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482章

作者:贪玩蓝月

“不过这样也好,反正只是一天而已,就是要让楚王李祐犯的错误越多越好!这样也更能证明楚王李祐根本没法胜任监国之位了!”

他们就等着李祐大大的犯错误呢!

因此连萧禹都冷笑一声后,就直接退了回去,吏部尚书高士廉更是大步的踏了出来。

“那好,臣就继续启奏了。楚王殿下,您素知吏部乃是管理官员的部门,但最近根据吏部的统计,中央八品以下的官员数量有点过剩,最后会导致官饷大大浪费……”

高士廉所说的这个问题,也同样是个大大的难题,这意味着可能要对官员们进行裁员,那可是无比得罪人的事情!

这下,李靖和程咬金还有房玄龄等人,都暗中为李祐捏了一把汗。

这真是每一步都无比凶险啊!

然而李祐却像是浑然不觉一样,依旧微笑道:“本王知道了,还有吗?还有的话就继续说吧。”

群臣百官们闻言都是一怔,互相对视了一眼。这楚王殿下,居然还没看出背后是龙潭虎穴?莫不是真的完全不懂朝政之事吧?!

当即,又不断的有官员站出来,汇报各种各样的朝政之事,然后再回到队列里等着看李祐笑话。

往日里,这些事情每一件都是需要李世民单独拿出来,和满朝文武仔细商量许久,最后都不一定能得到解决之道。

而楚王李祐居然异想天开的想将这些事全部堆积在一起处理?!

第448章 神一般的行政能力!

这根本就是没可能的事情,是天方夜谭!

这下看他怎么收场!

“还有没有人要出列了?”

在众人的冷然目光之中,李祐悠然的问道。

反复确认之后,李祐拍拍手,说道:“好,那本王就开始一条一条的说了,涉及到的相关官员们,你们用心记住便好。”

说罢,还没等群臣百官们反应过来,李祐就清晰而流畅的说了下去。

“首先是同洲与长安难民的事情,关于户籍人口的统计,应当从吏部过剩的官员之中,抽调出多余的人手仅需统计,算学在国子监当中,刚好就是他们需要学的科目,而后还可以与方才张大人所说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听着李祐侃侃而谈,高士廉和张亮等被提到的人,尽皆当场呆住了!

“……如此一来,难民的安置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而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也刚好可以用难民来填补,接下来就是尚书省做好配合的总汇工作了。”

10一连串说完之后,李祐看了看发呆的高士廉等人,又问道:“记好了吗?”

“啊?哦……记、记好了!”

被点名的几位大臣,几乎是机械式的回应着,到现在他们的脑子都还没反应过来!

这……这是什么惊人的解决方式!?

居然通过好几个问题的互相搭配与配合,巧妙的互相填补了不足之处,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并且也一次性完美的解决掉了好几个难题!

最关键的是——楚王李祐竟然能全部记得?!而且还分毫不差!

“楚王殿下,果然就是具备走马观碑目视群羊的过目不忘之能啊!”

孔颖达见到此情此景,立刻就不禁回想起了李祐那日大秀神一般记忆力的场面,那个还是在楚王殿下离开幽州之前的事情呢,说起来也过去好几个月了。

“没有人反对或者有补充意见的话,本王就继续说下一件事情了。”

李祐看了看呆愣不语的众人,马不停蹄的开始讲起了下一件事的解决方法。

对于能够过目不忘的李祐而言,他们所讲的一切事情与一切数据,都被事无巨细的记忆在李祐的脑海之中,清晰的就如同写了一张列表摆在面前一样。

而李祐需要做的,就是如同玩拼图一样,将它们先各自分类,然后看看能不能想办法组合到一起,不能的话又可不可以与其他问题合并解决,还不能的话就单独的拿出来走下一个阶段……

可以说,这是只有李祐才能用的最有效率的解决方式!

“好,那剩下的就是虞大人说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确实颇为棘手,也暂时没法靠其他办法解决,但是本王认为只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也能迎刃而解,具体就类似于……”

那些没法和其他条件配合的疑难杂症,李祐也一一靠后世的独特想法,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那些没法和其他条件配合的疑难杂症,李祐也一一靠后世的独特想法,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全场下来无比的快速,几乎还没过一炷香的时间,李祐就将所有问题都解决光了!

而放在往日里,李世民和群臣百官的朝参要因此开一整个上午,李祐此刻不知道比李世民快了多少倍!

“这……居然就已经全部搞定了?”

直到李祐话音落下的许久之后,所有人都还是感觉到难以置信。

快,实在是太快了!

但这个快,又不是单纯的快,而是无比的精准而又有效率,几乎高效的完成了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

“将全部的条件都精确的记忆在脑中,然后再统合全局对症下药,这就是他要求先把所有上奏的事情听完再做决定的原因吗!?”

最先发难的萧禹,此时也完全惊呆了。

以他之才,不难猜到李祐此举的真正原因,而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才让萧禹无比震惊!

“常言道一叶障目,这老话正是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而平日里的朝参,不正是如此吗?因为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所以时常被有限的条件所局限思维,看不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想到这里,萧禹心中甚至都对李祐有些佩服了。

而其余的文臣武将们,在接连反应过来后,也都收起了轻视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