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硬核狠人征程 第130章

作者:使用键盘的人

作为应答,一整片拖着长长尾烟的小型多用途导弹腾空而起。这些火流星从还来不及反应的乌萨斯骑兵们头顶掠过,将那些野战炮笼罩在滚地毯般的密集爆炸中。

殉爆的弹药轰鸣不断,甚至在爆炸中飞到远处变成半空的烟花。可就在此时,树林里冲出了帝国军的又一群骑兵。帝国军的这些军官和士兵肯定目睹了他们战友的惨剧,但还是义无反顾地策马而上,冲向等待着自己的毁灭。

迫击炮火抛下已经被机枪彻底粉碎的前排骑兵,折返过来围绕敌军的新一轮冲击。但安装在重型动力装甲上的半自动迫击炮只是步兵支援武器,持续射击能力不可能与有整个炮兵班伺候的正牌重型迫击炮相比。这一轮轰击的弹幕开始稀疏起来。

所以,尽管像遇上了高压电网,又像遇上了铜墙铁壁,伤亡速度与扔进开水锅里的雪团看齐,但这个团还是有大约一个连队的骑兵穿过了炮火与机枪组成的死亡之墙。

虽然起码两个骑兵团的队伍只冲出来一百人,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扑向了守军阵地,并成功地冲到了阵地前沿的散兵坑群周围。

然后被冒出来的整合运动全甲大只佬们挡住了去路。

保民军盾卫们并没有排成盾墙——他们就根本不会在野战中携带盾牌,他们是以较密集的散兵线接敌。在弹雨洗刷后队形混乱的敌军骑兵逐渐逼近,机枪和迫击炮纷纷停火。这一个排在最后接触前用装甲步枪再度削减了敌人数量,然后纷纷抽出了刀剑。

足有普通人一人高半人宽的链锯和战剑在盾卫们手中显得比例十分正常。一手拎着重型手枪一手提着冷兵器的超低配版星际战士们与帝国军骑兵混战在一起。

短促的呐喊和惨叫在月光下回荡。被砍断驮兽腿部或被长剑从马上捅下来的帝国军骑兵们数不胜数,甚至有人被直接从马上拖下来扔飞出去。

大口径手枪近距离命中的动能足够把骑兵们连人带马打停,甚至把骑兵直接从马上掀下来;盾卫的单手刀剑几乎堪比骑兵们的短矛。而乌萨斯骑兵们惊悚地发现,以往凭借驮兽冲势可以轻松削开半边脖子的马刀,在有着微型燃气轮机供能的动力装甲面前毫无用处。

亲自赶到前沿阻滞敌军攻击的爱国者把又一个帝国军骑兵的驮兽双蹄一戟扫断。那个栽下来的骑兵头破血流,爬起来时看着这个几乎两人高的超级披甲大只佬都快尿了,直接举起双手。

爱国者只是被这个乌萨斯骑兵稍稍分散了注意力。但偏偏就是此刻,一个突然改变了方向的敌军骑兵挺着“长枪”扑来,捅在了他的肩甲上。

爆炸声震耳欲聋,爱国者只是感觉肩膀被猛推了一把。只是当硝烟散开时,他看见自己身周躺着三具支离破碎的尸体——两具人的,一具驮兽的。

**

应康曼德的要求,爱国者捎了几根缴获的爆炸骑枪过来。于是大家便开始饶有趣味地端详这些奇特的武器。

简单地说,这玩意就是在一根长杆的顶端装了个空心装药反坦克手榴弹弹头。在攻击前解除保险,然后拿着这玩意的步兵或骑兵朝着目标猛冲上去,把这玩意捅在坦克和罐头步兵们身上。

甚至,这种有保险的玩意已经是难得的高配了,所以乌萨斯骑兵们才会尝试着使用他们。由于一时间赶制不出那么多刺雷,乌萨斯军队下发的更多是简化版:一根木棍的顶端绑着个炸药包,士兵拉燃甚至点燃(连拉发引信都省了)导火索之后挑着炸药包冲过去......

即使是乌萨斯骑兵们也被这玩意雷得外焦里嫩,并把这玩意绝大部分都拿去当爆破器材,而不是当反器材武器。这些都是在作为进攻出发地的小树林里缴获的。乌萨斯骑兵们根本没有带着它们上阵。

“这真是......”整场仗里没捞到一枪的霜星缩了缩肩膀,无奈地把头上两只耳朵耷拉下来,“帝国已经窘迫到这种地步了啊。还是不太敢想象。”

塔露拉看着伤亡报告:“刚刚超过三十嘛......还是少些好。”

爱国者看着旁边机枪巢里的轻量化大口径机枪自言自语:“果真是物质的力量只能靠物质的力量去对抗。”

作为大家各自感慨的注脚,在小山丘的前方,4000匹驮兽和它们的主人,乌萨斯帝国骑兵第44师的几乎全部,倒在血迹斑斑的雪地上。他们有的被撕成了碎片,有的被践踏致伤、致死。田野里散落着一些生还的马匹,它们小跑着奔进村庄或树林。负了轻伤的骑兵试着隐蔽或踉跄逃离。

保民军盾卫与普通步兵的散兵线,踏过积雪覆盖的地面,朝着树林而去。此刻没有任何枪炮声。指战员们就这样经过了骑兵第44师的墓地。

康曼德自始至终都没有太多注意这场战斗。他只是简单地偶尔看看战况,在汇报出现什么情况时抬头。其余大多数时间,他都在注意着自己的指挥终端。

大家相互看看,最后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塔露拉身上。德拉克少女于是稍显尴尬地开口:“喂?康曼德?”

“怎么?”康曼德回过头来。

“你看什么呢?”塔露拉的口气稍显锐利。

康曼德回答:“咱们这边只是小打小闹。重点在那群打炮的混球身上。现在......倒也处理的差不多了。”

“这么快?”

**

在贺凡领命,进入坦克的同时,受他体内个人赛博系统遥控的坦克信息化作战系统已经调出了相关窗口。在他的屁股稳坐在底盘左前方的车长位置上时,车载信息系统已经调出了地图。

贺凡饶有趣味地打量着地图。上面已经描绘出了炮连的炮侦雷达侦察结果。中校正结合着地形与坐标,思考战况的具体形势。

敌方作为陆行舰艇,在火力和吨位上无疑有着压倒性优势。尽管自己这边凭借性能优势,有着足以粉碎敌人的强劲火力,但对方砸过来一堆装着炸药的大铁坨子时,自己的坦克并不那么高枕无忧。

但那不重要,这是黑夜。对贺凡来说,装甲战并不是矛与盾的简单对抗。在信息化的时代,优秀指挥员的选项实际上更多了,他可以充分利用侦察优势,长途绕行偷袭敌人后方,也可以直接躲在战场暗处,利用优势的传感器为其他部队指示目标。

总之正面对射是他最最厌恶的交战方式。

这样思考着,中校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选定了主要路线。

行动开始!

第四十二章 坦克之歌

凄厉的寒风在雪原上呼啸,十四辆“费鲁斯”坦克正在急速行驶。

贺凡正在检查自己坐车里的各种设备。在传统印象中,“坦克”是一种行驶起来时非常颠簸的交通工具。坦克兵身处狭小的炮塔内,因为地形起伏而被撞破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他以往指挥的黎曼鲁斯也的确是那样。

可“费鲁斯”战斗坦克不同。这个连队所使用的是最高配置的型号。优良的磁压悬挂系统,使得坦克在坎坷不平的原野上高速前进时,里面的坦克手却能平稳站立,并且进行较为精细的操作。开费鲁斯的坦克手几乎不需要额外缓冲防护就能参加作战。

前方有着从低矮山坡和丘陵中穿行出来的公路。这里的山其实并不是很高,当前的地形地貌数据,就已经指出了几条行动的道路。贺凡对费鲁斯这种新式坦克翻山越岭的能力心里有底——尤其是他指挥的是使用磁压悬浮悬挂的高端型号。他曾经在地形更复杂的山区演练过坦克山地机动,所以在这样不够连续的小山坡里,总有车辆可以翻越的通道。

坦克们绕着面前这座小山开了半圈,贺凡的坦克首先爬上了山坡。以往的坦克车组总是避免开上一个孤立的制高点,那样会损失坦克的视野和射界,不过技术决定战术,战术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变化。贺凡不是一个守旧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装备能做到什么,费鲁斯坦克在复杂地形下具备相当强的侦察和作战能力,完全可以充当战场上的耳目。

随着坦克车身明显前倾,这说明坦克已经骑上了山脊。贺凡一边提醒驾驶员关掉前灯,一边跳出车体,攀住头顶的坦克炮炮管站到坦克底盘前部上,举起了手持式多功能观察仪。

在他的视线聚焦处有又一道缓坡,正有一溜灯光在缓坡那端的在半空中组成氤氲的光雾,正在慢慢流动。这说明无人机的观察情报并没有错。

“各车注意,向我靠拢。”贺凡说完切换了频道,开始向上汇报,“呼叫前指,这里是坦克01,已经领先敌人陆行装甲突击艇分队控制要点。敌人就在我车位置前方1.5公里处以纵队行进。我部将立即展开攻击,以拖住敌人。”

他说完又钻进坦克里,拉下坦克工作头盔的护目镜型显示器。增强现实视野模式直接启动,让他直接“看穿”厚重的装甲,用坦克表面分布的多处各类观察设备观察战场。

敌人的位置较低,似乎在电磁炮的俯角限度之下。可这件事难不倒这辆坦克,贺凡在操纵系统上选择几下,按下右手握把上的实体按钮。随着磁压悬挂系统开始调节,车体前端开始向下压去。

高端配置型号的“费鲁斯”战斗坦克使用磁压悬挂系统,而非扭杆悬挂系统。这种悬挂可以有效调节坦克车体与地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并且整合进了坦克火控系统。车长甚至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超越炮手,使用这一功能,以获得足够的视野和射界。

与此同时,一个连队的坦克中有两个排纷纷爬上了这处土坡,像贺凡那样将坦克藏在棱线之后,只向敌人的方向露出炮管以上的小部分。剩下那个排则跟着指导员车在后方充当预备队。

在敌人装甲突击艇即将出现但还未出现的时刻,贺凡旁边的炮长正在冷静地控制这辆坦克的瞄准线。因为是乘员全部位于车体内的无人炮塔,炮长席布置也跟以往的坦克有很大的不同:光学观瞄具只剩下了最基础的设置,两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屏周围有着不少手动开关,一个球状物半陷在操作台上。

左侧的显示屏显示射击所需的各种信息,右侧的显示屏显示着瞄准画面。发射功率和炮口速度已经确定,测距仪正等待着目标出现。

炮手从显示屏上调出装填菜单,选定穿甲杆弹。触控屏幕与周围的机械按钮互为备份。所以他大多操作直接在屏幕上进行,只在最后一步顺手按下按钮。

坦克手们背后的无人炮塔里,装弹机轰隆轰隆地响起来,在“咣当”的金属碰撞声中,屏幕上出现了装填完毕的字样。待击发的指示块也从灰色变成了绿色。

与此同时,车载任务计算机也开始根据弹种,火炮角度,横风传感器数据和海拔高度等参数自动装订射表。而手动调整的选项也出现在了左手边的小显示屏上。

“炮手,放过第一辆。”贺凡说道。

炮手咧咧嘴,咬嘴唇:“不掐头去尾了?”

“从我们这个埋伏圈火力范围的最左边到右边那个拐角,里面要塞满敌人。掐头去尾交给察打一体无人机,还有什么疑问?”

“没有了。”

贺凡刚刚把这个命令传递下去,把整条双向四车道公路几乎堵满的庞大身影就出现在了远处的公路转角。

装甲突击艇大摇大摆地从公路上驶过,车灯大亮。攀附在突击艇上的乌萨斯步兵甚至用手电筒四处乱照。而且敌人也完全没有派尖兵,这辆装甲突击艇后方就是同类装备组成的行军纵队——无论是坦克连里几辆指挥车放飞的微型侦察无人机,还是头顶由后方控制组操纵的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其图像都是这样。

敌人的装甲突击艇们就这样从远到近,以相当不慢的速度驶来。贺凡冷漠地注视着头盔增强现实视野里的敌人,看着一个接一个地从右向左驶过,直到敌人的先头车即将离开自己的视野时,他才低喝一声:“开火!”

两枚轻型多用途导弹从天而降,第一枚炸开头车的顶部装甲,第二枚在头车庞大的艇体内爆炸。整艘装甲突击艇随即炸成喷发的火山,冲击波和碎片让后面那艘突击艇上的搭载步兵都血肉横飞。

贺凡的01号坦克率先开火。夜色中突然出现了一道耀眼的闪光,不巧正望向那个方位的乌萨斯舰员和舰队步兵们立刻暂时失明,因为那个巨大的球状闪光会在他们的视网膜上留下一个耀眼的光斑,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几秒内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漆黑。

清脆而高亢的炮声在山地中传出不远,就被山体反射回来,然后再次反射回去,形成好几次的叠加,久久地在耳边来回冲刷。

炮手听见贺凡在说:“我们给了敌人狠狠一击!”

这样的炮声随后被反复叠加着。

第一轮射击之后,处于伏击圈范围内的十五艘乌萨斯装甲突击艇已经有三分之一失能。人联坦克兵们两辆射击同一个的选择相当有效。实际上,一发打得够准的电磁炮弹就足够使空有庞大体型的小型陆行舰艇失能。这些玩意可远没有帝皇毒刃超重型坦克抗揍。

无人机再度扔下两枚轻型导弹,将正处在拐角处的那艘装甲突击艇击毁。这队装甲突击艇随即变成了被拦腰截断的死蛇,而这条蛇的前半截正被乱刀剁成肉泥。

人联坦克有着完善的多类复合的全天候观瞄设备,足够轻而易举地在黑夜中抓住不过二百米外的目标。而乌萨斯装甲突击艇上的艇员们则并不知道“夜视仪”这个单词怎么拼写。他们只是拼命地转动炮塔抬起火炮,但人联坦克连队的第二轮射击再度来临:

“敌人的装甲被摧毁了,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条不长的公路被熊熊燃烧的烈火充斥,爆炸和火光四处闪烁。残肢断臂混在装甲碎片中四处飞舞,地面上糊着呈放射状迸裂的血迹和碎肉。它们又在火焰中干涸烧焦。

少数几辆幸存的装甲突击艇终于瞄准了贺凡连队的大致方位,开火了。122甚至152MM的大口径炮弹呼啸而出。几发落在了山坡上,落点离人联坦克最近也有七米;更多的炮弹掠过坦克头顶,在远方变成昂贵的烟花。

只露出炮管和炮塔顶部观瞄设备的费鲁斯战斗坦克们发起第三轮射击:“打得好,打得漂亮!”

整条道路都被火焰和爆炸覆盖。装甲突击艇被击中后冒出的浓烟几乎遮盖住整条公路的上空。动作麻利,在接火之初就跳车,又足够幸运,在炮火和爆炸中存货的乌萨斯步兵已经开始逃命;少数幸存的突击艇乘员也踉踉跄跄爬出已经扭曲变形还在燃烧的座驾,抛下在焚尸炉里燃烧的战友遗体,四散逃亡。

贺凡冷漠地看着下方的公路,黑烟像一层轻纱似得,笼罩在被击毁的陆行装甲突击艇残骸上;半透明的暗红色火焰围绕着公路,让那些一动不动的残骸和尸体像是在水中一样光影波动。他简短地下令:“撤吧。”

“连长,那边还有一堆敌人呢——”

贺凡沉痛地回答:“空军来收人头了。”

“卧槽!”

**

人类军队的坦克兵们对各种敌人都印象深刻。从堕落同族到外星异形,除去了那些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存在,大多都有等同坦克部队的存在。

大家对混沌地狱兽的坚固、钛帝国悬浮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灵族载具的敏捷和脆弱等津津乐道。但是如果提起自己的战友,人联大军团陆战队航空兵时,大家的态度都是——

“那群混球只会把一切都炸个稀巴烂!”

军兵种之间出于荣誉感的相互吐槽和调侃其实没什么。但是,当面对那些机动、火力、防御甚至信息化水平大大强于自己的敌人载具时,通常都是伟大的人联飞行员们呼啸而来,用猛烈的射击和轰炸把异端和异形的破烂玩意炸成碎片。虽说战术飞机反载具一直是个复杂的课题,但挨炸的倒霉蛋肯定不会认为人联飞机们效率低下。

而在这里,异宇宙的一颗类地行星的战场上,人联航空兵也在一如既往地舔地。

夜间的乌萨斯北方荒原之上,两架巨大的“侧卫”空天两用重型战斗机携带着弹药和瞄准吊舱,以小角度下滑进入了投弹航线。随着自己越来越接近敌人,电子威胁分析系统却始终没有给出警报,看来敌人没有任何远程雷达设备的情报是准确的。

“一百秒后飞临轰炸区域,没有发现任何威胁。”长机后座武控员说道。

长机飞行员回答:“打开瞄准吊舱电源。”

“明白。”

这架双座重型飞机的武控员在面前的控制界面上操作,调整机腹下的瞄准吊舱,他需要用宽视场的夜视视野找到目标,并提供初步瞄准。

两架“侧卫”已经穿越了最后一个路径点,下滑到并保持在2000米高度。这是投掷集束炸弹的标准高度,过高会让子弹药分布过于稀疏,过低又会减小散布面积。

后座的武控员已经从放大倍数可达二十的吊舱里看见了敌人,那是一堆堵在路上忙着调头的大型载具,前面已经被陆军的伏击打开了锅。他将瞄准吊舱的十字线向后收缩一些,以免误伤正在撤离的友军单位,然后打开武器控制界面,解除弹药保险,设置投弹次序和炸弹空爆解体延时。

武控员告知前座飞行员:“自动投弹程序就绪,请保持平飞。当前航速幺两洞,预计投弹倒计时15秒。”

“明白,投弹。”

飞行员控制飞机进入自动平飞模式,避免飞机机动降低轰炸精度。于是武控员扣下扳机,为计算机赋予投弹权限,接下来的攻击将由火控系统自行完成。

随着HUD上的投弹倒计时渐渐归零,机身一轻。两架战斗机拉升回转,四枚一吨重的反装甲集束炸弹被以水平投掷的方式扔向战场,数秒后定时引信起爆,子战斗部在半空中形成了一道密集均匀的钢雨,准确地笼罩住了负责向塔钦斯卡娅机场突击的装甲突击艇的纵队后半截。

贺凡站在坦克旁的一处小土包上,铁青着脸看远方公路卷地毯式的爆炸。然后他转过身来,利索地爬上坦克:“走吧。”

“去找剩下那些炮击过机场的陆行驱护舰麻烦?”

“去了也是捡漏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