没有同意。

不过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再马车刚刚行驶出一段距离,立刻叫停。

对着远处还没走远的范蠡道。

“范蠡,若是无路可走,可去武当一试。”

“武当?”

范蠡心中有些疑惑,越国边陲小国,对于万里之外的武当,虽有耳闻,但记忆并不深刻。

只是比较奇怪为何张少侠推荐自己去武当,而且他怎么知道自己即将要离开越国。

不过现在离离开越国的事都没影,吴国都没灭,谈何离开。

连越王都没能看出他想要避世之心,却不想被张少侠一眼看穿。

唉!范蠡心中忍不住叹口气,不过还是将武当这两个字,牢牢记在心中。

倘若真有一天,吴国灭了,那他真得考虑考虑。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若是不走,便有可能是他的真实写照。

而马车这边,又给一人心中埋下种子的张三丰,若无其事的回到马车,继续赶路。

------

一行马车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地平线上,再也看不见之后。

范蠡才收回目光,带着士兵,回到方寸城。

既然此间事了,他便打算在这等待下一轮交接的士兵。

然后便带着这两千多名见过张三丰一剑的士兵,参加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