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335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真想要下一场大雨,体验一把秋雨终断肠的感觉,最起码也要等到露水、秋分这样的秋季中末期才行。

……

当然了,对于这件事,张彦在发现的第一时间里,就主动的询问了自己的系统。可不知为什么,之前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系统,这次却显得有些沉默。

无法之下,张彦也只能自己猜测了一番。

要么是这场大雨来源于当初的奇观,也就是由于日晷和庐江的水道分别有着减小灾害影响,以及增加粮食产量的作用,这才导致了突降一场暴雨直接将肆虐的蝗灾按死……

要么就是这场大雨本就存在。

在正确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一场大雨的存在,才导致张彦根本没有听说过在庐江有着如此剧烈的蝗灾发生:

“蝗灾呢?”

……

“被大雨平息了。”

……

“那大雨呢?”

……

“平息完蝗灾就停了。”

就好像后世的“牛吃草”一样,由于张彦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消息渠道去确认这件事,因此他也只能暗自猜测,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导致了前些日子的一场大雨。

至于继续深究什么的……他就没有那个能力了。

反正这场雨对于庐江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在冥思苦想一番无果之后,张彦便将这件事放在了一边。

……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庐江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一一忙碌。

与其纠结这些事情,还不如考虑考虑,面对接下来蝗虫的反扑,自己要如何处理才好。

没错,虽然蝗灾已经结束了,但是又没有完全结束。

绝大多数的成年蝗虫被那一场大雨杀了个干干净净,但之前被生下来的那些虫卵,可都还获得好好的呢。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蝗虫卵只要在底下潜伏十天到十五天,便会破土而出,形成新的一轮大规模的灾难。

……

“有关扩大家禽养殖规模的申请,还有散养、混养家禽的申请?”

“这东西倒是有点意思。”

从桌上那一堆文件中再次抽出一份,张彦这次不过才瞟了一眼标题,注意力便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

一眼望去,这是一份有关扩建庐江现有养殖场所,并且继续加大以鸭子为主的家禽饲养规模的请求。

而这份请求的提出人也很有意思——

他不姓桥,也不姓周,而是一个庐江相当罕见的姓氏“徐州糜家”的“糜”。

要知道,对于养殖这一块,张彦就算不说是任人唯亲,但最起码也是提拔了很多的熟人上来的。

毕竟没有办法,整个庐江的士子共计一石,桥家和周家加起来最少也有八斗,甚至八斗半还多。

还是之前提过的东西,对于高层和决策层而言,张彦尽可能保持着遍地开花的风格,全国各地的人才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趋向性。

可像是“养殖厂厂长”这样的事业编制,本地的世家成员比例就非常多了。

也正是因此,在张彦第一眼看过去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份申请的申请人似乎和大多数人有着那么一丝丝的不同——

这人摆明了就是当初在糜芳南下庐江之后,跟着他一同过来的那些徐州糜家的士子们。

至于这些士子,他们是因为要给糜芳帮忙,还是因为大图书馆的原因迁徙、定居在此处,就不是张彦清楚的了。

他只清楚一点,那就是这人按照当下的评级标准,应该属于他的自己人。

既然都说了是自己人了,那很多事情的考虑上,这些家伙自然也会倾向于张彦一些。

……

就以这次的事情为例,只要是懂一些农业常识的人都很清楚,再过最多半个月,庐江就会再一次迎来一波小规模的蝗灾。

只是这一次,蝗灾的主力军就不是那些长牙舞爪的丧尸化成虫了,而是一个个刚刚孵化不久的若虫。

就算是没有这次的事情,作为庐江的太守,张彦肯定也是要将这些若虫尽数解决的。

想来那名糜家的士子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打起了扩编的注意。

……

和之前的情况有所不同,若虫因为体内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原因,导致了若虫其实是无毒的,也就是说,这些新生代的蝗虫无论数量有多少,都可以作为鸡鸭的食物,提供大量的蛋白质。

鸡这种东西……说实话,庐江虽然有,但是其实总数不太多。

在平原区域寸土寸金的庐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地块适合给养鸡场进行使用,这里的百姓之前也没有过什么大规模养鸡的习惯,更多的都是作为自家食用的石材,每年养上三五只最多了。

而鸭子则完全不同。

庐江这地方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水网异常发达。百姓不但有养鸭子的习惯,还有大规模食用鸭子的习惯。

市场行为从来都是这样,只要有市场,有需求,那么就一定有发展。

在张彦当初提过一嘴之后,能够提供大量鸡粪的联合养鸡场没开起来几家,反倒是这种国家出种苗,百姓代养的大型养鸭场,开了庐江上下到处都是。

和养鸡场比,这东西也简单。

栅栏、拦网之类的东西将一个小区域隔绝出来,里面随便养些鸭子之类的东西,简直是不要再省心了。

而到了现在,庐江的鸭子已经多到了离谱的状态。

多到了那种,只要张彦狠狠心将所有鸭子抛售,那一瞬间就能让整个东汉的鸭价崩盘的地步。

PS:我寻思,这加起来也有六七章的量了嗷。

第十八章 后灾情时代的产业发展与世家的变革

张彦之前都没有发现,在不知不觉之间,庐江居然都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了。

不过既然今天这名糜家的商人提起了此事,他也乐得顺水推舟,将这类产业进一步扩大。

毕竟,这对于他们彼此而言,都是极为有利的,是一种妥妥的双赢。

……

对于糜家而言,别看他们身处在汉末五大豪商的梯队之中,可豪商和豪商也是不一样的。

糜家、陈家以及河北的甄家之类的,虽然每一个都号称自己家族的生意遍及天下、包罗万象,可说到底,就像华为的基础通信产业,或是肯德基的房地产贸易一样,这些家族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基本盘。

就以他糜家为例,史书中曾有记载,糜家家主糜竺此人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这是什么概念?

这代表着糜家的家资并非是如同暴发户一般赶上了某种风口,而是一步一步的靠着基础贸易,不断地买进卖出平衡市价,这才有了如今超过万亿级别的家产。

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信息只能说明糜家确实很富有,而且家产的来路还算端正。

而对于张彦,这条被记载在《三国志·糜竺传》的话还跟张彦提了个醒,那便是糜家的产业大多数应该都处在整个行业链条的中上游。

只有这样,他糜家才能够通过时间的积累,不断的将家族的财富攀升到如今这样恐怖的地位。

要知道,在商业领域曾有一种观点,那就是自己所在的产业越靠近整体行业的中下游,那么这部分产业的利润率就越高,同时风险也会越大。

而当产业位于行业中上游时,或许整体的利润率不高,但当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赚钱”这两个字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就好像布匹之于衣装,钢铁之于兵甲一样。

或许进行武器贸易的利润率是钢铁贸易的五倍,甚至十倍不止……可那有如何呢?

年代总分和平与战乱,战乱年见武器商人赚钱,可到了和平年间,恐怕天下的武器商人,十家里面饿死八九家都不算稀奇。

相比之下,“钢铁”就稳定的多了。

或许总有一天,刀剑兵甲的需求将会饱和,华夏政权可能在三五年之内都不再需要这种东西……可钢铁不一样。

就算是当年秦始皇帝嬴政融化天下兵武铸造十二铜人,那你总不能连耕田的铜器也不让用吧?

再退一步讲,就算你秦始皇让天底下所有人都用木头在土里刨食,那祭祀用的青铜鼎总还得用吧?

只要文明还在延续,那处在行业上游的这些商人就很难被饿死。

……

总而言之,对于糜家来说,他们的基本盘便是像钢铁、布匹甚至粮食这样偏向于整个行业中上游的产业。

这说的好听些,叫糜家的财富正处在稳定的增长趋势之下,说得难听些,就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涉足那些利润极高的下游行业。

在徐州的时候,他们虽然也有些自己的商品,但整个家族的利润,却大多数都是依靠大宗商品贸易实现的。

这一次,对于这些跟随糜芳过来“开疆扩土”的家臣来说,这便是一个机会。

一个让糜家的产业蔓延到更多领域的机会,也是一个让糜家一分为二,在华夏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的机会。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对于华夏的世家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排斥“分家”这种行为的出现。

很多人对于世家分家之后互相争斗的印象都来源于袁绍与袁术,可要知道,在袁术还没有称帝之前,两人的关系可是极好的!

就算后来袁术称帝,被众多诸侯讨伐的时候,袁绍这位家主也没说过任何自己要清理门户之类的话。

更别说以整个袁家作为视角来看,在袁家分家之前与分家之后对比,很显然在分家之后,他们的权力比起之前要高出数成。

对于世家来说,能够出现分家这种情况,就好像蚁后分巢一般,代表着家族的势力在某一个地区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并且还在继续不断的增加着。

这其中最为显著的例子,便是同属于五大豪商之一的卫家了。

这天下五大豪商,按照家资排位,河北甄家的财富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可真要论起社会地位的话,恐怕剩下四家绑在一起,都不够和卫家一家打的。

而卫家的超然地位,一方面来源于他在上层社会中的大量姻亲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卫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一个统一的大家族,而是如同联盟一般由数个家族构成,零零散散的分布在中原地带。

其中作为主家,也是最为出名的,自然是那个娶了蔡琰作为媳妇的河东卫家。

除了河东卫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数十个卫家分布在河东、河内等地。

后来曹操在献刀失败回到老家陈留起事的时候,便是陈留卫家出人出力,帮着曹操共同凑齐了他最初的三千多人。

……

从卫家在商人世家中的高超地位就可以看得出来,任何一个大型的家族,无论是靠着财富积累起来的豪门,还是靠着悠久血脉传承的世家,他们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都会面临分家这个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