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210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他们地窖里面有的是金币和银币,只是市面的萧条让贵族和富豪们本能的削减开支和收紧银根,并且国用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为了不被皇帝以大义的名义摊上不该有的税赋,自然需要低调。

毕竟哭穷避免加税加到身上也是需要做做样子的,但是在流通性不足的情况下,正是需要这些贵族奢侈浪费的时候,固然朱门酒肉臭,但是这些老爷们丢到巷子里面的发臭肉骨头好歹也能养活两个流浪汉不是?

如管子所言,在这种时候,富豪们最好是鸡蛋雕花,木柴彩绘,竭尽可能的铺张浪费,把过多的生产力和商品消费掉,并且释放出足够的货币来维持市面流通性,避免灾难性的通缩和百货死。

然而,现实是,他们会在通胀的时候,疯狂消费,制造更大的商品不足和流通过剩,而在商品过剩流通不足的时候,开始勤俭节约,与此同时,还巴不得普通人家尽可能的超前消费,借贷和购买资产。

“大臣,新的贸易协议送过来了,您说过,和卡兹戴尔有关的,您都需要第一时间过目”

“拿来给我看”维特重新坐回办公桌前,不由得他不重视,卡兹戴尔的贸易合作是现在乌萨斯唯一还在盈利的项目,帝国上上下下,哪怕是那些不对付的贵族都会看在钱的份上不在这事情上与他为难。

“军官团和战争术士的交流啊......这不属于贸易的范畴吧?”维特皱起眉,这应该送去军部讨论,为什么送到这里来,接着往下看到接近10亿龙门币额度的附带贸易条款才稍微松开眉头。

卡兹戴尔要乌萨斯提供大量的树木幼苗和木材,理由是他们要进行中部山地改造,需要大量的耐寒和耐贫瘠的树木种苗,而人工培育的时间太长,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乌萨斯直接提供。

乌萨斯南部山地的气候和卡兹戴尔的状态差不多,只是更为寒冷一些而已,放在较为温暖的卡兹戴尔山区说不定长得更加良好,而乌萨斯遍地都是林原,直接挖是最快的办法。

除此之外,木材也是重要的材料之一,不管怎么说,在几乎没有多少土壤的地方植树造林必然需要补充大量的生物质来合成土壤,用萨缇绿洲和无机物合成太麻烦了,数量根本供应不上去,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用植物来制造。

卡兹戴尔会在边境建造数个超大型的生物质制造工厂,只需要乌萨斯提供树木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相反如果湿润的环境,导致树木腐化长出霉菌反而更适合工厂加工。

两条新造列车轨道和一条运输船航线会把这些物质送往卡兹戴尔各地,作为肥料、土壤改善材料和立体种植园使用。

“立体种植园啊,关于北方的农业特区的情况怎么样?”维特问道,皇帝给北方那片该死的农场地带找了一块遮羞布——乌萨斯北原农业经济特区——这样至少比北方叛军割据地盘听着好听不是?

官员和贵族们也能心安理得的和他们做生意,减少相当的风险成本,帝国也得到了相当数量的粮食和必须物资。

唯一付出的代价就是帝国对于那片土地几乎完全失去了控制权,并且每天都有平民和过不下去的农奴往那边跑,皇帝固然恨得牙齿发痒,然而作为君主的基本素质依然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完美的学习机会。

“没有任何新的消息,他们在庆祝冬雪节,从高加斯行省订购了大量的酒水和冰葡萄”幕僚回答道,“不得不说,那些穷棒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你可别当他们是穷鬼,和他们相比起来,帝国才是那个穷鬼”毕竟还靠着人家输出的粮食才让皇帝稍微坐稳了一点位置呢,开始有条不紊的收拢兵权和地方行政权。

一个政权的稳定与否是和他是否有足够的钱粮兵员有关的,而这个特区固然几乎等于裂土自立,但是也确实给皇帝提供了相当不菲的钱粮,有钱有粮就有兵,三者皆有,才有帝王霸业,皇帝对此拿捏得很精准。

只是一条腿走路,终究不如两条腿稳当,维特看向面前的文件,看样子,皇帝似乎准备在南乌萨斯的丘陵荒野地带建立第二个农业经济特区?

而且这次就真的是只属于皇室的,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当然,要完成这一点就得靠维特的努力了,他必须把卡兹戴尔的立体种植园技术谈下来。

与此同时,山地地区,新建立体种植园,山体是最好的保暖措施,千百年来,掏空的矿洞就是最佳的种植地带,富二氧化碳环境,立体的结构,温暖的气温,只需要解决灌溉水和照明电力的问题,就可以进行种植。

一部分早期的矿洞就已经改造为了新的种植园,实际上,在老夏他们来之前,山地人就已经利用起来种蘑菇和养肉畜,只是这种利用率太低了。

中部山地特有的狂风卷过丘陵和山脊,带动沉重的风力涡轮机旋转起来,充沛的电力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照明和管理电力,除此之外,在冬季效果不佳的太阳能板和源石发电厂都在为此供能。

立体种植园的主要结构就是一个个大约60公分款,深度约为40公分的种植槽,它们层层叠叠的重叠在矿道两侧,每一根种植槽上就是一个独立的照明灯管。

由滴灌管和少量的喷灌系统负责灌溉,而矿洞渗水区域被开辟为养殖区域,用于饲养肥美的鱼类和浮游生物,富含矿物质的水体在加入了处理过的牲畜粪便等之后,就变成良好的培养基。

经过老夏的确认,第一级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群落已经建立并且达到极大富营养化之后,开始投入第二级的虾米等生物群落,之后会投入第三级的小鱼鱼苗,最后才是第四级的大型鱼苗。

为了解决供氧问题,原本给矿山供氧的设备被利用起来给水体加压加氧,老实说,这一套下来,矿山的生态改造成本其实不低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高昂,特别是矿洞的重新加固,渗水区的改造和加固等等。

而且也种植不了什么经济作物,只能种植最基本的蔬菜蘑菇和土豆之类的东西,成本和收益在经济上毫不对等,但是在政治和其他方面却足以值回票价。

从第一座立体种植区开始运作,山民们就开始有陆续参军的现象,这和之前的当雇佣兵是两回事,雇佣兵只是拿钱办事,虽然也足够的忠诚和坚定,然而,依然认为自己只是拿钱的打手,而直接报名参军则是另外一个意思。

山民的长老们对此也没有阻止,毕竟当兵打仗才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何况说,这些外来人是真的做到了他们承诺的,给了山民们一条未来的活路,既然“雇主”已经慷慨的预付了如此昂贵的“报酬”,那么按照山民的传统和习俗,他们就应该付出相等的忠诚和效劳。

只要这些种植区一天不摧毁,山地的绿芽一天不被焚烧殆尽,那么山民就一天不会违反这个契约,不得不说,这是从年幼时就开始训练的山民兵的加入让为了合格兵力焦头烂额的博士总算松了口气。

迅速以此为骨干组建了一只相当精锐的山地步兵师,在攻坚作战里面或许没有多大的卵用,但是如果特雷西斯想要乘着博士这边改革军制和整训新兵的混乱时候干点什么的话,只要他的人敢从那乌龟壳里面出来,迎头就会撞到这只山地师的枪口下。

“夏老板,我有一个问题?”抱着文件的女士找到正在种植区检查光照和无土栽培情况的老夏,“现在农业学院就只有您还没有带学生了,您有什么要求吗?我是说带研究生方面”

“研究生?我?”老夏第一反应就是我何德何能啊,他都只是本科毕业的学士学位的好么,考研这种事情三连战败就没考虑过来,他去带研究生不是误人子弟吗?

但是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星盟而是泰拉,以他的水平貌似没什么毛病,别说带硕士研究生,带博士生都没问题。

“要求啊,我想想看,高.......”刚刚想说职高水平,又迅速住口了,要真送几个泰拉原产职高水平的“小学生”来,那他才真的要头疼了。

“嗯,这样吧,按规矩,应该是有一轮复试的对吗?”“是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轮,一般来说,笔试是统一的考试,但是真遇到有教学的教授给你出单独试题也不是不可能的。

“那我回去给你一套题,不多,就十道题,有三道答对就行了。”看样子只能降低要求,按短大的入学标准来了。

【短期大学,相当于现在的专科,但是难度和培训强度要高得多,同样不是给学渣和普通人考的】

想报老夏的研究生的人非常的多,以至于农业学院的其他教师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大家都知道的,不管是从学术还是政治的角度来讲,这都是登天捷径,哪怕这位导师的水平真的只是一个本科生,还是专业技能比较一般的。

就好像一个现代的本科生,只要不是学渣混子,并且真的达到教纲要求的学生,去19世纪当个普通的副教授或者正教授完全没有毛病,当然,是教授里面相对比较水一点的——同样是教授,和牛顿这类大佬是没法比的。

而再往前一个世纪,假如有大学的话,那你肯定是第一流的教授行列,世界著名学者的水平,而星盟和现代泰拉的水平的差距岂止两个世纪的程度。

结果就是,十道题目,整个学院上上下下,连老师带学生最厉害的一个也只答出两道,剩下八道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可以说属于是标准的开卷考试,结果都答得稀烂的地步。

当然,也有他们确实缺乏实操方面的经验和一些本来应该在前面几个阶段培育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基础功,立志于生物学和太空生态学的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五六年纪就会开始有意识的涉及相关知识。

遍布教育系统占教育系统接近75%甚至更多的AI和智能分流会根据他们的成长,在十年以上的长度时间内对其才能、天赋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兴趣进行教育资源的微调。

比如说爱好这方面并且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得到更多的接触机会,比如说参观实验室,组织去听这方面大佬的科普讲座,更多的学校试验课机会等等。

当然,也只是在普及教育之外的部分进行微调,主要课程还是和大家是一样的,只是,事实证明一件事,虽然人类通常认为自己表现不够突出是没有得到机会,但现实证明大部分人真的就是平庸,区别是不同程度的平庸,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微调倾斜,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

比如说从小都立志于星舰工程学,结果被调剂去了农业专业的老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觉得自己是工程学天才,而小姐姐和各级教育大佬们不这么看,觉得这货去读农业才有那么点可能大学毕业。

而他考研全死在工程方面的考试上,也证明了这货真的在机械工程学和星舰工程学方面没啥天赋,至于说复古火箭社,那纯粹是从小接触和习惯的结果——简单说,无他,手熟尔,而且也仅限于这一小块,你让他去设计一个轨道农业设施,那绝对出事。

身为环轨道农业基站生态环境设计考试三次全低分掠过最后弃疗的人,现在居然堂而皇之可以带学生了,还是有关于立体种植和人工生态圈的项目,这对于旁人来说感觉很正常,对于老夏来说就有点奇怪的魔幻感。

更魔幻的是他出的这方面的题目居然没几个能答出来,很难吗?不就是十种特定环境和数据下,要求设计一个可以理论上稳定运转超过200年的人工生物生态体系出来吗?

而且还为了减少难度,允许使用任何大型工程开路,并且也只是理论上,而没让他们真把这玩意儿塞进量子矩阵里面去加速模拟看实际上能不能的程度。

可是,对于农学院的老哥来说,这特么是给一个人答的题目?老子答得出来为什么不立刻去当上帝?

不如说,最魔幻的地方居然是能答出来两道,主要是因为这两道一道环境接近雪原,一道接近荒漠——某种意义上有参考资料可以照抄,即便如此......也是组团攻关才答出来。

当然,题目本身是小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也对于雪原和荒漠的生态治理,人工农业生态构建有了很大的了解和进步,几乎可以当做一个正经的科研项目来做了。

“所以,最后,你一个学生都没带?”“不,最后矮子里面选了两个高个子出来”老夏一副心累的样子,“我忘记他们的水平有限,也没有什么参考经验了,毕竟在白纸上作画最简单,也最难”

最难不是这个题怎么答,而是怎么着手,就好像给你一颗行星,然后要求就一个,把它变成生态行星,然后你如何着手开始第一步的问题。其难度不亚于让你一个人设计一个火星地球化改造计划项目的方方面面,你连第一步该做什么,从什么地方开始都感觉人麻了。

而对于老夏来说,如果仅仅是纸面作业,不要求他把这玩意儿塞进量子矩阵去推演,也不限制他的工程量不超过预算的话,给他一晚上就给你写一份漂漂亮亮,满页都是“靠谱”两个字的计划书出来——至于说真的能不能做到......能的话,他还能考研三连暴毙?

“你准备怎么教?”

“正常教吧,先看看基础部分有什么需要补的,补的差不多的就拉到我现在的项目里面继续边做边学,然后正好南方那边也应该拿下来了,然后就一人发个地方,让他们去设计并维持一套地方级别的生态农业循环,也不要求什么经济产出消费比了,能维持就好。”

博士露出了“?”的问题,小小的眼睛里面充满了大大的疑惑,“这个水平的话,我都能立刻认命他们两个当地方农业一把手了,他们都能自己开个专业带博士了,你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不高啊,那有难度吗?”老夏挠挠头,南卡兹戴尔那种肥沃的地方,工业基建又挺完善的,换他去,最多一周考察时间,然后就开始出图和出项目书,接下来只要推进顺利,一年功夫就解决了。

“我本来想让他们去伊比利亚边境治理那边的盐碱地的,后来想想,我没教过这个部分,这难度太高了一点,就改了一下,这要求不过分吧?”

“是不过分,但是我建议这两个毕业的话,还是算博士毕业吧,不然的话,你会让其他博士学位的教授们感到智商受了侮辱的样子”博士苦笑道,前提是这两个可怜孩子真的可以毕业的话。

“对了,你今天怎么没带小秋出来?”

“她妈妈不让,说天气太冷了,害怕感冒”

“......”“......”博士很想说,不管是继承的金渐层的基因带来的强壮体魄还是共生体的增强效应,都不会感冒的,但是两个男人都不敢和去和孩子她妈说——开玩笑,带崽的母老虎听得进去个屁的道理!

【PS】

最好别问我具体的行星改造的技术细节,我能知道的话,就该我去农业科学院带研究生了.jpg

【PS2】

牛顿因为出生不好在小时候遭到过校园霸凌,而鸡汤里面会告诉你,牛顿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了大科学家,再也没人瞧不起他。

而真实的历史是:牛顿选择用校园暴力来对抗校园暴力,他努力奋斗,成为了中学拳王,和霸凌者互相伤害。

第八十章 节日

冬雪节是一个十分传统却不固定的节日,对于泰拉人,特别是乌萨斯人来说,冬天到来就意味着难熬的时间,移动城市的能源无法在维持机动的同时还提供供暖。

因此,为了在冬天第一场雪下来之前,积蓄足够的脂肪和食物以熬过漫漫长冬,这个时候,各地就会拿出储存的一些不易长期储备的食物来开宴会。

尽可能的多摄入热量,不然到了冬天,难以生火和加热的情况下,这些生肉之类的食物就只能放着等腐坏,到时候就是吃生肉会病死,不吃会饿死或者冻死的悲惨场面。

关于这个节日的时间和实际上的叫法有很多种,比如说乌萨斯就直接叫冬雪节,时间大约在10月份中旬左右,大炎靠北方的区域则是在11月,南方则是在一月,他们叫初春节。

谢拉格叫圣山节,而维多利亚则叫诞生节等等,其根源其实是同一个,基本上都是在当地快要下雪的季节开始,持续时间一般在2~3天左右。

自然,卡兹戴尔这边也不例外,哪怕的囊中羞涩的特雷西斯都挤出了一笔钱给前线和各地的驻守部队发了节日的慰问和额外补给品,至于说有多少能到士兵手里,这个问题就稍微有点严肃了。

哪怕是抠门如雪雉,在这几天也批下去了大量的肉类和面粉,当然,至于说是不是肉类屠宰太多,趁着降温赶紧批发掉,避免占用宝贵的冻库空间,还容易腐烂浪费就不得而知了。

前线对峙阵地,“当当当!”吃饭的钟声响起,在哨位上值班了一整天的哨兵一脸疲惫的和换班的战友交接完毕后,才向着食堂的方向走去。

一辆列车停靠在简易轨道边上,侧面的车厢向上下展开,露出里面热气腾腾的厨房来,有点类似街头上卖可丽饼的造型。这些餐车可以提供一整个师的伙食供给,有各种烹饪器具和大型冻库,在有铁路线的地方可以保证部队获得足够的营养伙食。

“过来帮忙搬东西,今天整好的。”刚刚进入清扫出来的食堂空地,就看见班长在招呼自己,一根根金属管将帆布顶棚撑开,就变成了一座露天食堂。

“整啥?”抱着枪顶着一头白霜进来的巡逻小队探头探脑的样子,“有肉不?”

“去去去,你们都吃的一级灶,哪天没肉的?”伙夫挥舞着铲子,把这家伙从炉子边上赶走。

“对了,我们打了一点猎物,也一起做了?”巡逻队有打猎的任务,这倒是不违反军纪,因为他们除了防御敌人外,还得防御冬天没有食物的野生动物跑到铁轨上来觅食,还有那些鼠兔之类的动物破坏临时机场等等。

“那点玩意儿就算了吧,肉又少又难吃”毕竟野生动物大多都不怎么好吃,尤其是他们又不是专门去打猎,找的是那些肥美的好吃的猎物,而是见到什么打什么,大多都是啮齿类的老鼠之类的玩意儿,偶尔会遇到狼或者别的什么危险野兽。

“啪!”炊事长啪的一声从冰箱里面掏出一大块红艳艳的肉块砸在案板上,“今天吃烤牛肉,这都是后方送来的好玩意儿,你们这些饿死鬼大概一辈子都没吃过这种东西。”

“嘿,你看不起谁呢,我在家可是天天吃!”

“尽吹牛!”在家可以隔三差五吃点肉的人在这里并不少,但天天吃就不多了,而能天天吃上等牛肉的怕是没两个,不少人甚至是在新兵营才第一次享受每周一斤牛肉的供给标准。

“有本事,你们几个别去阵地上丢肉骨头啊,过两天富足日子就不知道自己信什么了?上面都说过好几次了,不要侮辱敌人,他们也是人,所以,这次的骨头都得必须回收,顺便上面准备拿去做成骨粉干别的,可别浪费了。”

丢骨头,丢糖纸,丢抽完的烟屁股和空易拉罐已经是前线的一大弊病了,固然是给敌人造成了极为沉重的心灵爆破杀伤,但是也等于是暴露了前线的兵力点和火力点,几乎只要分辨一下这些垃圾的密度就能知道那里待了多少人,补给情况。

只不过,有些情报吧,不知道比知道更好一点,泄露出去造成的杀伤性比不泄露的保密还可怕——有什么比对面的人手众多,补给充沛更可怕的事情?

有,那就是对方已经无聊到靠丢骨头来挑逗你去和他们打一架,这种程度的士气充沛。

这固然是沉重的打击了敌军的气焰——如同他们还有的话——但是,也让指挥部制定的好几次诱敌出击的战术无功而返,对面守军完全是一副“我但凡搭理你一句话就算我输”的模样。

“除了烤牛肉,还有扁豆猪肉浓汤和番茄炖牛肉,还有一大扇羊排和管够的鲜鱼汤,总之,今天各种硬菜都有!”

“上面这是怎么了?日子不过了?”

其实是因为萧条的原因,各种高级食材极其滞销,加上运费之后要倒亏,拿去倒掉都比运输到龙门去出售更划算。

要不是龙门那边还有大量的集团员工,导致不得不维持了一条运输线路,借助集团本身的规模性消费摊平了运费,从而有一定的“平价食品”出售的话市面上的情况还会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