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43章

作者:剑仙你太白

他们特别想知道,诗仙和诗圣的历史性会面,到底是何等的精彩卓绝?

可惜,李慕白让他们失望了。

声音低沉了一度,解惑道:“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小号杜甫根本就是大V李白的粉丝。

那些日子里,他陪着李白游山玩水、喝酒撸串,不时向旁边这个人投去敬慕的眼神。

事实上,后来终其一生他都始终崇拜、记挂、思念着李大V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文彩承267殊渥,流传必绝伦。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一句句千古绝句吟诵出来,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之际,不少人也终于恍然大悟这些诗词原来是在赞美李白。“卧槽,诗仙到底牛逼啊,诗圣都是他粉丝!”

“爱了爱了,李慕白真的太有才了,这一会儿学了好多。”“大型唐代诗人普及课在线开课啦!”

“66666”

“不愧是学霸,居然把历史故事讲得这么妙趣横生。”

“虽然我还没听出来李慕白在讲什么,但就这水平,舍央视他能去哪儿?”“楼上的,人蠢不能怪社会(捂脸)”

本身的质量加自来水的疯狂恰饭,央視网的点击量在这一刻增加的非常迅捷。

等李慕白说到这一段,收看直播人数终于突破了千万大关。

包括导演在内所有人此时并不知晓这条好消息,只有节目组(chab)后台的技术人员欢呼雀跃。

二十多岁、脸上长满痘痘的负责人喜笑颜开,挥斥方遒道:“等李慕白表演结束就把视频剪辑出来。你们要第一时间发到B站、发到抖音……我们央视公众号这次不能再让草根UP主抢先了。”

“明白。”

属下们轰然应是,盯着电脑屏幕一个个摩拳擦掌。

舞台上,李慕白的声音愈发动人:“时间一年年过去,热闹的唐诗俱乐部里,一个又一个大V们穿梭往来,其中有王维、岑参、储光羲、孟浩然、李邕……他们互相握着手,愉快地聊天喝酒,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

作为小号,杜甫也和他们一起玩耍,带着诚恳而略显拘束的笑,聆听他们高谈阔论,偶尔插话。

他天生就不会嫉妒别人。

对每个朋友的进步,他都由衷高兴;对每个朋友的作品,他都送上最真诚的赞美。

有意思的是,当时文人互相唱和非常普遍,互相夸几句很常见。

杜甫虽然也有几位朋友一直在鼓励他,赞美他的作品,认为他才是最好的。

但那些第一线的大V、偶像们,却很少表扬他的诗,连客套性的表扬都没有。

渐渐地,杜甫老了。

生活蹭蹬和贫病交加,都让他加速走向人生的终点。”

李慕白的声音真的很好听,磁柔中透着沧桑,娓娓道来的故事不止很好笑也很感动人。

一个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一生的诗圣形象跃然于纸面,在他们心头浮现嗟叹。

听到这里,很多人皆忍不住鼻头发酸,心中有股悲凉的情绪在翻涌。“杜甫的诗那么好,当代的人怎么就瞎了眼呢?”“文人相轻自古相传,杜甫真的可惜了!”

“现在的文坛也是这样啊,论文成果经常被侵詀,连长篇书籍都敢抄袭,比唐朝恐怖多了!”“莫名想到了郭德钢,我是钢丝,不服来战”

这时候,既便再笨的观众也听出了李慕白在讲什么,那种任谁都曾目睹过的压抑感也油然而生。

这个命题真的超级大了!

往小了说是时代不认同像梵高、杜甫这样的天才,往大了说就是琯僚义、权贵阶层对平民阶层的扼杀打压。

虽然李慕白的全文轻松幽默,没有一个字眼去贬低时今,就像在讲一个故事似的。

但该听懂的人依然都听懂了,不由觉得这篇文案更加升华到灵魂!侧屏上,5分钟倒计时走过去了一半……

李慕白一直目视着前方,声音不疾不徐的磁性道:“那一年,公元770年的冬天,寒风刺骨。

在由湖喃潭州去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杜甫病倒了,再也无法起身。

他强撑着偏枯的右臂,艰难地最后一次点亮了手机,看着自己的公号“子美的诗”。

是的,这一生,我终于没什么杰出的成就。

一直到死,我的粉丝也不多。

年轻的时候,我也轻狂过!

但和什么李白呀、高适呀、岑参呀、王维呀相比,我真的差远了,他们都好有才!

不过,对朋友,我做到了仗义、友爱、感恩、有始有终。

对粉丝,我做到了坚持更新,我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

我做了一个小号该做的事。

他闭上了眼睛,“子美的诗”也永远停止了更新。”

这一段同样充斥着大量的现代词汇,可是这一刻,现场没有掌声,直播频道也鲜少有弹幕刷出。

所有人都跟随着李慕白那揭开历史迷雾般的动人声音,去缅怀一位传奇人物的不甘和落寞。

过去好一会儿,待李慕白进入下一步总结阶段,弹幕才疯狂的炸开!。

第71章炸裂全场的表现

第71章炸裂全场的表现

“当时,几乎没有人在意他的离去。

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谁在乎一颗暗弱的六等星呢?

去翻翻当时唐人编的诗歌集、名人录、作家大全之类,根本就没有杜甫的名字。历史的灰尘,似乎正在慢慢把这个小号堆埋。”

李慕白这段喟叹听得不少人心头压抑,仿佛有一股怒火在熊熊燃烧!

信息大爆炸时代开启了他们的民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就是“小号”,微不足道的“小号”。

就如郁郁不得志的杜甫一样,他们的努力在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徒劳无功。

“才华盖世也不如爹妈牛逼,如果杜甫出自世家门阀结局就不是这样了~!”“诗圣老人家真可怜!”

“其实仔细想想,李慕白这篇文稿和《奇葩说》上最后那段论调如出一辙,核心思想-基本没变!”“慎言慎言,我李可什么都没-说(斜眼笑)”

“央视有时候真的很迷,既敢包庇,也敢猛批,晃点的我们观众生活不能自理!”“今天的主持人大赛,央視还是蛮给力的(点赞)”

评论区议论纷纷,评论一条接一条刷出。

当然,这只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恨天不公的抱怨,并不能代表所有观众。

大多数观众还是很单纯的。

听着低沉的配乐、听着李慕白这娓娓道来的好听声音,只体会着那种天下无知己的悲凉感,想不到太深。

一众专业评审团肯定是想到了,不过他们绝不会说出来。

节目组放李慕白这篇文稿通过,想来是觉得全文词句幽默、寓意上佳,且没有指名道姓的抨古议今,放进来没什么大碍。

了悟节目组心意的他们,又岂会再去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康晖和董箐都在想,等会儿点评时只说关注底层知识分子这一点,想来也够他们说出花了!舞台上,倒计时过去了三分钟……

这一刻,李慕白的声音从低沉逐渐拔高,有种激荡人心的力量在沉浮。

“然后,有一些人渐渐发现了他。

比如很多年后,有一个叫元稹的人。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多情种子,偶然发现了这个小号。

他随手戳了进去,连读了几篇,不禁大吃一惊!

神迹!

这是神迹啊!

这货是多么伟大的一个诗人啊!

这1400多首诗连起来,已经不是诗,而是关于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纪录片。”顿了顿,李慕白换了口气。

接着,一如第一期时的《如果没有李白》,高能不断来袭-一有庶民撕心裂肺的痛苦:“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里面有王朝的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有时代的不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有恐怖的战乱:“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也有胜利的狂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也有麻沐无奈的叹息:“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有老友重逢的感动:“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也有孤芳自赏的矜持:“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还有惊心的花,欢喜的雨;有青春的泰山,苍凉的洞庭;有公孙大娘的剑器,曹霸的画笔……”低沉过去,就是酣畅淋漓的绝地反击。

李慕白这段大气磅礴的吟诵一出,全场轰然炸开。

仿佛携带着整个时代草根的呐喊似的,一起在这一刻发出了最为强有力的声音。“哗哗哗!!!”

沸腾如火的掌声响彻云霄,现场许多人听得热血澎湃,连董箐她们都听得鸡皮疙瘩起一身。

收看直播的无数观众更不用说了,密密麻麻的弹幕充分证明着他们的心境。。。求鲜花0“有内味儿了,有内味儿了,听得我鸡皮疙瘩起一身!”

“劳资头皮都是麻的,我大诗圣牛逼,我李慕白牛逼(点赞)”“厉害厉害,我感觉李慕白太适合去《朗读者》这档节目了。”“我倒觉得李慕白适合采访类节目,他反应这么敏捷。”“李慕白是我《共同关注》的,谁都不能抢(刀子刀子)”“太牛逼了吧,我都听哭了!”“我发誓,李慕白两期比赛把李白和杜甫给说活了!”

五分钟时间已经所剩不多,李慕白不敢有丝毫耽搁,徜徉在掌声中做着最后的总结。

“元稹呆住了,他发现了一个事实。

原来最伟大的诗人不是四杰,不是王孟,不是沈宋,不是钱刘,不是高岑,而是上世纪那个默默无名、穷困潦倒的小诗人。有人告诉元稹:“那个作者很可怜的,客死异乡,被孙子千里迢迢送回河南老家埋葬,连个墓志铭都没有。”元稹挽起了袖子:“没有墓志铭是吗?我来写!”

我们至今还可以读到这篇墓志铭:“上薄风,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杜甫是770年死的。

到公元九世纪,华夏才兴起了读杜诗的风潮。

当时连文坛最大的大v韩愈,都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死去整整半个世纪后,杜甫终于完成了华夏文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逆袭。

每当想起这段故事,我都有点疑惑:杜甫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自己诗歌的价值吗?我忽然想起了他《南征》中的两句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这是他临近去世前留下的诗句。

看来友谊是公平的,李白、高适、岑参们,你们不把人家当做天才,所以,人家也未必有把你们当做知音。”一。

第72章小撒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