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大学落榜后 第110章

作者:童话集

“那将军,我只给十万军队,我要一个月解决。”

无论如何安娜都不能主动宣战。

特别是对奥地利。

而德奥合并最大的反对者并非英法,而是意大利,这也很正常,如果德奥合并,那么德塔和意大利的边境将直接链接,谁也无法保证德塔帝国是否对曾经的奥匈帝国领土进行收复。

意大利也怎么也不能让德奥合并。

按照原本的历史当中,墨索里尼在得知阿道芙要德奥合并时,直接派了三个师守边境,也是依靠阿道芙和墨索里尼不断沟通,墨索里尼才同意。

如今安娜可不会这么做。

准确来说是安娜故意挑衅墨索里尼,如果墨索里尼想对德塔开战,那就是最好不过,这也是为什么安娜迟迟不扩军的理由之一。

如今德塔纸面兵力只有十万。

而意大利满打满算加上黑衫军也就三十万,再暴一下兵能出来五十万人。

这也是安娜为什么说10万打50万。

要兴登堡将军一个月带十万军队平推意大利,阻碍德军推进的不是意大利军队,而是地形。

安娜觉得自己是不是说得有些过于保守了。

兴登堡将军向着安娜点点头,这种以少打多的事情对于兴登堡将军来说,那就和吃饭一样简单。

“我会将胜利献给您,毫无疑问,殿下。”

以少打多是德塔的常态。

没打过数倍于德军的兵力,也好意思称普鲁士的将军?如果同兵力还失败的德塔将军,不说自尽谢罪,也可以羞愧自尽了。如果是被别人以少胜多的话,那可以不用回来了,自己把自己开除德籍吧。

要知道夸奖一个国家武德充沛,那最好的夸奖方式就是,比如巴尔干的普鲁士,或南美普鲁士。

区区一比五的兵力。

还是军队素质和军事装备的完全碾压。

安娜倒是无所谓,毕竟只是一个意大利,而且意大利敢不敢开战都是两回事。

“再换个问题,将军,我要你为我打下欧洲,你要多少兵力?”

兴登堡将军皱起了眉头。

他紧握住手中的手杖。

“如果陷入全线作战,对于我们是非常不利的局面,世界大战时也正是因为双线作战导致我们的失败。”

“你比我更加了解德塔的过去,哪怕我们不想陷入全线作战,但我们也必须时刻做好全线作战的准备。”

兴登堡将军当然明白这一点。

“我会以全线作战为标准来训练我们的军队,但我仍然无法给您准确的答复。”

安娜端坐在椅子上。

直视着这位帝国老将。

接着缓缓对着兴登堡将军说道。

“意大利是个很好的试炼场,将军,就让年轻的军官上场吧。”

.......

“殿下难道是认为,我已经老了?”

兴登堡将军直接站起身来,不服气地说道。

确实老了。

兴登堡将军时至如今已经八十岁了。

但作为一个军人,兴登堡无论如何都不想承认自己垂垂老矣的事实。

安娜只是无奈地抬起头来看向兴登堡将军。

“我听你的。”

兴登堡将军握着手杖的手杖,仿佛用尽他全身所有的力气,实木的手杖被硬生生捏出手印来,他低头看着安娜的眼睛。

然后。

他输了。

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赢得可能。

他没办法赢他的小公主。

兴登堡将军深吸一口气。

“您想要什么样的未来?”

“将军,军国主义就从我们这个时代终结吧。”

“不!普鲁士.....”

“我没有否定普鲁士过去的意思,只是军国主义已经成为束缚我们的手脚,而且它会让我感到悲伤。”

军国主义对于普鲁士来说并不是什么好词汇。

也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会感慨普鲁士的强大,但对于普鲁士来说,却是血淋淋的过去。

普鲁士正式诞生来自于1618年三十年战争的勃兰登堡-普鲁士。

刚刚诞生的普鲁士连完整的领地都没有,仅仅是数块分裂的土地集结起来的王国,而一场三十年战争打的欧洲几近崩溃,来自法国,瑞典,丹麦的军队将整个德塔地区蹂躏了一遍,也让地理位置极差的普鲁士风雨飘摇。

不是普鲁士选择了军国主义。

而是军国主义选择了普鲁士。

作为一个小国,普鲁士西邻法国,南边是哈布斯堡奥地利,东边是沙俄帝国,北边则是丹麦和瑞典,真正意义上的四战之地,而普鲁士如果想要强大,就必须从这里杀出来。

在当时谁也没想到,区区一个普鲁士,会成为横扫欧洲的霸主。

为了保证普鲁士的存在,军队成为普鲁士唯一依靠的支柱,对普鲁士而言军队就是一切,没有军队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国家发展发展,也就没有安稳的生活,一切为了军队服务,一切的政策、法令也都为加强这支军队而制定。

这也是为什么说普鲁士是军队拥有国家。

再到1756年的七年战争。

这场被称为第0次世界战争的战争。

普鲁士将要面对奥地利,法国,沙俄,瑞典的四面夹击,而援助只有难以抵达的英国海外物资,最终这场战争持续了七年。打掉了法国的欧陆霸权,打掉了法国的君主制,打掉了法国了加拿大殖民地,打掉了刚刚兴起的法国海军。打掉了奥地利的神罗幻梦,打得哈布斯堡债台高筑,打掉奥地利与匈牙利再无法同化,也影响得奥匈帝国成为一盘散沙。打掉了瑞典政府,也打得沙俄一无所获。

而其中最惨的自然是被四面包夹的普鲁士,总共二十万的军队,死了十八万,打得普鲁士伤亡人数达到战场伤亡总人数的一半,打得普鲁士油尽灯枯,打得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都喘不过气来。

直到1862年俾斯麦担任首相,1864年普丹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

1871年德塔第二帝国正式成立。

当然。

为了维持军队的存在,当初腓特烈大帝时期,整个普鲁士的军费支出达到全国总支出的五分之三,最高时达到五分之四,这也是为什么安娜敢直接砸300亿马克到军工体系当中,这是德塔深入骨髓的传统。

军国主义也带给帝国难以承载的负担,比如在战争的道路上再也无法停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的德塔帝国,已经在教育,经济,工业,科技,医疗已经成为欧陆第一,德塔甚至可以不用战争,只依靠经济的形式完成对欧洲的征服,如今的德塔做得到。

军队不过是为了保证德塔帝国稳定繁荣的存在。

它已经不再是军队拥有国家了。

也不能是。

而作为军国主义的代言人,帝国老一辈的将军,无论是战术还是思想,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迁了。

意大利战场确实是适合练兵的场所。

这一切都是帝国的伟大崛起。

兴登堡将军双手握着手杖。

至少有一点,兴登堡将军可以看见帝国再度崛起,而非如同吕特维兹将军那般选择,与第二帝国一同死去。

兴登堡将军的后背挺得笔直。

他是帝国的将军,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挺直腰杆。

“在一个月内我会将德塔士兵调整到最好的战争状态。”

接着便放下手杖。

单膝跪在安娜面前。

正当安娜准备站起身来时。

却被兴登堡将军叫住。

“请您端坐于此,殿下,我是您卑微的仆人和忠诚的士兵,请满足我向您最后的请求。”

“嗯?”

“在帝国的下一次战争中,请让我作为一个士兵参战。”

.....

“若您得胜归来,就在夏宫担任我的护卫吧。”

“是,殿下。”

随即兴登堡站起身来。

沉默地向着庭院外走去,他没有再拄手杖,兴登堡觉得自己应该像马肯森一样带刀,那才是他应该做的,就像当年他参加波西米亚战争时一样,那个时候帝国还未建立。

思绪仿佛被拉回到遥远的过去,又被拉回来。

兴登堡抬头看着夏洛腾堡宫。

他想起当初自己就在夏洛腾堡宫为伊丽莎白王后担任护卫。

将随身携带的怀表带出来,一看就是小女孩使用的款式,曾经伊丽莎白王后也送给过兴登堡一块怀表,只是时间太久。

这里一切都没有改变。

一切又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