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出征前夕,我被貂蝉灌醉了 第85章

作者:大唐大秦123

“大将军如若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等到时候各地大军齐聚京都的时候,强者称雄。这样做就是所谓倒拿武器,把手柄交给别人一样,必定不会成功,只会带来大乱!还请将军深思啊!”

.. ...... ...

陈琳的一番话,可谓是句句在理,一旁的袁绍也不禁为止侧目,这小小的主薄,竟然能够将局势看的如此清楚,袁绍虽然心中欣赏,但是却也不会让他坏事。

“大将军,机会只有这一次啊,一旦宦官稳定下来,到时候想要再除掉他们,那将会难上加难,希望大将军三思!”

良久,何进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当天下午,何进便向各大地方的英雄豪杰发出了邀请,而身在虎牢关的董卓,更是由何进最为亲近的副将送信。

董卓这虎牢关之主的位置,是何进一己之力争取来的,因此何进在某种意义上把董卓当成了自己最大的杀手锏。

身在虎牢关的董卓收到何进的来信之后,不禁仰天狂笑,李儒也是笑着说道。

“恭喜主公,大业将成!”

董卓听闻,笑声更大了。

“哈哈哈,文优,这一次,你功不可没,到时候,你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老夫绝地不会亏待你的!”

“多谢主公!”

“文优,吩咐下去,今天晚上,连夜赶路,前往京都,竟然主动邀请老夫带兵前往,老夫自然要给这个面子,哈哈哈……”

说罢,董卓再次打笑起来。亏.

第112章

很快,董卓便带领着自己的西凉军出发了,一路疾驰,前往京都,速度快的令人发指,并且在赶路的途中让李儒拟了一份回书给何进。

信中是这样说的。

“以中常侍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们,利用陛下的信任,将这天下搅得大乱。俗话说得好,扬汤止沸,但是却不如釜底抽薪;疮痈溃烂虽然疼痛,但却要好于向内侵蚀脏腑。”

“之前有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来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有我董卓,敲响钟鼓至洛阳,帮助大将军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一番话,不仅理由充分,更是将自己的行为以赵鞅自比。

这则书信不仅送到了何进的手中,李儒还将其 送给了自己收买的文官,让他们在朝堂上拿出这则书信,好让董卓的行为变得名正言顺。

何太后在看到这则书信之后,结合这数天以来的变化,也是猜出了何进心中所想,但是仍旧是没有答应这件事。

不过这也让她心惊不已,因此何太后当天就让何苗前去游说何进,希望何进能够放弃这一计划。

何苗来到何进府上之后,何进只是坐在那里等待何苗的到来,并没有上前迎接,兄弟二人因为上次的事明显有了隔阂,何苗自顾自的坐下,开门见山道。

“大哥,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前往京都,身份低微,多亏了郭公公的扶助,才有我们今天的富贵,而现在,大哥反过头来,要对付郭公公,于情于理,都是不该,哥哥难道想要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

“就算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吾也要将宦官彻底铲除!”

何进厉声说道,而何苗则是摇了摇头,继续道。

“哥哥,你糊涂啊,国家大事,怎会如此容易?要知道,覆水难收,哥哥应该多加考虑才是,现在应当暂且与宦官们和解,那董卓,狼子野心,召他进京,无异于引狼入室,还望哥哥三思啊!”

何苗可谓是声泪俱下,但是何进现在哪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劝说,但是却也没有驳了何苗的面子,两人之间并没有彻底闹翻。

何进派人送客,就在何苗刚刚踏出何进府上的时候,尚书卢植紧跟着来到了何进的府上游说何进,同样认为不应当召董卓入京,但是何进仍然没有接受卢植的劝说。

尚书卢植暗淡离去,他是受好友郑泰邀请来游说何进的,于情于理,都已经说到了份上,郑泰听完卢植叙述之后,知道了何进是一个听不进去劝阻的人,当即辞官而去。

在走之前,找到了荀攸,并且劝说荀攸,说何进是个不容易辅佐的人,让荀攸三思。

在这之后,便离京回老家去了。

虽然一两人的劝说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何进门下十人有九人都是劝说不可让董卓入京。

俗话说得好,三人成虎,绕是已经下定决心的何进现在也是有所犹豫,而这时候,董卓已经领兵来到了渑池,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这也让何进愈发的犹豫不决,因为所有人都在劝他不应该召集各地猛将入京,尤其是董卓。

而负责召集曹操鲍信,也来到了陈留,曹操听说此事之后,气不打一出来,将手中特别喜爱的琉璃盏都是给摔碎了。

“何进糊涂啊!这种时候,居然广召天下英豪,尤其是董卓,这不是引狼入室吗?入京容易出京难啊!”

曹操气愤至极,鲍信也是如此,但是他身份低微,只能听从命令。

鲍信走后,曹操连忙来到秦毅的府上,与秦毅商讨对策,秦毅听说之后,微微一笑,璀璨如星空般的眸子中闪烁着光芒。

“孟德兄,既然天下英雄都齐聚京都,那我们又怎么能不去呢,当然要去,不仅去,还要把我们的羽林卫都带去!”

听到秦毅的话之后,曹操陷入了短暂的懵逼状态,一时没反应过来秦毅话中的意思,不过也还是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0

“子阳兄,老话都说老奸巨猾,你这一点也不老,为啥也这么坏呢?”

曹操一脸认真模样的说道,秦毅听到曹操的话之后,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

“咳咳,孟德兄这话说的,我哪里坏了?这叫计谋,略施小计而已。”

秦毅也同样一脸认真的回答道,而后两人相视一笑,将被中的酒一饮而尽。

再说董卓这边,一路行军到达渑池之后,董卓被犹豫不决的何进派来的人给挡住了,众人不停的劝说之下,何进也是发觉了问题的严重性,想要阻董卓前进的脚步。

何进派来的人是事谏议大夫种邵,同时害怕拦不住董卓,何进还去了一趟何太后哪里,要来了一份圣旨。

种邵带着皇帝诏辞辞书,想要阻止董卓进京的步伐,但是却没有想到,董卓根本不吃这一套,董卓不仅没有接受诏命,反而选择继续进军,一路进军到了河南,至于种邵,则是被董卓直接赶走了。

种邵在河南地界一带再次拦住了董卓,这一次他换了一种方式,不再来硬的,用皇帝的诏书恐吓他,反而是尉劳他的军队,游说他退军。

董卓这个人疑心病 本就重,现在看到种邵如此种种反常的行为,董卓的疑心病再次发作,怀疑是洛阳的政局已经发生变动,一时之间,不禁怒火中烧,当即命令部下用将种邵绑了起来,威胁他,让他让路。

种邵见此情形大怒,借用皇帝的名义,同时又拿出了皇帝的诏辞辞书叱责董卓,董卓一时之间也是被镇住了,西凉士兵虽说血勇无比,但是没有董卓的命令,再加上对皇帝有种天然的敬畏,因此慌乱之间竟然被种邵挣脱了束缚。

种邵再次上前,当面责问董卓,董卓被种邵一时之间说的哑口无言,又理屈又词穷,再加上了解到了洛阳政局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也是撤军回到夕阳亭中。.

第113章

在何进忙前忙后补救的时候,袁绍自然也没有闲着,他见何进犹豫无法下达命令,当即派人前往催促董卓等人。

董卓在夕阳亭得到袁绍的催促之后,当即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以保证围剿宦官行动的成功。

而这一举动,导致在朝堂之上的何太后大为恐惧,下朝之后,当即做出退步,将皇宫中的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将宫中的一些事务都交给了何进的亲信。

何进知道这一消息之后,不禁大为欣喜,认为自己的计策是有用的,原本让多轮劝说打消的想法此刻又冒了出来,而且比以前更加的坚定了。

不仅何太后做出了让步,就连那些被罢免官职的小常侍和小黄门都是来到了何进府上求饶,他们知道难逃一死,表示一切听会听从何进的处置,而何进自认为身份高,也不好与谢谢小喽啰计较,因此对他们解释道。

“10天下动荡不定,是因为你们中的某些人做的,吾是为了天下的太平,所以才会想着解决宦官之祸,如今董卓以及各路英雄好汉马上就要来到京都了,你们赶紧各自逃命去吧。”

那些小常侍和小黄门听到何进的话之后,不禁一阵感恩戴德,咚咚咚的对着何进就是磕头感谢,何进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就在当天,那些被罢免官职的小常侍和小黄门都是纷纷离开了京都,躲避即将到来的杀身之祸。

而袁绍却是劝何进趁此机会将这些小常侍和小黄门一网打尽,但是何进只是为了消除宦官之祸,并没有想着一定要杀掉他们,因此也没有接受袁绍的提议。

袁绍也只能暂时作罢,再次为何进出谋划策,商量如何才能除掉真正的祸患十常侍,但是何进和袁绍两人的密谋时间实在太长,被十常侍们察觉到了,他们又怎么甘心,就这样被何进给杀掉呢。

关键时刻,十常侍当之无愧的首脑张让站了出来,一人来到了何太后的宫殿外,向何太后叩首请求,何太后本不想与其再有瓜葛,但是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还是将张让放了进来。

张让刚刚进入大殿,就一下子跪倒在了何太后的身前。

“太后,老奴犯下罪责,理应以死谢罪,但是想到老奴一家几代蒙受皇恩,如今就要永远的离开,心中不舍。老奴想要再入宫伺候太后一次,趋承颜色,然后就算是死也没有遗恨了!希望太后大人能够成全老奴!”

何太后听到张让的话之后,身为妇道人家的她也是于心不忍,于是也是同意了让十常侍重新入宫服侍,但是其他的常侍以及黄门都已经被罢免了。

何进听说这事之后不禁怒火中烧,他原本想要针对的就是十常侍,很这些小常侍和小黄门又有什么关系。

次日,何进再次进宫,觐见何太后,进言何太后,希望她能够杀掉包括郭胜在内的十常侍,但是却没有得到何太后的回应,何进苦苦劝说,也没有什么作用。

然而就在何进进宫的时候,十常侍们就盯上了何进,要知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何进,当时提出打压宦官的是他,召集天下英雄逼宫的是他,现在要杀掉他们还是他。

于是他们就派了一人前去窃听何进兄妹的谈话,在偷听之下,他们知道了何进还是想要致他们于死地。

绕是泥人还有三分脾气呢,因此十常侍们率领自己仅剩的党羽数十人,都手持武器,偷偷的埋伏在了殿门下。

而何进在没有得到何太后的同意之以后,怒发冲冠,离开了何太后的寝宫,但是他刚刚走出何太后的寝宫,就被两人引导了喜德殿前。

而喜德殿前,正是十常侍等人埋伏的地方,何进来到这里之后,张让站了出来,责问何进道。

“大将军,这天下大乱,也不单是宦官的罪过,老奴只不过是进行了一些买卖,收敛了点钱财而已!大将军何必如此赶尽杀绝?”

何进听到之后,不禁嗤笑一声,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态度很明显,张让见状继续道。

“先帝有一次跟何太后生气,差一点就要废黜太后,是老奴流着泪进行解救,老奴以及各位同僚,都是拿出了自己的家财作为筹码,保下了何太后,而现在老奴们只是要托身于你的门下罢了,而你竟想把我们全部灭杀,难道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张让的一番言语,把何进说的有点懵,让他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而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却被一直埋伏在喜德殿的十常侍党羽尚方监渠穆一剑刺穿了身体,

何进就这样稀里糊涂,不明不白的被一群宦官杀掉了。

而张让、赵忠等人,在杀掉了何 进之后,来到了皇帝的寝宫之中,借用幼帝,写下诏书,派出自己的党羽,将何进的头颅已丢在了皇宫前,将皇帝的圣旨挂在了城门上。

“何进谋反,最大恶极,斩!”

而何进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使之天下震动。

虎贲中郎将袁术在袁绍的示意下,来到了皇宫外围进攻皇宫,适逢黄昏,袁术又纵火烧南宫的青琐门,想要威胁宫中之人,交出十常侍等人。

张让等人也是将计就计,来到何太后的寝宫之中,一通胡编乱造,将罪名推给了何进,以及现在正在进攻皇宫的袁绍两兄弟。

时间紧急,十常侍担心宫门受不住,当即裹胁着何太后、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三人从天桥阁道逃跑。

尚书卢植手持长戈站在天桥阁道下,仰头怒斥。

“你们这群阉人,竟然胆敢挟持陛下,王爷和太后,当真是胆大包天,罪大恶极,该死!”

张让听到卢植的话之后,一时之间有些慌乱,被何太后抓住机会,跳下了阁道,这才幸免于难,但是皇帝和陈留王两人却是没能逃出来。.

第114章

在十常侍挟持皇帝和陈留王刘协逃跑的途中,袁绍与何苗的人埋伏在朱誉门下,抓住了慌乱逃跑赵忠和郭胜几人。

但是十常侍的头脑张让却没有在这里,而被张让裹挟的皇帝和陈留王两人也是不见踪影。

另一边,因为何进被冤杀,何进的老属下吴匡和鲍信两人,因为本就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现在更是怀疑何苗与宦官有勾结,于是将计就计,号令何进手下大军,前去击杀何苗。

何进手下大军气势大涨,就这样,吴匡和鲍信率兵,和董卓在京都的弟弟也就是奉车都尉董旻,一起攻杀何苗。

何苗此刻手下的大批人手都派去了寻找张让,手底下本就没有多少说人,哪里能挡得住吴匡和董卓的弟弟追杀,在穷途末路之后,被鲍信堵住,亲手割下了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