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范府大宗师 第391章

作者:我的马甲有亿点多

  就像是历史上的那位十全老人。

  他虽然退位了,当了太上皇,但一直牢牢把控着朝政。

  甚至连居住的宫殿都没有搬,依旧占据着之前皇帝居住的寝宫。

  另外一种,就是乖乖颐养天年,什么都不管。

  比如说被唐太宗逼迫,当了太上皇的那位。

  从这两位来看,范建无疑更接近于后者。

  尽管他没有当过皇帝,但整个的历程是差不多的。

  可范斌跟范闲考虑到,他们老爹实际上还很年轻,正是打拼事业的时候。

  虽然他现在已经退位了,但依然让他监管着儋州,训练着虎卫。

  甚至就连内库的一些事情,也都让他来处理。

  他现在比当户部尚书的时候还要忙碌。

  没办法,谁让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属于工作狂呢。

  能够分出去的责任,同时那个人又让他们信任。

  人选太少了。

  尤其现在还是初期,变革不断,麻烦事多的很。

  范斌也就只能找老爹帮忙。

  即使是到了现在,华夏帝国成立已经有几个月了。

  他们手上的事情,还跟一团乱麻相似。

  林若甫在这个时候,想要一统天下。

  范闲都不敢想象,到时候会引来多少麻烦事?

  这一点,他老丈人不懂吗?

  以范闲对自家老丈人的了解,他这位老丈人必然洞若观火。

  早已经把这里面所有的弯弯绕,都给了解的一清二楚。

  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那就说明,老丈人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

  北齐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范斌之前也曾经跟他探讨过,当时范闲的心里,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主意。

  之前他们已经用过一次神庙显灵了。

  而且这一件事情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百分之九十,只剩下最后的百分之十,他们总不能把所有的期望,全都强加在神庙的身上。

  事情终归还是要自己解决的。

  范斌作为帝王,面对眼前一帮阁臣,他心中也有些为难。

  他知道眼前这几位,并没有太多私心,是在一心为公。

  最起码他们在华夏帝国这件事情上,是一腔忠勇。

  反而是范斌自己。

  让他主动放弃华夏帝国的主导,完全按照北齐那一套来。

  他是不愿意的。

  但让他强逼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范斌心中也为难。

  他居高临下的打量着几位重臣。

  这个时候的范斌,心中突然升起了一股明悟。

  很多事情,范斌之前想不通。

  对于一个实力超然物外的大宗师而言,为什么还会对皇权那么迷恋?

  就比如说之前的庆帝。

  站在范斌自己的立场上,他始终坚持认为,大宗师这个身份要比皇帝有意思。

  同时也更加露脸。

  真实的情况好像也的确如此,大宗师的地位隐隐是凌驾在帝国之上的。

  原本庆帝都已经给范若若赐婚,这件事在任何人看来都难以更改。

  毕竟君无戏言。

  但就因为大宗师苦荷的一封信,他要收范若若为亲传弟子。

  庆帝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他之前的测婚不做数。

  把一位帝王的面子,按在地上磨擦。

  庆帝隐藏了那么久,一直都没有暴露。

  你可以说他心思深沉,你可以说他算计天下。

  但一个人如果真心喜欢武道,就像范斌一样。

  他又怎么能忍得住,那么多年不在人前练习,不与人切磋?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一直到现在,范斌自己也坐在地王的位置上。

  他突然有一瞬间明白,为什么庆帝喜欢当皇帝了?

  哪怕是他身为大宗师都不能免俗。

  帝王的高高在上,跟任何人都不同。就算是大宗师,也没有帝王的那种威严。

  就像现在。

  明明范斌自己都没想好,他要怎么跟战豆豆交涉?

  但他却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几位爱卿,可是有什么对策,尽管畅所欲言。”

  身为一国帝王,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甚至有些想法,他都不必自己想出来。

  自然就会有人给他排忧解难。

  那怕林若甫这样的宰相都不例外。

  他们在这个时候主动上门,显然就已经想好了,需要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

  而且他们肯定是权衡好了各方利益,才会提出建议。

  毕竟战豆豆是范斌的老婆,范若谷是范斌的儿子。

  不仅仅是在北齐,就算是在他们华夏帝国,这样的身份也是足以横着走的。

  真要是他们提出来的建议,在无意之中得罪了这两位。

  他们的下场,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陛下,我等商量了一下,这国号只能延用华夏。两国合并,哪怕有神庙神迹当前,仇恨积累也太深。不管是沿用之前两个国号的哪一个,都无法让另外一个国度的子民认可。”

  听到自家老丈人的分析,范闲联联点头。

  不愧是他范闲的岳父大人,果然老谋深算的很。

  他已经把这所有一切,通通都给考虑进去了。

  说完这些,林若甫刻意停顿了一下。

  作为一路青云直上的宰相,而且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晋级的宰相。

  林若甫在察言观色的能力上,堪称一绝。

  他看两兄弟无人开口。

  范斌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范闲则一脸钦佩。

  想要解决两国纷争,让他们归于一统。

  有些事情,是必然要解决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

  首先第一个,就是这个帝国的名字。

  是用华夏还是大庆,又或者是重新取一个。

  不管是哪种选择,都会引来各种波折。

  站在他们两兄弟的立场上,他们无疑是更倾向于华夏的。

  这个时代的人,或许早已经忘记了华夏的存在。。

  但只要他们两个还活着,他们绝不允许这个国号断档。

  沿用这个国号,两兄弟是有默契的。

  但如何说服战豆豆,却是他们都不擅长摆平的。

  林若甫给出来的这个解释极为恰当。

  想来就算北齐的女帝听了,也挑不出什么错处。

  除了国号之外,剩下的两个就是地盘和人员。

  原本这两个国家,分别是两个帝国。

  他们各自治理自然没问题。

  但如今两国合并,天下一统,四海归心。

  这京都的选择,就变得不那么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