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243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吃晚饭之前。”排长耸耸肩,“毕竟我们看上去就是那种一脚就踩没了的样子。”

“可我们确实是一脚就会被踩没了,上尉,那台玩意儿它真的管用吗?”

“谁知道,我就读了一个基础学校而已。”上尉也表示,自己看不懂那些技师们在做什么,“再说了,我们的车比他们的好,最起码跑起来没问题。”

“嗯,如果是以前的那玩意儿就不行了。”以前的泰坦进攻是一把好手,但是要转进和大规模机动那就是在折磨包括车组和后勤在内的所有人。

新型的奥丁坦克比泰坦低矮,外形更接近现代化的坦克样式,不过,依然是四组履带的模式,整个坦克就像是一张大饼一样平摊开,主武器有几种搭配,有增强反装甲能力的电磁复合炮,有增强反集群能力的传统源石轨道炮,也有快速扫平步兵和轻型装甲的短距离火山炮。

最近还增加了一种反舰的飞弹平台,可以说是相当的多面手,而在营地伪装网下面的就是装备了电磁复合炮的类型。将叶冷箱和武器动力炉换成一种巨型湿件电池,使用四根能源管供电,可以最大功率发射30次左右。

14公里每秒的9千克钨钢杆足以把最厚的陆行舰装甲洞穿,号称战舰打洞机,虽然开洞对于陆行舰没有什么影响,对于水面战舰甚至大型的装甲载具来说杀伤力都有点不足。

但是,就这种战车的高度和灵活性来说,只需要击穿陆行舰的裙甲,把里面的行走机制给轰飞就行了,固定靶是那些反舰飞弹的工作,这样的飞弹阵地在墙后布置了好几处。

在不使用星盟材料和工具的情况下,制造的电弧喷射引擎的工作时间不超过120秒就报废,加上飞控难度很高,于是干脆就做成了超大型的V2火箭弹的样子。

无法提高末端速度,那么就提高装药量好了,丧心病狂的850公斤装药足够把小半条大炎楼船的整个上层建筑物炸飞,或者把整条船向着一侧推翻。

但是也因此,弹体极为巨大,只能用垂发的方式发射,在墙后伪装在草皮下面的发射井已经全部填满了,只要莱塔尼亚打出第一枪,这些大家伙就能保证此后的每一枪都是这边打出去的。

“轰隆隆”地面在微微的颤抖,大规模的载具集群正在逼近这道围墙,“他们来了!”和地球上的陆军战斗不太一样。

泰拉因为有陆行舰,集团军规模的进攻面也不会太大,大量的人员都随同陆行舰和各种大型的运载平台,如机动要塞,机动兵站移动。

即便是集团军级的进攻,正面上,大约有200来艘各类陆行舰,还有相同数量的机动要塞和机动兵站,在周围大约还要铺开数十公里的各类装甲载具的样子。

当然,任何将军都不会把一个集团军直接投入战场上,就为了攻打一个边境节点,那简直是......拿万吨水压机砸核桃,还可能被人围在中间暴打。

所以,莱塔尼亚针对这个边境哨站动用的攻击只是试探性的,大约只有两个营的规模,不过,在进攻之前的炮火准备确实是军级的,只是,这个炮火摊在整个边境,数百公里的进攻面上。

在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的多个突破口,同步开始试探性的攻击,一旦试探出哪边的防御较为薄弱,就会立刻集中优势兵力突破,这也是进攻方的优势也是防御方的劣势。

你需要在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驻扎部队,而对方只需要挑选一个点集中进攻就行了,但是,一旦突破第一条防线,接下来的弹性防御和进一步的打开战场的时候,那么防守方的优势就出来了。

如果不能及时顶住两翼的守军攻击或者分散守军的注意力,那么进攻方就可能被两翼直接钳住后续力量,然后整个被包了饺子。

而且弹性防御也导致守军和进攻方会反复争夺一些重要的防线和节点,相对于有完善的工事和后勤的防守方来说,进攻方的压力和损失会大很多,在局部上有兵力优势,但是在整体上依然是劣势。

这也就是为什么打仗进攻时尽可能的出其不意,而不是正面堂堂正正的打过去,因为那样的伤亡会非常大,而且打起来也很费事,如果没有占据兵力、士气和装备上的优势的话,很容易出事。

而且进攻得太顺利还可能导致前后脱节,被以逸待劳的守军迎头痛击——堂堂之势要打好那可是一门学问,相反,突袭和闪击反而更加容易一些。

“炮火急袭!”天空中响起咻咻咻的炮弹尖啸,维多利亚的集束穿刺弹,这种炮弹回避了泰拉发射药和爆破药因为源石吸能造成的威力会随装药比例增加而下降的问题。

它有点类似地球上的反步兵钢珠炮弹,发射出去的炮弹呈现一个圆锥形,在达到末端点的时候炸开外壳,点燃二级装药,将数十甚至数百根打磨过的尖锐中空钢箭向着目标发射,覆盖一个椭圆区域。

只是相比炸药炸飞的弹片和钢珠来说,这种炮弹的覆盖面太小,重量太大,穿甲能力有点过剩,对于在简单掩体后的步兵杀伤力惊人,但是对于散兵线来说,缺乏覆盖面,一炮下去根本打不中几个人。

导致这种炮弹只能由战舰的大口径舰炮发射,不过,在集中了战舰上大量的重炮集群轰炸覆盖一个小片的守军的防御设施的时候,效果就非常的可怖了。

“隐蔽!”来不及趴下,钢制的墙板上就瞬间多出一大片蜂窝状的空洞,躲在里面的步兵在一瞬间血肉横飞,中空金属管轻易的将士兵一个个钉在地上,设计过的多孔中空结构让这玩意儿的放血能力惊人。

而且对于伤员的救助也会非常的麻烦,医护兵需要用手锯把金属管锯断,才能挪动伤员,并且还需要立刻输血,对于敌人的后勤和士气是毁灭性的打击。

“咻~砰~”尖锐的哨声之后就是弹头炸开,抛射定向穿刺弹的爆破声,这样的声音不断在阵地上方响起,对于躲在奥丁里面的车组成员来说,每一声都感到心脏被人一把攥紧。

好在,这种反步兵的弹药对于奥丁的龙钢装甲来说毫无意义,除了时不时响起的当的一声回响外,什么都没发生,只是砸在装甲上的钢管因为单薄的外壁会立刻破裂,对附近的步兵造成碎片杀伤。

“到我们出发了!”“突突突!”奥丁的发动机开始运转,塔热炉的废热在车体后方喷出一团带着未反应完源石碎屑的火星,战车碾过已经坍塌的伪装架构,出现在战场上。

“目标距离3公里,开稳点!”炮手将一枚炮弹塞进炮膛,电磁炮转向远处正在加速的陆行突击舰和机动要塞的履带,“开炮!”

“砰!”电磁炮的声音比火炮更为沉闷和奇特,弹药在陆行舰扬起的沙尘中留下一道旋涡状的空洞,“咣当!”

“命中,无效,再来!”陆行战舰的裙甲一炮就给干穿了,然而炮弹却从行走机构穿过打在了底盘桁架上,固然破坏了陆行舰的结构,但是对于这样一艘地面上移动的城市来说,毫无意义。

命中声音被陆行舰自己的噪音所隐藏,而之前的炮击带来的烟尘则成为了车组最好的防御,没人意识到敌人在向自己开火,但是,这种伪装和掩护并不能持续太久。

哪怕车体高度远远低于泰拉的大部分的载具,并且有沙漠迷彩保护,依然会被敌人发现,别的不说,沙尘当中一个个荡漾的螺旋空洞足以引起观测部门的注意。

“小心,敌军埋伏有轻型装甲单位!”

“护卫战车车队去拦截他们!”

“咻!这些莱塔尼亚的废物也终于反应过来了啊,我说,你还行不行啊?都第几炮了?”车长看了眼旁边的炮手,后者翻了个白眼,“老大,对面吨位是我们的一千九百多倍,就好像是在用钢针杀猪,有点耐心啊。”

“倒车,他们追过来了,换常规弹!”奥丁卓越的行走机械设计迅速切换悬挂和动力模式,前后驱动模式翻转,履带在沙地上扬起一团尘土,立刻向后倒车。

这种惊人的灵活性带来的是巨大的成本和加工难度,年师傅没为难后勤的修理人员,大部分的机械零件都设计为模块化和易于更换模式,但是她是在极大的为难军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还有为难小雪雉。

可靠性、维护性、成本,是一个不可能三角,为了极致的可靠性和维护性的典型就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别以为这玩意儿是粗制滥造的,实际上,这可是精工工艺步枪的杰作,生产成本实际上更大。

而奥丁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复杂的结构要达到足够高的可靠性就需要用更高级的材料和更抗造的切削工艺,而非铸造或者冲压工艺,而要达到最快速的维护,就需要设计为可以快速拆卸,整体一体更换的模式。

这意味着后勤部门只需要准备足够多的套装零件就能以30分钟修好一台奥丁的速度快速更换其装甲、悬挂、履带和各种设备——然后,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就要杀人了。

不过,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他们才特么不在乎这玩意儿要花多少钱去维护和工程师们得花多少工时去生产呢,灵活、可靠、易于修理,速度还快的装备就是他们最喜欢的装备,至于说钱的问题......又不是从他们军饷里面扣的。

对于莱塔尼亚的护卫车队来说,这些对面的战车简直叫一个滑不留手,四组独立驱动的行走机制让他们可以在地面上玩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走位。

急停、急转、S飘移、前驱转后驱表演急停倒车,就好像他们的驱动变速箱和主轴是不要钱的一样——好吧,要钱的,这么玩的后果就是寿命大幅度减少,足够买莱塔尼亚护卫战车三台的行走机构,在这种高强度的折磨下,最多200个小时就废了。

“第四台了,这些傻子还真敢追啊?”射程、速度和灵活都不占优势,更别说平摊在地上的低重心结构还有良好的射击稳定性,这还敢往上追,用那种过时八百年的法术炮攻击,那不是在送菜吗?

“砰!”常规穿爆弹利索的在六轮战车上留下一个贯穿洞,下一个瞬间,这玩意儿就飞了起来,“第五台。”

“该去对付那艘陆行舰了。”陆行舰已经撞上了围墙前面的隐藏的阻拦障碍物,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就再次启动。

“咣当!”伴随着一声巨大的断裂声,一艘陆行舰猛地歪了一下,停止了运动,接着是第二艘,不得不说,卡兹戴尔隐藏起来的成堆奥丁战车确实给莱塔尼亚人上了一堂名为“轻型装甲单位如何使用”的战术课。

“轰!”顶盖爆破炸开,一根巨柱腾空而起,接着是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

“艹,倒车,跑!”妈耶这个距离上垂发反舰飞弹集群发射,850千克的叠氮装药那是不准备给自己人也留活路吗?

在几秒后,整个天地间都仿佛一瞬间把色调切换成了暖色调,天空是猩红色的,爆炸的烈焰在战场上肆意的狂笑,用赤红色的鞭子抽打着周围的一切,金属的装甲和沉重车体就好像是玩具模型一样在砂子里面打着旋的滑动。

“我的个妈耶,装备部的傻X在里面填了多少龙炎弹?”蘑菇状的云朵缓缓升起,别说莱塔尼亚没见过这场面,卡兹戴尔人自己都没见过。

第二十五章 穷则战术穿插

一条细细的长墙看上去一推就倒,实际上,莱塔尼亚人却丢下了十几条陆行战舰和上千具尸体都未能跨过去,似乎可以处处进攻而守军疲于奔命的侦查报告现在只能当废纸用。

侦察兵无法抵进侦查,只能从外观来判断敌人的防御措施,那些隐藏在地下的发射井就被忽略了,而比只能打一次突然袭击的发射井来说,那些看上去人畜无害的田地才是进攻方损失惨重的原因。

充分翻过的泥土,守军在战争开始之前,种苗改成了喜潮湿和烂泥的莲藕类作物,喷灌系统这些天不断的在补水,这就意味着除了少数地面外,其余都是烂泥地。

轻型装甲车、六轮护卫战车、奥丁坦克之类的载具勉强可以通过,并且莱塔尼亚的战车还会因为被烂泥糊住而极大的增加故障率。

但是,陆行舰进去就会陷入泥潭,虽然以这种超大型载具的动力挣脱出来的难度不是很大,可问题是在减速和陷入泥浆的同时,半人高的作物里面还布置了一堆反舰地雷和带着热熔炮的步兵小组就很难受了。

在损失了数条战舰后,莱塔尼亚人不知不觉就被这烂泥地形给约束到了少数的几个预设战场上,不能说对方的将军水平太次看不穿这一点,而是就算他们知道,除非整体撤军或者浪费掉这个宝贵的突袭时间,等待太阳把田晒干,否则只能硬着头皮打。

莱塔尼亚方面释放了大量的无人机试图炸断守军的输水管线,这样在本来就缺乏水源的龙南荒漠这些作物枯死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烂泥地也不会再得到水分补充。

然而,这些飞行高度比支撑者步枪和新版本的袭击者步枪射程都低的无人机在越过高墙后,很快就被精确射手们给处理掉了,而那些大型的类型火炮先兆者的无人机则惨遭防空炮火的摧毁。

莱塔尼亚人的步兵战术还在使用古老的集群战术,即便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增加了土木掘进作业,炮火压制等新技巧,但是本质上依然是一群人扛着步枪顺着壕沟或者掩体快速逼近目标,依靠班组术士的法术对壕沟内敌军进行压制,然后突破防线。

当然,受限制于脑芯片的环境适应力,卡兹戴尔也没进步到现代战争的数字化合成部队的水平,只是达到了二战时期的步兵战术水平,不会再堆积在一起等着挨火炮。

他们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分散,依靠各处的交叉火力点消灭敌人,必要的时候,下发到班组的通信器材会让他们可以快速撤出阵地规避炮火打击,然后对没有步炮协同的敌军进行反冲锋。

甚至在楼道、墙体后、炸开的缺口附近和敌军来一出你来我往的弹性防御作战,任何敌军不能长期占领的区域都会被迅速夺回,然后变成守军的火力点。

不断的往复试探,反复争夺,极大程度的消耗了莱塔尼亚人的进攻锐气和精力,尤其是那些萨卡兹火力小组是最让人头疼的。

他们的武器比莱塔尼亚的法术炮轻便多了,而班组术士的法术射程又够不着他们,这就导致了经常性这些火力小组可以快速占据优势地形对莱塔尼亚的集群步兵造成迎头痛击。

用步兵冲锋突破交叉速射火力封锁区域要付出多少条人命,一战法国佬已经证明过了,而在泰拉,就轮到莱塔尼亚的将军们来为后来人上这一课。

“突突突~”支撑者突击步**造而成的轻机枪愉快的喷吐着钢弹,在卡兹戴尔的武器库当中,这种多功能的电磁武器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装备。

然而,据说因为工艺、材料和成本的关系,这么好的武器就要退出他们的列装序列,现在是坏一把少一把,这让大部分的前线士兵都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而对于莱塔尼亚人而言,就不是不舒服的问题了,而是感觉自己正在被一场钢铸的大雨浇透的样子。

轻快、灵活、精准、射速稳定、弹仓够大,以上优点对于被机枪阵地顶住的莱塔尼亚步兵来说,简直就和日了狗一样,他们的手弩,法杖统统够不到那个藏在谷仓阁楼上的混蛋。

只要从田埂边上露出一点点的来,一串精准得仿佛狙击的点射就扫过来了,丢下了快半个班的尸体,距离谷仓还有快100米,现在是进退两难。

往后撤要在那个混蛋的射界内再爬100米,往前进攻,则要穿过一片无遮掩的田间公路,军士官用腚眼子想都知道,他们冲上公路的一瞬间,对方就会把点射变成全自动,给他们洗一个6毫米钢箭澡。

好在,舰队的炮火还是比卡兹戴尔人的多,卡兹戴尔最大的劣势就是缺乏陆行舰一级的机动堡垒和超大型装甲单位,他们的陆行舰大多是货船改造的,真正的战舰就那么几艘,除了罗德岛和维多利亚制造的那艘外,其余的都是可以进博物馆的古董了。

这也是博士为什么在宣战之后,不主动攻击的原因,不把敌人的陆行舰舰队引入卡兹戴尔的荒漠和烂地里面消耗掉,主动进攻,手头上的这点舰队一天功夫就得拼光,然后靠人命去堆死那些动辄几万吨的机动要塞吗?

防御战可以借助提前布置的永固防炮工事和重炮、地对地飞弹等武器对这些陆行舰造成致命杀死,进攻可没法把这个等级的重炮搬来搬去,那靠那点装甲火力对上陆行舰就算能打伤也无法造成有效摧毁。

原因很简单,陆行舰不是海上战舰,不会沉没,受伤再重都是特么的一个坐地的堡垒,如果和莱塔尼亚对攻,后者就能借助这些堡垒卡死博士的进攻路线,而缺乏机动重炮火力,想要挨个拔掉这些几万吨的钢铁堆成的堡垒那难度就高了。

海上会沉下去的战舰,这个吨位的玩意儿用重炮丢一下午的石头都不一定能够有战果,陆地上根本不会沉没的情况下,要彻底摧毁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之前堪称末日一样的轰炸场景也只是彻底摧毁了三艘陆行舰,并且对周围的两艘打到停机,需要拖曳回去修理或者变成前线的驻军堡垒而已。

“炮火!”数团深紫色的光弹落下,那是高能源石粒子团,俗称法术弹的东西,瞬间,谷仓的上半部分就消失了。

法术炮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爆炸冲击波,有点类似电浆武器,会对目标区域造成电离效应和热杀死效应,冲击很小,在命中目标后,不会出现卡兹戴尔的高爆弹那种把整个谷仓炸飞起来的状态。

只会破坏掉沿途的一切障碍物,然后在目标地面上留下一个焦黑的深深的弹坑,轻机枪的声音停止了,莱塔尼亚步兵欢呼一声,提着手弩和各种武器爬上公路路基,向着谷仓方向而去。

他们需要占领那个据点,然后建立一个前进阵地,为接下来围攻那座漂亮的玻璃幕墙建筑物做准备。

后续的部队也会把轻型野战炮推上来,两辆轻型的无防护突击车也在赶来的路上,他们得躲开那边藏在废墟和墙体阴影下正在维修履带化身固定炮塔的奥丁坦克。

别说这种全身上下就是一堆钢管的简陋车辆,就算是有轻型装甲的护卫战车都顶不住对方的电磁炮直击,更别说那些装备源石轨道炮和火山炮的玩意儿。

前者是反集群的火炮,一炮下去,半个车队就没了,要不是射速太慢,以奥丁的吨位和动力又无法做到泰坦那种行进开火还不翻车的话,莱塔尼亚至少还要多丢下50%的尸体才能炸开围墙冲进来。

而且那些陆行战舰也得多损失两台小型的,毕竟,源石轨道炮是真的可以摧毁护卫舰大小的目标,龙炎弹会把目标主梁都烧软甚至烧化,造成难以修复的永久性毁伤。

至于说火山炮更不用说了,奥丁得接入外部冷却组才能开火,虽然莱塔尼亚人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这些背着臃肿的叶冷设备的坦克还是在第一时间遭到精准清除——他们背那么多的东西,不管是干嘛用的,反正不会是来野餐的。

即便如此,存活下来的火山型坦克也让莱塔尼亚一整个步兵营成建制的消失在了冲锋的路上,0.01秒一团的法术火球就好像是一道火墙横扫过来,重装步兵顶了大约不到10发就消失了,轻装步兵大约一个呼吸不到的时间就只剩下一堆熟肉碎,密集的阵型简直是在给这玩意儿增加业绩。

没有被当场炸死的,也被点燃,然后在地上翻滚哀嚎,极其沉重的打击了己方的士气。

就在莱塔尼亚步兵跑到公路另外一面,正把步兵法术炮拖过烂泥坑的时候,那噩梦般的枪声再一次响起,正在努力拖拽炮身的几个工兵当场就倒下了,炮体上脆弱的法术装置也在穿透力极强的钢箭弹覆盖下损坏。

“干!那孙子还活着!”往回跑的都死在了无遮无掩的公路上,而翻过公路的又没有路基的掩护,只能抱着头爬在可能是之前刚刚上过肥,撒发出一股异味的烂泥里面,寄希望于那些禾苗能够阻挡机枪手的视线。

现在机枪火力点移动到了谷仓旁的消防水塔上,当然,这个位置就没之前那个位置好了,如果遇到有长射程狙击弩或者维多利亚生产的动力弩的敌方狙击手就得被当场打死在上面。

可是,现在莱塔尼亚人根本没有胆子抬头,而且他们的狙击手的数量也不多,至少短时间不太可能赶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