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崽的奇妙冒险之旅 第147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然而」那怕是练习过修行功法,练出了真鼠体质和感知都比普通人强得多,面对这种“技”的极境剑术依然显得笨拙不堪,一整天下来,就算有人手把手的教也没掌握多少。

如果说公孙的剑是“技”的极致,舞起来如群龙乱舞,又好似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将“技”与“巧”发挥到了极限,每—步都卡在人类操控力的极限上。

那么裴旻的剑就算F与”勢”的极致,当然,这不是

说他在技巧上就乏善可陈,毕竟能接住几十米高落下的剑刃的人,其技巧也不差。

更准确说是,公孙的剑是巧和繁,裴旻的剑是力与简,无他,唯快准狠罢了,快如雷电,准至毫发,最后的狠就不是他现在能做到的,这需要他练出第一口剑照,才能做到极致的狠

剑如紫电惊雷,剑光一亮观者皆胆寒才是裴旻的剑,公孙的剑会让人感到越险越沉迷,本质是丝带固然让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全的操控剑器,并让人体验到白刃交颈的刺激感,但是也无法让人真的有如临死亡的感觉。

既然是公主学习剑器为了控制飞剑,那么剑器浑脱就没必要教了,浑脱是一种外来的胡人风格的舞蹈,分为独舞和群舞,独舞就是公孙剑舞这种,持剑而舞,加入不少柔功的动作,矫健有力。

群舞则是表演战争的场面,俨然仿佛真的是在打仗一样的大型歌舞,不管是哪一种,其主题都是表达尚武的精神,一致流行到玄宗的时候,才因为“有碍观瞻”被禁止表演。

因为表演者往往身着胡服,互相追逐嬉戏,有时还会裸露身体,确实在当时的传统儒门文人看来是有辱斯文,而且极为不符合中原审美的行为。

【实际上当时的中原人其实很喜欢这种大型游乐歌舞甚至开发了新的本地风格的剧目,但是,我们都知道,贱民是没资格和大儒们谈艺术的嘛?所以,就被禁止了。】

而浑脱舞在独舞的时候,多有旋转、飞舞的动作,表演起来惊险刺激,又极具矫健美感,但是,拿来控制飞剑斩妖除魔或者与人斗剑就不适合了。

实际上教的是西河剑器,也就是公孙剑舞的原型,流行于

西河一带的剑舞,只是当时的舞者多以空手而舞,后来经过她改进才变成持剑而舞。

主要是对于街头表演的普通艺人来说,持剑而舞真的容易给观众开瓢,但是也因为其实是空手,所有很多的动作进攻性就反而更强——毕竟他们没练岀剑煮来给观众开膛剖腹不是?

但是,李藻她们是真的有剑照可以给人开膛破肚,而且她们控制飞剑并不需要丝带,所以,从西河剑器舞开始教是很正常的。

—开始空手,之后用丝带,再之后以剑型的木质或者纸质模型替代,最后才上真正的剑,公孙自己也是这么一步步练过来的。

反过来过程当中,公孙虽然在教三位女孩子学习她的剑舞,但是也是在学习她们三个的剑术,毕竟裴旻并没有对师姐师妹们藏私,平时也多有讨教。

而且用丝带控制剑器总是表演居多,而李藻她们的飞剑则是寒光毕露,从中也可以改正和修正自己的一些原来没条件实行的想法和技巧。

相比李藻三人的进步缓慢,公孙的反向学习速度可是飞快,剑舞当中属于舞蹈的感觉一点点的褪去,开始呈现岀一门高明的,融合了鞭法、步法、柔术和剑术的独特剑术的味道来。

太极宫,"父皇,女儿可是来找你要人了。”

“要人,谁?”皇帝皱起眉,虽然他不介意把这个女儿当做某种政治伙伴和交易对象,但是,那也得看价码和交易内容

O

张手要人?你以为你是太子吗?就算是太子他也不敢开这个口啊。

要知道,中国历朝历代的太子加起来,敢理直气壮找老爹

要人就几个,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明武宗自己外加一个刘禅了——没办法,第一个姑且不说,后两个是独生子,宰了就真绝后的那种。

最多再把高宗的长子李弘算进去,不过,那个不是他要人,是他爹给他塞人,睿宗和中宗看了眼泪都要下来,他们搞政变才能上位,人家是老爹主动提出禅位给他冲喜——人比人要气死人的。

唐代从立国到灭亡,唯一父慈子孝认证,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唐代全部皇帝里面,李治是唯一在当人的,正常继位,正常当皇帝,正常去死,波澜不惊,以至于在一群整活运动成员中间显得平庸无比。

“公孙姐姐”

“公孙?谁啊?”皇帝人楞了一会儿,你说长孙他还能想到是谁,你说公孙,在脑子里把所有官员和将军全过了一遍,都不对啊。

“蓬莱宫的公孙大娘啊,表演剑舞的那个”

“哦,那个啊!”你一说剑舞他就想起来了,为了充实宫殿也为了享乐,确实到处收罗过民间的表演者和舞者入宫,亲自教习乐曲和舞蹈,其中确实有这么一个舞女。

既然不是准备当面勾结外朝结党,只是一个“玩物”,皇帝顿时放松了下来,在他看来,不就是自己的这个小女儿找自己这个当爹的要件玩具嘛,哪怕这个玩具有点名气,也确实精致,不过这样才配的上天家血脉嘛。

“准了,这事你也要劳烦为父,自己去教坊司打个招呼,那狗东西还敢不答应吗?”

“可是,这不是父皇你的人吗?”

“呵,这天下什么不是为父的?”这话从别人嘴里出来,

他还得想想是什么深意,不过,从这个女儿嘴里出来,那大概就是真的认为是他的东西,要给他打个招呼。

虽然各种歌女舞者不下千人,对于他来说不值一提,就算是不得宠的太子要提两个舞女回去享乐,他都不会说什么,不过,李湘灵这种态度确实是让皇帝舒服不少。

“行了,行了,你的修行,为父也不懂,不过,有空多回宫看看,山上伙食不好,你就去后厨带两个厨子过去,瞧瞧你那样子,都吃成什么样子了,不知道的传出去还以为朕连自己子女的膳食都克扣呢。”

事实是,她大哥有话要说,是真的克扣太子东宫的钱粮啊,没钱粮就没法养兵,可是这钱粮除了可以养兵,还要拿来养活必要的仆役幕僚以及吃饭啊。

就算是没到民间贫困人家的吃糠喝稀的程度,但是,也绝对只能说是可以吃饱,谈不上吃好一一就是这么折腾,所以肃宗也没活多久就没了。

这种差别对待,让其他皇子公主甚至一度产生了一种错觉——该不会她才是亲女儿,我们只是抱养的吧?

[PS]

看了一下李隆基干的事情,他不会是被现代的某个艺术生穿越了,然后看多了那种在搞文娱强国的穿越文,然后照抄吧

毕竟这年头,穿越民国去当文抄公,搞文娱发财,还觉得有可行,不会被列强和军阀洗劫的傻叉都有,穿越到李隆基身上,觉得可以靠搞文娱解决唐中期的财政问题貌似也不是最离谱的--召集天下一流艺人,亲自教习舞乐?

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教坊司,就位于梨园内,原本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不过,玄宗把它挪进了皇城内,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教坊司和明代不同,并不是官方窑子,而是类似现代艺术学校的机构,用于培育各种艺伎伶人,比如说白居易描写的琵琶女就是在教坊司学会的琵琶。

当然,他们虽然不是官方的窑子,但却是平康坊所有窑子的总供货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从女人身上敛财的机构,这个事情oo…emmm,从春秋战国管子开始就是中原王朝的一大财源进项。

所以,某种意义上,霓虹人学大唐是真的不论好坏,什么都学,偏偏坏的学的更快,证明了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的至理名言。

就像皇帝老儿说的,哪怕是不得宠被压迫得死死的太子去教坊司要个伶人都不会有人敢给脸色,何况说李湘灵这个特别得宠爱的公主,宫里和衙门混的哪个不是消息灵通的。

要她是个男孩子这会儿就该有人上门自荐为“门下走狗”(此时不是贬义词)了,毕竟唐代太子的职权比起汉代有一定幅度的削弱,然而依然在宋明之上,这也是为什么太子大多活不到继位的原因。

有自己的衙门、府邸,自己的幕僚班底,甚至可以有一只人数不多,但是隶属于太子的私人卫队,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代皇帝巡边,监军和控制军队守卫国都。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成为了父慈子孝高发源泉,那么为fh么汉代的父慈子孝就不多呢?因为汉代有外戚,皇后和皇太

后的权力仅仅在皇帝之下,由外戚担任的大将军等职务固然是皇权的掣肘,也是拱卫皇权的屏障。

在这种情况下,汉代太子的权力更大却很少父慈子孝,因为真的要造反,前脚岀宫门,后脚就被外公、舅舅拖到娘老子面前等着挨锤了,当然,反过来说,也因为这种权力的不够集中,皇帝想要换太子的难度也非常的高。(刘邦都换不掉刘盈,后面的皇帝更没那能力了。)

作为不用担心被废,又能安全等老爹死掉上位的太子,自然没必要父慈子孝——汉武帝是一个例外,他活的太长了,毕竟除了查尔斯,天下岂有七十年的太子嘛?

集权有集权的好处,可以避免再出现王莽这样的情况,分权也有分权的益处,可以避免皇室父慈子孝模式。

唐代制度则介于两者之间,即有集权的劣势,比如说皇帝可以随意更换太子,又有分权的劣势,太子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去扌高事情o

对于无法和汉代一样稳稳等着继位,又偏偏有汉代太子那种搞事[青的能力,那么为了避免自己这个太子位置坐不稳,哪天就被老爹给换了,先下手为强就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所以,如果李湘灵是男孩子,那么这个举措就几乎等于是准备把李亨给换了,而且皇帝年龄也不小了,这一换就等于是定音,那还不上门等着当东宫旧臣还愣着干吗?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猜到李隆基这货特么能活到七十多岁的。

按照正常的古代人的寿命,特别还是唐朝皇帝这个一个高危职业,这里的高危不是说安全上的,而是疾病上的,能活到五十岁的凤毛麟角,四十几岁就嗝屁的比比皆是。

可能因为家族遗传病的关系,大多都有严重的高血压、哮

喘和痛风症状,又每天需要处理十个小时以上的政务,还得和—大票人勾心斗角——不早早嗝屁才怪。

也就是说,按照前面多任皇帝的情况下,几乎整个朝廷所有人都认为这皇帝老儿没两年活头了,不然太子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一批幕僚和支持者,只是大家万万没想到,每年都觉得这老不死该嗝屁了,可每年这老家伙都活蹦乱跳的。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唐中期政局动荡,天下不稳的原因,人人都觉得你快要死了,指不定哪天就没了,偏偏继承人还被压得死死的,这要是不让野心家们生岀点蠢蠢欲动的心思,那才是怪事。

总而言之,虽然是女儿身,但是介于前面已经有一个女皇帝和两个差点当了女皇帝和皇太女的先例,李湘灵前往教坊司的时候,各路官吏和管理的宦官那叫一个阿谀奉承,百般讨好

讨要公孙的契约根本没有花什么功夫,小吏几乎是最快速度就登记好了,后来,李湘灵说没必要留奴籍,又火速发文给京兆尹,给她整了一份放良文书。

如果是在唐初期,那么公孙作为独立立户的女子,放了良人,还应该按照律法给她40亩口分田才对,不过现在嘛,均田制早就完蛋大吉了,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府兵制也完蛋大吉了,不然武则天也不会想搞军制改革。

所以很多人表示从李治开始,包括武则天和李隆基都是不会打仗,还有杀大将导致打不赢,其实吧o……就府兵制崩溃的那个情况,你把韩信抓过去当将军都是要输的。

国家打仗可不是玩全面战争,一个高加成的将军带着一群农民都能打赢,实际上,除了极少数军神一级的将领,剩下的能力有差距,但是差距不大。

你要是把最开始的府兵和御林军给弄给后面的皇帝,只要

不是栓条狗在那当将军,基本上想输都有一定的难度。

甚至于你把后世中国的军队配上冷兵器放过去,你栓条狗在那里当将军都能打赢,练兵和兵制远比一两个所谓的“大将”影响更大。

府兵制的崩溃意味着什么呢?用欧洲的形容就是,你原本有二十万清一色骑士老爷和披甲侍从组成的军队变成了数量多了一倍的农奴兵。

从人人都有一身基本的盔甲,一把好刀,一把长枪,外带平时能吃饱,还能有时间学武的壮汉变成一群朝廷用菲薄的兵饷和几乎不存在的府兵屯田募来的流民。

身体瘦弱,武器低劣,士气基本为零,即便如此,这笔开支也压得王朝喘不过气来,不得不允许各地自行敛财募兵,而兵员的战斗力那就全靠当地的节度使们敛财水平和当地经济了

O

【所以,我每次看到这种论调就觉得是演义看多了,把韩信给你都要输,所以从武则天到李隆基先搞内部斗争的政策没什么问题,不把世家门阀和关陇军阀带来的土地兼并解决掉,你就是让韩信再生都是要输】

而直观的体现就是,李湘灵和小小所在的万向剑派这种特权的来源,特别是小小的战斗力J在本来优质兵力就不足的情况下,还被一次性歼灭了一大批,她没造反,皇帝老儿都要高兴地去祭拜太庙了。

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只能牢牢抓住这个筹码,利用自己女儿这个纽带拉小小的龙皮来扯大旗,这样各地节度使和军头们才能维持安稳,这一点从李湘灵发现老爹最近上朝回来的心情好了许多就能证明。

毕竟对于那些军头来说,手头上这点精锐部队是仅有的资

本,如果皇室手里抓着某种可以一次性歼灭数万精锐的力量,那么他们就只有“忠诚”这一条路可走。

也就是说,只要一天不和万向剑派撕破脸,李湘灵在门派里面的资本越厚,皇位就越稳,执行各种改革和收权也就越顺利,各地的军头也因此越是恭顺,而军头们越是恭顺,皇室就等于是无形之中掌握了一股强大的武力一一那么处理山东文阀也更加顺手。

介于门派需要一批能干活的男弟子和强壮的彳卜役,相比之前李藻买人的方式,李湘灵显然更加有效率,皇宫里面什么都缺,唯独人是不可能缺的。

由于皇帝给了她一块腰牌,大方的表示朕宫里有什么看得上的尽管拿,所以,这个在山上待了好几年的姑娘也就真特么的不客气起来——可能在她看来,老爹说可以拿,自己家的东西那当然是想拿就拿咯。

可问题是在其他人眼里……虽然皇宫真是你家,你也不能真当是在家里随便拿啊,然而,皇帝冷眼旁观,甚至她拿的越多反而越开心——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拿的越多,未来要还人情债的时候还回来的就越多。

对于皇帝和宫内的官员来说,这些人不过是一件会说话的物品,只是利益交换的代价和筹码,但是,对于包括公孙大娘在内的拿到自己的契约和良民身份的那些伶人则是喜极而泣。

—入贱籍,想要脱籍几乎是众生无望,子孙后代不能科举,不能当官,不能做小吏,甚至连当农民种地都不行,而现在,他们不仅可以正常种地做工,还能科举当官,子孙后代也不再是“物”而是一个””人”o

“殿下仁德,奴家无以为报,只能以死效之”

“啊,姐姐不用这样,这没什么啊,只是一点举手之劳啊

“殿下的举手之劳,对于我等就是天大的机缘”李湘灵看着一众伶人几乎要哭出来的表情,脸上的惊讶和尴尬渐渐消失,转为凝重。

不管是在宫里还是在山上,她都没什么机会接触民间疾苦,对于很多事情是司空见惯的,在宫里,她见那些宫女仆役也是衣冠整齐,有月例钱,有好饭菜吃;在山上更别说,管你是什么岀身,只要不是慧家人,不干活就滚岀去,小崽子不养闲人。

所以,对于她来说,感觉好像全天下就是这样的,或许有身份的区别,有高低贵贱,但是好像都是一样干活的,辛苦是辛苦了一点,也不至于太难受,并不能理解公孙她们的喜悦和愁苦。

“父皇治下,按理说应该是天下太平,可……”

"那也得是个人啊!”一个表演百戏的少年叹息道,普通的种地老百姓尚且不一定能活的像个“人”,更别说他们这些贱籍了,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天家贵胄嘛,年幼就入了仙山学艺嘛,不知道人家疾苦很正常,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可,你们不都是人吗?”在山上确实只有两个身份人和妖,人就是人,难不成还能是妖怪不成。

“嘛,在我们看来,你们都是人类,可是你们自己可不一定这么看呢?”六娘吃着水果说道,"就好像你们觉得我们妖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内部也不这么看,很正常,就好像你不能要求那头花熊怪和隔壁的翠姬小姐和睦共处一样。”

花熊就是滚滚,翠姬是青竹成精,和睦共处?没见面打起来已经是看在大家都是同门份上了,后者可能草木成精不想打架,可是前者看见她就流口水,弄得她晚上睡觉都要在门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