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开局拿杨老板小金库搞投资 第57章

作者:诸葛黯

文木野挠挠头,他也不敢打包票。

“放心,你只要做好两方面,画面和人物都要美,感情纠葛给拍出来,其他依照原著,就足够了。”徐嘉说道。

旁人自然不会如他一般,看得如此精准。

在一部剧没有上映之前,谁能知道哪方面才能吸引到观众?

但徐嘉知道,前世《花千骨》热映后,观众讨论什么,就说明看重什么,把这些地方交给文木野做好,就足够了。

还有就是特效方面,被喷是《西游记》特效……

这个没办法,特效太费钱,最主要的是,观众也不挑,大家都这么干,何必多出这些成本?

不过对于徐嘉来说,这点成本没必要省,口碑要建立起来,而且未来科幻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特效上,也不用给我节省,但也不要超预算,时间上的话,我不催,你自己把握。”

“好,我这就招呼人去。”

等到文木野离开,徐嘉向后一靠,用双手揉着太阳穴,闭目养神起来。

只是两个项目,刚立项阶段,就忙的人头大。

换作正常影视公司,老板不至于此。

可谁让嘉行初创,下面人都没有成长起来。

曾佳要负责经纪业务,小晴负责财务,两个人分身乏术。

何况嘉行的核心人物,其实早就悄无声息地转换成了徐嘉,哪怕大幂幂的威望都高不过徐嘉。

正午阳光,慈文传媒,哪个不是看在徐嘉的面子上,才答应合作。

越是如此,徐嘉才越要亲力亲为。

起码要等到双方建立起信任后,才能逐渐放手。

咚咚、

敲门声响起。

“进。”

“徐总,经纪部门年后就会搭起来,我建议我们应该多培养一些新人。”

曾佳走了进来,她还是想把艺人经纪这块给重新建立起来。

这也是大部分公司的选择,以内娱艺人畸形的片酬,不培养自家艺人,那纯纯是给别人打工。

第72章 金字招牌

“先说说你的想法。”徐嘉不置可否道。

“从艺校招募新人,以我们的招牌,耗费小并且合同年限长,只要捧出来一个就是赚,而且我们有自己的项目,那些角色与其让出去,倒不如留给自己人。”曾佳侃侃而谈。

“你说的这种做法,不就是华艺、糖人他们的老路子?”徐嘉反问。

“对啊,大家都这么做的。”

曾佳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之前嘉行还是工作室的时候,就是这种模式。

热芭就是那个时候被招进来的。

只不过当徐嘉入主以后,就将那波艺人给清退,只留下了热芭一个人。

现在公司规模扩大,她觉得可以重回以前的老路子了。

“那你看看,现在圈子里继续走这条路的,还有几家,就算有,现在也是在泥潭里挣扎。”徐嘉说道。

都不用举例,荣欣达,糖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更重要的是,徐嘉清楚之后内娱艺人培养就会走上一条捷径。

那就是练习生模式。

把一帮艺人丢在一档综艺上,争出个前几名来。

其实名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人气,这样哪怕落选也不影响出道。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样成批地培养,花费的力气更小。

代价无非就是其中一部分被抛弃,成为弃子。

而踩着别人上去的人,流量虚浮,追求的是趁着有人气,能捞多少是多少。

而如糖人,荣欣达一流,就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演员,盈利和名气还没这帮什么作品,什么才艺都没有的家伙强。

可以说,现在自己培养艺人,就跟四九年入国军差不多……

“那您的意思是……”

曾佳学聪明了,既然老板没答应,那就是有别的想法呗。

经过几番打脸,她早就进化了。

老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干,还省了心思。

“我们不培养,只挑现成的,不要一股脑都收什么小鲜肉小美人,各个类型的都可以,尽量让资源合理地分配出去。”

徐嘉真正想打造的是,依托于内容,做出来一个类似于tvb的娱乐帝国。

不过内地,电视台不能私人化,但是市场足够大啊。

只要他能源源不断地产出优质内容,那么多的平台,都是他的牧场。

而他要做的就是,将嘉行的口碑给立起来,建立起ip剧。

然后主角配角,自家艺人都可以消化掉。

如此一来,演员片酬无论是涨是跌,都影响不到他这里。

相反。

辛辛苦苦培养新人,更多面临的状况,反而是红了以后就对簿公堂,动不动就解约跑路。

他不反对艺人跳槽,可至少资方和劳方要形成一种平衡。

“您的意思……不就是撬嘛。”

曾佳颇有翻白眼的冲动,合着还是发扬老传统呗,“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我不是让伱撬那些已经出头的,而是那些专业能力足够,可还没红的,这样拉过来就是即战力,当不了主角,也可以演配角,再不济跑跑龙套,塞到幕后。”徐嘉无奈道。

自己不就是挖了个杨阳和胡戈嘛,怎么搞得好像自己跟曹孟德似的。

明明是人家被个人魅力所感染了。

他本人其实是拒绝的……

而且那些已经成名的艺人,可以说是各个公司争抢的对象,一个个膨胀的不像话。

基本都自立门户了,就算没有的,挖过来也不值当。

胡戈其实都算不上,毕竟在加入嘉行之前,他属于是在走下坡路,甚至不如老搭档霍华发展得好。

曾佳恍然大悟:“行,那我就明白了,纯新人不要,成名成腕的也不要,只招那些来之即用的,不过这种演员基本都是大浪淘沙筛出来的沙子,红的可能性不大。”

“不求他们红,哪有那么多主角的位置。”徐嘉说道。

许多经纪公司跟艺人闹崩,就是源于资源分配的问题。

娱乐圈金字塔模式,个个都想出头,想做那个拔尖的,但是想红除了运气外,还要有资源。

毕竟资源多了,红的机会才多。

可公司也讲究一个性价比啊,资源肯定紧着更红的先,剩下的才是底下人的。

如此一来,矛盾自然就积累了下来。

“得,照你说的这个要求,可就海了去了。”曾佳更觉得苦恼,“那评判标准呢?”

“专业能力足够,人品过关,心态安稳。”

说白了,徐嘉就是要能安安稳稳拍戏的人。

让演什么就演什么,别挑三拣四,最好是即插即用。

“我回头发出去看看。”

曾佳也只能由着徐嘉的意思,在她看来,演员不红,就没有签约的必要。

徐嘉说的即战力。

一般都是各大剧组来回串的配角,乃至于龙套。

但凡有红的可能,就不会被经纪公司放弃,说是大浪淘沙的沙子一点毛病没有。

可惜她不知道,徐嘉已经有了超越当前年代的目光,谁是沙子谁是金子,他门清!

……

《琅琊榜》一经立项。

就受到各方的关注,过亿的大制作哪怕在资本入场的时候,也很少见。

尤其是被嘉行和正午阳光挑剩下的角色,那都是香饽饽。

毕竟这两个公司,哪一个在圈内都是红的保障。

一到下午。

嘉行的长廊外就站满了人,全是来面试《琅琊榜》的。

徐嘉闲着没事也跟着进去感受一下气氛。

“年前人还这么多,都不回家的吗?”徐嘉看着门外汹涌的人潮,不禁感慨道。

“就是年前才有时间试镜,有戏没戏的,趁着这时候定下明年的档期。”侯洪亮微微一笑。

还有一点他没有说明,那就是正午阳光的牌子还是足够吸引的。

毕竟是山影的老班底。

“我看不止吧,还是你们的金字招牌够硬,进来的时候,我看到好几个熟面孔。”徐嘉笑吟吟地捧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