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老爹嬴政,赐婚少司命 第59章

作者:一夜听风说

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仪容,确保不会有失礼之后。

走了出去。

在侍从的引领之下,向前厅走去。

此时扶澈站在前厅之中,看着天上的星星。

夜风从大门吹进,带着三分凉意。

“公子到来,有失远迎,请恕李斯不敬之罪。”

身后脚步声传来,相比于脚步更先传来的是李斯那很有磁性的声音。

扶澈穿过神。

李斯也已经到来,当先就对扶澈行礼。

“相国大人莫要多礼。”

扶澈微微一笑:“多日不见相国大人一路舟车劳顿,可这气色倒是极好。”

“臣年轻时,曾经多次出使列国,如今我大秦驰道四通八达,路况已经好了许多,一路上畅通无阻,少了许多折腾,这气色便也好了一些。”

李斯笑道:“不知公子来访,可为何事。”

扶澈微微一笑:“早就听闻相国大人学识渊博,当年的《谏逐客书》一举化解我大秦宗室与外客之间的矛盾,至今依旧被父皇常挂口中。”

“都是一些当年旧事,不足提不足提。”

李斯深色轻松:“当年陛下意气风发,老臣正年富力强,遥想当年大秦如旭日初升,武有王翦、杨端和李信等人,谋有王绾,尉缭与老臣等,如今想想以有近二十年光景,很多人都以不在了。”

扶澈看着李斯:“老师常说,相国大人乃治世之大才,扶澈今有一问不知相国大人可能解惑一二。”

李斯看着扶澈:“解惑不敢当,有何问题公子请讲。”

扶澈略微沉吟随后说道:“很简单,相国以为当今天下当如何使我帝国四海生平,百姓安居乐业?”

李斯一怔,眉头微皱。

但掩饰的极好。

“斯以为,人性本恶,故以法治,行而有法,乱而有治,罪者以刑,长此以往四海生平天下安歇。”

片刻之后,李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扶澈看着李斯,对方目光炯炯:“可若法是重法、刑是酷刑,再以苛政当道,长此以往可不官逼民反?”

李斯沉默。

却并非没有反驳之言,实在是看出此次扶澈前来并非是为了求教。

“十三公子此番前来,似乎并非只为讨教。”

李斯说出自己的疑问。

“扶澈自幼有幸为父皇亲自教导,常听父皇说起相国,常言为大秦股肱之臣,扫灭六国相国之功不下于武成侯王翦,只是如今……”

扶澈微微一笑,一番话并没有说完,但李斯是个聪明人

李斯的额头却是已经出了一层汗水。

“公子此言……”

李斯想要说话,却又不知该说什么。

“桑海之行结束之后,相国大人可到章台宫单独面见父皇,你们君臣二十余载,有些不方便对扶澈讲的,或许父皇是一个更好的听众。”

扶澈对李斯说道:“相邦,扶澈言尽于此,还请好自斟酌。”

李斯久久没有说话。

一直到扶澈向外走去。

李斯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臣李斯,恭送公子。”

李斯沉声道:“谢,公子。”

扶澈没有回头,一路离开。

当扶澈的身影小时。

李斯站在厅中再次陷入沉思。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刚才扶澈的最后一番话,扶澈并未称呼李斯为相国,而是相邦。

“相邦……”

李斯反复品味这个词的背后含义。

这究竟是咸阳那位皇帝的意思,亦或仅仅只是这位公子对自己的警告。

……

扶澈走出李斯的住处。

马车已经在外面等候。

刚才与李斯的一番话并非是扶澈的一番虚情假意。

从小扶澈受教于嬴政膝下,并且得国尉尉缭教导,无论是自家老爹,还是那个兵法韬略冠绝天下的老不死,都曾经说过,李斯此人有大才,秦有李斯乃天之幸。

但李斯在性格上却过于在乎自我得失。

有朝一日或许会酿成大祸。

扶澈承认自己不喜欢李斯,毕竟有着后人的视角,对于这样一个矫诏篡位的人,自然没有半点好感。

可如今毕竟自家老爹还能撑个三年五载,李斯尚且还没有酿成大错。

对于这个人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

想要对付帝国内部的敌人,分化瓦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毕竟李斯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他自己。

而是代表了曾经秦国上层中的外客文官集团。

只要李斯不跳反,很多事情便好解决。

不过想让李斯不跳反。

哪有那么容易。

第53章 黑剑士胜七:“看到我身上的刺字了吗?”

对于李斯这个人。

扶澈虽然不喜欢,可也明白这个人在帝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于在历史上,都是法家学说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另外一个便是韩非。

只不过后者死的早。

而且死的蹊跷。

要是真的能被自家老爹所用,成就断然不会在李斯之下。

所以韩非这个人的死,在扶澈看来,这背后肯定是有着什么秘密的。

可更令他好奇的是。

身为儒家大儒的荀子,怎么自己两个学生行的都是法家学说。

反倒是儒家的那一套丢的干干净净。

也不知道这要是被当年,三千猛士行天下的孔夫子知道了,会作何感想。

“儒家……”

站在高楼之上,扶澈能清楚的看到海上明月照映之下的那一片建筑群。

小圣贤庄。

亦或者说稷下学宫。

天下儒生的圣地,也是齐国的圣地。

在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前,儒家就在民间和士大夫中具备极高的影响力。

相比于颇有些理想主义色彩的墨家和无为而治的道家来说。

儒家所遵循的礼仪教化,在扶澈看来或许更加具备执行的可能性,只是相比于法家的严刑峻法来说,可能见效的速度不够快。

但是从长远来看,儒家的那一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是可行的。

是以,在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的近千年时间中,都是儒法并行,儒皮法骨。

只不过在唐朝之后,儒家君子六艺之中,御与射这两样行军打仗的东西丢了之后,只剩下了一些争权夺利的技能。

儒家的历史便要分成两段来写。

前半部分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而后半部分,便都是许仙宁采臣之流,纯剩下嘴皮子功夫。

满嘴之乎者也,大道理一大堆,却少有能安邦定国之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

而自己大哥扶苏的问题嘛,似乎有些时候太看中儒家那一套礼仪教化了。

……

风吹在扶澈的身上。

也不知道怎么的他就喜欢站在高处吹风。

带着寒意的风往往能让人的头脑恢复清醒,也能让人想起,被忽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