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209章

作者:今令冷泠

“秦国护军都尉?杨明吗?”李太后低语道,杨明这个名字最近在寿春这里的名气可是相当的大,曾经的杨明,只是传闻中的名字,任由杨明在赵魏两国间如何战无不胜,对于楚国来说依旧是别人的故事,虽然知晓,但却没有亲身的体验,只不过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秦王政十年的这场秦楚之战,则让楚国真真切切对当年赵魏两国的遭遇感同身受,秦军与楚军虽然并未爆发真正意义上的大战,但一座彭城,一个腾龙军团,已经让楚国上下感觉到断手之痛了。

秦军只是小试身手,楚军却不得不放弃初始的作战策略,不得不放弃睢阳重地,使楚国面临在战前设想中最糟糕的一种的局面。

“他让你来做什么?”李太后收起思绪对离舞问道,现在的她可顾不上其它的东西。

在这段时间中,围绕着腾龙军团的事情,李太后与杨明之间多有书信来往,对于杨明这位素昧平生的秦国大将,她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毕竟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人的写照,虽然未必就靠谱,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参考。

“见一见李太后,至于别的倒是没什么。”离舞道。

“只是如此?”李太后诧异道,这算是什么理由,为了这样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就要派出离舞这样的心腹吗?

“这很重要。”离舞道,虽然她也不知道杨明所说的重要是在重要在哪里,但既然是杨明的命令,她自然会去毫无保留的执行,记下李太后的一言一行,最终汇报于杨明。

“这倒是有趣了,从你们护军都尉的书信中,哀家见他赵字写的很好,难道他也是赵国人吗?”李太后问道,这个世界上,各国间的文字虽然差异巨大,但也不是没有精通七国文字的人,但考虑到杨明的身份,这不免就让李太后有些好奇了,在那些文字中,是一个长期使用赵国文字的人,若非从小就接触,很难将赵字书写到那般优美的程度。

“护军大人自幼在赵国长大,后来因为一些变故不得离开赵国,这才到了秦国。”在来之前已经得到杨明允许的离舞,在此时面对李太后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隐瞒的必要。

“可惜了。”李太后意味莫名道,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所说的可惜到底是什么。

“这是护军大人让我交给太后的信。”听不出个所以然的离舞要袖子中掏出了一卷帛书道。

“这倒是怪了,交易不是已经完成了吗?”李太后讶然地接过帛书,随即当着离舞的面将其打开了。

还是李太后熟悉的字迹,只不过其中已经没有了腾龙军团的事情,第一句写着的竟然是赵国故人。

赵国故人吗?看着这几个字,在李太后的心中不由生出几分亲近之感,她幼年之时生活在赵国,那时的家境并不怎么样,若非如此,她的兄长李园也不会带着她背井离乡,来这楚国讨生活,赵国留给她的记忆自然没有那么美好,只不过随着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切,那些并不美好的回忆在李太后这里又有了别样的味道。

苦难,虽然对于常人来说依旧是苦难,不值得丝毫的回忆,但对于成功者来说,却是另外一种东西,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去回忆苦难,因为那时她们在苦难中看到的不再是绵延无尽直至今时的苦难,而是以一种成功者的骄傲去俯视曾经的苦难,甚至还会因此在心中生出自得来。

唯有骄傲能够让苦难变得甘甜,否则,困难就只是困难。

现在的李太后就是这般,如果现在的李太后不是李太后,只是李嫣嫣的话,她绝对不会去回忆在赵国的生活,但现在的李嫣嫣却是李太后。

在书信中,杨明所写的内容不是国家间的大事,只是对赵国的回忆,与杨明有着相似经历的李太后自然而然就被拉到了回忆之中。

只是,在李太后将信看到一半之时,字迹还是她熟悉的字迹,在内容却说到了李太后在楚国的经历,当然,杨明所知晓的都是道听途说,但正是因为道听途说,其中的意味却显得极为真诚。

看着那字里行间的措辞,李太后竟然在其中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都是少年之时因为一些变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不得不流落异乡,一个在楚国一步一步走进王宫,登上这太后之位,其中的艰辛,只有李太后本人才会知晓,而另外一个人则在秦国同样也是经历了种种苦难,在战场之上一次又一次的搏命,才取得了现在的地位。

知晓自己能够拥有现在的一切是多么不容易的李太后对于有着相似经历的杨明,对那个并不曾见过的敌人,不由生出一种属于同类的认同感来。

经历的相似中又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但就在李太后渐渐沉浸入这感情上的共鸣时,信中的文字措辞突然一变,竟又变成了对楚国内部局势的分析。

偌大的一个楚国,在信中的三言两语之中,内部的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完整的呈现在李太后的面前。

“那些人吗?”看着手中的帛书,李太后下意识地自语道。

来自楚国内部的威胁,李太后很清楚,哪怕她现在已经是太后,兄长李园更是担任令尹之职,但她依旧有着一种浓浓的不安全之感。

楚国内部大大小小的贵族,实在是太过可怕,而她们兄妹偏偏又是外来者,想到楚国过去数百年间围绕着王位的各种斗争,李太后更是在无数个夜晚中惊醒过来。

楚王内部围绕着王位的争夺,兄长杀弟弟,弟弟杀兄长,父亲杀儿子,儿子杀父亲,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连楚王都要面对这样的危险,更何况是她这样的太后。

面对楚国内部的暗流涌动,李太后并非一无所知,但她只能将那些东西埋进内心深处而不敢暴露出来,在楚国这样的地方,作为上位者,可以昏庸,可以残暴,但唯独不能软弱,软弱只是让那些别有居心之人认为自己有机可乘。

李太后竭力想要隐藏自己的恐惧,但此时她最不愿让人知道的脆弱竟然如此清晰的暴露在了楚国敌人的面前,而这个敌人又是那么特殊,一时间,在李太后的心中,各种连她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的情绪在不断交织着。

在这一刻,李太后甚至有着一种错觉,在自己的周围,有着一双眼睛正在注视着自己,自己在这双眼睛前,没有丝毫的秘密的可言。

一个知晓她的恐惧的人。

李太后想要放下手中的书信,但她的视线却依旧死死的盯在上边,随着视线的移动,腾龙军团的字眼出现在她的视线中。

李太后曾经疑惑秦军竟然会用腾龙军团被俘的士卒做交易,此时得到了真正的答案。

那个原因竟然是哀家自己?看着书信中的一句话,李太后下意识地移开了视线,在那一瞬间,她感觉到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那是一种只有在十年前她才有过的悸动。

围绕着腾龙军团被俘士卒的疑惑此时在李太后面前逐渐呈现出答案来。

秦军的残暴自白起之后,已经达到巅峰,天下之人谁不畏惧秦军,腾龙军团大部被俘,楚国上下,无论是什么心思的人,都一致认为,腾龙军团要从楚军的编制中除名了。

但事实的发展期却偏偏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秦军竟然愿意放还腾龙军团被俘的士卒,这还是数十年来秦军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虽然楚国为此在钱财上付出了不少,但能够钱财赎回一支精锐军团,无论怎么看楚国都是赚的。

正因为是楚国得利,所以李太后才会疑惑秦军为什么会做这种让楚国得利的事情,而这个问题现在已经答案。

“是因为哀家?”李太后看着手中的书信,一支莫名的情绪萦绕在她的心中。

不忍楚国内部局势崩坏,以危及故乡之人。

这样的理由?

李太后收起书信,一时无言。

第353章沛县故事

秦王政十年十月,随着来自寿春的财货通过舟船相继运入秦军大营,发生在这一年的战事最终落下了帷幕,十月中,在初冬的寒意逐渐自北而来时,秦军开始陆续撤离,而龙骑禁军作为速度最快的一支军团,则负责了断后之事。

身为主将的杨明亦在其间。

十月末,按照这个时节的传统,正是年末之时,再有几天的时间,当世界真正的被冬季支配之时,就是秦王政十一年了。

沛县,官邸之中,撤离至此的杨明并未打算在第一时间离开,而是暂住于此,准备再次过了休整几天,等时间进入秦王政十一年再启程返回咸阳。

不过杨明却不是这座官邸的主人,官邸真正的主人是韩非,这位被秦王政看中的高才被秦王政威逼着随秦军攻打楚国,对于战争,韩非自然没有兴趣,这个自认足智多谋的韩国九公子在随军经过定陶时,就故意出了一点点小意外,崴伤了脚,不得不留在定陶修养。

而杨明虽然将韩非的小心思看的清清楚楚,但他从心底中也不想带上韩非这样的一个累赘,因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是不知韩非的小心思,将他留在了后方。

但韩非再怎么推脱,在定陶磨蹭了一个多月后,还是不得不启程,一路从定陶走来,最终留在了沛县这个此次秦军最深入泗水流域的领土。

“杨护军也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官邸的中厅之中,韩非看着翻阅着自己这一路走来书写的文章,不由大为好奇道。

在他的眼中,杨明可不像是对文章有兴趣的人,武夫吗,懂得都懂,他们即使要看,看的也是兵书,像他这种出自儒家,成于法家的东西,很难吸引对方的兴趣。

“不怎么感兴趣,但不妨了解了解。”杨明放下手中的竹简道,韩非,不管这属于这个世界故事中的韩非有着多少问题,就这个名字而言,在他的身上就有着了不得东西,法家集大成者,可不是白说的,在抛除其身上不甚协调的东西之外,这位可是一位真正的人才。

“原来是这样啊。”韩非了然道,随即又问道:“杨护军觉得我这文章写的如何?”

“很好。”杨明回道。

“只是如此?”杨明的回答显然并不是韩非想要听到的,一个好字,太过简单了,这段时间来,他可是憋得不轻,他虽然不是话痨,但却更不是耐得住寂寞的人,而护卫在他身边的秦军,显然不能让他找到一个合适的聊天对象。

“我可没在稷下学宫求学过,见识有限,不过你的这些文章,写的是很好,但唯独有一点不好。”杨明道。

“哪里不好?说来听听。”韩非下意识坐正了,他虽然有些怵杨明这位年龄比他还要小几岁的人,但事关他自自豪的文章,他又怎能不问清其中的原因。

“你这些文章之中写的太过真实,以至于忘记一种名为理想的东西,还有,你的这位文章,站的位置太高了,看到的东西虽然足够远,但却不够真,只见君王,不见庶民。”杨明放下手中的竹简道。

“真实点不好吗?难不成杨护军也相信那些所谓的神话传说?相信那些所谓的理想?”韩非反驳道。

“我不相信,但我相不相信与有没有,完全是两件事情,理想,虽然虚无,但却不能没有。”杨明直言道。

理想这样的东西,可以不信,但却不能没有,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或世界是可悲的。

“但那些未必做得准。“韩非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看法道。

“九公子有理想吗?”杨明反问道。

果然,随着杨明话音落下,韩非是什么反驳的理由也说不出来了。

这位韩国的九公子,见识自然是不俗的,可惜,也同样有着王族子弟的毛病。

看着陷入自我怀疑之中的韩非,杨明慢悠悠地站起身,走向大厅外,这沛县似乎除了刘季这帮人之外,还真没有什么了。

闲来无事的杨明漫步在街头,很快就在街道上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一个人高马大的青年正被刘季带着一帮人围绕角落中群殴,可怜的青年虽然有着不错的功夫,但在乱拳之下却是没什么反抗的余地。

“这刘季不会早早的变成了恶霸吧?”看着眼前的一幕,杨明亦是有些意外,蝴蝶效应这样的东西,杨明当然知道,当这个世界多出了他时,很多故事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杨明走到今天的位置之时,一举一动之间,都有可谓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改变一个人人生轨迹的事情,更是寻常。

一如眼前的刘季,只是不知道现在刘季回家吃饭,是否还会被自己的嫂子故意将锅刮出声音来。

“雍齿,若是以后再让我知晓伱欺负人家,小心你的狗命。”一身秦甲的刘季笔画着手中的长剑,甚是义正言辞的说道。

“刘季,我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你管了,还有,我有欺负她们吗?我雍齿能够看上她一个寡妇,那是她的造化,我用得着逼她吗?”被揍得青年犹自不服道。

“呦呵,骨头很硬吧,你那是看上人家吗?你那是馋人家身体,***。”刘季说着又是一拳招呼了上去,将名为雍齿的青年打的嗷嗷直叫,在刘季面前,他虽有一战之力,还被刘季身边的巡检兵围着,却是终究不敢还手。

雍齿在沛县虽然是不折不扣的豪族,但刘季现在却更是今非昔比了。

刘季莫名其妙撞了大运,竟然与秦国的护军都尉攀上交情的刘季,在这沛县中,除了不能惹秦军之外,他还真的不怵什么人。

更何况,在这件事情上,刘季本身就占了理,哪怕是将官司打到上边,他雍齿也占不到便宜。

在刘季于闹市之中逞威,在志得意满中,一丝视线不经意间从周围围观的人群中扫过,下一瞬,视线就凝固在了一道身影上。

刘季脸上的得意不由一僵,随即十分自然的换上了一张笑脸,在挥手制止手下人的同时,已经迎上了那道身影。

“大人这是?”看着面前的杨明,刘季不由多出了几分小心。

“持强扶弱,刘巡检端是好威风。”杨明道。

“这不是,这不是借了大人的威严吗?若不是有着大人帮衬,这沛县中,谁认得我刘季啊。”见杨明的反应只是寻常,刘季在尴尬之中更是多出了几分小心。

“你很好了,骤然登上高位还能像你这般保持本心的人,可是不多。”杨明道。

刘季此人的本领因为出身的问题,只能算是普通人中的拔尖者,但这情商,却是要超越大部分的人,出身底层的他没有贵族的自矜,却有着贵族的那种格局,当这样的东西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那就是很了不得的东西了。

“刘季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又怎敢膨胀。”刘季回道,他虽然出身不行,但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又岂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况且,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也是因为运气的原因。

“随我来。”杨明说话间转身离开了人群。

刘季见状,顾不上自己那些正陷入迷茫中的手下,刘季连忙跟了上去。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漫步在沛县的街道上,杨明对身旁的刘季问道。

“干好这份差事,不让大人失望就是刘季的目标了,至于其它的,实在是不敢奢望。”刘季道。

“大军很快就要撤离了,我可以将你带到咸阳去。”杨明道,沛县这些人,虽然眼下看起来也就是寻常,但杨明却知道,其资质非同一般,若有一个机会,未必不能提前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来,而杨明在秦国看似拥有了一切,但那些东西却都是别人给的。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今杨明已经成家立业,自然也要考虑考虑自己后路的问题,这个世界,可是充满了未知,培养只忠于自己的力量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杨明来说已经是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了。

而沛县的这些人就是不错的选择,他们的位置足够低,并不显眼,但却有着巨大的潜力,很值得杨明在他身上投下筹码,而且这些筹码对于现在的杨明来说,只是挥挥手的事情,可谓是惠而不费。

“小人自然是愿意为大人效力的,但小人这个能力?”刘季说着露出了为难之色,现在他是真正体验到成功人士的快乐了,在沛县,他就是响当当的人物,但若是去了咸阳,以他的能力,恐怕当个门卫都不合格,咸阳虽然是天下第一城,但却太过遥远,也不会属于他,但沛县却不一样。

鸡首与牛后,到底哪一个选择更好,恐怕没人能够说的清楚。

“你的能力不在武上,你若是不想去咸阳也可以,在这沛县,我倒是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做。”杨明道。

“还请大人吩咐。”刘季毫无迟疑道。

“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