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325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麦子这东西,在灌浆结束,籽粒硬化之前,人是不能吃的啊?”

……

Ps:

我是傻逼,我为什么要写这个。

刚检查了一下,好像是qingchuxiaomai这种东西不能写,写了就会死。

我研究研究怎么能把这个东西抢救回来,是我写的东西不行还是写的角度不行。

之前的剧情先放出来吧,后面的我再改一改。

说实话,有点后悔。

我为什么要写qingchuxiaomai

历史区容易被创死是真的。

第十章 小小的建议

面色担忧的向着张彦问道,要知道,在小麦这种作物还没有完全成熟之时进行收割,那对于百姓而言,这就不是减产的问题了,而是切切实实的“绝产”。

那官员几乎可以肯定,在这种粮食即将成熟的时候,没有一个百姓会愿意提前进行收割——

这不是让他们牺牲一部分的收益,而是在把这些人逼向一条条的死路。

即便张彦在如今的庐江已经有些名声了,但名声归名声,真的涉及到自身生命的时候,恐怕没有一个人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毕竟,粮食不比别的。

若是寻常百姓一年半载的不购置新衣裳,最多也就是落魄了些,憔悴了些,却不会因此而受到什么实际性的伤害。

可若是一年半载的不吃一口粮食……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这可不是忍一忍、饿一饿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小麦这种作物彻底成熟之前,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这东西就和杂草也没有什么区别。

你让人家因为你的一句话,将地里长得好好的粮食当成杂草割出去……

运气好的话,百姓也就是骂你两句。运气若是不好,恐怕明天就会有巡查各地的御史开始打小报告,控诉庐江太守的“暴行”了。

至于张彦那边,对于这一点,他倒也不是一点都不清楚。

向着那人点了点头,张彦伸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下巴,随后便开口回应了起来。

……

“哦,我知道了,你是说的青贮小麦的事情吧?”

……

众所周知,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一共可以将之一生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每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这样一共便是十二个不同的阶段。

在每个不同阶段里面,小麦的生长情况,或者说侧重点,都是完全不同的。

以最常见的春小麦为例,这种作物的成熟期总共可以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黄熟期三个阶段。和他们的命名方式相同,乳熟期便是小麦籽粒灌浆之后的第一个时期,之后在蜡熟期硬化,最后在黄熟期实现外壳与内部的剥离,整株作物的外表也会因此而变得金黄喜人。

而正常情况下,要等到蜡熟期的晚期,甚至是小麦进入到黄熟期之后,农民才会对麦子进行收割。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收回来的东西才能被称之为“粮食”而不是杂草。

在后世的时候,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华夏地区对于粮食的需求日渐降低,反倒是肉类等农副产品需求与日俱增,这直接导致了中原地区粮食过剩,甚至有农民开始在粮食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将之收割,之后作为极其优质的牛羊饲料贩卖给那些农场主们。

这便是极为有名的“青贮小麦”事件。

这种行为在后世出现,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的需求已经从粮食转变成了肉类,甚至作为饲料的“青贮小麦”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作为粮食的价值。

不过现在张彦所身处的时代个不是什么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后世……只是稍微思索了片刻,他便意识到了,那名官员正在担心些什么。

无外乎便是可能因为这种行为引发的饥荒罢了。

……

“呵呵,别担心,你担心的事情我自然有考虑过。”

“这些麦子留在地里会被蝗虫吃的一干二净,被提前抢收虽然能留存下来一些,但整体上还是有很多不能作为粮食,无论怎样做,都会引发饥荒,你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吧?”

呵呵笑着对那官员说着,张彦倒是没想到,这些人居然也不全是那种后世电视剧里一样,对于领袖的命令丝毫不敢多言,只知道闷头去做的性子,而是敢于将自己的想法明确的发问出来。

虽然受限于自己的见识,很多时候一些问题他们看的不太清楚,但对于张彦来说,这已经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进步了。

见对方朝着自己点了点头,张彦也没有再浪费时间,而是向着他说明了起来。

“或许在耕耘农作上,你是专家,我不如你……但是要知道,在整体的抗灾统筹上面,你的认知还是有些偏颇了。”

“如今我们面对的是蝗灾,这种东西不能完全按照种地的思路去理解,而是要把他当成一场战役甚至战争,蝗虫便是敌军的士兵,是我们必须击溃的敌人。”

羣:二零六8㈤六05叁

“像是这些即将成熟的麦子,提前收割确实可惜……但你有没有想过,若是不将之收割掉,留在田里的话,不就成了那些蝗虫大军的口粮了么?”

“那些成年的蝗虫吃了麦苗,又会生下新的蝗虫……新的蝗虫继续吃,然后长大,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就是赤裸裸的‘资敌’行为!”

“相反,若是我们能将这些小麦的麦苗收回,那好歹还能用来喂养庐江的牛羊马匹,在从那些牛马料食里省出些豆子,苜蓿之类的东西。”

“和青麦不一样,这些东西人也是能吃的,虽然很难吃,但最起码不会让一个人就此饿死。尊严什么的都不重要——能不能因为我们的行为活下来更多的百姓,才是咱们彼此之间需要去考虑的东西。”

……

语重心长地对着对方诉说着,其实张彦因为害怕影响士气,因此一直都没有和众人明说:这次的蝗灾,他个人的心理预期早就已经跌倒了谷底。

简单的说,就是十有八九已经寄了,没救了,不出意外的话,众人将会凉的很彻底。

毕竟在这个时代,像是有机磷农药等一系列生化农药,张彦几乎都没有任何办法进行制备,而那些铜离子溶液之类的简单化合物对于蝗虫的效果又不佳……因此可以说一旦蝗虫灾害发生,那张彦把老底翻个稀烂,也翻不出什么特效药出来。

假若当下蝗灾还没有彻底爆发,那他还能趁着蝗虫群大多处在若虫时期,多去寻找一些鸡鸭之类的生物进行天敌防止……

可若是灾害已经爆发,甚至像现在这样出现大规模含毒的蝗虫群体,那他庐江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成群的蝗虫几乎很难被封建王朝批量搏杀,众人只能默默承受着对方的肆虐。

……

……

……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人们总不能因为一个困难,或者一个所谓的条件不允许,就真的什么都不做,甚至是坐以待毙。

这不是张彦的性格,也不是一个领导者该有的做法。

在深呼吸了一下之后,张彦见对方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便没有再继续多言,而是选择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相当通俗易懂的例子。

……

“就好像我刚才说的那样,这次咱们庐江面对蝗灾,就与那行军作战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你可以将我们的行为理解为竖壁清野,虽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也不失为一种迫不得已情况下的举动。”

“我们总要尽可能做些事情的……或许这些事情有用,或许没有。但不论如何,只要能让我们多出一丝的胜算,那就不能说是完全白费功夫。”

……

嘴上还在不断的说着些什么,可此时此刻,张彦的心思却已经飘到了很远的地方。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刚刚说着说着,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说不定庐江的这场蝗灾,还真的和他有一定的关联。

正常年景下,若是想今年一样多雨高热,那麦子的成熟其实是很快的。

不说在七月份就彻底熟透,但在如今快到八月底前后了,这地里的麦子,也都应该可以收割了。

只是可惜的是,因为今年的庐江实在是太忙了一些,图书馆、水利工程甚至是城北的工业区等建筑修了一座又一座,基本上就没有停歇过。

这些工程占用了不少的庐江人口与劳动力,也让今年的播种、收割时间都比往年晚了那么十天……

正是这十天,如同一个越不过的屏障一般,将本来能够大部分避免的蝗灾,直接抬到了众人的明面上。

……

“这,这该不会真是因为我的原因才导致庐江遭灾的吧……?若是这庐江无我,说不定今年的夏粮已经收完了,正好能够避过这次蝗灾的风头……”

心中稍微产生了一丝懊悔,张彦一直以来都对他的所作所为充满了自信,也相信自己都有着充足的动机,可这次,他却突然觉得,自己的行为还是有些太草率了一点。

不过很快,这种沮丧感便被他压制了下来……

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除了这件事之外,他还给庐江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变化,许多比之前的历史记载更好的变化。

即便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导致庐江受灾……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彦已经意识到,就算这场灾害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但那也不能掩盖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对庐江做出的种种贡献。

……

“总之……这方面就是这样了。”

“我还是那句话,能抢收回来的粮食一定要抢收,实在抢收不回来的,也要将青苗割下带回,免得让那些蝗虫群因此而变得越发庞大。”

“至于剩下的事情……便与你们农业司关联不大了。”

转头看向了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几人,张彦显然已经不打算在这件事上继续花费口舌。

抗灾抗灾,除了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之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减轻灾害的强度,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

“那么,下一步便是治安司……以及各个县城下属的治安署。有关蝗虫捕杀方面的工作,就要以你们为主力进行了。”

轻声细语的向着众人说着,张彦的语气虽然不怎么强烈,但是却透露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在里面。

而那些闻讯赶来的官员自然也不是什么蠢人。

只见当先的两名穿着制服的治安署成员向着张彦拱了拱手,声音坚定,且无比洪亮。

“还请太守下令,我等将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没错,除了在抢收这种是个人都会注意到的地方下功夫外,张彦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安排对整个蝗虫群体的捕杀工作。

而这样的岗位不需要人们对于耕种有着多么深刻的理解,反倒是需要从事者的身体强壮有力,且拥有相当优秀的体魄。

在蝗虫聚集成群,并且从原本的散居转换为群居之后,无论是肉体力量还是攻击性,都比寻常蚱蜢要强出不知道多少倍。

想要解决这种带有剧毒的生物是非常非常消耗体力的,这对于东汉时期的普通百姓而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幸好,能够在庐江担任治安官的,无一不是精挑细选的身材强壮之人,就算将之称为庐江除了军队之外的“第二套暴力机构”也不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