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571章

作者:剑仙你太白

但是乾隆不为所动,坚持表示自己就是要集大成造一个瓶子,要炫景德镇的工匠,要展示盛世气象。”

耸耸肩,龍洋忍俊不禁道:“节目一播完,农家乐审美的“各种釉彩大瓶”和盖满章的《快雪时晴帖》顿时就成了“网红”。而乾隆成了这世上最可怕的甲方爸爸。”

说完怕怕的拍了拍詾口,嘀咕道:你们不知道,李慕白也是好阔怕的甲方霸霸呢!

话落马上恢复正经表情,继续道:“而上下装饰有15层釉和彩,也代表了华夏古代制瓷工艺的最高峰的“瓷母”,也成就了“乾隆的农家乐审美”。网友在弹幕上纷纷评价“弹幕狂魔”乾隆,“以前不能给爱豆打电话只能题字盖戳!朕气气!”那么你一定很好奇,这个传说中令乾隆着迷的瓷瓶,究竟长啥样?”龍洋经典表情包上线一一前方高能预警!!!!!!!!!!

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

第976章《锵锵三人行》的盛赞

第976章《锵锵三人行》的盛赞

“龍洋越来越美了[爱心]”

“果然是自家亲儿子和继承人共同参演的节目,宣发简直无孔不入啊!”“但是《国家宝藏》是真的好,再怎么夸都不为过[不服来辩]”“这个节目唯一的缺点是,广告太短,没时间上厕所”

“[喜极而泣]我特地洗完澡干完活蹲在电视前看,电视追同步基本一步都不敢离开”

“本节目又名‘国宝101’‘国乐大典’‘影帝请就位’‘满分作文’,还名‘衣裳华夏’。”

不止未来的央视一姐和一哥的互动引入关注,凤凰卫视大名鼎鼎的《锵锵三人行》,在翌日同样聊起了爆火的《国家宝藏》。“喏,就是这个五颜六色、眼花缭乱、欢天喜地的最~炫民族风大瓶子。”

笑眯眯指着屏幕上的国宝,主持人窦闻涛笑着提问道:“《国家宝藏》是怎么把国宝捧成网红的?”说完,视线看向古董大师马未督。

老马对此早有腹案,见状开口道:“不难看出,明星们演的国宝小故事并非全是史实,但却是在史实基础上的合理虚构。”

窦闻涛点头附和:“对对对,梁嘉辉演的司马池司马光父子和石鼓的故事,明显也是戏说,但又清楚交代出一个国宝的年代、来历和历史价值。”“对。”

轻点颔首,马未督道:“另外一件国宝《千里江山图》,产生于宋徽宗年间,由18岁的王希孟所作,与《清明上河图》并称为“故宫双绝”,每次公开展出都会引发轰动。

它运用了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基础,再加以赭石渲染,色彩鲜艳且立体生动。

当王锴扮演宋徽宗诠释国宝故事时,舞台上就用多款屏幕展示这绚烂的江山图景,而且画里的水流是在缓缓流动,演员们动作一定格,背后屏幕已战火纷飞。”顿了顿,马未督道:“大家可能不知道,《千里江山图》完成十三年后就是靖康之变,热爱艺术的宋徽宗也被金人所囚,再未回归。

这一瞬间,我感觉出现在屏幕上的不仅是历史,而是文化、人物、文物与历史命运对比的艺术震撼。在节目的声光影像配合下,《千里江山图》简直就像是千年前的3d画,而一段历史,也轰然而出。”如此盛赞,窦闻涛、梁闻道他们并未反驳。

因为在知乎、在豆瓣、在b站,已经有太多太多详细的分析,把第一期《国家宝藏》的优缺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起码在‘戏说历史’这一点上,国家宝藏的编剧是经得起推敲的。

三段前世故事,每一个剧情、每一段台词,细细推敲的话,基本都能看到历史在当中沉浮。

这样顶级的制作团队,让他们佩服,也让同为媒体人的他们望尘莫及。

马未督不停道:“节目还拍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情怀。

明星讲述了国宝的故事之后,会请出那些现在还在守护国宝的人讲自己和国宝的故事。

《千里江山图》段落,请到了国家美术学院教师冯海涛。

他尝试着复制画出了《千里江山图》的部分。

颜料是宝石和矿物质,还需要明胶。层层作画:第一遍水墨;第二遍上红色(赭石色)。这样的说法一下子拉近了历史和现代的距离。”嗯嗯点着头,窦闻涛思索道:“我记得石鼓的部分请来了梁家的第五代故宫守护人梁金生,是吧?”马未督:“对,他已在故宫工作了36年,而他的先祖曾为守护一种文物历经磨难,那就是石鼓。”

话音落下,梁闻道开口道:“我没来得及看节目,这个石鼓是?”

如此展现渊博知识的机会马未督岂能放过,咬文嚼字解释道:“石鼓是先秦时期的石头,上细下粗顶微圆,似鼓,故而得名。石鼓上篆刻有石鼓文,它记录了秦始皇统一前的历史,也是华夏最早的石刻文字。”恍然点点头,梁闻道颇为震撼道:“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听上去真的很有分量。”马未督和窦闻涛齐齐点头,这同样是他们见到这件国宝时的真实感触。

话归正题,马未督继续方才的问题,解惑道:“石鼓曾历经上千年的历史变迁,几遭战乱。

1931年,故宫将一万三千箱文物南迁,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辗转16年将石鼓护送至南京,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运回帝都。在这些故事里,国宝不单是国宝,更因为背负着的丰富的历史成为真正的国家宝藏。”话题延伸,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聊了很多很多。。求鲜花0说到后面,话题自然要拔高到一定境界,这样才方显他们节目的逼格和格调。

看到导演组的提示,窦闻涛引导话题道:“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这一代的年轻人,不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

但《国家宝藏》却在年轻人中“一夜爆红”。

乾隆“农家乐审美”、“弹幕狂魔”、“王羲之嫌弃三连”迅速刷屏。

许多年轻观众甚至主动安利其它人去b站看节目。

比如微博ceo王高飞(微博名:来去之间)在微博上问在哪能看到《国家宝藏》这档节目,评论里点赞数220,排名第一的答案就是b”最有发言权的马未督依然第一个开口:“有人可能说是因为明星。

……00没错,《国家宝藏》请了明星来演绎文物故事,但绝不是媚俗讨好,明星参与没有让节目偏离主题。

每个明星都要先去博物馆去参观、了解国宝,再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来讲自己对故宫和国宝的感觉。

明星参与固然带来了关注度,喜剧演绎成为科普最有效的润猾剂,但是那些国宝的现代守护者,才真正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感动。”梁闻道接腔道:“我觉得真正的关键是:《国家宝藏》调动了各种娱乐化的手段,把观众吸引到文物话题上。

而当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看到的都是文化的厚重。一件件或者的文物,组成了历史无声的巨轮;一段段有趣的典故,完成历史与现代人的交流;一句句乾隆审美的吐槽,更是完成了不同时代审美的对话。

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不仅展现文物前世的传奇故事,还让观众知道在今天发生了什么。让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发生着关联,这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对。”

窦闻涛赞同道:“其实从《华夏成语大会》到《华夏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央视出品的文化综艺节目,渐渐被观众挂上了良心综艺的标签。

这款李慕白倾力倾为打造的《国家宝藏》,可能达到了这波良心综艺的口碑巅锋。

到底什么才是这些综艺的良心?

尊重文化,尊重观众,尊重历史,尊重审美。

而所谓文化,将心,比心。”一。

第977章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第977章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国家宝藏》火了,在朋友圈呈现刷屏之势。

一款看起来并没有大火潜质的节目在这个娱乐化时代火了,而其主力受众群体还是一批“90后”、“95后”、“00后”的年轻人。

他们为《国家宝藏》在豆瓣打出95的高分,且节目第一集在b站的播放量就高达3000万+,14万密集弹幕为其支援。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教师集体推荐学生观看,以及观看后的‘观后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更有甚者,一些模拟考试卷中已经出现了“国家宝藏”的相关题材,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最夸张的是,各党校和现役軍队都组织集体观看《国家宝藏》,可见上头对这档节目是多看好。

纵观近十年的内地“九零零”文创类作品,能与之媲美的恐怕也就《战狼2》。

说实话,抛开现在对这部电影褒贬不一的批评不谈,当初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其热度确实是覆盖大半个神州的,吴京更藉此一跃成为顶级巨星。

因为少了金钱的衡量数据,加之央霸特有的慢一拍属性,使得《国家宝藏》的热度显得不够《战狼2》直观。

不过不够直观的热度却也足够李慕白一跃成为顶级主持人,成为屈指可数的存在之一。

话说以前不是没有媒体和粉丝这般喊他,认为他的实力水平碾压百分之九十九的同行,不是顶级主持人是什么。

只是因为出道时间太短,华人特有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固有印象下,一部分人还是更倾向于再等几年,等他底蕴更深厚点再荣耀加冕。

现今实力它不容许了,不容许李慕白再和他的祖国一样,死赖在‘发展中’行列不走。

一档《国家宝藏》,彻底让他化茧成蝶。

李慕白荣耀加身的同时,对于整个综艺市场来说,更多的是带给整个行业的思考。

实际上,《国家宝藏》并不是b站带起的第一股文化节目风潮。

之前,就有《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大爆,和《见字如面》的成功,这几款节目的热度升起,都有b站用户和豆瓣文青的身影。

他们是年轻一代的网络话语权代言人,他们关注的热点,自然会成为讨论度极高的节目,继而发酵甚至反哺电视台和影视行业。

本次《国家宝藏》的成功,媒体直指原因,认为是文化节目迎合年轻人喜好,进行娱乐化转型的结果,比如邀请明星、打通娱乐模式、开启社区讨论、启用网络段子等等。

而年轻人们则持反对意见,认为《国家宝藏》的成功,迎合的不是娱乐需求,而是年轻人对于文化类节目的需求。

媒体之所以会有这种推论,是因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把年轻人想的太狭隘了。

作为前世的忠实观众之一,李慕白亦是持这种观点。

在连轴转不停接受媒体采访报道的时候,他就不止一次响应着观众们的呼声。

“年轻一代的网络用户对于人文社科、自然物理、历史知识方面的文娱需求其实很高。

如今的“90后”“95后”是素质教育的一代,他们成长于遍地兴趣班的初期,父辈为其积累的物质水平解放了精神需求,平均文化综合素质是高于上一代的。他们希望有相应节目能够满足这种更高的节目要求。”

“国内的节目,年轻人无法进入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内容晦涩,而是姿态甚高。

通俗来讲就是不接地气,如同政治老师一样将节目变成了课本。

国内的年轻人群体看着国外电视台拍摄的各种纪录片,还有俄洛斯以快剪方式拍摄的酷炫国家宣传片,发出了“敌在我宣”的叹息。背后的意思是,不是他们不爱看这些,而是我们做的太死板,一看就想睡觉啊大佬!”“现在,终于“我宣”逐渐认识到年轻人群体的认知特点,一批接地气的好节目应运而红。

《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淡淡的生活气息和纪实氛围接了地气,《见字如面》对于家书信件的选择接了地气。并不是这些节目吸引了年轻群体,而是年轻群体等待这样的节目,已经太久了。”

“《国家宝藏》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其中引用的网络段子,其实一大批创作者就是我们“90后”“95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

我们基于对人文社科类的兴趣去关注,继而用新世代语言表达出来。

其内核是文化精神需求无法被满足,于是转而自娱自乐。

现在,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节目能够认识到年轻人真正的需求,并且用他们的心态、他们的眼睛,去看向这个世界。”

今日第6次在同一个地方送走不同的采访记者,关上门的瞬间,李慕白头大如斗的用脑门磕了磕墙。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国家宝藏》的大火,确实带给了他以往想象不到的荣誉,让他的名字载入了顶级主持人的史册。

可随之而来的官媒采访,以及推都不能推的演讲,还有眼红者的小手段,就是他因此而付出的代价。

讲真,一天近四个小时的采访,连续对着六个人说着相似的官腔,这样的日子还得持续小半个月,想想真是蛮痛苦的!

这不,痛苦又来了!

人还没舒口气,办公室门“哐哐”的再度被敲响。

赶忙收拾表情立起身,李慕白抬手打开了门。

第一时间抬眼望去,发现门外不是友台或者友报的记者,是他的老友李文静,今天下午一起约好去广院演讲,给学弟学妹们传播先进经验。四目相对,01察觉到台宠的疲惫,文静关心道:“时间来不及了,你车上休息吧~~”“没事儿,昨晚睡得很好,就是老说同一种腔调有些烦!”“等会儿又有的说咯!”

“说就说吧,反正我都快背下来了……对了静姐你先进来等等,我上个厕所先。”“行。”

去往广院的车上,见好友果然精神头很好,心情看上去也很不错的文静就喋喋不休说了起来。

“我爸今年快60了,是个文化程度不算特别高,在国企喝茶水看报纸等退休的老人。

他不爱看电视,喜欢老电影,五六十、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几乎都可以倒背如流。

近十年,不知因为什么,突然迷上了国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