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282章

作者:贪玩蓝月

接下来的战争,也根本不用看了,完全就是碾压级别的压倒性局面!

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自然是马东甲的军队,他们屡战屡败,人数不断被李祐的军队削减,眨眼间就又没了一大半!

“这不可能!”马东甲双目血红,“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他真是打死都不敢相信,自己堂堂的吐蕃都护,居然会被一个连战场都没上过、甚至都没试过用沙盘推演纸上谈兵的黄口小儿给打成这样!

……

究竟是为何,他才会落到如此局面?!

马东甲不禁抬起头,死死的盯住李祐,也因此和李祐的视线对撞在了一起。

在这一瞬间,马东甲完全愣住了。

“这是……何等的眼神?!”

马东甲只觉得在李祐的眼中,仿佛看见了另一个再现的世界,那坚定、自信而又明确的眼睛,显得无比明亮。

是的,马东甲可以确定,李祐毫无疑问是看见了——看见了未来,看见了下一步的发展,并看见无数回合后马东甲走出的应对!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马东甲百思不得其解,李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他无法理解李祐的思维,因为马东甲做不到如李祐一般,将二十多个战场每一分每一毫的具体细节,都分毫毕现的记在了脑中。

这过目不忘所记录下来的战场,已经在李祐脑海中组成了一个无比清晰的庞大地形图,在这片战场上的万事万物,从这一刻起都已经被李祐彻底洞察明了!

所以从哪里进攻,马东甲会走哪里,李祐都尽收眼底,可以说马东甲现在就相当于是在李祐的手掌心上垂死挣扎!

第264章 按在地上摩擦!

昨天奔波一天太累了,所以更新没能补上,很抱歉,请大家放心,接下来我会努力补更的~

几乎是眨眼时间,马东甲的军队就已经溃不成军了。

吐蕃使节团的众人都没眼看了,或者说他们实在不忍心去看,因为马东甲代表的是吐蕃,也是吐蕃的颜面,他的军队在众人的潜意识里也被当做是吐蕃的大军了。

而在这吐蕃与大唐的战场之上,自己国家的大军被打成这样,正常人都“一八三”会是他们那样的反应。

“太惨了,”就连马周看了一会,都缓缓道,“这溃败的太快了……”

“没想到吐蕃的什么大将军,居然水平这么次啊?简直就是被打蒙了之后,就一败再败的完全抬不起头了嘛。”

一直负责给李祐传达暗线安排的程处默满是不屑之意,他出身于将门世家,很清楚没人能永远胜利,要是一次失败后就抬不起头来,那他作为将才的素养也就仅此而已。

“不,不是的。”

马周却摇了摇头,道:“实际上马东甲非常非常的厉害,出现如今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战况和战场的庞大,已经超出了他记忆力的极限。”

“此言何解?”程处默一脸蒙逼。

“想必你也有类似的经验吧……比方说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很长一篇文章,结果记了开头后,再去记下一段时,就会发现上一段已经记不太清了,等你回头去记上一段时,就会发现下一段的记忆也变得模糊不清。”

程处默闻言心悸的点了点头,他很不擅长念书,也因为这个被程咬金暴打过很多次,所以记文章可谓是他的心理阴影了。

马周继续道:“其实这个例子还不太对,因为一般人还有可以复习并重新记忆文章的机会,可马东甲在超快节奏的对战中却不可能有这个机会,这也导致了他会表现得如此不堪!”

“因为战场的数量和细节之繁多,已然超越了他能记住的极限,这就会导致他越来越记不清楚,最终越着急就让印象变得越模糊,和过目不忘的楚王殿下相比,马东甲逐渐就会变成在两眼一抹黑的战场上打仗!”

程处默想象了一下这个情况,也不由得感受到一股绝望。

“看来你明白了,”马周压抑着胸中一口气,道,“在沙盘推演的后期,这个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最终形成了连续崩溃的连锁效应,让马东甲兵败如山倒,输得一败涂地!”

“这……这也太惨了吧?或许只有楚王殿下才能用这样的战法了!”

程处默听得也收起了不屑,发出了和马周之前一样的感慨。

因为这就相当于一位绝世名将,被以无双的记忆力强行拖垮了!

马周听后也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因为就算没有这个因素,他也不觉得李祐会输。

从战争开打的第一刻起,李祐展现出的各种计谋策略,就已经让他和程处默一样不断的内心震惊,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能压制住这股震撼之意!

而且要知道,在沙盘推演的前半段里,李祐靠的可不是记性好,而是靠着真正的战术手段全面压制了马东甲!

在两人交谈的期间,战场也进入了尾声。

马东甲原本远超李祐两倍人数的军队,现在根本就十不存一,被李祐反过来以压倒性的数量包围了。

马东甲原本远超李祐两倍人数的军队,现在根本就十不存一,被李祐反过来以压倒性的数量包围了。

这对比起刚开场时的境况,对于马东甲而言可谓是奇耻大辱!

“是你赢了……!”

花了好长时间,马东甲才满脸挣扎,无比艰难的吐出了这一句话…

“赶快结束这场战争吧,要杀要剐都随便你!”

“不不不,我还没赢呢。”李祐忽然说道。

“什么?”

原本脸上还无比灰白的吐蕃使节团成员们,闻言后内心突然又升起一丝希望。

当然,这丝希望不是不切实际的指望马东甲能反败为胜,而是他们一听李祐这话,就觉得李祐是不是要礼让的和平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