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527章

作者:剑仙你太白

曾经登上《百家讲坛》的学识渊博的大佬出马,亲自和以才华横溢著称的李慕白对线,可想而知这事的影响力有多大。

这不再仅是娱乐圈的事了,两人的对线轰动了整个文坛。

毕竟李慕白属于新锐文坛‘大家’,一书《明朝那些事儿》成绩和口碑在那儿摆着,歌词还入选了大学语文,这成绩想无视都不行。

很多人皆认为,李慕白以后注定会是华夏文坛的中流砥柱。

而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王的崛起注定会踩着旧王的尸骨上位,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现在,旧人终于发出挑战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袁武奎并不是单纯的学术探讨,他其实在掂量李慕白的分量,用对线来打压对方崛起的势头。

只是现在看来,李慕白真的不愧为行走的李度李科。

[袁老师,中文《圣经》的翻译者们正确地将希伯来原文Sinim译成了秦国。

最负权威的英文钦定版《圣经》,将这段经文的最后一句译为“fromthelandofsinim”对“sinim”只作音译。

和合中文版译为“从秦国来”。

“sinim27”是希伯来文音译词,是现代汉学等词的字根。]因为李慕白回复的很快,很多吃瓜群众看完后表示惊为天人。

现在这社会,年轻人别说看《圣经》了,百分之九十的人连四大名著都没看过,更遑论中英文版的圣经。

李慕白这家伙,这几年到底看过多少书啊?

难怪,这家伙的黑眼圈黑的连粉底都掩盖不住!

袁武奎能登上《百家讲坛》,证明他是有真才实学的,詾中自有丘壑,很快也回复道:[秦这个说法也有待探讨,也有一说这个发音是晋的音译。

音韵学家郑张尚芳“支那”真正的来源一文所说,是晋的对音。您若是觉得不对,您找张尚芳老师自己杠去。]李慕白还在酝酿,底下评论区的大神就开始科普起郑张尚芳的履历。

这位于今年5月19日晨因病逝世,享年84岁。是华夏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语音研究专家。

长期以来,他从事汉语方言、古音、汉藏语言比较研究,他所建立的上古音体系,被海内外汉藏语学界认同。

他也因此成为国内语言学界古音韵研究的权威,汉语古音学说有代表性的八大家之一,1991年晋升研究员,1994年起得享政釜特殊津贴。

有这样的顶级大佬背书,李慕白的粉丝纷纷担忧起来。

“专家不代表就是真理,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就是在秦”“晋太没排面了,又没秦能打又没秦能统一,我不认!”“晋国没分裂前可比秦国强[呆]”

“我就知道秦国灭六国,不知道晋国那么强[doge]”

“古代文字发音跟现代不一样的,谁也不知道“秦”和“晋”在那个时代的读音是啥,李慕白用现在的音去套古代的音肯定不行”“李慕白这算装比不成反被艹吗?”

各种各样的论调中,很快,李慕白的回复来了- [袁老师,秦汉时,匈奴及其他西方、北方民族对汉人的称呼,皆称秦。

《汉书。西域传》:“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又《史记。大宛传》,贰师将军与赵始成等计议:“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一说,秦人特指移居匈奴及西域的汉人。

《汉书。匈奴传》载,卫律向单于建议:“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颜师古注:“秦时有人亡入匈奴者,今其子孙尚号秦人。”

秦虽统一只有十四年,然六世君王一直在边境战斗了几百年,土地也是从西戎夺来的。

当一个地方第一次起了个名字叫秦,还会给起第二个名字吗?

你可能没去过秦,但500年来不可能没听说过秦。

因为商旅之间一直在走动。

同理,汉朝虽然没去过西方各国,但仍然听说过各国的名字,所以才能派遣张赛出使西域。]又是各种史料证据,又是狂秀文言文,吃瓜群众们再度看的不明觉厉。

刚才还觉得袁武奎有理,现在又觉得李慕白有理了。

果然,只要年轻有为,还是能乱拳打死老师傅的!

与此同时,挥舞一通‘乱拳’的李慕白放下手机,和郑镪教授几人聊起天。

在他参加《演员的诞生》的翌日,同在杭城的杭城大学,将举办最新一届的文联大会,易钟天、康正、郑镪等知名教授皆在受邀行列。

李慕白的底蕴不在受邀行列,不过他会以总台特约记者的身份去参加。

(某酒店的套房里,康正、郑镪和李慕白三人围坐一圈,边喝着茶边聊着天,说的话题正是关于李慕白对线的前因后果。“袁武奎,满族人,文协副部長,懂了吧!”

望着微微摇头的康正大佬,李慕白愣了愣后恍然点头。

网上一直有个传言,说满遗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凭着祖宗余荫,化身公知掌控着华夏文脉。

这也是为什么满族明星铺天盖地,为什么辫子戏会成为主流中的主流,为什么那么多知名学者把明朝喷的一无是处。

他们依然努力让汉人的年轻一代去崇拜满清的祖先,在意识形态上给汉人洗脑。

这一条也是他们的祖先当年能够“金戈铁马入中原,一统汉家三百年”850的最有效的武器。

擒贼先擒王,治人先治脑。

尤其连易钟天这样的明星学者,都在今年出版的《易钟天中华史》里阐述、强调煌煌大唐是混血王朝,汉民族是混血民族。

他也多次在《明朝那些事儿》热销期间,发表演讲说明朝是最黑暗的朝代,惊呆无数明粉。

其实从李慕白宣告自己是汉民族主义者开始,从他强调朱元璋的伟大开始,从他推崇秦汉唐明开始,一些对他的打压就开始了。

今天的对线就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对线对赢了,李慕白一个‘历史制造家’的名声是逃不掉的。

而以李慕白今时今日的地位,这个名声对他的打击简直是致命性的。

杀人诛心,这才是文人之刀的厉害之处!

这时,郑镪开口道:“这姓袁的,还有那易钟天就是卖的。

但他没有卖灵魂,只是卖市场。

他非常清楚现代社会的人需要什么?

就是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成功就是好猫。

所以,一本《三国》在他手里写成的就是出人头地的学问了。

作为大学的教授,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匠,他可能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都没有听说过,到了了只会搞这种事,这种事知道在古代叫啥不?

这叫曲学以阿世。”。

(1【6516618896】【30003141217】)

第894章年轻人你不按套路出牌

第894章年轻人你不按套路出牌

大佬,我好像没说易钟天吧?

您这脑回路,怎么转的?

李慕白眼巴巴望着情绪激昂的郑镪教授,算是切身见识到了祖安教授的威名。

在华夏尚且积贫积弱,在洋大人高人一等,在公知备受欢迎的两千年,这位多次呐喊‘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的大教授,民族观念是真的强。

他渴望祖国强大,他不齿公知虚伪。

哪怕像易钟天这样不算公知的知名学者,郑镪教授本质上也是瞧不上的,瞧不上他的民族格局。

易钟天算坏人吗?

当然,他不算。

他也不算西方某些势力的带路党,他不过是想混点退休后的饭钱,或者买栋小别墅做个安乐翁罢了。

可要说他是好人,同样无异于痴人说梦。

从品三国便可见一斑。

纵观从古到今的说三国,无不赞扬的是英雄之气,兄弟情义,或者汉家正统。

前者为民间之正气,后者为庙党之正气。

但是易钟天是怎么说三国的?

这两种正气他一样都不说,完全弃之如敝履,只说如何混得好才是王道。

就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任何道德都是多余的。

其实这点李慕白和郑镪都无法否认,易钟天说得对,历史便是如此,现实就是这样,资本和金钱堆砌的二十一世纪更是将这种人性放大到了极致。

在这个世界你若是不择手段,你肯定寂寂无名一辈子,你肯定是失败者。

可是易钟天你是教书育人的教书匠啊!

你身上担着传承华夏文化的重任,你需要将绵延五千年的文明传播下去,不至于让文明之火熄灭。

仁义礼智信,以及郑镪教授之前说的话,不就是华夏文明一直留存的根本吗?

一个全国闻名的知名学者,极端推崇不择手段这种观点,即使时代如此,是不是也有待商榷?

当初看《易钟天品三国》,李慕白纵然心有芥蒂,却也不否认易钟天的学识和修养,直到最近那本《易钟天中华史》面世,他才不齿厌恶起这个人。

又有一个斯文败类用基因代替血统,汉人从来就不是依据血统划分的。

汉族是不是混血的很重要吗?

大唐是混血王朝就不伟大吗?

第一个人口破两亿的明朝真的是最黑暗的王朝吗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这才是华夏的根本,文字才是所有信仰的根结,中肯才是学者的根源,这些易钟天都不懂,只能证明他只是文痞一枚。

李慕白心中念头电闪,有些不想接这个话题。

本质上他还是蛮佩服易钟天的才华的,品三国确实出类拔萃,带动了全国的三国热,他的《明朝那些事儿》都望尘莫及。

可他也不想掺和进文坛这个散发恶臭的圈子。

文人相轻,都是一群吃饱了闲的淡疼的家伙,每天尽想着算计人,恐怕置之不理才是最好的办法。想了想,询问道:“不是说袁武奎是满遗吗?怎么又说他没有出卖灵魂。?”

哼哼一声,郑镪没好气道:“这还不简单,整个国家大民族主义复苏的情况下,纯粹的公知已经越来越难混了。不仅是老百姓不吃他们那一套,国家也开始鄙弃他们。”想起柴婧、矮大紧等公知接连翻车的名场面,李慕白认可点头。

公知,确实不好混了!

幸灾乐祸一声,旋即追问道:“那袁武奎?”

“袁武奎没唱衰过国家,但他属于那种恋寨不去的腐儒,借祖宗余荫坐到现在这位高权重的位置,自然会维持固有的格局,维持满遗在文化圈子里的分量。”康正笑着解释了一句,岔开话题道:“好了,不说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