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202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根据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人表示,诗怀雅的体温比正常人类女性要高大约2~3度,在冬天的夜晚可以当一个人形暖炉使用,当然,这意味着她的热损耗比正常人类要高至少30%,即便是天天大鱼大肉都不会有问题。

何况说,她还有非常强健的肌肉纤维,基础代谢率高的一批,否则换成叶莲娜像她那样吃的话,体重磅就得飞到天上了。

“这个问题,老夏解释过的,因为那边以矿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蔬菜水果成本比较高,卖得贵,利润率高,所以当地的农场主和收了钱的媒体就在宣传这玩意儿。”叶莲娜吐槽道。

那个雷姆必拓来的暴行就是坚信素食主义的,甚至有一次还差点和雪怪小队的其他兔子起冲突,那些生活在乌萨斯的“北极兔”们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习惯,乌萨斯的土地上哪来那么矫情的食谱,能吃的东西全塞进嘴里就是活下去的不二法门。

“然后我逼着她吃肉,吐了几次之后,现在不一样吃兔头吃得开开心心的。”

“说道兔头,你们真的准备在这里养兔子?”

“准确说是养老夏培育的兔子,正常的兔子可没法吃那些东西”叶莲娜指的是泥苔和那些木质素超标的东西,“不过,他还准备配置几个分解池和发酵池,将木头、泥苔、岩石和乱七八糟的垃圾转化为养分或者说肥料”还能解决山民们的生活垃圾问题。

【自然界兔子也是吃兔子的.jpg】

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食草动物,大部分的植食性动物都是能吃肉就吃肉,肉类的能量密度更高,也更容易消化,只是对于战斗力较低的植食性动物来说,不易获得,相反,吃植物反而需要肠道菌群帮助分解才能获得能量。

所以,吃素才是某些无良媒体和资本家编出来的谎言,从兔子到牛马再到长颈鹿之类的动物,凡是哺乳动物和脊椎动物,能吃肉就吃肉,只是肉食性需要大量的代谢和时间去捕猎,常常入不敷出,所以,它们才以植物为主食,偶尔开开荤。

【鹿会吃鸟,牛也会,兔子会吃兔子和其他动物尸体,长颈鹿会吃骨头,几乎所有植食性哺乳动物都吃鸟蛋、昆虫和其他动物尸体,而马这种动物,你不给它开荤,它就不给你蓄膘】

“我回来了,叶莲娜,准备实验室,碧翠克斯,帮忙记录一下。”夏凛把工具放下,嘴里嘀咕了一句“早知道就该听前辈的,换个大号的神经记忆扩展插件了”数据和信息太多,哪怕有共生体和植入体,他也感觉头昏脑涨。

“还应该换一个高版本的思维分析增强模块,公司发的真他娘的不够用。”悔不听老人言啊,但凡听了那些老开拓者的经验之谈,今天这一趟就不用忍着头疼和记忆堆栈溢出的警告标签把数据转录到泰拉的数据储存器上。

思维分析增强模块可以调用神经记忆插件里面的数据和知识储存,进行思维分析加速,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人类在极度亢奋状态下的“灵思如泉涌”状态。

不过,只能进行部分逻辑分析辅助,并不能替代人类的思考和思维,只是一个单纯的加速器——大概,把大脑的思考超频20%左右,不算太夸张。

而高级版本的增强模块和老夏脊椎上植入的公司发的“劳保版”的区别就是,它的处理线程更加柔和,性能大概在公版的基础上提升2%~3%的样子,最大的直观改变就是,用起来的时候,不会有一种自己脑子在发胀,要爆炸的感觉,要舒服得多。

而神经记忆插件可以扩大人类海马体的记忆阈值,大幅度的强化记忆力和记忆容积,不会出现人类常见的读完就忘的状态——没有这些技术,任何星盟人都别想小学毕业,在社会上都是属半文盲的——资本家都不要这种劳动力。

如果按照正常人类或者泰拉人的标准,夏凛是标准的过目不忘,任何书本知识看一遍就能记住,最多一周就能理解并熟练使用,不然就他那个专业的课程......

叶莲娜本来有以养父为目标前进的打算,然后看了从老夏记忆库里面提出的教材和学习目录——她自觉的选择放弃,感觉自己如果不做类似的手术和胚胎级基因强化的话,读到初中毕业就是极致了。

就算是智力已经达到星盟上大学标准的小羊也表示,这些东西学起来会非常的吃力,她能够理解和学懂,但是不代表能够记住和融会贯通,这是生理上的硬件限制,除非拉去同样植入共生体和大量的神经插件才能达到与其智力匹配的真实学习能力和研发能力。

“我说,你真的打算让她也学习你那些专业知识啊?”诗怀雅问起来另外一个问题,指的是在已经发育到8个月大小的女儿,当然,名字还没取,因为要“出生”之后才能登记姓名和家族。

“总的有个人来传承我的这些知识吧?”夏凛说起这个问题也挺忧郁的,泰拉在这方面根本没人有那个能力,唯一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后代了,继承了一半的共生体,而且他这里也有公版的植入插件,可以达到星盟平均水平的学习力。

但是,也仅仅是平均水平了,要达到老夏这种上本科大学的程度,估计......几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毕竟星盟扣除最顶尖的那批学院和专业,普通的正常的全日制大学的毕业生每年也就在70~100万左右,400亿人类里面的前200万人才能进去读大学,其中只有60%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剩下的最多拿到结业。

而这200万人要学习什么呢?

以夏凛为例子,主干科目,他们需要学习包括异星生物学在内的涵盖整个生物学范畴的几乎全部分支,甚至包括古生物学和病毒学;

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习太空地质学、地质学、地质物理学、气象学、气候学、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等等复杂的物理科目,这还是必修的。

选修的那一堆机械工程学和电子工程学分支加起来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的学习量,更别说为了凑学分,夏凛这种还选修了和专业关系不大的火箭动力学和航天工程学的一部分分支。

并且以上都需要拿到相当于现代地球硕士以上学位的程度才能获得最低学分——一般来讲,其中至少一大半是博士甚至博士导师学位才能顺利混毕业。

哪怕是强尼,作为船员,他也是要获得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星际导航学、星舰工程学以及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的部分学位才能从相当于职高的职业学院毕业出来。

因此,哪怕是为了万一回到星盟,自己的后代不至于变成工作都不好找的半文盲,老夏都得给这还没出生的姑娘准备一份起码八米长的读书目录——好在,对于有各种插件和共生体辅助的星盟人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个太痛苦的事情。

“实在不行,也可以让她学习文科”相比理科的知识迭代速度,星盟毕竟进入星际时代时间不是很长,中间数个世纪的星际战争还打断了社会进程,导致社会科学方面的积累......相对少的多,学起来也简单得多。

“你觉得那个简单?”正在看老夏的数学课本,准备看看能不能学习到星盟高中水平的经济学程度的碧翠克斯脑阔开始疼了,那已经是全星盟最简单的专业了——经济学。

完全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导致整个经济学高度的规则化和理性化,虽然不能说是经济学上的“理性人模型”,至少相比自由市场来说,不会显得过于的.....混沌。

至于说社会学,那个学起来简单,学完之后要面对的问题就......反正整个星盟从AI到人类没一个能够彻底搞明白他们那个社会是怎么运转下来的——虽然它能跑,但是你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里面有一张无法删除的椰子图片这样子的状态。

拆开了,这个400亿人,3000光年疆域的庞大文明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如此的符合逻辑和清晰明确,凑一起去就......

——为什么这里有一张椰子图片?为什么那边必须有一个菠萝才能转?为什么一个字符都没错,为什么输出的是乱码?——用AI小姐姐的程序化描述就是这么个样子。

第六十九章 标题出门旅游了.

“轰隆隆”的机械运转声就好像是层叠的雷鸣,履带式的巨型机械在山坡上缓缓蠕动着,将岩石粉碎,山体破开,陡峭而嶙峋的岩体被开凿成一个又一个的相对平坦的区域。

搅拌机在萨卡兹工人的帮助下时快时慢的旋转,将混合的砂岩粉末、添加剂和仅存的土壤变为更为细软的部分,由一根皮管喷在山体上。

被雇佣的山民用金属耙子将这些岩粉和初步制造的泥浆细细筛平,这由砂砾、岩粉、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泥浆,正常的植物几乎无法在上面生存下去。

而一些相对有薄薄灰土的地方则被一层层的薄膜覆盖起来,“点芽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能太多,太多菌丝会互相争夺营养,也不能太少,太少无法构筑碳氮循环”夏凛拿着一大堆瓶瓶罐罐给面前满脸懵逼的山地人讲解着什么。

“碳分解菌芽和氮固定菌芽的数量比例是1:2,间隔是10公分”

这些是他利用生命树系统制造的初级微生物,使用了部分虫族科技和专利,对于星盟的农业专家来说,这属于是通用的公共技术,当然,不用交专利费,因为那个种族已经没了,星盟摧毁的,连带他们的黏菌行星一起。

“我给你们做了傻瓜式的分装,记住红瓶1次,蓝瓶两次,每个格子的长度点一次,很简单吧?”确实很简单,就是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而山民们最不缺的是人力。

至于说那些泥浆覆盖的地方,则需要更为强大的物种来解决,而相应的菌种和生物信息,夏凛是带得有的,为真正的荒漠星球准备的东西。

“这样就可以种出食物了吗?”

“不能”夏凛摇摇头,“至少需要五年以上,你们才能栽种最简单的植物,不过,岩石梯田那边可以早一些,然而依然是我们人工输入肥料来制造腐殖质,我还需要加入快速分解木质素和植物残骸的部分。”

“还有,你们的卫生系统已经开始建设了吧?再让我抓到随地大小便的,就只能告知你们的总长了。”

夏凛无语的看着这些人,要知道人类作为一种能耗极高的高等动物,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质转移和制造机,换句话说,不断的对山民输入粮食,他们的消化系统就是在制造肥料和新的土壤。

老实说,最简单的办法是把萨缇绿洲那边的泥土运过来,但是,那治标不治本,需要大量的运力不说,而且只能给山铺一层薄得毫无意义的土层。

因此,老夏的计划是先改造状况最好的一座山,用粪便、生物垃圾、列车线运来的肥料和一部分初始的合成泥浆建造一批山田,并且开凿大量的溶洞,利用山体过滤蓄水,在里面养鱼和蘑菇类的东西。

一开始只能栽种真菌,然后就能上荒漠改造的手掌木,一种异星改良植物,接下来是上木质酵素类微生物,将手掌木分解为新的腐殖质,接下来就是耐贫瘠的刺灌木、手掌木、苔衣真菌、蛋白合成黏菌、刺灌木的顺序循环五年。

大气当中的氮、岩石和肥料当中的碳和其他无机盐就会被逐步分解合成为有机质,并沉淀下来,五年后,改良的乌萨斯苔麦就能栽种了。

改良苔麦用了老夏差不多3年多的时间,从降落在乌萨斯的第一年开始就在干这个事情,将苔麦的耐寒和耐霜冻基因与星盟高产小麦进行杂交和编辑,最终就得到了现在在乌萨斯农场广泛栽种,甚至乌萨斯帝国在达成合作协议之后用一个天文数字的代价引入的“苔麦7号”作物。

亩产量平均大约在670公斤左右,在乌萨斯的黑土地上可以一年两熟,夏季收成为600公斤以上,而冬季收成大约只有一半,也就是300公斤,辅助以温室和大棚的话,最多可以达到夏季80%的收获量。

换句话说,原本每年只有200公斤的苔麦变成了现在的接近1000公斤的产量,极大的缓解了乌萨斯的扩张欲望和雪原生存能力。

而缺陷也不是没有,对于人力的消耗特别的大,这种作物虽然耐寒耐霜冻,在雪层下也能生长,甚至根系可以钻透冻土层来汲取养分,然而不是很耐病虫害和细菌危害,根系泡水极为容易腐烂,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定期清理积雪,不然雪融的时候,整个农田的作物就全部死光烂完。

号称是冰川上都能长起来的强力改良谷物类作物,不过,那只是一个夸张,冰川和雪山是真的不行,但是下面其实是肥沃黑土地的雪原可以。

在栽种苔麦的时候,这边需要轮作另外一种毫无收益的养地植物,来自阿戈尔人提供的荧光黏菌,阿戈尔人用来照明和景观,而这边用来处理因为栽种作物和使用大量化肥造成的土地盐碱化和板结问题,同时,黏菌本身会在凋亡后变成新的腐殖质。

这样一年一年的轮替下去,第一座荒山就变成了至少能够栽种一些要求不高的蔬菜和作物的梯田,然后利用它产出的有机质和产物改良下一座荒山,理论上,最多需要30~40年功夫,整个中部山区就会恢复最开始的状态,甚至可以进行林业开发。

“明白了,我们听您的”山民们不觉得这些行为有什么用,但是看在对方提供了足够多的粮食和物资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会服从命令——接受雇佣,服从命令,获取报酬就是他们的民俗和历史——这种服从性和信誉已经浸染到他们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面了。

相比目前来看,除了在浪费人力物力外毫无用途和成效的荒山改造计划来说,由博士主导的另外一些工程更加给山民们带来肉眼可见的改变。

首先是铁路,铁路终于铺到了山民们的聚居区下面,老实说,一开始引起了一些不好的骚乱,他们认为这是外界人试图征服和掠夺的象征。

那些金属的怪物沿着轨道轰鸣而来,惊扰了他们祖先的灵魂,也打破了山地的平衡和宁静,不过......很快这种看法就消失了,如果仅仅是修建一条为前线输送士兵和物资的过路铁路的话,山民们肯定会想方设法的破坏这条路线。

但,如果这怪物是带着大量的优质谷物、腌肉、罐头和各种食品以及必需品过来,建立一座物美价廉的集市的话,山民们还是很会说服自己变通的。

除了这些必须物资外,肥料、合成土壤、施工机械也是主要的运输对象,这些巨大的货运需求,让山地火车站变得极为的忙碌和规模庞大。

“税收不行,征兵却可以,真是奇怪的坚持”新被分配到这里来的乌萨斯年轻官员一头雾水,在乌萨斯,大部分时候是收税可以,征兵不行,大家都知道的,那些去了就是炮灰和灰色牲口。

但是,在山地这里,征税是一个子都别想,但是要征兵,有的是年轻人来报名,而且他们还大多是自带的武器和盔甲,看上去都接受过相当严格的军事训练,是非常优秀的兵员。

“这里的人以前都是靠当兵才能养活一家人,你要征兵,他们当然没什么意见啊。”

但是,征税就万万不能了,那点钱在山民看来都是族里面的年轻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养家糊口的资源,你张口就要拿去一部分,那是绝对会被当做掠夺和压迫,提起武器和你打仗的。

“培训课,你都在睡觉吗?我们不是来搜刮东西的,不管是财物还是兵员,我们都不需要,至少现在不能征取”新来的文员翻了个白眼,这个家伙看上去完全不懂行啊,为什么还会成为地方主官啊?

“这样啊,我大概的明白了”年轻的熊人挠挠头,“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给东西,让他们得到好处对吧?至于说收税是之后的人的事情”

这倒是实话,要想取之,必先予之,所以,博士和老夏商量过,在一开始的五年内,根本没想过从山地区获得任何收入和回报,甚至本来可以得到的至少一个师的精锐山地步兵都舍弃了。

“虽然日子好过了,他们会改变现在这种家家户户都进行军事化和准军事化训练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法快速组建一只精锐的部队,但是,反过来说,我们得到一个最起码自给自足的山地区,并且他们的纪律性也不是只能在军队里面使用,工厂也是合适的地方”

“这里不适合发展工业吧?”塔露拉一脸迷惑,山地区但凡适合工业发展,就早就脱贫致富了,哪还能成现在这个鬼样子。

“可以,这里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博士笑了笑,“石头多”

“这算什么优势啊?”石头确实多,但是当地人巴不得石头少一点,那些还残留着能种点啥的土坑多一点。

“别小看了石头哦”博士提醒道,“在过去的泰拉,我们的城市背负在移动地盘上,需要的是坚固、轻巧的金属和碳材料,源石和各种异铁类矿物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但是,现在,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干涉天灾,削弱它和诱导它,就可以像泰拉先民一样建造固定的城市。”

“而固定的城市,最便宜和最好用的材料就是......石头”

准确说是把岩石等等加工为硅酸盐,俗称水泥的东西,那么有大量的优质硅酸盐的山地就是最佳的原料产地,而博士没有说的另外一个资源也很丰富——高岭岩,这种灰白色的岩石主要成分是:铝。

这里是天然的铝业圣地,除了铝外,稀土资源和陶土也很丰富,可以制造瓷砖、各种稀土精炼厂、铝厂,而且这些都是极高污染的产业,而偏偏山地这地方干脆就是污无可污的鬼地方,除了老夏圈定用于改造为种植区的地方外。

大部分的丘陵和山地都是光秃秃的石头,也没有什么地下水资源,可以说是废水废气随便排的类型,当然,这只是说笑而已,因为稀土精炼和铝厂的废水那可是很值钱的,特别是对于有处理能力的老夏来说。

“而且,这里的另外一个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只是需要一点帮助才能开发出来”那就是能源,高耸的分水山脉并不是没有水。

相反,因为地势的关系,一旦融化上面的冰层,水就会形成轰鸣的河流和瀑布,潜在的水力资源相当的丰富,可以发电,也可以为精炼工业提供足够的淡水。

只是那样的话,需要开凿人工河道,而开凿人工河道的话,几乎只剩下石头的地府要比有成堆泥土的地方容易得多,至少你不用担心水土流失和河堤塌方的问题,而且可以用炸药解决九成五的施工问题。

“但是,采冰场保证灌溉用水已经很夸张了,要用来发电的话,靠那种炉子和热管做不到的吧?”

“所以艾雅法拉小姐也过来了,她准备用一种新型的源石效应场共鸣技术,来自于火山源石效应研究的成果”

“嗯?”利用源石效应场传递能量,使得区域的源石进入放热状态,加速冰雪融化。

“等一等,我们用其他方式发电,再融化雪水,用雪水发电,这不是入不敷出吗?”

“是的”博士点点头,确实有脱了裤子放屁的意思,“但是,你要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呢?”

“换个角度?”

“我们支付了两种电力获取的差值为消耗,得到了一条人工河,如果你认为我们的目标是发电,那么无疑是亏的,但是,如果你认为我们的目标是得到一条兼具灌溉和工业取水用的河流,并且利用水力发电回收了支付的能源代价的大部分的话,那么就很划算了。”

“而且我们获得的实际能源其实.......”也是赚的,只是博士不能说而已,那种能源的名字非常的......特别——氘!

老夏的设备并不完善,就意味着有些时候,他的工业或者说能够制作的东西会显得很滑稽,比如说,他拥有组装聚变堆的全部零件和技术,而电弧引擎本质上就是一个聚变点火装置,但是他没有任何从海洋和水体当中提取和精炼氢同位素的设备。

甚至于这套设备,就算是在星盟找电商买都不容易买到,因为星盟不用这种落后的从水里面提取氘和氚的设备。

他们的氘提取设备是直接利用引力分流法从气态巨行星上啜,效率高,速度快,纯度理想还成本低廉,一座海上氘提取平台一整年的产出还不够一座气态行星开采站一天的产量。

所以,就算是在星盟的网络覆盖下,老夏要找这套设备都得去古董专卖店才能找到这种三个世纪之前的东西,还不一定能用,不亚于一个现代人想买一套宋代的马车或者牛车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