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我,短跑之王 第552章

作者:末世恶霸

京城。

机场。

杨卓和安雨菲从国际到达厅出来的那一刻,外面瞬间沸腾。

记者手里的相机“咔咔咔”闪个不停。

上百个接机的粉丝,更是激动地喊起他的名字。

最前面,总局的领导,田管中心的领导都在。

也都是来接机的。

杨卓出国征战几个月,钻石联赛全胜,不光给自己赢得了荣耀,也给国家赢得了荣耀。

即便这不是世界赛。

但他是不折不扣的华夏人,只要站在赛场上,在欧美人的眼里,他代表的就是华夏。

一场场比赛的胜利,一次次身披红旗在体育场的奔跑,都是为国争光。

再加上这次联赛开始前,杨卓接受采访时就说了全胜的目标。

在国内同样引起了很高的关注。

尤其是最后的总决赛,即便是凌晨,依旧有很多观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

收视率竟然比中午的时候还高。

由此可见杨卓的影响力。

也正是因为国内关注度颇高,总局才亲自安排接机。

另一边。

挽着杨卓胳膊的安雨菲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阵仗,一时间还有些紧张,赶紧松开了他的胳膊。

毕竟那么多人看着,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见状,杨卓小声说道:“你这大明星,这点场面就紧张了?”

安雨菲白了他一眼:“我算哪门子明星,你才是好吧!本姑娘现在只是一个居家贤妻。”

“哈哈。”

“笑什么,难道你觉得我不是?”

听着这充满“杀气”的话,杨卓心里乐:“是是是,绝对是!”

说话间,马上就要走出去。

安雨菲也收敛神色,尽量表现的端庄大方。

两人后面是教练李庆,助理教练,理疗师和翻译。

“咔咔咔。”

一出来,相机的闪光灯都闪了起来。

粉丝们也都很激动。

“杨卓!”

“欢迎回家!”

“杨卓牛逼!”

“欢迎钻石联赛总冠军回国!”

“百米王者!”

各种各样的喊声都有。

杨卓听着喊声,看着他们拉起来的横幅【杨卓你是好样的!】

【热烈欢迎世界冠军杨卓凯旋!】

说实话,这一刻,他心里是很感动,也很骄傲的。

为自己的努力骄傲,为自己的拼搏骄傲。

这时,总局领导带领着田管中心的领导上前迎接。

“欢迎咱们的英雄回国!”

“欢迎欢迎!”

杨卓脸上露出谦虚的笑容:“领导们过奖了,我可当不起。”

“你要是当不起,那咱们体育圈就没人当的起了。”

总局的领导热情地跟他握手,继续说道:“这次钻石联赛,你不但为自己赢得了荣耀,也为咱们华夏争光了!”

“是啊,这次全胜跑出了黄种人的威风!好样的!”

田管中心主任跟着说了一句。

两位领导发话,其他人自然也都跟着附和。

你一言我一语的,杨卓倒是还好,早就习惯了这种氛围。

而安雨菲就显得特别的开心,骄傲。

为自己老公感到骄傲。

国内那么多的运动员,有几个能享受到杨卓这样的待遇?

经过几分钟的寒暄后,杨卓开始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

记者:杨卓,首先欢迎你凯旋!这次在国外待了那么久才回来,什么感受?

“感受嘛”

杨卓想了想:“挺累的吧,虽然训练时间并不长,但在国外跟国内感觉是很不一样的,现在回来只想着在家好好休息几天。”

记者:亚运会越来越近,你会参加几个项目?有什么目标?

“亚运会的话,还是老样子,三个项目!1米,2米和接力。至于目标嘛,当然是三块金牌!”

在机场待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结束后,杨卓总算是能回家了。

直接回家。

队里给他放假三天,先休息,别的都三。

客厅。

茜茜妈端着一盘刚洗干净的水果,放在茶几上:“放假了就好好休息,这几天想吃什么,我给你们做。”

“谢谢妈!我还真有点馋你做的饭了。”

杨卓没有矫情。

都是一家人了,矫情什么。

旁边,安雨菲起身挽住茜茜妈的胳膊:“妈,我也馋了!”

“馋你就自己做去。”

安雨菲:

“妈,你也太偏心了!”

“哈哈。”千.

第368章 创造历史

时光匆匆,眨眼间亚运会就来临。

但对杨卓来说,跟钻石联赛区别不大。

也就观众更热情了些。

毕竟是国内。

下午五点钟。

奥体中心外人潮汹涌。

再过半小时就是亚运会男子1米复赛。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复赛两个小时后就是1米决赛。

因此,很多观众都急着赶过来,想要现场见证杨卓夺冠。

说不定还能看到的赛会纪录诞生。

杨国强,张玉敏,还有安雨菲也从附近的酒店步行过来。

因为忙婚礼筹备的事,预赛安雨菲都没看,但决赛不想错过。

所以上午从京城飞过来,下午陪张玉敏他们来现场看比赛。

“杨卓!晚上杨卓决赛!”

“晚上1米飞人大战!”

“最后两张门票,要的抓紧了!”

刚到门口这边,安雨菲就听到了黄牛的喊声。

这种场景一般在演唱会外面见的比较多。

运动会的话,只有极个别场次的比赛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杨卓的比赛,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亚运会1米决赛,门票早早就售罄。

当然,少不了有黄牛趁机捞钱。

听到黄牛的话,没有买到门票,来这边看运气的观众,纷纷上前询问票价。

就连安雨菲都有些好奇。

“爸妈,等我下,我去问问什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