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陛下,我真不是奸臣! 第113章

作者:菊香公子

第十九章 无能为力

当黛妮得知城中的情况的时候,她意识到了局势的不对劲。

这并不符合之前的判断,在开打之前,黛妮曾经派遣部分探子暗中潜入到城中,却并未发现有任何教会及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的踪迹,整个城市能够见到的,也就只有那些萨曼疆士兵。

怎么可能会突然冒出这么多人?

“城区图,快点!”

黛妮命令道,旁边的副官很快便展开了黄铁城城区图,整个黄铁城的城区地图都在她的面前呈现出来。

她根据手下传来的情报,将出现强劲的抵抗力量的位置做好了标记,然后看着那些位置......

那些位置几乎遍布城区的各个角落。

她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告诉所有城中部队,立刻撤出城区,停止攻击。”

这是个很艰难的抉择,但是不得不这么做。

黄铁城让黛妮这次投入了总计至少近万士兵的庞大兵力,这在目前的边境战场上,几乎是少有的规模——为了攻打一座不大的边境城市而动用近万人,这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期。

但是她必须让部队停止攻击。敌人的抵抗是多方位的,基本上全城到处都是敌人,原本兵力占据优势的大西国军队,到了这个时候反而陷入到了尴尬的被分割消灭的局面中。

敌人在尝试着利用城区复杂的街道和坚固的建筑,以及城区内所拥有的一些城防武器来将大西国的军队分成无数个小规模部队,从而分割包围。

如果只是萨曼疆自己的部队的话,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就连投入到守城站中的足够兵力都没有。

只能证明一点:教会的确是参与进来了。

大西国的部队可以对付萨曼疆的军队,但是也仅仅只能保证对付萨曼疆而已,教会一旦介入,那以教廷军的作战能力,在城市内,陛下给自己的部队只会被一点点地吃掉。

“黛妮女士,我想我们做不到立刻让城中部队撤出来这一计划。”

副官说道。

“我知道。”

黛妮思索片刻,然后拿起笔在纸上写上了几行字:

“派人尽快送到秦太尉的驻地去,把信交给他,要快!”

“是!”

“再从附近的防区调三千人过来,去黄铁城给里面的部队解围,派......算了,我亲自带人去。”

黛妮说完这些,将手里的笔往旁边一扔,随后从自己的架子上取下自己的盔甲,然而就在这时旁边的副官拦住了她:“黛妮女士,您要是亲自去的话,那可太危险了!教会的圣骑士的战斗力都极强,如果出了什么差错的话,谁也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情况紧急,我得亲自去,不然我不放心。”

面对对方的阻拦,黛妮皱了皱眉,然后继续向外走去。

副官一脸无奈:“那,如果太尉那边回信的话怎么办?”

“如果他们决定帮我们,那就直接领着他们的部队过来。把城内的情况和他们说清楚;如果他们不来......你派点人在黄铁城城外的石林中等着就行,不要再往城中硬救了。”

现在的情况下,就算是再怎么派人闯入黄铁城城区,估计都是添油战术。

敌人对于城中的环境要远比自己这边熟悉,而且教会的军队无论是从哪个方面都比大西国的部队高出一截,打这种巷战是很难从他们手里讨到便宜的,多扔进去几千人也许能够控制住局面,可是那样的话,军队的损失将会大到让人难以接受。

交代完了这些时候,黛妮便离开了。

......................

“教会果然参与进来了。”

看着信使传过来的信件,秦稷叹了口气。

一旦进入到萨曼疆境内,教会参与进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高,这一点,秦稷是有所预料的。所以他并没打算一路追击,而是将部队的状态恢复到最佳再考虑继续进攻的事情。

大西国这次的进攻,结局恐怕不会好。

“现在我军正在受困,据大致估算,城中现存的部队至少有八千多,如果失去了他们,我军的兵力将会捉襟见肘......毕竟您知道,我们大西国本身军队规模就不是很大。”

和周边其他国家比,算是很大了,可是终归还是没能达到大夏那种规模,在大夏看来,出动赤鸢军确实是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但是这也只是调动了国内十二支军队的一支而已。而对于大西国而言,十多万人部队是他们的所有。

八千人如果折在里面,那么大西国将会元气大伤。

“我之前已经劝过你们的那位女长官了,我以为她还算是理智的。”

秦稷摇了摇头。

“您的意思是?”

“抱歉,我军无力援助。”

秦稷说出这话之后,大西国的那位信使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可是,那是八千多人......太尉大人,此时保留前线的军队实力,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信使先生,请问您和教廷军、圣骑士团交过手吗?”秦稷打断了他的话,“没错,八千多人,这在我军眼里,想救还是能救的。”

“但恕我直言,从你们反馈的情况来看,教会和一些国家的正规军人已经大规模地进入了萨曼疆,他们绝对不会只在黄铁城聚集,周边必然有成编制的部队。”

“一来,我军目前还未完全整顿好,用来支援我军全军进一步进攻的后勤部分也还在调动;二来,我们一动,教会的军队必然会同样增援——黄铁城的战斗将会被大幅度扩大,变成一场我们完全无法控制的大规模的战役。”

“阁下是希望,我们大夏将士要在军队后勤短缺、地形复杂且相对陌生、难以发挥我军轻骑兵的优势的地区强行和教廷军、圣骑士团以及萨曼疆部队交战吗?”

秦稷说到这里,坐了下来。

“我之前就曾经提醒过贵国军队,但是黛妮女士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事到如今,即使是我也爱莫能助。”

秦稷确实是打算帮大西国的,因为帮大西国对大夏有好处。

可是他不能因为友军指挥官的一个判断失误(甚至是为了算计大夏而形成的判断失误),让更多的大夏将士们去白白送死。

大夏军队多是多,但是多不代表就能把将士们的生命当儿戏。

第二十章 诞辰

大西国的部队,惨败。

当黛妮带着勉强救出来的不到三千人撤出来的时候,就连她的身上都多了好几道伤口。

攻城部队损失大半,这样的战绩实在是令人高兴不起来。而且到了黄铁城之后,她才发现城中的情况比自己在后方军帐中看到的更为复杂,整个黄铁城简直就是一个连环的堡垒群,她原本是打算用带来的法师挨个将敌人用以藏身的那些民房炸平的,但是没想到这些民房一个个都结实得很。

而且,那些圣骑士的反应也极快,他们仿佛不会疲惫,不断地出现在黄铁城的各个区域,导致黛妮仅仅是避开他们的锋芒就已经精疲力尽,更不用说突破他们的包围圈了。

最后,黛妮亲自拎着武器冲杀,总算是想办法打开了个缺口,从里面救出了不到三千人,剩下的,基本上都折里面了。

就这还在城外回军营的道路上遭遇了萨曼疆本国军队的围追堵截,幸好萨曼疆自己的军队作战素质和机动性远不如圣骑士,而且大夏这边最终还是派了一千骑兵来接他们,这才赶走了追兵。

军队已经丢掉了进攻之前的气势,对于黛妮来说,这简直是她人生中的一次耻辱,也令她完全无法想象该怎么向陛下交差。

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人,这消息如果让陛下知道,他一定会十分心疼的。

“哦,对了,黛妮团长,”骑在马上的陈将军突然说道,“太尉大人让我邀请您来他的军营休息一会儿——他说,贵军刚刚经历苦战,也许正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我们人数可不少。”

黛妮环顾四周,尽管现在折了不少人,但是黛妮手里加上之前增援过去的人,还是有五千多人的。秦稷那边的军营能容纳这么多人吗?

“无妨,本来也是准备接下来用来接纳我军的后勤部队的,既然后勤部队还没到,自然有各位的地方。”

说到这里,陈将军转过身去询问了一下自己的副官:“离咱们的军营还有多远?”

“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吧。”

“行。”陈将军点了点头,“黛妮团长,您意下如何?”

“好吧,正好我也想见见你们的太尉。”

之前和这位大夏的太尉见过,可是两人并没有什么交流,目前为止,仅有的交流也就是书信往来而已。

这一次她的行为,毫无疑问在对方的眼里是不会留下好印象的,甚至换个脾气差的,直接因此影响到两国的合作也很正常。所以这一次决定直接见对方,也算是改善一下双方的关系了。

............................

今天的陛下,依然有事情要忙。

只不过今天,夏雨潇特意穿上了一身尤为隆重的黑色绣金的衣服,然后坐在了大殿之上。

今日的朝会比较特别,因为按照惯例,大夏的朝会都是在早晨进行。可是今天却截然不同,朝会的时间选择在了阳光明媚的上午,整个大殿也装饰得喜气洋洋。

大臣们也没有早早地在殿内一起和陛下商议国事,而是在殿外排成长队等候。

许久,刘松瑶从大殿内走出,然后低声对着门口的随龙卫说了什么。

随龙卫点了点头,随后对着外面的大臣们高声喊道:

“今日陛下诞辰,诸位大臣前来祝寿者,开始进殿!”

“各部,齐奏礼乐!”

礼乐也和往日的祭祀或者举办重大仪式的礼乐不同,在保证隆重的同时,增加了丝竹乐和锣鼓的元素,显得尤为喜庆,而随着乐声的响起,大臣们纷纷步入大殿——除了重要的朝廷要员之外,还有不少外国的使臣甚至重要人物、一些距离太安城比较近的郡守等等。

甚至还有不少百姓——有的是来自于之前受灾的河溪郡,有的是太安城的。这些人大都是当地的德高望重之人,今天也被接来参加夏雨潇的诞辰典礼。

不过,考虑到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中有的年纪太大身子骨经不起折腾,所以大夏选的人基本上年岁不高。

“臣恭祝陛下诞辰,愿陛下万寿无疆、福如东海!”

大臣们齐刷刷地施礼,大殿之中,少有地站满了人。

随后,大臣们纷纷呈上贺礼。

大部分大臣送的都是诸如书画、珠玉等等,还有的送的是“象征着吉兆”的物件,比如上面有着当今皇上名字的一块奇石之类的。

说实话,夏雨潇不信这个。她见得东西很多,自然也不会相信这种离谱的所谓“吉兆”。但是不信归不信,不管这石头是经过了千挑万选也好,还是经过了人工的雕琢也好,总归还是大臣们的献礼,就当是贺文了。

大臣们的献礼到了最后,基本上已经全部完成,就在这时,白将军走了上来。

“启禀陛下,臣今年的贺礼,是一把兵刃......臣斗胆请陛下允许臣将此兵刃带上殿来。”

听到他送的是兵刃,夏雨潇倒是好奇了起来,于是挥了挥手,示意随龙卫把兵刃带上来。

那是一把寒光闪烁的刀,呈现出优美的弧度,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把刀十分适合挥砍。

“此刀是?”

“启禀陛下,此刀为我大夏军队革新以来,所生产的第一把马刀。此类刀极为适合骑兵,我赤鸢军如今在西边战场上,正是使用此刀为国杀敌。故此,臣今日将当时所生产的第一把样刀呈予陛下,一来祝贺陛下生辰;二来,感念陛下为国推行革新之魄力。”

“好!如此说来,这把刀可是意义非凡,朕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