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254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和那些江东的其他“土著”世家不同,周瑜的父亲是洛阳令,因此一直都在洛阳工作,连带着他也跟着在洛阳住了许多时日。

直到后来,长大的周瑜为了接受教育,这才和母亲家人一同返回老家舒县定居求学,也才有了后面自己在江东闯出名声的这一番经历。

借着这次的机会重返洛阳,周瑜只觉得这里和过去相比,变化真的很大。

就比如说这在洛阳城中的那一处日晷奇观,便是他之前居住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的,还有那焕然一新的街道,百姓脸上昂扬向上的神色,这都是之前的洛阳并不存在的东西。

虽然在十几年前,洛阳就已经是整个大汉最繁华的地方了,但在那个时候,这种繁华更多的都是体现在皇宫雅苑,体现在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里,就好像现在他所在的这处大将军府一样。

而现在,周瑜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那些最底层最普通的百姓,都似乎一个个“活”了过来,也让整个洛阳从内而外的热闹了起来。

这种变化让此刻还没有后来那样见识的他感到异常的惊讶。

现在那一处据说是张彦留下的日晷附近,已经被居民自发的修建了一个小小的广场,凡是闲暇时候,总会有人到那里闲聊散步,和那些外地人吹嘘着这洛阳有多么宏伟壮丽,留下了多么伟大的东西。

就周瑜抵达洛阳这两天的时间,他就不止一次见识到了那些西域胡国来的商人们自发的前往那里进行参观拜会。

至于这在基层修桥修路、为百姓谋求方便一事,也不知是因为什么,竟然就这样持续了下来。

是的,在张彦已经去往庐江赴任接近一年之后,他之前所做的事情依旧在继续。现在接替他,在洛阳组织百姓东敲敲西打打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众人眼中霍乱朝纲的大魔头,中常侍张让。

……

瞧瞧,一直以来剥削民脂民膏的大太监、大佞臣居然会自掏腰包给百姓谋福祉,多新鲜不是?

……

可能是因为想要给自己的义子谋求一个好名声吧;也可能是因为张让终于想通了,打算抢救一下自己已经烂到了极点的名望;甚至还可能是因为这笔建设的钱对与张让来说根本就是个小钱,根本算不上什么……

总而言之,出现在周瑜眼中的,便是张让正打着他的义子张彦的名义,继续在洛阳小规模的招募着游散的百姓,同时通过整改洛阳基建的方式,长期进行着以工代赈。

而这些百姓也都不全是傻子,如今张让赈济他们已经一年多了,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反应了过来,之前他们接受的那种汉朝的崩溃皆源于宦官的说法未必是正确的。

这就好像虽然人人都知道中常侍张让这人是个大坏蛋,但是这坏蛋却并没有做过什么直接损害他们利益的事情。

再加上因为张彦南下,后续张让在洛阳以工代赈的内容也不再是修建一些脱离实际生活的奇观建筑,而是更多的放在了基础的民生建设上,这就导致现在在洛阳最底层的百姓层面,张让的名声比起之前反而好了一些。

……

“毕竟,你说他中常侍卖官鬻爵,那抢的是我老百姓的钱吗?”

当然不是啊!

他赚的明明都是那些当官的人的钱,又不是抢走了我的钱,那他贪不贪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老百姓手里的钱,并不是被张让抢走的。

……

“那从另一个角度讲,张让抢走了这些当官的人的钱,这是好事吗?”

“或者说……那些找他买官的人,都是好人吗?”

当然也不是啊!

就看那些人做了官之后各种为非作歹的样子,若这群买官的是好人,那他们老百姓的生活哪里还会这么艰难呢?

这些买官之人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人的。

……

“是吧,你都说那些买官者不是好人了,那他张让坏不坏,抢不抢这些买官者的钱,和我们这些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

……

那当然是没关系了。

……

就这样,在这种实际的恩惠影响下,张让的名声在底层民众的心中,正在缓慢,但却坚定的不断攀升着。

这并不是说张让就是一个多好难得的大善人,相反,张让不但不“善”,而且还处在整个剥削链的最顶端,可以说是“恶”的极致表现。

实际上,若不是张让开了公开卖官鬻爵的先例的话,那这些“坏官”很有可能连上任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就连这些张让靠着卖官鬻爵“抢”走的巨额资产,最终归根结底,也都是这些世家从他们老百姓身上刮取下来,又心甘情愿的交到张让的手里的。

只是在现在这个年代,那些真正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社会底层,可没有能力去思考这些。

当初他们能够听世家的话,把中常侍当成是大汉败坏的根源所在,那现在,他们就更不会去想那些更深一层次的问题。

他们只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那些官员不公正的对待,而张让这人,则又以“不公正”的态度对待了这些官员。

这是变相的在帮他们“复仇”。

第五章 时代变了

……

可以说,这便是人性的“愚昧”,或者说是“趣味”之处了——

在现在的这些洛阳底层百姓看来,张让既然赚了那些当官的人的钱,又把这笔钱花到了自己的身上,那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换句话说,张让也能算得上是半个他们的“自己人”。

这种特殊的观点,甚至还在洛阳的底层百姓里凭空生出了一股“亲宦派”的言论。

这些人认为,自己等人就应该大举支持张让,让张让来代替他们,去惩戒那些为非作歹的为官为吏者。

至于除了洛阳以外的其他地方,则风向又有所不同。

在距离洛阳稍远一些的地方,因为领地发声权大多还掌握在世家的手里,因此底层的百姓并不知道张让具体的所作所为。

在他们的眼中,大多还是将张让当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同时秉承着一种“当官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张让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态度。

这些人默默地看着两派互掐,恨不得张让和自己头上的那些官老爷们能够狗咬狗、一嘴毛。

……

回忆起自己这两天的见闻,周瑜忽然发现,现在的洛阳已经不在是之前的那个洛阳了,这洛阳城中的一切变化,或多或少的,都和那个庐江现在的太守张彦有些关系。

在强行压制住自己内心对于张彦的抵触之后,站在一个正常人或是路人的角度去看,周瑜竟然隐隐觉得,对方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倒不是说张彦的个人能力有多强,或是他的情操有多么高尚……

只是从对方的行为举止上看,张彦的任意一个行为追究其根底,竟然都和自打周代起便传下的“礼仪”二字暗暗相合。

……

什么是礼仪呢?

礼仪既可以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可以是忠诚无私的高洁品质,还可以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准则。

能够代表礼仪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种。

只是在周瑜的眼里,在他这么多年读书问道的过程中感悟到的,这所谓的礼仪,便是以远高于平常人标准的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为此付出足够的行动。

这种感觉几乎让周瑜觉得脊背都有些发凉了。

……

在这个年代,道德标准高的人常有,而愿意为之辅助实践者不常有。

自打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之后,在世家,或者说是曾经那些“国家”传承下来的中层统治阶级们心中,礼仪作为行为标准的重要性,就逐渐被自身和家族的“利益”所替代了。

或许在那个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时候,一个“翩翩然君子”还是能够找到的,但在他所生活的汉末,更多的,则是和他周瑜一般“翩翩然状若君子”,但实际行事却难免要受到个人利益、宗族利益甚至是主君利益的影响,变得不再那么纯粹的人。

在这点上,即使是他这位江东美周郎,也没有例外。

……

“可能说,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些事情的话,现在的我或许也和他相处的很好,甚至有可能就在他的帐下做事吧……”

周瑜的心中默默地叹息着。

按照周瑜的性格,张彦绝对是那种他非常欣赏的为人主公者,一言一行都是那么充斥着“君子”之气,可以说是一个为国为民甘愿付出的大丈夫。

只是可惜的是,在那件事情在两者之间发生之后,这一切的合作和效忠都已经不再可能了。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周瑜的眼神微微颤动了一下,同时紧紧的攥住了自己的拳头。

……

感谢张彦,庐江太守,中坚将军。让他明白了自己的缺陷在什么地方,让他懂得了成长的必要性,也让他现在比起之前活着的那十六年,都要渴望能够实际保护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力量。

可能如果没有张彦的存在,周瑜或许会改变,会成长,但却绝对不会成长的像现在这样迅速。

甚至不是张彦的话,周瑜很有可能会保持着现在这样的个性,直到未来的某一天,在他直面比起自己更加优秀之人时,让他为这种性格付出血一般沉重的代价。

至于现在……

只能说,他是周公瑾,而且是成长之后的周公瑾。

那种高傲的心性仍在,但于此同时,他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间过得都要更加务实。

若非如此的话,他也不会出现在何进的面前了。

将自己的胡思乱想强行停下,周瑜将目光放回到了自己面前的那个有些强壮的男人身上。

和那种武人的壮硕不同,何进比起他的叔父孙坚,或是大哥孙策,还要更加高大威武一点,但也显得稍微有些臃肿。

看着自己面前的何进,周瑜忽然松了一口气。

这洛阳城里,虽然已经有很多东西改变了,但却也有一些东西始终没有改变。

就比如当下的这富丽堂皇的大将军府,还有自己面前的这位天下兵马大将军了。

和过去自己儿时曾经见到的何进相比,今天的何进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

……

自从周瑜在庐江见识到了那点点滴滴的改变之后,如今再面对这种大将军府内的威严和欺压,他也不能说是一点感觉没有,只能说,这威压之中就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一样。

就比如在庐江的大图书馆面前,周瑜感受到的是那种历史的沉淀和文明的璀璨,这种感觉同样在洛阳的日晷附近,周瑜也能够感受得到。

而相比之下,这大将军府的威严却好像纯粹用金钱宝物堆砌起来一般,既没有意义,又显得有些强装大人,小孩子气。

仔细想想,大概就是从整个文明的沉淀,变成了一种匹夫耀武扬威展示肌肉的感觉吧。

换作之前的周瑜,可能还会对这种珠光宝气有些兴趣。可在经历了很多事情,见识到了很多东西之后,周瑜现在只觉得,何进今天通过给他展示这种东西的方法来“秀肌肉”,很有可能是何进的“游戏理解”出了一些问题。

十年了,大人,时代变了。

现在的大将军何进,毫无疑问已经落后了众人不止一个大版本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