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800章

作者:贪玩蓝月

这一日,终于到了太子寿辰。

果然正如李祐所料,太子寿宴就是个非常盛大的宫廷宴,不过文武百官里只有官位高的才有资格参加,并且必须备上价值连城的礼物。

筵开多席,可谓山珍美味样样俱全,既然是李祐自己的生日,李祐当然也是又出场指点了御厨几番,让整体菜品的档次和质量再创新高。

凡是有资格参加太子庆生的文臣武将们已经个个到位,很多大臣官员都带着价值不菲的寿礼,只有极少数自称是清官的人带着比较廉价的东西。

不过……来的人可不只是他们自己而已。

“怪不得母妃说不搞太子寿宴的话,很多人反而会不满了……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李祐看着跟在群臣百官们身后的,还有一群妆容姣好的少女们,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她们毫无疑问都是各大官宦人家的女儿,每逢太子的寿宴,很多世家贵族就会带上未婚女儿,为太子献歌献舞,期待她们在此宴上可以被太子看上,被封为妃子或者是妾。

晚宴开始,李世民自然是皇袍加身,稳坐高位。

李祐坐在右下边,剩下的皇子公主则是再次,文武百官再坐两旁,品赏着美酒佳肴,气氛好不融洽0 ……

“如此良辰美景,若不吟诗一首,岂不浪费了这么好的风光?”

房玄龄看着如此美景,忍不住开口提议道。

李世民听言点了点头:“的确,如此良辰美景,不知爱卿可有佳句?不妨说出来助上一兴?”

房玄龄听言连忙摆手,笑道:“这可是太子寿辰,微臣若是先作诗一首,那岂不是哗众取宠吗?不若请太子殿下先作诗一首,臣再对上一诗如何?”

“房大人客气了,房大人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孤是万万比不了的,这作诗既然是房大人率先提出的,倒不如让房大人先作诗一首,也好让孤在后面学习,不知房大人意下如何?”

李祐摆了摆手,立刻把锅甩了回去。

如果没有什么必要的话,李祐实在是懒得出来吟诗作赋,反正他的才名早已远扬天下,再写什么惊世大作对李祐而言也不会有半点好处。

“太子殿下竟然说要学习臣……若是在不了解的人听来,都会以为您是在折辱臣呢。”

房玄龄抽了抽嘴角,太子殿下的才气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堪称大唐最厉害的诗词作家!

如今却说要跟在后面学习自己,虽然知道是推脱之言,但房玄龄也还是会有一种自己在班门弄斧的羞辱感。

不过房玄龄毕竟是房玄龄,他也不矫情,当即站起来道:“既然太子如此开口,那么微臣就恭敬不如从命,先作上一首了,还望殿下海涵,多多留情。”

房玄龄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吟诗一首,突然外面传来了一声惊慌的喊叫。

“皇上,大事不好!八百里军情急报,吐蕃突袭我朝松州,还请皇上速速派兵增援!”

第774章 未来已经全然不同

“什么?!”

满朝文武听闻此言后,个个都震惊的站起身来!

“居然是吐蕃?怎么会这样?!”

“我大唐与吐蕃最近也没什么摩擦啊?”

“竟然挑在这种时候开战!该死!”

一时之间,人人都面色各异,他们没想到在今日居然会发生此等大事!

虽然不知缘由为何,但是吐蕃进攻松州扰乱大唐,这可是头等大事。

李世民听完了跑进来的士兵的话之后,脸色也阴沉了下来,看来这一次吐蕃人南下不简单啊。

“启禀陛下,此乃松州提督韩威大人的求救文书,还请陛下过目。”士兵跪在地上气喘吁吁的说道。

而在李世民过目文书的时候,全场静默,所有人连09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唯有李祐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他的动摇神色甚至让很多熟悉李祐的官员们都纷纷侧目——太子殿下一向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次到底是怎么了?

“吐蕃突袭松州……这不是贞观十二年的松州之战吗!?”

他们都不知道,真正让李祐如此震惊的就在于,这场本该在贞观十二年打响的战争,却提前了两年在贞观十年就开打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祐迅速的在脑海里将关于松洲之战的资料记忆过了一遍,过目不忘的强大能力让他即便在过去只是扫了一眼,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松州之战是唐朝和吐蕃的第一次战役,吐蕃在贞观十二年以唐朝拒绝他们迎娶公主为由,在松州和唐军交战,希望籍此逼迫唐朝下嫁公主。

关于出兵的原因,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成是吐蕃请婚遭拒,和使者恶意挑拨。

想到这里,李祐的神色也稍微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大概的想到了原因。

“看来因为我穿越过来后所做的事情,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特大的蝴蝶效应,甚至连大唐国外都影响到了!”

李祐不由得回想起来,先前吐蕃使节团在自己面前铩羽而归,很可能提前开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里。

毕竟如果没有自己横空出世的话,那吐蕃使节团也不会全面溃败,这必然让松赞干布感觉大丢面子,吐蕃使节团的人们也肯定会借此挑拨离间。

当然,李祐估计还可能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大唐在这次三大灾害之中的应对实在是太好了!

“如果假设一下我没有穿越过来的话……”李祐默默的推算道,“那么大唐必定是受灾严重,最起码一两年内都绝对无法恢复元气!”

如此一来,大唐在国力严重衰退的时候,自然对吐蕃的威胁力大大下降,松赞干布也没必要这么着急的攻打大唐,所以才可能拖到了贞观十二年再动手。

可正是因为有了李祐的出现,让大唐以震撼世界的速度,极快的从灾害影响中恢复了过来,再不打就来不及了!

除此之外,李祐感觉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