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我啊,可是很强的哦 第123章

作者:六十九号主持人

这种作战方式基本上就是不计伤亡的和敌人兑子,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你跟我一样,都只有一条命。

联军的精锐突击战术确实给泰拉红军造成了不少麻烦,但是前期压力过去之后,泰拉红军马上总结出了新打法,士兵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内部会议,总结出了非常多的经验,然后全部用在了后面这些自以为是的精英身上。

能够以一敌百的精锐,放在任何国家那都是精挑细选的强者,能够如臂使指的使用源石技艺,怎么着你也得大学毕业,野路子出身的人,源石技艺的使用不是依靠天赋,就是依靠本能,或者感染后被赋予的能力,总之,能玩的花样没人家多,在术师这个领域,接受过良好教育和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差距就跟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一样明显。

此时比拼的就是双方谁有更多的精锐。

泰拉红军在这方面确实是不如联军的,可是泰拉红军的底限高啊,所有士兵都是接受过完整教育的,最起码扫盲教育肯定接受过,面对敌人的源石技艺不至于手忙脚乱,配合临时组建的红军精锐小队一起,那些单打独斗的天才,怎么可能是这些战场老兵的对手。

联军这边不是不会进步,他们也组建了这样的队伍,莱塔尼亚还给这样的部队起了个牛掰的名字——风暴突击队。

但即便是风暴突击队占据巨大优势的前期,他们也没办法突破红军的防线。

因为只要这条防线上还有一个人,红军都会选择血战到底,并且周围的友军会毫不犹豫地跑过来增援,速度非常开,根本不像联军这边的基层部队那样,完全就是捅咕一下,才动弹动弹,主观能动性几乎发挥到了极致。

进攻的风暴突击队打不进去就是四面楚歌,打进去了就是三面包夹,而此时要跟着他们进攻的步兵,基本上都在一公里外,被督战队逼着往前冲,这能有什么积极性,只要觉得督战队没有看到自己,立刻开始进入匍匐前进模式。

虽说没有发展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地步,但等他们赶过去,要么红军的炮火已经封锁了防线,要么打进去的风暴突击队被红军的弹幕带走了。

人家红军的单兵火力也是很恐怖的,尤其是破甲火箭筒和破甲榴弹,对风暴突击队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他们的源石技艺防御一两个可以,但是十七八枚打过来,除非你能躲过,否则尸体都留不下完整的。

诚然,单对单的情况下我们确实不如你,但是我们有集体智慧,有共同的信仰,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们会死战到底,而你们……

有这样的觉悟吗?

第217节:万岁,国际军

(接下来还有一更,今天也是三更哦,大家的奖励呢?弹幕呢?(?ω?))

正如刘九黎所预料的那样,作为连接共同体南北的重要节点钢铁格勒,同时承受了两个方向的夹击,敌军至少在这座城市周围投入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兵力。

除了这里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还有一点就是共同体的其他防线都在寒冷分界线上,哪怕是乌军也很难顶着零下四十五度的天气持续作战,况且现在都是1101年1月了,是远东最冷的时候,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九十七摄氏度。

这种温度下,陆行舰的动力系统都会被冻出严重问题,根本无法推进,只能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再说,所以压力基本上都来到了哈尔科夫、钢铁格勒、卡兹戴尔一带。

哈尔科夫的位置相对来说还比较靠北,气温在零下四十摄氏度徘徊,也不是怎么宜居的战场环境,所以敌人只在这里留下了不到三十万部队进行牵制,剩下的主力全部南下。

没办法,寒冷环境下的作战成本太高,不信你问希特勒。

在钢铁格勒的最前线,这里的每一条防线都反复易手过十次以上,最严重的一次,敌人都看到钢铁格勒的城市轮廓了,然后被一群口音五花八门的人给砍了回去。

他们就是国际军。

在解放神学的感召下,他们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投身到解放全人类的战场上,但沟通问题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

泰拉大陆的语言体系很复杂,就算是同一个体系内的语言,也会因为当地人的口音和习惯问题,变得五花八门,不过作为两个极具影响力的大国,维多利亚语和炎语属于泰拉大陆的东西通用语言,只要掌握这两门语言,你基本上就能在泰拉遍地溜达,只要别去那些太落后,太偏门的地方。

至于方言和口音问题,这个真的无解,要知道,在震旦,一条山岭的隔绝,就能让两个地方的口音天差地别,他说我常杀人,你问他长沙哪里人。

国际军的情况也是如此,哪怕是一个国家内的同志,都可能因为方言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有时候需要放慢语气,或者用文字来交流。

不过没关系,大家还是找到了一些共通的交流方法,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就算是语言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一些基本的微笑、唱歌、手势还是能够相互理解。

这就成就了之后历史上著名的国际军“手势”。。

通过这些手势,国际军的同志们可以表达“进攻”“行动”“停止”等战术含义,之后又增加了“你好”“同志”“吃饭”等日常表达,成为了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的标志,其设计原稿被陈列在钢铁格勒战后的国际主义博物馆当中。

设计这一切的同志,是来自维多利亚的一名医护工作着,名叫格蕾丝·亚利桑那,干员代号微风,而她也是第一个用维多利亚语翻唱《国际歌》的人。

作为坚定地无产阶级战士,国际军从成立的那天起,就要求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刘九黎很清楚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来,所以给了国际军最好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条件,然后将他们派往了钢铁格勒。

这不是物尽其用的冷酷,而是如果他不这么做,才是对这些同志最大的侮辱。

国际军的成分很复杂,上限和下限都飘忽不定,有些人才刚成年,有些甚至还没有成年,有的同志出身贵族甚至是商人世家,有些同志则是贫下中农或者工厂里的工人。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队伍简直就是指挥官的灾难,但是作为指挥官的嘉维尔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实说刘九黎都没想到,这位游戏里的暴力奶妈,竞然是个语言学大师,能用超过三十七种方言与国际军的人交流,并且一边打仗,一边给里面的文盲进行扫盲教育果然是革命的热情可以跨越一切阻碍,再大的困难也有解决方法。

战场是最让人成长的地方,国际军的契合度,在战火硝烟中迅速提升,许多时候,彼此甚至不需要交流,仅仅是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想法,另一个人就会心有灵犀的配合,当机枪手觉得自己需要弹药的时候,新来的副射手已经开始装弹了。

尽管冲锋的时候,各个国家的乌拉口音千奇百怪,但敌人完全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在他们眼里,不管这些红匪怎么叫,捅穿自己的刺刀肯定不是假的,八百米开外的狙击手射出的子弹也肯定不是假的,自己这边被赶出阵地更不是假的。

而国际军的成名战,就在米思洋山口。

米思洋山口实际上是一处无险可守的大平原,是通往钢铁格勒的重要交通枢纽,因为这里一马平川,所以不管是陆行舰还是移动城市,都能快速通过,自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七皇子尼古拉制定了米思洋山口突击作战,代号“雷霆”,集中了一百艘陆行舰和超过三十万的兵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这里。

由于战役发起的时候,钢铁格勒的东部防线遭到了炎国军队的猛攻,所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和火炮,被紧急调到了东线,直接导致西部防线出现了一条防御薄弱带。

负责指挥作战的黑蛇格里高利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动了偷袭。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风暴突击队向红军的防线抹去,然后被对面的夜视仪和红外线传感器抓了个正着。

不过格里高利原本也没指望着偷袭会成功,看到己方受挫,马上命令陆行舰全部压上。

正确的战术,强有力的执行,加上红军这边兵力薄弱,前方防线很快失手,乌军陆行舰部队马力全开,向着钢铁格勒冲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支陆行舰部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是一支刚刚组建的实验性五九型陆行舰编队,一共只有21艘陆行舰。

而且五九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陆行舰,标准陆行舰你可以理解为有履带的战列舰,而五九型更像是放大的天启坦克,双方在体积、吨位和火力投射上,根本不在一个纬度。

看着这群可怜的轻型陆行舰,乌军指挥官露出了轻蔑的笑容。

“前进!摧毁钢铁格勒!”

第218节:五九,前进!

(第三更哦,同志们,你们的票票和弹幕呢??(^?^))

米思洋山口战役是五九型的首战,这款被刘九黎寄予厚望的武器,表现如何呢?

怎么说呢,作为一款重新定义了陆战形态的武器,五九型本身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非常明显,比如只有一座双联装155主炮,其他的都是机炮和重机枪,缺少舰队打击能力,防御力基本上集中在正面装甲等等。

但武器只是武器,真正让它发挥价值的,是使用者,是人本身。

泰拉红军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充分教育每一名士兵,让他们清楚自己手里的武器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并且在这个问题上绝不隐瞒,一切都摆在明面上,这就让士兵们在使用武器的时候,会考虑自己怎么扬长避短,发挥出武器的全部价值。

是,五九型只有正面装甲碉堡,但这个防御力到了什么程度,敌人知道吗?

要知道,五九型的正面装甲强大到可以中型陆行舰主炮在一公里外的正面一击,而中型陆行舰是泰拉各国陆行舰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无法发挥出做大的作战效果,那么五九型的装甲防御就是有效的。

至于更高等级的那就没办法了,毕竟你不能指望所有二战坦克都有防御虎王的能力。

想要量产就必须有所牺牲,重点是好钢有没有用在刀刃上。

当二十一艘五九型陆行舰向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候,对面的乌军指挥官并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直到他们连续几炮落空。

“敌人的速度不对劲!”

五九型的最大时速可以飙到每小时七十公里,P1000级别的体型,让他可以在相对不怎么平坦的地形上做到如履平地,

当他们全速冲向敌人的时候,敌人自然觉得见鬼,他们的主炮来不及调整。

况且这时候还有来自红军重炮群的干扰,别忘了红军的弹幕覆盖,那才是最让人恐惧的东西,陆行舰听到都会浑身一哆嗦,更别提完全是血肉之躯的步兵了。

在我方重炮的掩护下,二十一艘五九型迅速与敌人拉近距离,很快就从五公里拉近到了不足一公里,然后就是来自155的轰鸣声。

155mm的坦克炮,专门为陆行舰准备的穿甲爆破燃烧弹。

要知道,陆行舰的主要交战方式,与一战时期的战列家差不多,所以防御力最强的装甲带都在侧面,正面意思意思就行了,正常的陆行舰交战,哪有直接奔着敌人冲锋的。

现在你们看到这种类型的了,说说感想吧。

不过没关系,我们这边的数量有压倒性优势,用弹幕将这群不知死活的红脑壳淹没在找死的道路上,开炮!

然后他们看到了十分惊悚的画面。

“跳弹!”“没有击穿!”“我们没能穿透他们的装甲!”“就差一点!”

这绝对是让人心跳骤停的语音提示,乌军指挥官直接傻眼了,这TM是轻型陆行舰!?

就在这时,五九型己经快要糊脸了,双联装155主炮虽然没有敌人的大口径主炮那么恐怖,但是穿甲能力优秀,并且射速很快,而正面对传统陆行舰来说是装甲薄弱区,结果就是五九型的一千米炮击,直接把对面的乌军陆行舰炸成了毁容。

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正常情况下,陆行舰之间的战斗都是排列成战列线对捶,双方之间的距离是一点点拉近的,这种上来就抢拳头要跟你同归于尽的架势不是没有过,但那都是个别现象,成建制的陆行舰冲锋突击,对乌军指挥官来说真就是大姑娘上轿一头一回。

对红军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敌军正在不断深入,防线被打穿,大量的敌人正在向钢铁格勒进攻,作为直面战争的城市,钢铁格勒对红军来说是重要的补给基地,大量的工厂和熟练工人都在夜以继日的生产,防线被打穿了不要紧,但工厂被破坏,会极大地增加补给难度,这是不能接受的损失。

敌人打的艰难是真的,红军防守的艰难也是真的,人才是根本,胜利不是光靠弹药就能堆砌出来,否则朝战的时候,美国亮一下自己的家底就可以宣布胜利了。

所以不论如何,红军的陆行舰都必须挡住敌人的突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怼上去。

乌军的陆行舰确实很多,但攻击正面只有十一艘陆行舰,每一艘陆行舰之间的距离在一公里左右,一旦前面负责开路的陆行舰被打瘫,后面的陆行舰就得绕路,这个过程会增加他们遭受打击的机会,如果此时绕路的陆行舰被打瘫,这条路就算是彻底堵死。

红军的重炮部队也可以快速调整火力覆盖范围,让敌人无法寸进。

所以五九型本次的作战任务就非常简单,顶住敌人,不管是战术上的还是物理上的。

于是在乌军指挥官震惊的目光中,十一艘五九型陆行舰全速撞上了己方陆行舰,超过一千五百吨的重量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世俗撞过来,直接让乌军陆行舰的行进机构彻底变形扭曲,动力系统直接卡死,当场瘫痪在原地,有些甚至引发了内部火灾。

这种瘫痪可不是战地抢修能够解决的,如果不能胜利的话,这些陆行舰只能废弃在原地。

五九型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此剧烈的撞击,还是轻型陆行舰冲撞更大吨位的中型陆行舰甚至是重型陆行舰,坚固的正面也扛不住,但他们确实完成了自已的任务,敌人的先锋被迫停了下来,而他们的主炮根本打不到顶在前面的五九型。

陆行舰就跟战列舰一样,你见过有俯角的战列舰主炮吗?

这些陆行舰的主炮从设计出来的那天起,就不是为了跟敌人肉搏而存在的,五九型这不讲武德的突击战术,让乌军陆行舰直接哑火。

被前面的己方陆行舰挡住的其他乌军陆行舰,只能绕过己方宕机的队友,但就在这个时候,红军的重炮覆盖了过来。

轰炸坐标是五九型里幸存的驾驶员汇报的,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雨点般的弹幕淹没了所有的陆行舰,也让乌军陆行舰的突破功亏一篑。

不过格里高利依旧有后手,大量的步兵从陆行舰上离开,进入到红军的堑壕当中,开始占领红军的阵地,只要能够守住这里一段时间,胜利依旧是他们的。

堑壕的防御力对任何一方的炮击来说都是对等的,格里高利赌对了。

不过红军这边的援军正在火速包围过来,先头部队正是国际军。

第219节:攻入钢铁格勒

(今天的第一更,(~ ̄▽ ̄)~)

为了确保这次计划的成功,黑蛇格里高利投入了海量的资源,可以说是把乌萨斯帝国在钢铁格勒附近的精锐力量都集中了过来,誓要一举拿下。

针对性的作战确实取得了成果,陆行舰确实损失惨重,但取得的进展让这些损失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