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在华夏,乃至整个世界的早期,铁器的价格比起铜器更加昂贵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至于另外一种铁的工业冶炼方法,自然是家喻户晓,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听说过,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都没有见过的高炉炼铁法了。
就像汉代桓宽所提到的:工不出则农用乏,工业产品的产出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社会的生产与运作。
若是工业生产的能力受限,那么即便这个社会有着很先进的思想,但却依旧无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而作为工业化象征之一的高炉炼铁法,正是将工业化便宜大碗,量大管饱的工地餐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相比较于繁复的直接还原冶炼法,高炉炼铁危险性更大,工人一旦失足跌入高炉,那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就会和炉渣一同搅和在一起,即便是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种种威胁,高炉炉顶散发出的浓郁烟气也会剧烈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可以说是坏处非常明显。
甚至从生产出来的产物质量上看,高炉炼铁因为生产工艺不够精细,也只能够生产出想蹲含碳量较高,品质较差的生铁出来,而不能生产低碳钢和熟铁这种更加优质、韧性也更好的工业原材料。
只不过即是如此,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高炉炼铁依然击败了老旧了炼铁法,成为了世界主流的钢铁生产方法,没有之一。
在这其中,不断发展的生产力需求与高炉建造技术自然是居功至伟,在高炉炼铁抢占全球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除此之外,至关重要的,便是那如同流水一般生产钢铁的生产方式,以及高炉炼铁法作为世界上首个让钢铁产量发生本质提升技术的含金量了。
不同与那种简单的冶炼手段,高炉炼铁只需要将铁矿石颗粒置于高炉中上部,紧接着才下方填制煤炭的位置源源不断的通入高温空气,那么这些通入的空气很快就会和煤炭反应,生成大量的还原性气体,也就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随后,在高温条件下,这些一氧化碳和氢气跟铁矿石中的氧化物反应,使铁矿石碎粒被还原成钢铁浓浆,而杂质则被吸附矿石中的石灰石吸附形成煤渣,剩下的尾气从高炉顶端远远不断的排放出去。
用不了太长的时间,一整炉的矿石就会被冶炼成铁水,再从专门的流口处放出。
这样一来,生铁就会源源不断的从高炉之中生产出来。
在这样的巨大生产力加持下,工艺相对简单,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的高炉炼铁法至今依旧统治世界,占据世界生铁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便也不是什么怪事了。
第四十二章 弗尔克林根铁工厂
其实汉代现在的冶铁方法,大多数还是以直接还原冶炼法为主。虽然产量很低,但是在大量铁匠的辛勤劳作之下,大汉的军队大多都已经有上了钢制品的武器,最起码也是熟铁铸造的武器。
哪怕在同一时期的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是相比较于同期的西方文明,大汉现在的金属产量已经相当高了,是可以和全盛时期的波斯挣一挣第一第二的水准。
另外,除了常见的小型家庭作坊——也就是铁匠铺之外,产量稍微高一些的,也有人开始应用起了竖炉法。
这种方法比起高炉法只能说质量和生产效率还算可以,但是比起单炉的产量的话,竖炉法还是远远不如,只能算作是高炉法的elite·demo·体验版。
之所以这种技术的出现让张彦这么兴奋,甚至在第一时间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铁的用处其实很多,之前可能因为产量的原因导致铁器在民用领域并不算太常见,最多只是一些农具的关键位置,但是等到产量高了之后,钢铁其实可以用来生产很多东西。
就比如汉代出现、隋唐时期逐渐成型,并在北宋发扬光大的“中华铁锅”,便是在钢铁产量上去之后,才在华夏逐渐进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的。
在此之前,大多数底层人的饮食就只有两种选项,不是烧烤,那就是乱炖。
同时在主食上,由于陶罐的耐热性一般,因此也很少有人用陶具煮米饭吃,而是大多使用竹屉蒸饭。
只要华夏的生铁产量真的在张彦的手中发展上去,那甚至不用这种铁器的质量有多好,就仅仅是让百姓吃的更好,同时让普通甲胄的生产成本更低这两点,就足以让张彦登上后世的无数史书之中了。
或者被后人们记载入一些书籍,藏进他现在正身处的图书馆之中也不是没有可能。
……
“唔,等到在庐江修建好几处高炉之后,我就可以大量的推广铁器了吧……铁甲和铁锅也可以作为贸易品卖到别的地方去,这可都是值钱的东西。”
心头暗暗的思量了一番,深知特色商品在长途贸易之中重要地位的张彦不禁对未来庐江良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一番合理的畅想。
更让他有些心痒难耐的则是,虽然这高炉炼铁法名为炼铁,但实际上却是冶金的通用法门。
只要是矿石成分大多以氧化物为主的金属,都可以通过高炉法进行冶炼。
甚至是庐江现在极为稀缺,或者说需求量极为巨大的铜,也是能用高炉进行冶炼的。
众所周知,铜矿石的内部往往同时混杂着些许的铁矿杂质,因此在现代金属冶炼过程中,铜矿一般不会采用高炉炼铁的方式进行冶炼。
再者说铜的熔点更低,冶炼难度相对较小,对于现代的金属冶炼行业来说,也没有必要非用高炉这种方法进行冶炼。
只不过这些说法,都是针对后世那种已经发展到了极高的生产力而言的。
在东汉时期这个生产力极度匮乏的时代,想要大规模的提升铜的产量,高炉冶炼未必不是一条不能够走通的路子。
至于那些高炉炼铜的弊端,只要等到以后生产力和化工产业发展起来了,再逐渐进行迭代替换即可。
在两千年前的汉代,这未必不是铜产能上的一个绝对突破。
于此同时,张彦没有表现得太过明显,但却在心中暗暗期待着的另一件事,则是这东西若是真的成了,那庐江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铸铜炮,而是可以铸铁炮了?
是是是,他当然知道铁炮需要用泥模,在生产技术没有达标之前,泥模具铸炮很容易出现沙眼之类的残次品影响火炮的质量和可靠性……可即便如此,生产个五门火炮,总能有一两门是可以用的吧?
他庐江的铁矿存有量,可是比铜矿还要多的多的多啊!
就仿佛是故意刺激张彦一般,要知道他本来就已经做好了打算,想要等到今天回去之后,就找机会叫上马钧和蒯祺,看看在庐江的什么地方先拍一座庐江钢铁厂下去,将这种高炉先在华夏大地上修建起来。
可是还没等到他来得及起身,系统的提示便突然杀出,让张彦整个人都为之一个滞涩。
【友情提示:炼铁高炉为系统商城中史诗奇观“巨构建筑:弗尔克林根铁工厂”的部分构造】
【当宿主在当前所持有地块集中修建三座以上高炉之后,可免费开启奇观:弗尔克林根铁工厂建造任务,并免费获取部分图纸】
老实说,这是一个有些突兀的提示,并且带有浓浓的诱导意味在里面。
只不过,在看到“免费”之类的字样之后,张彦还是难免动了一点心思。
“弗尔克林根铁工厂啊……这个我熟,不就是德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建造的那个钢铁厂么,据说是世界上第一座掌握了气体净化技术的相对污染较小的综合性炼铁厂。”
“反正钢铁这种东西闲着也是闲着,多生产出来一些,以后铺铁路、造船什么的应该都能用上吧……”
“要不就多造一些,干脆先造他三座高炉试试?”
整个身体僵直在半空中,张彦顿时开始纠结起了高炉的建造数量。
要知道这东西肯定是要修建的,只不过若是修建的多了,现在庐江的建设任务本就排的很紧,很可能会占用比较多的人手。
毕竟,就连他的侯爵府,也才刚刚修建完成不久。
而片刻之后,直到一个小厮悄悄走到他的身旁轻声唤了唤他,张彦这才回过神来,和那小厮低声耳语了几句之后,便快速的向着自己的府邸之中走了过去。
“唉,三座就三座吧,只要能加快庐江的发展和建设,咬咬牙也不是不能坚持一下。”
半空中,张彦的声音缓缓的消散开来。
在他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一个颇为年轻,看起来足足比他年轻十岁左右的读书人,正衣冠端正,一步一步的向着图书馆的二楼位置走了过去。
张彦此刻急着赶回家中,却不想巧合之下,正好与他一直以来都有些好奇,但却又迫于尴尬,一直没有主动联系的一位庐江本地的士子擦肩而过。
而那士子的名字,正是在整个江东一带,都称得上是如雷贯耳的美周郎——周瑜周公瑾。
……
“呵呵,真是没有想到,这图书馆从外部看着虽然怪模怪样,一股子胡人的怪味儿,可这里面倒是还有些韵味。”
“方才我经过的便是图书馆的大厅了吧,粗粗看过去,每一处书架上至少有着两百本以上的藏书,整个大厅的书架越有数百个,这位太守却是没有说谎,有些意思。”
“这房间之中环境幽静,正适合读书,而那大厅之中的书籍中有不少即便是我也没有读过,这倒是个好机会……”
……
小声的在心中轻语了几句,周瑜此刻一身干净利落的青色衣袍,手中夹着两本刚刚取来的新书,倒是一副悠然自得,又有些惊讶的模样。
他之前还对这大图书馆是否真的藏书万卷有所存疑,不过当他真的亲身进入并且体验到这其中的宏伟之后,原本心中的那些质疑便已经尽数转变为了浓浓的佩服感,同时对于这大图书馆的始作俑者张彦也充满好奇的感情。
“咦,这个位置不错,光线充足,又有微风吹拂,正是合适!”
美滋滋的挑选了一处临窗的角落坐下,周瑜并不知道,此刻他所坐的位置,正好与先前张彦的位置一桌之隔。
第四十三章 命运的相遇 bushi
今天既然是庐江大图书馆的开馆之日,那作为庐江本地士子领袖之一的周瑜自然是要到场的。
他已经在皖城之中闲逛了好多天,又是专门为了见识一下大图书馆内部的情况才等候在此,因此当大图书馆刚刚被张彦宣布开启启用之后,他便作为第一批进入此地的士子,被那一进门的大厅之中如同云海一般的书籍存量震慑了一番,整个人都有些回不过神来。
不过还好,再怎么说他周家也不是那些小门小户,作为庐江周家的传人,他从小也算是饱读诗书,这才没有愣神太久,很快便恢复了过来,勉强没有在众人面前出丑。
只是可怜了那些和他一同进入此地的士子名流们,却是很快就淹没在了书海之中,脑海中许久都不曾容得下一丝平静。
在那些士子们贪婪的观望着大厅内的书籍的时候,周瑜已经挑选了几本他没有看过,又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早早的走上了二楼,打算趁着这会儿不忙,大致翻看上两眼。
老实说,在这次进入到大图书馆内部,见识到了这浩如云海的书籍之后,周瑜就已经收起了先前对张彦的轻视心思。
相反之下,当他不再怀疑对方话语的真实性,而是发现对方真的是言出必行之后,先前的那一丝揣测与怀疑便尽数化为了敬意,同时心中对张彦的评价也不由得水涨船高了起来。
就譬如说现在,他便打算等到今年过完年之后回到皖城,好好地登门拜访一下对方,和对方畅谈一番自己的大志。
时间过得很快,在不断的阅读之中,天色很快就不再像是先前那样明媚,正午的阳光也开始倾斜。
此刻在图书馆之中,之前大量的人群已经有不少并不对阅读太过感冒的人尝到了新鲜感,都已经回到家中午睡休息去了。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着一些端着自己的世家身份,不愿意与那些寒门同席而坐,打算过段时间人少了再来试试的顽固子弟存在。
而剩下的,则是安安静静的找了一个地方,静静的品味着自己手中卷宗蕴含着的真意。
周瑜自然也在这群人里面。
只不过现在距离之前开馆的时候已经有数个时辰过去了,因此周瑜虽然还有些放不下手中的书籍,可他却是有些饿了,因此只能收整了一下姿容,便将手中一些看过的书重新塞回了书架内部,下楼打算先离开这里。
这该看的也看了,该确认的也都确认过了。既然如此,那周瑜便也要启程,准备先回老家舒县过年了。
若是他猜得没错的话,他的叔父周忠,还有周家那一大家子人虽然没有几个出现在这里,但是他们肯定也已经听说并且知晓了皖城现在大图书馆开馆这件事情。
特别是他的叔父周忠,别看他的外貌有些死板守旧,可是人却是相当的精明。
在庐江的境内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哪怕这里是周家最大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桥家的大本营,他们也绝对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打听不到。
而他作为周家为数不多的大图书馆“开服玩家”,直接进入到图书馆内部的他,内心的感受肯定和道听途说得来消息的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这次回去,他便可以和他叔父好好讨论一下这件事情对庐江未来的局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时研究一下自己如何去做,才能够最大范围的增加周家在庐江甚至江东的影响力,争取获取到最大的利益。
皮靴轻巧的落在石质的地板上,周瑜就这样迅速下楼,随后便准备离开这里。
他既是庐江的本地人,又是一位世家子,所在的世家周家更是为大图书馆捐书不少,自然是可以借走一两本书,拿回老家之后闲来无事进行翻看的。
按照那工作人员的说法,只要他不将这些书带出庐江境内,同时在一个月之内进行归还的话,庐江图书馆是不会找他的麻烦的。
而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他就已经想好了要带哪些书离开。
一本从来没有见过的音律书,似乎是一名北方的世家子从胡人处得来的孤本,被张彦下令复刻了出来。
一本怪谈小说,讲的似乎是民间鬼神之说,周瑜虽然不信这个,但是却可以在回家的路上用它解闷。
还有一本《孙子兵法》,这可是周瑜寻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的书。
他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战略大师,周瑜点兵的那一幕想来即便是现在还有不少人都记忆犹新。而作为一位战略大师,能够阅读到古代兵圣孙武的遗作,和对方跨越近千年的时间进行深交,不管怎么像都是一件非常让他向往的事情。
同样的,这本书也是他今天看到的所有书籍之中最为珍爱的一本,他之前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打算将之带回老家反复精品一番。
上一篇:综漫:从截胡阿克娅开始
下一篇:影视:从狂飙开始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