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但毕竟术业有专攻。
总不能军队过来的文件,书记处都要一一讨论,然后再给出批示,这就失去了集体领导之下的分工制度的优势。有谭正这名书记处书记,军队的很多文件,谭正就可以处理。
处理完了之后,在书记处会议上通报一下就可以。
书记处改组之后,魏红军是第一书记,邓希贤为第二书记。魏红军全面负责书记处工作,邓希贤同志配合魏红军处理书记处日常工作。
之后就是九大的安排。
八届五中会议上,中央委员会任命修养同志、陈运、聂帅、魏红军、邓希贤五个人负责九大的筹备工作。虽然说是五个人负责,但因为魏红军和邓希贤分别是书记处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邓希贤还是中央秘书长,所以九大的筹备工作主要就是魏红军和邓希贤两个人负责。
九大筹备委员会重点要处理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四项工作。
分别是政治报告、党章修改、安排九大日程、大会选举。
政治报告就是九大的总章程。
九大的政治报告,主席一直在修修改改。八届五中会议上,正式确定九大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名单。九大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由主席、修养同志、陈运、魏红军、邓希贤、王家祥、胡巧木、陈波达7人组成。
因为主席准备的政治报告,里面包含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矛盾的分析,社会主义阶段论,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其他还有很多内容。
修养同志是多年的党务领导人,党的九大政治报告肯定是绕不过他。其他陈运、魏红军、邓希贤,都是实质性的参与政治报告的。
其他几个人都是笔杆子。
然后是党章修改。
随着新中国政权越发的稳定,特别是发生了高刚事件之后,中央越发重视民主集中制,同时防范权力很大的干部出现。所以包括政治局、中央委员都要扩大人数。
特别是政治局。
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有十七个人组成。但这十七个人当中,总司令、董毕五、林波曲今年都七十岁,林帅、罗帅都身体很差。特别是林帅,新中国成立之后参加的政治局会议都能数得过来。他常年在大连、青岛、杭州等地休养。
再说这一次高刚问题,林帅虽然“置身事外”。
但中央干部都知道,高刚南下的时候在杭州和林帅秘密交谈好几次。高刚敢于对修养同志和总理开火,在军方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林帅。
只不过要是牵扯林帅动静太大。
所以中央才睁一眼闭一眼。但毕竟他们有过密切的来往。现在高刚出事,不管是中央某些领导,还是林帅本人,短时间之内彼此都不想见面。未来几年林帅依旧会是这种休养状态。
政治局扩军,增加一些年富力强的干部是必须的事情。
还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目前党政军各部门当中资历深、级别高的干部很多。但因为前面的干部不挪位置,所以他们也只能是原地踏步。而且原地踏步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已经很长时间。
但这就是目前的现实情况。
上面干部太多,而且年轻力壮的干部也多。很多干部要在原来的位置上十几年时间。既然在职位上无法调整,那么增加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名额,也是一个安抚的好办法。
而且中央还要设立一些新的部门。
这就需要修改党章。
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由魏红军、邓希贤、陈谈秋、习中迅、赵震生、宋人穷、杨上昆、谭振林、胡巧木9人组成。
这就是中央委员会为什么任命邓希贤担任中央秘书长的原因。
九大的工作很琐碎。
魏红军作为实质性的九大筹备工作负责人,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需要一个能够配合魏红军工作,而且能力出色、工作扎实、有足够级别的干部。在目前的中央来说,邓希贤是最符合这个条件的干部。
安排九大日程,就是要详细规定九大每天的讨论议程。
时间必须要安排好。
因为九大很多报告,不是在大会上直接投票决定。而是很多九大议程,要事先给九大代表发放。然后让他们按照他们所在的组进行讨论,最后拿出一份大家都同意的意见出来。在九大会议上,需要代表他们的组发言。
因为这种全国代表大会,不可能每个人都上去表达意见,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代表们有意见,都是在他们的小组讨论的时候发表。
所以这个时间一定要安排妥当。
小组讨论的时间要有多少,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只有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大会议程才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就是大会选举的问题。
这个分为两部分。一个就是九大代表的问题。这需要魏红军和其他筹备九大的干部主持制定“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然后交给政治局审核。
政治局通过之后,魏红军还要和省、市、自治区党委的领导开会,传达“选举办法”。各省市自治区,根据“九大代表选举办法”,给中央上报“九大代表候选人”名单。
这份“九大候选人”名单,不会直接报到政治局。先是需要魏红军组织一些干部对这份候选人名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才能够从候选人变成正式的九大代表。如果审核不通过,就需要下面增补其他人作为代表。
另外一个就是,九大上要选举新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成立新的中央委员会。但全国六百万党员,总不能让大家随便选。所以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选举,都是先从各省市自治区,还有军队,中央各部委上报名单。
这份名单数量会很庞大。
是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数量的好几倍。
然后需要专门委员会审核这份名单。以现在九大筹备工作来说,只要政治局成立专门审核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候选人名单,那么很大可能就是魏红军和邓希贤负责。
这些名单当中,有一些不符合要求,历史问题没有解决的候选人就会被筛选掉。
剩下的名单就会进入候选人名单。
最后在九大上投票选举。选上的就是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组成新的中央委员会。
当然这是九大筹备委员会最重要的四项工作。除了这四项工作之外,筹备委员会还要做的工作很多。一些领导人要在九大上发言,不是政治局委员这个级别。
政治局委员这个级别的干部要发言,是政治局直接审核。九大筹备委员会这边审核的师,一些地方领导人、军队领导人他们想要在九大发言。
这就需要得到筹备委员会的批准。因为筹备委员会制定会议日程的时候,是需要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毕竟这些干部发言,有的一发言就是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
怎么可能随便让你发言。
同时他们的发言稿,也需要九大筹备委员会这边审核。不是说你想在九大上说什么,就能够随便说的。不要说是他们,就是主席的发言稿,那也需要政治局审核之后,才能够在大会上报告。
这些都是九大筹备委员会的工作。
除了主席在八届五中会议上的报告之外,修养同志、总理、陈运他们都做了报告。不过都只是工作报告,相比起高刚事件和中共九大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
1956年3月26日,八届五中会议完美闭幕。
985 安抚高刚
八届五中会议结束之后,魏红军还没有开始履职,职主席就给了魏红军第一个任务。
魏红军第一个任务就是和高刚谈话。
让他不要作妖。
老老实实接受中央委员会的安排。
主席委托魏红军、邓希贤、李福春三个人和高刚谈话。中央虽然处罚了高刚,但对于这名前政治局常委还是很重视,就怕他再闹事。主席对于高刚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因为高刚的鲁莽选择,完全打破了主席对于中央原来的布局。要不是魏红军有能力顶住了高刚留下的位置,整个中央布局都会出现混乱。
“恨铁不成钢”的前提是,主席之前是真的很重视高刚。要不然也不至于让一个政治局常委,两个政治局委员出马。
至于饶书石,主席的重视程度就差了很多。
该干嘛干嘛。
根本没有派人去安抚之类的。在主席心目当中,高刚和饶书石完全不是一个份量的干部。可以说高刚和饶书石别看都是同一时间来到了中央,但在中央的影响力和人脉,饶书石比高刚差远了。
就连曾经一起共事过的陈帅、邓志辉、谭振林、张丁程、曾善等人在中央都跟饶书石没什么来往。饶书石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再说他也不想待在北京。所以八届五中会议结束之后,就已经收拾东西,利索的去了武汉。
“怎么?催我滚蛋?”
高刚见到魏红军他们之后,很不客气的说话。
尘埃落定。
高刚有些破罐子破摔。
虽然没有跟历史上一样选择自杀,但他现在也是处于有些迷茫状态。而且高刚看到魏红军和邓希贤,心中的憋闷就更厉害。1948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三个人都是地方中央局一把手,而且都是年富力强的年龄,都是党内第二梯队的佼佼者。其中高刚自己一马当先,领先魏红军和邓希贤一个身位,毕竟是七大的政治局委员。
后来也是最早进入政治局常委。
但现在情况倒过来。
魏红军和邓希贤两个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走。特别是这一次八届五中会议上,两个人地位上升最为明显。两个人成为了九大主要筹备人员。
这种大型会议的筹备人员权力很大,不是党内重要领导,是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
所以高刚看到魏红军和邓希贤,脸色很不好看。
不过魏红军不在意。高刚之前一直是走顺路,现在这种状态也是正常的。所以魏红军直接坐下来,道:“高刚同志,我国的工业建设不会一直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包括经济建设也不会只关注这些省份。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能让各省、各地区之间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等中国工业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往中部省份、西部省份增加投资。发展这些地区的交通建设、工业建设是必须的事情。”
魏红军自顾自暇的说话。
因为魏红军知道,现在的高刚丢失的是心气。
他觉得自己被中央抛弃。
所以魏红军此次过来,就是为了给他打气的。主席也是这样的意思。高刚在八届五中会议的时候,给主席写了检讨书,同时表达了想要见主席一面。但主席没有同意。
主席不同意,倒不是说完全厌弃了高刚。
而是现在这个敏感时刻,主席不想给外人一个错误的信号。特别是八届五中会议刚刚通过了“党内团结”的报告,主席更不能带头破坏。
要是这个时候主席见了高刚,给了外界一个不好的信号。到时候主席和修养同志、总理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微妙。中央领导之间发生一些嫌隙,还怎么教育全党“党内团结”。
所以主席拒绝和高刚见面。
但主席这种态度,对于高刚的打击就更加厉害。中央红军来到陕北,高刚第一次见到主席开始,这二十来年高刚都是深受主席的信任和重用。所以高刚对于主席是有很特殊的感情的。可是现在这个情况高刚认为自己不仅被党内领导厌弃,也被主席抛弃。
主席也担心高刚的精神状态,所以才派魏红军他们过来看看。同时让魏红军他们安抚一下高刚,好让高刚老老实实接受中央的安排,去安下心好好地工作。
但魏红军知道,现在的高刚不需要安抚。
你要是越安抚,或者说越是安慰他,他越是会觉得魏红军他们是过来嘲笑他的。对于自尊心强大的高刚来说,反而是无法接受这种“嘲笑”。到时候自尊心强大,同时心理脆弱的高刚,不知道会怎么选择。
现在高刚事件已经尘埃落定,魏红军也不希望出现其他波折。
所以魏红军直接大大咧咧的开始说工作。
魏红军要让高刚知道,他现在虽然看起来“发配”,但他的工作很重要。未来必然还有重新出山的机会。邓希贤听魏红军开口,就已经大致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所以也是附和道:“对。二五计划结束之后,我国就拥有大致上完整的工业基础。从三五计划开始,就应该考虑一些工业项目放在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让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也拥有工业项目。其实二五计划当中就有这方面的计划,只不过规模很小,只是抽调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技术人才,帮扶一些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的工业。但三五计划开始,就会有计划的在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发展一些工业。”
高刚倒是没插话。
高刚之前是政治局常委,书记处第一书记,虽然分管的是中央党务工作。但对于国家建设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明白魏红军和邓希贤说的意思。
旁边的李福春道:“对。去年扩建重钢,使用的高炉就是大冶的高炉,焦炉设备是鞍钢拆迁的设备。重钢扩建是重工业部重点项目,所以从鞍钢和包钢抽到了大批的技术工人参加重钢的扩建。”
高刚依旧没说话。
魏红军不管高刚的态度,继续道:“中央之前主要发展东北、华北工业,因此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未来要是发展工业,具体怎么布局,具体怎么发展,不能说很清楚。所以在三五计划、四五计划之前,中央需要知道更详细的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的资料报告。到时候才能够有计划的推进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的工业发展。”
“高刚同志,你是懂工业的。而且你在中央多年,对于全国的情况也比谁都清楚。所以你来考察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制定一份中央层面的交通发展、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最可靠不过。三五计划、四五计划能不能制定一份正确的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发展计划,就取决于高刚同志的工作。”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