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100章

作者:贪玩蓝月

另一边,李纲已经巴拉巴拉的讲完一堆祝词,听“六三七”得李祐直打哈欠。

“如果他上课也是这风格,那我终于知道,李纲为什么是太子杀手了。”

李祐在内心诽谤着李纲,李纲除了是礼部尚书外,还同时是太子詹事、太子少师,也就是李承乾的老师。

只不过,李纲在后世还有个别名,那就是太子杀手。因为李纲做过好几个太子的老师,但是他教一个废一个,被李纲教过的太子没一个最终能成皇帝的!

这简直就像是因果律武器,或者是什么诅咒一样,李祐决定以后还是距离李纲远一点比较安全。

在李祐内心疯狂对李纲输出的时候,李纲也开始讲起了正月诗会的规则。

“本次正月诗会,将会由陛下亲自品评,最后决出谁是头筹!拔得头筹者将能得到整整一万贯钱的赏赐!当然,对于诸位皇子公主的大作,诸位大人们也都能品评鉴赏一番。”

其实说到这里,那一万贯钱的赏赐反而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李世民和群臣百官对皇子和公主们作品的品评鉴赏!

这可是为数不多的机会,能直接将自己的才华,尽情的展露给满朝文武还有李世民看,所以许多皇子都暗中下定决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只不过李祐在听完后,更加没有兴趣了。

一万贯钱的赏赐虽多,但在如今大赚特赚的李祐眼中,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这一次若是能拔得头筹,那么便能一扫前些日子在父皇那里留下的坏印象!这一次我是势在必得了!”

李泰志在满满的想着,就在将近一个月之前,他因为被李世民抓到去找李祐麻烦,所以让李世民大感失望,如今李泰正是要挽回之前走错的那一步棋。

想到这里,李泰不由得看了李祐一眼,却发现李祐在打哈欠。

“果然如此吗……诗才如何从小便能看得出来,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想必这正月诗会对于李祐而言,就是个他完全没办法融入其中的无聊聚会吧?”

李泰的嘴角不禁微微挑起,光是看着李祐的反应,李泰都已经能完全放心下来了。

如果说因为之前的书法和彩票的事情,让李泰对李祐稍有忌惮,害怕他在写诗上也藏了拙的话,那么如今看来就根本没有这回事了,否则李祐又怎么可能一脸无聊的表情?

“那么第一轮诗文,要求走七言律诗格式,由诸位皇子公主们以‘春’为主题创作,限制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完成!”

李纲刚宣布完,皇子公主们就四散开来,似乎在各处取材一样。

这一幕也看得李祐心中了然,冷笑一声,明白为什么人人都带着供奉幕僚了。

想必这第一轮的创作,就是给皇子们和公主们的遮羞布,表面上是让他们在一盏茶的时间内自由创造,实际上是给他们时间,从供奉幕僚那里背下那些门客们写的诗。

毕竟不是个个皇子公主,都能像是李泰那样被人称赞诗才无双的,还有很多年纪幼小的皇子公主,就更加不会创作什么诗词了.

可如此一来,不仅他们会大丢面子,李世民也会因此面上无光!

所以就算为了照顾李世民的感受,也必须显得个个皇子公主都能有很不错的水平,因此才有这约定成俗的第一轮创作。

“看起来每一年的主题虽然都会变,但基本万变不离其宗,都和‘春天’或‘开年’之类的有关,因此那些供奉幕僚们应该也都早就准备好了。”

李祐叹了口气,也取了一张纸筏,随意的走到一处偏僻的凉亭。

“要不要写点什么呢?”

李祐沉思片刻,挥笔写了一首诗: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这正是大名鼎鼎的李商隐的《春雨》,倒是很符合春天的主题了,并且无论是谁看到这首诗,都必将为之大吃一惊!

这也是难怪的事情,要知道李商隐可是晚唐著名诗人,能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也能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并且其诗2.1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随便拿李商隐的哪一首诗出来,都足够惊爆所有人的眼球了,更别说是这首极具代表性的七言律诗!

只是一写完之后,李祐又突然感觉有些空虚:“这随便拿出的一首诗,也足够碾压了吧?真是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啊……”

“而且这诗虽好,却是一首情诗,说不定还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误会呢。”

想着,李祐摇了摇头,将纸筏揉成一团,随手从凉亭上扔了下去。

纸团滚落,刚好落到了一个人的脚下…

第90章 真乃传世佳作!(第五更)

“阳杰,想的怎么样了,可有什么大作出世?”

在李祐随手扔掉纸筏后,汝南已经关心的靠了过来。

和争权夺利的皇子们不同,公主们相对的压力要小许多,并且还是汝南这种靠自己就完全没问题的才女,因此更有时间关注其他事情。

“我能有什么大作,”李祐无所谓的笑道,“你不是都看到了,我连一个门客都没带吗?”

汝南点点头,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过来关心一下李祐。

毕竟让水平更高的幕僚供奉们写诗,再以自己的名头发出去,几乎是皇子之间的约定成俗了,所以像李祐这样不熟悉规则的人是非常吃亏的。

不过汝南却也不完全是这样想的,她认真的说道:“在我看来,以阳杰之才,根本就不需要那些虚伪之物,我可是窥见过阳杰诗才的冰山一角呢。”

汝南说的,显然是前几日从李祐嘴里听到的那句诗。

10 虽然只是短短一句,可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写得出来的,饱读诗书的汝南可以完全确认这一点。

“你可能太高看我了。”

李祐耸耸肩,话题一转:“对了,关于你的病……”

“阳杰,在这么热闹的日子里,我们就不谈这些了。”汝南轻轻摇头道,“我的病情如何,我自己心里是有数的,御医们也已经尽力了。”

李祐轻叹一声,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有机会能治好你的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