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出征前夕,我被貂蝉灌醉了 第38章

作者:大唐大秦123

毕竟,各地大军出征、打仗,需要粮草无数。

大汉粮草本就不多,如今更是相形见拙。

“倒是可以小规模的生产高度酒,以此卖高价,赚钱。”

“而且,这个时代的武将,大多嗜酒,甚至一些谋士,同样嗜酒如命。”

“以美酒,便有可能吸引一批猛将与谋士。”

“不过,这个事情还需要从长计议。”

“毕竟,如今的老曹,可是连地盘都没有,想经营这一生意,可不容易。”

秦毅目光微微一闪道。

蒸馏酒所用到的器具倒是简单,而且前世秦毅也曾对蒸馏酒甚至果酒,有过一些研究。

这,全是因为前世的秦毅,出身农村,其闲来无事的时候,便拿家中的粮食,酿酒玩。

没曾想,到了这个时代,竟然派上了用场。

不得不说,一饮一啄,皆在定数之中。

“秦军师,来喝酒。”

就在秦毅沉思之际,那阳翟守将吴起见到秦毅一人坐在那里,便晕乎乎的走了过来,拉着秦毅说到。

秦毅见此,微微一笑道。

“吴起将军,请。”

说罢,秦毅如同灌水一般,一口饮下杯中的酒水。

吴起见此,忍不住竖起大拇指道。

“秦军师当真豪爽!”

说罢,其也一饮而尽!

就这样,一场酒宴,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洛阳!

一队铁骑,快马加鞭,终于抵达了洛阳城!

皇宫,德阳殿!

“报,长社捷报!”

“骑都尉曹操、军师祭酒秦毅率五千羽林卫大破长社黄巾军,生擒长社黄巾贼首波才!”

“传!”

满朝震惊!

天子刘宏,龙颜大悦!

……

ps:第一更求鲜花、评价票支持,感谢!*

第41章封曹操为越骑校尉,秦毅为军司马【第二更求鲜花】

洛阳,皇宫!

德阳殿!

大雄宝殿之上!

大汉天子刘宏高坐纯金雕刻的龙椅之上,下方数以百计的文武百官!

其中,武官以大将军何进为首,文官以司徒王允、大儒蔡邕以及太尉袁隗为首。

除此之外,那位于天子身边身边的十常侍之首的张让,则为宦官之首!

与此同时,正当三大派系尔虞我诈之际,一则惊天喜讯,传入洛阳之中!

“报,长社捷报!”

“骑都尉曹操、军师祭酒秦毅率五千羽林卫大破长社黄巾军,生擒长社黄巾贼首波才!”

“什么!!”

“捷报,当真是天佑我大汉啊!”

“秦毅小子真给老夫长脸啊!”

与此同时,当这则捷报传出后,本来还在争吵的文武百官们,瞬间震惊了!

同时,那司徒王允更是与身边的大儒蔡邕,议论道。

哪怕是那坐镇龙椅之上的天子刘宏,都难得的露出一抹兴奋道。

“这个曹操和秦毅,不错不错。”

“给朕好好的封赏一下。”

“嗯,就封曹操为越骑校尉,秦毅为军司马吧。”

只见,那坐在龙椅之上的天子刘宏,几句话便将秦毅与曹操两人的奖赏定了下来。

除了两个官职之外,再无一点奖励。

对于刘宏而言,官职便是一句话的事情。

只要不用花银子,便是小事。

“又可以省下一批开支,为朕的西苑填几件玩意了。”

在封赏完曹操与秦毅后,那天子刘宏打了个吨,无精打采的道。

“你们,还有什么事情要汇报的吗?”

“没有的话,就退朝了。”

天子刘宏,一想到西苑中的无、遮大会,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

毕竟,上朝什么的,哪有无、遮大会好玩。

如果不是必要,刘宏甚至都想把早朝取消。

只可惜,祖训不可改。

“天子有令,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那站在天子刘宏身边的十常侍张让,用尖鸭嗓的叫声,朝着下方道。

听到张让的声音,下方一众文武百官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此情况,那高坐龙椅之上的天子刘宏眼中闪过一抹不耐烦之色道。

“退朝。”

说罢,其便带着几名宫女,急步离去。

“天子有令,退朝!”

与此同时,下方的张让扯着嗓子道!

“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来还在争吵的文武百官,见到刘宏退去,一个个恭敬的跪拜道!

……

大殿外,司徒王允与蔡邕一行人一起退出早朝。

“伯喈兄,来吾家中一坐?”

司徒王允看向蔡邕笑道。

“故而所愿,不敢从而!”

蔡邕微微一笑道!

在朝中,蔡邕的好友便只有寥寥几人,其中王允王子师,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听到王允相邀,蔡邕点头答应。

同时,他内心也有些明白王允相邀的用意。

无外乎于那个令他很欣赏的男子——秦毅。

对于秦毅,蔡邕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爱,自然是因为其天纵之才的才华,那五步为诗的惊艳才华,更是让蔡邕对其极其欣赏。

狠,则是因为天资过人的秦毅,竟不爱诗词,甚至还出任军中军师一职。

当然,最让蔡邕头疼的反而不是这些。

因为,他唯一的女儿蔡琰,似乎对秦毅这小子,颇有好感。

只不过,令他头疼的是,他的女儿蔡琰,与河东卫家的长子早已有婚约在身。

而蔡邕又是那种迂腐之人,于是便很是气愤。

这也是蔡邕对秦毅有些抵触的事情。

不过,总体来说,除却蔡琰之事,以及秦毅不爱诗词之外,他对于秦毅还是颇为欣赏的。

王允似乎注意到蔡邕眼中的烦恼,微微一笑道。

“伯喈兄,儿女自有儿女福,既然文姬侄女喜欢秦毅,何故一定为难有情人呢。”

“子师兄,你不懂。”

蔡邕微微摇头道。

见此情况,王允微微一叹。

不过,他与蔡邕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也明白这位老友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