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613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子龙,你别看鲁子敬他现在好似人模鬼样,可前些日子,还在庐江的时候,我还撞见过他和几个仙人一同饮酒、沐浴呢!”

“他们一起喝酒的时候,鲁子敬他可不是现在这幅样子!”

……

“那所谓的仙人,还不和我们一样都是三长两短?”

“等到咱们一同回了庐江,我再为你好好介绍介绍那几位仙家!”

“想来他们见到子龙你,肯定也会十分欢喜的!”

……

第二十章 再聚首

在将赵云托付给张彦之后,刘备在与张彦见面的第二天,便离开了驻地,一行人急匆匆的向着酸枣方向赶了过去。

他们手底下的士兵数量本就不多,如今在有了张彦提供的一部分粮草之后,刘备也算是有了点底气,准备早些日子到酸枣城下,将自己麾下缺失的那些部曲补齐。

而张彦,则在先前停驻的地点又多留了一天。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当初和刘备见面的时候,张彦听说对方准备了一些北地的特产,打算拿到酸枣贩卖。

心思活络的张彦,则干脆自己出面,以庐江太守的身份,将那些所谓的“特产”买了下来。

……

按照原本张彦的估计,所谓的北地特产,无外乎就是一些动物毛皮之类的东西。

毕竟嘛,北平一带,在这个年代,也没什么其他拿得出手的特产了。

可张彦没有想到的是,这区区数百人携带的特产,交到了他的手里,让他足足花费了一天的时间,才算清点完毕。

因为这些特产,似乎不是那些简单的东西。

而是一些以山参、鹿茸、鹿鞭等物为主的传统中药材。

其中无论是补气的人参,还是补血的鹿茸,都是以木箱承装,动则数十上百斤计。

这些药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张彦的想象,也让他不得不专门留出一天时间,让手下随军的那些医官对药材进行一定的预处理。

……

“主公……主公,您看啊!”

“这,这参子足有七寸多长,根须旺盛如同人像……”

“这是至少七八百年年份的山参啊!”

此刻,在营地之中,张彦就在跟随着军中的医官,不断的穿行在那些承装药材的木箱之中。

肉眼可见,大量新鲜的人参、鹿茸就这样随意的摆放在箱子里,也不知道是他今天看走了眼,还是这东西在如今的北地已经泛滥了,根本不值钱。

……

“额,这位大夫,我又不通医术药理,你如今和我说这些年份之类的东西,又有何意义呢?”

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张彦看着对方递给自己的一段人参,轻声说道:

“你就和我说的直接直接一些吧,如今这帐里的这些东西,我以数百金等价的粮食收购回来,是否划算?”

“这你口中七八百年的参子,和外面药铺里的那些,又有什么区别?”

……

“数百金?若是换成我,数千金我都不卖!”

“主公这次实属是撞了大运了!”

听张彦有些好奇的询问,那医官的脸色都变得扭曲了起来,握着手中那些药材的力度,更是变得非常夸张:

“主公,您平日日理万机,不通这一行也是正常的。”

“如今这处帐子里的药材,放在咱们庐江,那几乎都是有价无市的宝贝,根本就不会有人将之拿出来贩卖!”

……

“对了,主公,您不是问区别么?”

说到这儿,那医官叹了口气,随后轻笑了一下,随手打开了身边的几个箱子:

“主公,你看这,这是四百年的人参。”

“人参乃是补增元气的不二圣品,就算是重病将死之人,只要以此参根须熬煮一碗汤药下肚,那便可续住三日性命,留待身体康复。”

说罢,他又指了指一旁的另一个箱子:

“主公,您再看这,这是上好的鹿茸,颜色均匀,毛绒细腻,一看就是梅花鹿的头茬茸,这可是多少药师一辈子难以见到的佳品!”

……

“假如说人参是补气的佳品,那梅花鹿的头茬茸便是大病之人补血的不二选择!”

“主公您此番带军前往酸枣会盟,迟早是要和人发生冲突的。”

“不如在此地停留一日,让我等对这些药材稍作处理。”

“这样一来,有着这些药材相助,不知能够救下多少原本难以存续的战场伤兵!”

……

所以……就这样,张彦很快便被几个随行的医生联手说服了。

别的事情他可以不管,但人命在张彦这里永远都是优先级最高的选项。

如今,这些家伙居然说自己能够想办法提升伤兵的康复率与康复速度……

这下,可就直接命中张彦的重点关注区域了。

他干脆大手一挥,在此处停留一日,专门用来给那些医官清点、预制药材。

如此一来,等到张彦再度整军出发之时,时间已经来到了第三日的上午。

……

这一日,张彦率军六万余众,成功抵达曹操如今的所在地——酸枣县城下。

只见酸枣县附近,早已经被各路秦王势力所携带的大军铺满。

放眼望去,就这么一打眼的功夫,张彦便在其中认出了至少三五个势力不止。

……

“这是泰山郡臧霸的军队……”

……

“这支部曲,似乎是陈留太守张邈在本地的部队吧?”

……

“还有这支,这三支顶天而立的袁字大旗……”

“袁绍、袁术、袁遗这几个家伙现在都来了?”

张彦的心中蓦然间生出了一丝有趣的想法。

不知为何,原本只有袁绍一人相应的诏命,如今竟然有足足十余家诸侯响应,他们彼此之间,更是动辄一两万的大军,看的张彦的眉框都跟着直哆嗦。

按照如今这样看来,讨董的声势,似乎比历史,甚至比原本的三国演义之中十八路诸侯联合的规模还要大上不少。

最起码,现在曹操的讨贼檄文还没发,不少的拥兵自立者还在观望,实际参与的诸侯,就已经快要逼近十八路诸侯的极限了。

看着这些支撑着各自将旗、帅旗的军营,即使是张彦,也不由得感到心潮澎湃。

只有实际参与到这场变革之中,才能感受到这种历史大事所带来的让人感到振聋发聩的史诗感。

……

“子敬,在城外安排个地方,咱们就地扎营,等到晚些时候,你再与我同去城中拜会曹操那老小子。”

站在城外,张彦环视了一圈四周,便下令让鲁肃安排接下来的事情,自己则带着一丝好奇,开始在酸枣附近乱逛。

只是他却不知道的是,在他的眼中,这些诸侯会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而在这些诸侯的眼中,他张彦,同样是一个寻常人难以理解的怪胎!

看看这绵延数里地不止的军营,这得是多少部曲?

三万、五万,还是七万?

在这种时候拥兵如此数量……这来者究竟是何方神圣,难道就没有刺史、御史台的人弹劾这家伙意图谋反,图谋不轨吗?

……

而这事儿,还真不能怪这些其他诸侯孤陋寡闻。

要知道,在秦汉两晋时期,这刺史部正是中央用来限制地方权力的工具。

张彦之所以能够在庐江大肆发展,甚至“非法”占据丹阳而不受弹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此时的扬州刺史陈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家子弟。

他的祖父,正是颍川第一……额,也可能是第二大世家陈家的家主陈群。

作为以知识作为传承的世家子弟,陈群自然很清楚,张彦在当今华夏文脉之中的地位。

或者说,是坐拥大图书馆的庐江,在华夏文脉之中的地位。

……

在大图书馆落地之前,整个华夏的文士之乡,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颍川。

而陈家,正是与荀家并列的两大颍川之主。

若是说起在汉末的华夏,有谁最懂世家传承与知识之间关系的话,那无疑,陈家家主陈群,便是其中的最为杰出之人。

……

由于比任何人都清楚知识的重要性,因此,陈群很明白,有着大图书馆的庐江,迟早会成为下一个颍川。

到了那时候,颍川又会如何?

他陈家又会如何?

这一点,没人能给他答案。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作为“既得利益者”,陈群面对未知的变革时,能够采取的态度只有两个:

要么,就像儒家面对诸子百家时那样,直接一棍子打死,不给他们任何推翻沙盘,重新洗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