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套大圣爷
“你说。”
“姐,你方才说,陛下在有意的用刘秀…”
徐妙云眉毛一竖,严厉道,“叫姐夫!”
徐增寿满脸无奈的看向自己亲爹,徐达捂住脸,表示跟自己没关系。
徐增寿心里有些不爽,在他看来,自家姐姐是全天下最好的女子,什么男人都配不上他,可姐姐从燕地回来之后,就彻底对刘秀着迷了。
哼!这刘秀有什么厉害的?!
心中虽然这么想,但徐增寿还是不敢忤逆徐妙云,极其别扭的说道,“姐夫…被陛下做为筹码平衡藩国势力的话,是陛下不想藩国做大。但是,既然陛下不想让藩国做大的话,为何要同意藩国的拓边呢?这不就是在扩大藩国实力吗?”
徐妙云还未开口,徐达看向徐增寿笑道,“小子,从咱这行军到燕地打仗,这一趟下来得用上多长时间?”
徐增寿对于军阵之事很懂,开口便答道,“算上筹粮、募兵、行军、征战…算下来少说也得三四年。”
“那打上这么一场仗,得休养多久?”
徐增寿恍然大悟,“爹!你是说,拓边就是陛下给藩王们的一个念想?!”
徐达摇摇头,“不,但也差不多。如果有某个藩国能够拓边,陛下自然也很开心,可是要想一起向外拓边,怎么也得需要几十年的功夫。”
“而且,”徐达苦笑一声,“就算各个藩国拓边成功,陛下也有的是方法,不让藩国做大。”
徐增寿心中一惊,对当今陛下已经忌惮到了极点,随随便便就能将所有人玩弄在股掌之中,这是何等的智慧?!
“可是…”徐增寿继续问道,“拓边是刘…姐夫提出来用来解决皇室财政漏洞的,拓边不成,这财政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啊!”
徐妙云笑道,“财政问题要想完全爆发,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刘秀只是点出了隐患。而且,你算算这些时间,还没有想到什么吗?”
拓边是水磨功夫,最少也需要二十年才能见效。
而财政问题,也是在十几二十年之后才爆发。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十几二十年后,陛下还能活着吗?
到那时候,就到了朱标继位的时候了…
“陛下不用刘秀,是想让刘秀成为太子殿下的肱骨!”
徐增寿脑中忽然想起姐姐刚才所说,
瞬间,一道精光闪过,
徐增寿失声道,“陛下是把这些问题都留给了姐夫解决??!”
徐达和徐妙云对视一眼,齐齐点头。
这他娘的陛下是把姐夫当成最强工具人了?!
“那倭岛这事…”徐增寿张张嘴。
徐妙云叹了口气,“倭岛的事只是表面,陛下的目的是把刘秀和燕王分开。”
徐增寿心里都便宜姐夫刘秀不由又敬畏了几分,能让陛下费这么大心思做局,那自己这便宜姐夫也绝非等闲之辈!
徐达苦笑一声,“而且刘秀在燕地太顺了,陛下正好也想等刘秀倭岛之行失败后,借着这事敲打一下刘秀。”
“爹…”徐妙云看向徐达,一切尽在不言中。
徐达叹了口气,“爹知道了,爹不可能傻到在朝中硬保刘秀,唉,就怕这孩子心高气傲,心里不服气。”
毕竟,刘秀大闹朝堂,把朱元璋说得哑口无言的场面,徐达还历历在目。
“老爷,宫里来人了!”
听着门外的声音,徐达眼睛一闪,
“知道了。请进来。”
徐达看了徐妙云一眼,徐妙云会意,拉着徐增寿退到了屏风后面。
徐达打开书房门。
噔噔噔噔噔!
锦衣卫大步走进来,朝着徐达一拱手,急道,
“大人!陛下急召三品以上官员和各公爵入朝议事!”
徐达猛地一惊,上次这么急着议事的时候 还是胡惟庸案呢!
徐达没留一丝痕迹的往传话锦衣卫袖子里塞进了什么东西,笑道,
“如此急着议事,所为何事啊?”
锦衣卫在袖子掂量掂量了重量,随后低声道,
“今日有吴地来信。”
刘秀!
徐达心中狂震,心中一阵后怕,觉得这些钱花得是真值!
锦衣卫这句话简直就是价值千金!能让徐达入朝前有个思考的缓冲期!
徐达看向锦衣卫,感激道,“多谢兄弟了,来日一定再多多感谢!”
第194章 洪武全明星
锦衣卫自然愿意结交魏国公徐达,虽说锦衣卫是为天子办事,但人家也是要吃饭的啊,
能在职责范围内捞点外快,何乐而不为呢?
“魏国公大人抬举了,属下已经将话带到,还请大人速速进宫。”
“当然,”徐达将锦衣卫送出徐府,回身看到了偷偷跟在自己身后的徐妙云姐弟二人,
徐妙云语速极快道,“爹,恐怕是倭岛的事完了,不管陛下怎么处置刘秀,您都不要替刘秀说话,这时候替他说话反而是在害他。”
徐达点点头,正色道,“爹知道,陛下无非又是把他扔到哪个藩国去,这小子无论上哪都必被受到优待。唉,就是今天这排场之大让爹心慌啊…”
三品以上京官紧急朝会,自大明建朝以来才不过廖廖两次,第一次是打北元人,第二次是胡惟庸案,
而第三次就是这了。
刘秀在倭岛的失败值得陛下这么大动阵仗吗?
徐达皱着眉头坐上马车,向皇宫而去。
徐达步行进入太和殿,发现朱元璋正闭目坐于皇位之上,眉头紧锁。
徐达扫向周围同僚,不禁暗自心惊,这是如今大明天下最核心的官僚力量了,甚至比朝会时的官员阵容更加有重量!
不止是各部尚书、侍郎均在,就连那些已经退出朝野的国公都基本全部到齐了!
立于最前的五人是随着朱元璋征战天下,建朝之后权势最大的六大国公,
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俞,
郑国公常茂,
除了远在燕地的曹国公李文忠以外,其余国公俱在。
立于五人背后的便是朱元璋的诸位义子,
沐英、平安、徐司马、何文辉四人。
四位义子分着虎豹豺狼军甲,扶剑立于朝中。
再往后便是六部尚书、侍郎,除了户部只有傅仁一人外,其余吏、礼、兵、刑、工五部各两人,共十一人。
再往后则是以刘三吾、方孝孺二人为首的翰林院。
以及以郑远道为首的诸多儒生组成的都察院。
此时朝中所立之人,便是大明的全明星阵容!
而当朝各派局势,也是一目了然。
六大国公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
朱元璋义子们只为朱家办事,是最铁的太子党。
六部直属朱元璋,但六部尚书、侍郎各自与六大国公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六大国公把持朝政的媒介。
而翰林院、都察院则被儒生们把持,这些儒生不属于国公、也不属于皇帝,他们在朝中自成一派。
当然,除了刘三吾、郑远道之外,其余的儒生都没到达三品,但是翰林院和都察院官轻权重,有资格在朝上监督百官,所以他们也都在列。
而这些势力分流,可以说都是在朱元璋默许之下才存在的。
这就是朱元璋要的分权制衡之道。
太子朱标肃穆立于皇位下,与朱元璋一起面朝各位重臣,朱标在心中默默点了遍人数以后,便在朱元璋身前轻声说道,
“父皇,人齐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睁开眼睛,说实话,到现在他都没有想好,该怎么赏赐刘秀。
毕竟,刘秀此次立下的功劳太大!
再结合之前的大大小小无数功劳,足以封公!
但,将刘秀以一介草民之身,直接提到第七位国公,实在是太扯淡,所以老朱开始犯难了。
老朱看向堂下众人,各个派系严丝合缝,在他的运作下,各派系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而刘秀入朝之后,又该将他置于何地呢?
朱元璋一想到这,就更愁了。
刘秀这人对于老朱而言绝对是异类中的异类,让老朱喜忧参半,
喜的是刘秀总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忧的是,刘秀的才华,就连大明天子都遮掩不住!
“父皇。”
上一篇:奇葩盘点:从顶上战争到忍界四战
下一篇:火影:重生鸣人,开局拯救自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