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敌
我统计了光绪在这个月里的症状,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心跳、肩胁牵掣作痛、说话小腹作痛、腿足酸软、左脑晕,右脑痛、大便干燥、有时溏泻、消化迟滞、背脊痛、梦遗、耳鸣、口内起泡、鼻孔微疼痛。
这个时候的病情,光绪自己说是“时轻时重”,很多人认为光绪的病情是一年年依次增重的,但是我们分析他的这些病症,从临铺的角度并不能将他定为重病,因为这些症状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亚健康的人的身上,并不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的病症。
因此,我们根据此时的医案来判断,光绪并没有病得那么重,而若干光绪身边的人的资料证明,光绪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因此这里有些症状甚至我们可以打个折扣。
在光绪死亡原因的研究中,光绪最后一年的身体状况是个关键,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
在三月份中,我对脉案中记载的主要症状进行了统计,主要症状有右耳堵闭、足跟筋脉作痛、食下运化迟钝、右腋及腹均作窜痛、腰脊刺痛、口中起泡、大便欠畅、遗精,在这些病症里,出现的最多的是耳鸣和足跟痛,其它的症状并没有多次出现,可见并不明显,否则以光绪对诊脉那么挑剔的人,一定会让全部写入脉案的。如此分析,此时的病情也没有那么严重,并不是一个重病患者的表现。
从年初开始,这些症状一直出现,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在六月份开始有了“腰胯尤觉跳痛”的记载,说明疼痛有所发展。
我们再来统计一下七月份的情况,主要症状有腰酸痛、俯仰转侧皆为牵引、头晕、耳鸣、食后迟运、大便不调、咳嗽感冒一次、神疲、夜寐不安子丑时醒来即不能寐、遗精。在这些症状里,咳嗽仅仅出现一次,结合以前西医的听诊,我们似乎可以断定,这不符合肺结核的表现,没有咳血、甚至连咳嗽都只是在外感时出现,不知道肺结核的诊断从何而来此时每天御医们所有的精力都在光绪的失眠和腰胯疼痛上,可见这是当时的主要病症。
在光绪死亡的前一个月,九月份,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主要症状腰胯中边皆痛,俯腰更甚、干咳鼻涕带血、耳鸣、口渴、头晕、恶风、大便忽溏忽燥、舌燥口苦。
这些日子主要仍以腰胯痛为主,光绪自己形容其疼痛是“仿佛气窜”,在九月十二日时增添了叫关永秋的医生,该医生开了些外用的药酒,病情并未因此减轻。
其中干咳只记载了三次,可见并不是一个主要的病症,而且是鼻涕里面有血,可以分析是因为鼻腔干燥造成,给皇帝诊病要事无巨细全部记录,因此这在普通人是平常的事情,往往会让研究者认为是重病。
在十月初三,在光绪死亡的前十八天,御医施焕和张彭年在脉案中写到“窃思痛未加剧,似宜暂停药饵,以舒胃气。”
这句话很关键,这说明在御医的眼中,光绪远没有到病入膏肓的状态,御医们甚至还想停药一段时间。开的方子各位也可以看一下川贝母一钱、北沙参一钱、冬瓜仁一钱五分、杭白芍一钱、麦冬一钱五分、橘络五分。
从临铺的角度来看,这也绝对不是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开的方子,这只是一个润燥宣肺的方子,其原因是光绪此时有些外感。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断定,光绪的身体确实有病,但是并没有那么严重,其病并不致于死亡。
我今天和各位聊聊这个药,实际上,我们聊的话题的实质是如何应对感冒。
您可甭小瞧了这个感冒,不管是通常我们自己所患的那个伤风感冒,还是大规模流行的流行性敢冒,都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痛的问题,有很多人感冒发烧,最后到医院输液,现在抗生素的级别越来越高,费用也越来越贵,很多人输液几天下来小一千元人民币花进去了,还没怎么见好呢,这样的患者实在是太多了。
有的人说感冒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是,您要知道,这个感冒会引起肾炎、心肌炎等若干严重的疾病,很多人患这些病就是感冒后挺的,现在肾炎、肾衰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多,有很多都是年轻人,不能不说遗憾啊。
而每次流感来临,一个城市里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的声音,公共汽车上,一讲话大家都是鼻声重重的,我估计每次大规模的流感在一个大型城市里的患病人群都会超过上百万,本来是可以阻止的,但是这事儿似乎没有人管,结果每次我都眼看着街上感冒的人越来越多,最终身边的人全部感染。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自己有什么办法吗如何处理感冒这个小病呢中医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其实,中医是最擅长治疗感冒的了,只不过大家还不是善于使用它的方法而已。
在中医里,感冒属于外感病,对于这种病的治疗,由于中医理论派别的关系,正确的治疗方法被耽误了很久,此事说来话长,我慢慢地和各位聊吧。
在汉朝的时候,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因为家里很多人患外感病死去了,因此他发誓要搞清楚这种病,就收集了当时很多的医书,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了伤寒论这本书,这本书里,张仲景把人体的防卫系统分成了六个层次,他论述的是当寒邪来袭击的时候,这六个防卫系统会出现的问题,并谈了应该如何解决,我客观地凭借这个事情,张仲景分出的这六个防卫层次是非常恰当的,现在我们说,这是一种系统论的划分方法,而且,张仲景开出的方子也非常的精辟,应该说,这些方子只要用得对证了,其效果经常让开出方子的医生自己都瞠目结舌的,这是实话,搞中医的人都有感受。
因为来袭击的是寒邪,因此张仲景在治病的开始,选择了用辛温发散的药物麻黄、桂枝等来治疗,也就是说,让大家出出汗,张仲景的意思是,就把寒邪从体表给发散出去了。
如果在体表这第一道防线没有发散出去,那么后面还有五道防线呢。
这种方法一直使用,到了清代的时候其实清代之前就开始了,人们发现辛温发散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的人一用麻黄等药病情就重了,于是就出现了温病学派,他们认为袭击人体的不光是寒邪,还有温邪,这个温邪有自己的特点,应该用辛凉解表的方法来治疗吴鞠通就是这派的,不要用麻黄,要用连翘、金银花等凉药来治疗,结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此,中医历史上的寒温之争就开始了,伤寒学派的说温病的是胡说八道,温病学派的说死套伤寒的方法那是害人,总之打得十分的严重,规模蔚为壮观,各位翻开医书,可以看到很多当时的论战遗迹。
现在各位看中医的教材上,在感冒的部份,还是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等部份呢,这都是寒温学派分裂的结果。
可是各位,按照这个寒、温的分法,治疗感冒灵吗效果好吗公平地讲吧,疗效一般,有的患者好,有的患者不好,如果都好,那么控制流感的任务早就放在中医的身上了,就是因为忽好,忽不好,所以上面的领导也感到很狐疑,中医治疗感冒到底行吗
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刚学中医那会儿,甭说别人了,就是自己患了感冒,也要仔细地分析,这是伤寒还是温病用哪一派的方子那个时候我自己拿自己做试验熬药喝,经常搞错,但也慢慢积累了经验。
等到学中医学的伸入了,才豁然开朗,这些人都争什么啊,分什么伤寒、温病的啊,原本就是一回事儿嘛
您该问了,什么伤寒和温病是一回事儿
是的,其实都是外感病里的各种状态,是不同的阶段,被人为地给分开了,所以每个疗效都不是百分之百。
我来给各位分析一下吧,现在我们对微生物也了解了,我们可以给病毒分一下类,哪一类病毒是风寒感冒的病毒哪一类病毒是风热感冒的病毒中医的外邪还有风、暑、shi、燥邪,您把感冒病毒给分一下吧,和这些邪气对一下号吧
这个任务会让人发狂的,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对号,我们现在知道主要导致流感的流感病毒为正粘液病毒,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型,我们感染以甲型为主,有多种变异,那么,到底和寒、温等外邪如何对应呢答案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对应。
所以,我们不能说外界的病毒和细菌是有风、寒、暑、shi、燥、火等性质的,因为一个流感病毒,就可以让你这次感冒冷得发颤,下次感冒热得发狂。
正文 番外第三章遥远的故事(过度章节,可不订阅)
遥远的故事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的秋天。
当时的南汇属于云间府,现在是上海的一个县了,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小县城。
几千双眼睛紧紧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凝聚着的眉头显示着誓死的决心。
城外,烟尘渐近,鬼哭狼嚎般的喊声阵阵传来。
原来,这是当时屡犯沿海的日本倭寇进功到了南汇,全城的居民都已经动员起来,很多临时参军的,都拿起了刀枪,要和倭寇拼命。
当时的倭寇是十分猖獗的,对东南沿海的居民那是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所以老百姓都拼死抵抗。
在出战的队伍中,有一对儿父子,父亲叫李府,儿子叫李香,父亲李府是一位明军的哨官,这次情势危急,他让自己的大儿子李香也一起出战,把十八岁的小儿子李黍留在了城里。
倭寇越来越近了,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如脱缰的野马,潮水般地奔向倭寇。
惨烈的厮杀开始了,当时的倭寇也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战斗异常的艰苦。
最后,倭寇终于被击退了,但是,明军也伤亡惨重,战斗中,那对儿一起上阵的父子兵,李府和李香,都阵亡了。
秋风吹动着郊外的野草,鲜血沁润着这片土地,已经阵亡的李府的眼睛圆睁着,望着南汇城的方向,似乎在托付着什么。
得到父亲阵亡的消息后,李府的小儿子李黍悲痛欲绝,此时,他对倭寇简直恨入骨髓,恨得直把钢牙咬碎。
第二年,倭寇再次来袭击,李黍随明军奋勇出战,最终阵亡。
这一家三口,全部英勇殉国,其事迹传遍了江南地区,人们无不为之感动,当时的巡抚在南汇的城东门建立了一个忠勇祠,用来祭祀这父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