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怜君不得意
天柱峰银装素裹,玉树琼花在冰雪映衬下熠熠生辉,整座山峰被雾凇装点得如同水晶般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的冰冷寒意又浓重了几分。
细小雪花在寒风中翩翩而舞,反倒是又烧旺了游客的观赏热情。
山洞深处,阴冷湿气弥漫,洞壁上覆盖着一层层湿润的青苔,滴水声不时从洞顶滑落,打破了洞内的寂静。
洞窟高台,一位老者盘坐于其上,身影隐没在阴影之中。
他眉头微蹙,满是岁月沧桑的面容表情不定,但始终对周围的骚扰毫无察觉。
王也急匆匆地闯入山洞,目光迅速扫过洞内的一切,最终落在了跪地的卢爷身上。
卢爷此刻神情恍惚,口中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和困惑:“为什么扩大不了,为什么没法继续扩大了?”
武当掌门周蒙百感交集,缓缓开口道:“因为这才是真实的你,师兄啊,你根本就掌握不了风后奇门。”
“你,被风后奇门掌握了。现在,你已经回来了。”
“啊···你骗我,你要如何跟我保证,这里就是真实的世界?”卢爷那嘶哑声音中充满了质疑与不安,瞳孔视线诡异的上下游移,流露出迷茫无措。
周蒙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我无法保证这里就是真实的世界,但我可以保证,这里是原来那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卢爷大气粗喘,缓缓向前爬动。
“你真的是小蒙?”
“回来了,我回来了···”他低声呢喃,神情恍惚,“几十年的光阴,放弃了一切,最终不过得到的是虚无幻影···”
“哈哈哈···终于回来了···”
笑声中尽是自嘲的凄凉与不甘。
周蒙心中五味杂陈,沉默了片刻,才淡淡开口道:“师兄···风后奇门传下来了。”
卢爷微微抬头,面部抽动了一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是···是你吗?”
“是一个小辈。”周蒙的目光掠过洞口,看到王也朝这边走来。
卢爷也随着视线看向王也,瞬间明白了什么,艰难地说道:“这样啊···原来是这样。好孩子,过来···让我看一看···”
说完,他将枯枝般的手缓慢地举起,艰难地朝前伸去,视线中只留下了王也匆匆跑来的画面。
未等王也靠近,卢爷意识渐渐模糊,双眼中的光芒逐渐黯淡,他的视野中,天地只余下两条黑线。
等他缓缓闭上了眼睛,两条黑线闭合了,周围是乌黑一片,他随后便重重栽倒过去,没有了半点生机。
“又走一位,昔日三位同门就只剩下···”周蒙背手于后,凝视石台上盘坐的老者,晦暗阴湿的洞窟只余下沉重的一声叹息。
差人来处理卢爷的后事之后,下山途中,周蒙对王也问道:“怎么突然跑这里来了,这个点你不该守着炉子睡大觉,偷懒摸鱼吗?”
王也尴尬摸摸后脑,“太师爷您哪的话,我这几天有好好用功了。今日上山是因为朋友来了,他于王家有恩,入山中有事,我就想着来请示一下太师爷。”
周蒙眼前有雪花凌乱落下,寒风骤起,迷乱了视线。
“是最近圈子里声名鹊起的那一位?”
王也点点头。
“他入山中作甚?”周蒙问道,这风后图藏于武当的事情,异人界少有人知,该不会有人特地冲着风后图而来。
“说是要寻一个大灵,和龟有关。”王也如实道来。
“呵呵呵,真把武当山当做是玄武的栖息之所了。”周蒙笑道,“小王也,你怎么看这位朋友?”
“诶?这个嘛···”王也苦笑着思索了一会儿,“虽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过是短短数日,但还算是对我胃口。”
身为中海集团王卫国的三子,王也打小就见惯了那些为了巴结王家而无所不用其极的阿谀奉承之辈,在识人上,他还算通透,总得来讲,颜欢给他的感觉就只有两个字——不争。
相处下来,唯一令王也感到不适的地方,便是颜欢不经意间散发的与环境的脱节感。
“脱节?”周蒙好奇问道。
“也不知该如何形容,就是有种他并非此界人的感觉。”
“那就是超脱了?小小年纪有此悟性也算是难能可贵。”周蒙略为赞许的点点头,“山中有丧,我就不去招待了,小王也你带他四处瞧一瞧吧。”
“至于那洞窟,想去也可。”
王也一愣,“太师爷您许了?”
“你既然信得过他的品性,又何必担心这武当山的秘辛流传出去呢?”周蒙反问道。
王也拱手作揖,郑重拜道,“谢过太师爷了!”
“哎!不对啊!我让他在原地候着的,这家伙跑哪里去了?”王也突然想起,这一路上没见到颜欢的身影,“那太师爷,我处理完这事,就下山去帮忙。”
说完,王也原路返回,朝半山腰跑去。
行至洞口前,林间枝杈落下厚厚的一层雪,沙沙作响。
王也循声望去,见颜欢从枝头跳下,来到了自己面前。
“跑哪去了?”
“都说武当山有金猴跃涧的奇景,便去观赏了一番。”颜欢回道。
“呵!你倒是好雅兴。那走吧,太师爷许了,你不是对那山洞感兴趣嘛?”
颜欢歪斜头脑一撇,朝阴森晦暗的洞窟中望了一眼,那模糊不清的异样气息从中隐隐飘来,同时携带一股阴湿潮臭。
在王也带领下,颜欢入了洞中,这洞口狭窄,刚好供一个人穿行而过,等进去了里面,中央空地反倒是宽敞了起来。
甲申之乱,周圣将风后图带回武当,洪、方、卢三位武当老前辈,一入迷局,就在此荒废了数十年的光阴。
“这里不像是能藏灵的地儿啊。”王也扫视一周,当初被洪音逼着学风后奇门,他可在这洞中吃了不少的苦头,要真有东西,修习奇门显像心法的时候,早就该瞧出来了。
颜欢目视四周,视线甚至没有在高台盘坐的老者上停留,他望向湿滑冰凉的石壁,将指尖抵了上去。
“就在这里,一直以来被你们武当派忽视的东西。”
看了一会儿,颜欢突然间眉头紧蹙,转身朝那位深陷内景的老前辈望去,“说来真是讽刺。”
“你这当巫士的,怎么说话也像术士一样弯弯绕绕了?”王也耸耸肩,瞪大了眼朝石壁望去,“这都有啥啊,啥都瞧不见啊!”
颜欢抬手一挥,拂去了石壁上遮掩的朦胧雾气。
“现在看看。”
王也朝旁边看了眼,想着颜欢不通奇门,便将显像心法用了出来,那雕刻于石壁的字迹缓缓浮现。
“这是!?”王也难以置信地摇摇头,“老天爷是在捉弄这三位前辈吗?”
第249章 三丰真人遗藏,玄武现身
“是三丰祖师的《无根树》啊!”王也叹道。
浮现在他面前的石刻字迹,是为: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说的是世人想要修得真身“羽化登仙”,就得先“澄怀味象”,摒弃世俗杂念。
而在颜欢面前的,则是那句““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雌鸡卵,怎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这句说的是修身之道,要阴阳调和,阴而不阳或阳而不阴,不仅无益于自身,还会伤于性命,使得炁息枯竭。
分布洞中石壁三方,各自是八块石板字刻,1270余字字字珠玑,是武当派门人倒背如流的三丰真人修炼秘诀,《无根树》。
三丰真人眼中的修行,即是通过调理内外,去伪存真,实现人道合一、阴阳协调,将人身这株“无根树”变得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除了这《无根树》外,石刻中也记载了大量修行心得,这些碑文字刻,哪怕不是武当弟子,也该知晓一个重量——这很可能是仙人遗藏。
“王道长,你现在心中作何感想啊?”颜欢抬头凝视刻文,开口问道。
“三位长辈失其本,失其根,就在这三丰祖师的教诲之下···”王也悲叹一声。
三丰祖师有言,“人心即神,神即心”,若想成仙,不如“虚心”“无我”,自教其心、自救其心。
可三位老前辈为了“风后奇门”这一术法深陷内景之中而无法自拔,而且就在这雕刻有祖师遗训的石刻之前,这何其令人唏嘘。
颜欢又开口问道,“老王,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这些传说中已经超凡入圣、羽化登仙的前辈,其所留遗藏,是不是已经点明了通天之路?”
“而难的,只是将其践行下去。”
毕竟道理这种东西,人说起来都能侃侃而谈,可真要做下去,世间就没几个人能做到了。
王也一言不发,只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颜欢审视字刻,喃喃道,“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阴阳之正气。顾长生久视之术,成超凡入圣之功。”
这就是三丰真人,三教宗师,三教真宰,救难天尊邋遢静光佛,忠孝神仙,清虚元妙真君···
颜欢继续看下去,这三丰真人的内丹功法同样是主张性命双修,但又以性功为重,讲究先性后命。
他将修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炼己,集中意念,排除杂念,“涤除玄览”。
炼己筑基之后,便进入第二阶段——入世。
将修己与济世度人结合,积功行善,所谓“不有丰功伟行,其何以服鬼神也?”
同时这也正应了《太上感应篇》中的那句,“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三丰真人认为,处事为人以尽人道,先全人道,而后才能成仙道,而到了第三阶段,便是出世(即无为),“隐显立功著化迹”。
在第二阶段的入世修行中,如果慈悲为怀,忠孝诚信,则仙道指日而待,修真证仙后便是出世阶段,“尘中积行三千满,白日飞升朝玉京”。
“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从无为到有为再到无为,从炼己到入世再到出世,这就是三丰真人所谋求的大道通途,表面看似乎是一种简单循环,实质上却是修行后的心性超越,境界大提升。
颜欢埋头思索片刻,又对王也笑道,“老王啊,你快成了啊。”
“嘿!”王也摆了一副死鱼眼,苦笑道,“别人参悟都是修己,你颜大师看个石刻,咋还替我这一小道士悟透了?”
“我成了,我往哪成啊?今早上修习的早课我还没记住呢!”
“假以时日,当成大道。”颜欢回道。
王也摇摇头,“不对劲,不对劲哈!你小子不是那种会阿谀奉承的人,给我说实话,老颜你是不是看上我身上的什么东西了?”
“刚还和我太师爷说你不争的,结果发现你小子争的全是别人的不争之物啊。”
“贫道两袖清风,可真没藏着什么。”
颜欢无奈耸肩,“可得了吧,一个大活人,我还能将你的魂给拘来炼制了?”
王也如此说,当是自谦了,无论是王也,还是张楚岚,张灵玉,诸葛青,这都是日后异人界可以独挑大梁的人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王也大气,至情至性,不计较未来、不计较过去、不计较人心。
上一篇: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
下一篇:同时穿越万界,成神全靠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