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140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当然,这种想法只是出现了一瞬,便被他掐死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

“额,不成不成,还是再等等吧……”

周瑜有些尴尬的垂下了自己的视线。

倒不是说他的功利心有多强,只不过当初离开庐江的时候他也说了,出将入相这种事情对于自己而言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更别说在当初桥家的门府之内,自己还将这句话当着所有皖城桥家的人丁面前放了出来。

别人的态度他倒是可以不用在意,但若是在自己那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面前难堪,周瑜还是有些不大情愿的。

要知道,人就是这个样子。

有些东西当你一直拥有的时候,往往不会吸引你的注意,只会让你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

可当你真正失去这些东西的时候,人们才会恍然间意识到这些东西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周瑜他出门已经两三个月了,在这两三个月里,他见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直到现在,在接触了江东这个水井之外的世界之后,周瑜才明白先前自己的性格有多么让人不喜,也明白了出门在外,一个陌生人是绝对不会像老家那些士族子弟一样,事事都围绕在自己的身边,让自己感受到那种众星捧月一般的待遇的。

毕竟,这里不是庐江,可没人为了巴结他身后的周家,就会对他另眼相看。

不说别人,就说他现在手底下的这两千水兵,当初为了得到他们的信任,周瑜可是花费了不小的功夫。

在这长沙一带,从军的士兵根本不会管你是不是什么周家的后人,他叔父大司农周忠的名头恐怕还没有一个三流的黄家黄祖管用。

别看现在那些士兵都对他言听计从,那也是周瑜一场一场的胜仗打出来的。若不是在湘江江面上**连捷,这些士兵对待他这个空降领导的态度恐怕不会比对待陌生人好上多少。

目光从远方的天空收回,在这一点上,周瑜在内心之中难免对于桥滢升起了一丝感谢。

老实说,桥滢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周瑜的印象里,对方大概是庐江唯一一个愿意以平常心去和他相处的同龄人了。

大概是因为周家在庐江真的很厉害吧,在周瑜叱咤庐江的那段日子里,每次他出行身后都会簇拥着大量的士族子弟,鞍前马后的同时也不忘了为他应声喝彩。

或许这样的喝彩声让曾经的周瑜十分受用,但在现在的他眼中,那些士子的行为难免给他一种溜须拍马的感觉,让周瑜的心中隐隐感觉有些排斥。

在这样的情况下,桥滢可以说是周瑜的生活中唯一的一股清流,让他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嘴角都会下意识的升起一抹笑意。

乐.jpg

不知是因为两家的出身高度更加接近,还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周瑜只觉得桥滢在与他相处的时候,从来没有抱着那种对于他身后的周家窥伺的态度。

即便对方对于周瑜曾经的不成熟表现无比包容,但周瑜能够感受到,导致桥滢包容自己缺陷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周家多么厉害,而是因为桥滢对于周瑜这个人的认可。

这点对于周瑜来讲尤其重要。

……

“哎,也不知道那个家伙现在怎么样了。”

……

太阳逐渐的升了起来,军营内部的空气也不再像是先前那样凉爽,而是变得有些燥热。

就在周瑜有些犹豫,要不要将自己麾下士兵今日的兵击训练换成操船的同时,一个有些熟悉的脚步声从校场的后方响起,传进了他的耳朵里面。

“公瑾!瞧瞧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那个有些高昂爽朗的声音传来之后,周瑜的脸上顿时浮现起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如果说有谁对于周瑜而言比起桥滢更加重要……那想来也就只有这人才行了。

第二章 家书抵万金

“公瑾!瞧瞧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周瑜转身向后看去,顿时见到一个身高八尺有余,容貌刚猛坚毅的青年男人大笑着向自己走了过来。

“瑜见过大兄。”

恭恭敬敬的对着过来的男人行了一礼,周瑜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了一抹笑意。

来人正是周瑜的义兄,也即是这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有着项王在世称号的孙策,孙伯符。

……

“大兄,今日可不是什么节假,你不去训练手里的那几千将士,就不怕伯父他找你麻烦?”

“若是伯父他听了消息知道你又在我这躲着,我可不会再给你打掩护了。”

笑着向孙策打了一个招呼,周瑜见对方似乎找自己有事,便挥手让下面的那些士兵先行休息,随后则是迎着孙策过来的方向,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的向着营帐内部走了过去。

一边走,周瑜还不忘了抽空调侃了对方一句。

“哈哈,公瑾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我今天过来找你,可不是想要偷懒,是有正事要办的!”

在周瑜的身旁,孙策也是哈哈一笑,就这样一马当先的走进了不远处的营帐之中。

真要说起来,周瑜认识孙策这人已经很久了。只是若要说起他们的第一次相遇,恐怕还要追溯到几年之前才行。

……

在数年前,周瑜曾有一次跟着家中的仆从前往历阳一带游历,并在历阳县外见到了当时正在大显威风的孙策,两人顿时一见如故,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由于孙策的性子一直喜欢结交豪骏,对于周瑜的才华颇为惊艳的他顿时提出想要与周瑜结拜成为异性兄弟,周瑜自然也是欣然应允,就以对待自己兄长的礼节对待对方。

可以说,孙策是周瑜唯一一个以如此礼节对待的同龄人,这点上即便是后来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也从未做到如此。

再之后,本就是同龄,又都是少年有志、杰出通达的两人在不断的接触之中关系越来越好,最后也就发展到了如现在这般情同手足的地步。

若是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的话,未来在孙坚北上讨伐董卓之时,孙策便会跟随母亲一同前往周瑜家所在的庐江舒县居住,周瑜还会将自己的祖屋借给对方,以表自己对于孙策的敬意。

甚至在兴平元年、也即是公元196年,孙策在丹阳一带失手,手底下的几百新兵被山越头目祖郎击溃的时候,也是周瑜恳求自己的叔父周尚,这才让时任丹阳太守的周尚出面帮忙征兵,勉强保住了孙策的面子。

当然了,周瑜对于孙策这般掏心掏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与那些世家子不同,父亲是军旅出身,自己又极为勇猛善战的孙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直性子,有话直说,说道做到的那种。

好巧不巧的,作为庐江本地豪门出身的周瑜最喜欢的就是对方这样的性格,更是感觉自己在与孙策接触的时候,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飞鸟得到了清风一般,比起在老家生活还要得意自在。

在加上孙策本就对待周瑜极好,又在周瑜这次前来投奔的时候大肆向着孙坚举荐对方的才能,甚至帮助周瑜在一来到长沙之后就得到了一份训练水兵的差事……

如此看来,周瑜如今对待孙策这样敬重,倒也就能够说的过去了。

当下两人一前一后的走进营帐之中,孙策就这样大大咧咧的坐在了主位上面。

随后,在周瑜落座不久,孙策就仿佛显摆一般,将手中的一个包裹向着自己义弟的方向丢了过去。

……

“嘿嘿,公瑾,猜猜看着里面是什么?”

笑着将包裹抛出,孙策此刻倒是没有什么所谓,就这样猛灌了一大口茶水。随后将好笑的目光转向了周瑜的方向。

至于周瑜那边,自然是抿着嘴唇接过了包裹,脸上也是出现了一抹狐疑的神色。

“这东西……是给我的?”

有些好奇的将那包裹放在手中掂量了一下,周瑜没有多问,就这样将包裹当着孙策的面拆了开来。

简单的扣子被三两下的拆除,很快,一个封闭的严严实实的竹筒就这样出现在了周瑜的视线之中。

“额……大兄,你今天所谓的有事找我,莫不就是专门为了给我送信不成?”

有些无奈的白了孙策一眼,在看到那竹筒的第一时间里,周瑜便是将这东西认了出来。

按照江东士族的习惯,在包裹之中层层保护着的,自然不可能是什么竹筒饭之类的东西,而是一封用竹筒、蜜蜡密封起来,可以保障不会出现破损,更不会被有心之人偷看内容的家书。

看着那竹筒底下苍劲有力的“吾侄公瑾亲启”六个刀刻出来的大字,周瑜不由得有些感慨,有些时候人的遭遇还真是巧合,往往心中想到了什么,现实就会发生什么。

方才在练兵校场上面,自己还在怀念着当初在庐江生活的日子,结果现在还没半个时辰过去,庐江的家书就这样送到了自己的手中。

……

“唉,这可真是……巧合。”

“不过也好,我这次离家已有两三个月,也不知家中情况现在如何了。”

“此番这家书一到,倒也是个惊喜,缓解了我内心之中不小的忧思。”

心中难免升起了一丝感慨的情绪,周瑜此刻就这样有些出神的看着手中的竹筒“信封”,抚摸着那“信封”上的刀削的痕迹,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叔父周忠正一板一眼的持着刻刀与竹筒较近的模样。

眼神逐渐聚焦到了竹筒的蜡封附近,周瑜的嘴角下意识的上扬了起来。

说真的,他已经离家很久了。

自打从周瑜记事起,他还从来没有独自一人离开庐江生活这么久的时间。

如今收到了自己叔父周忠的书信,周瑜的心中难免升起了一丝迫不及待的情绪。

“不知……叔父他会说些什么呢?”

笑着从自己的腰间取下佩剑,周瑜只是一眨眼的光景,便将那竹筒的顶端削下,随后将竹筒之中一大一小的两个卷轴倒了出来。

第三章 等过年,就回去看看

“喏,公瑾,先瞧瞧吧。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你都有些日子没和家里联系过了。”

“方才我路过中军营帐的时候,正好碰见你们周家的外商跑来送信,被父亲的亲兵给烂了下来。”

“今日父亲他叫我过来找你去见他,我就顺手把这书信给你一起带过来了。”

羣:②0㈥㈧5⑥○5叁

笑着向周瑜挥了挥手,孙策此刻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只是嘱咐了对方一声,随后便转身向着营帐外面走了出去,给周瑜留下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虽说他与对方的关系极好,但家书这种东西多多少少总归有些特殊,孙策若是一直待在这,自然是有些不大合适。

而另一边,周瑜则是笑着对孙策行了一礼,随后也没有多做客气,就这样拿起桌上那一大一小张纸片读了起来。

……

“见字如晤,展卷舒颜。”

“睽违日久,拳念珠殷。”

依旧是熟悉的书信开头语,简短的十六个字里面,却包含着江东周家传承了数百年的底蕴,在这个识字率尚且不足百分之一的年代,彰显着独属于世家的一份风致与格雅。

至于周瑜,却是没有在意那熟悉的开头,而是迅速的向着正文的方向看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