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观塘
战场杀气冲天,血液横流。
项羽宛若一个推土机,一身横练无匹,配合天神神力,短短的八百骑兵,生生的在万人的叛军之中纵横捭阖,杀出一条血路,狂奔如莽般朝着那叛军帅旗而去。
这一场厮杀,足足杀到了夕阳。15
血染红了半边青天。
项羽浑身染血,宛若血人,手中提着一个人头,身后八百精兵只剩下了四百余人,叛军退去,新郑城楼的收兵号角响起,然而项羽看着那远方西边的夕阳,红赤赤的,比血还要刺眼,浓烟滚滚,不由呆了,似乎完全没有听到收兵的号角声。
侧翼的掩护已经回城,稍微统计,因叛军突然,来势汹汹,死伤三千余,内史腾眉头紧蹙,好在的是他还在,若他不在,这个死伤只怕是更严重!
“将军!项郡尉他……”
士兵禀报内史腾,内史腾看了一眼士卒,遂而转身朝城楼而去。
却是这刚上城楼,还没来得及说话,脚步也停了下来,看着西边,心神大惊起来。
烈火焚天。
那是烈火在焚烧天空,超越了血色的夕阳。
那是蜀地,是阿房宫的方向!
数百里的阿房宫,浩浩荡荡,九宫十二星,历经了秦国数年,几乎将六国财富尽数付之于此,然而,此时,起了大火?
平时的大火,倒也罢了,但此时此刻,内史腾如何不能想到其中机巧关键?这绝不是偶然的大火,而是和叛乱一样,都是有计划有阴谋的谋划!这群疯子,疯子,他们要做什么?天下百姓不知其中含义,难道诸子百家当中也没有明智之人?
阿房宫接连数百里地气,历经数年才刚刚恢复封印元气,此时大火,一旦破坏,无疑又要跑出来一堆妖魔,当年有叔公子不惜己身堵住封印,若是再破坏,何来第二个叔公子?
愤怒!
心中业火怦然焚烧起来,涌上心头,犹如一团岩浆在山体之中,忽然遭到重重的一击,不得已而要狂泄而出!
“诸子百家!”
咬牙切齿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犹如钢铁一般从内史腾的牙缝里蹦了出来,相较之这些无知被驱使的叛军,诸子百家才是真正的祸乱源头,可恨的是,这些无知的百姓被无脑驱使之后,还自以为自己在拯救自己,解放自己,完全不知诸子把家利用其善心在祸乱天下。
“有生之年,我必铁骑踏临,让尔等付出血的代价!”
当真的是气到了,诸子百家不除,天下休想安宁,这些硕鼠不除,天下迟早会被这群人搅动的乌烟瘴气,在内史腾看来,管你什么圣人先贤,扰乱天下者,就是硕鼠。
满口仁义道德,教化众生,但眼下却是在做什么?
迷惑众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视百姓为蝼蚁,予夺予杀,毫无怜惜之情!
…………………………
…………
阿房宫并非是一段燃烧,而是同时六宫六星都被烧了起来,在这种干燥的天气,风又盛,数百来斤火油,不过转眼,就已经百里长宫起火,大火快速沿着阿房宫蔓延到山体,山体又助宫殿火势,朝着蜀地虞渊而去。
一段一段的火焰,地气氤氲的虞渊,因为忽然的断裂,而骤然之间开始变色。
封印吸地气而封,若吸火势,五星必乱,火星独魁占据鳌头!
一时之间,山峦地势风云诡谲,整个蜀山出现了一阵又一阵的狂风热气。
而也就是在这种打乱平衡的瞬间,一股水势忽然从百里外一处河流之中绽放出一股湛蓝的强大气势,直冲星辰,随后快速的朝着虞渊冲击而来,人力引动天象,但已知的所有天下高手都不可能有引发如此庞大景象的修为,所以,自然就是阵法。
咔嚓!
虞渊封印再度裂开。
黑暗的妖魔,嘶吼的咆哮。
率先冲出的是火属性的妖魔,他们因为焚烧的大火而使得火气充足,精气神得到了快速的强化,能力自然也是与之倍增!
昂……
龙吟之声从山谷之中冲出。
朱雀玄武等无不是飞将出来,迎风而变,朝着妖魔而去。
………………850…………
………………
百里之外,浩浩的河流干涸一大段,周边山脉都犹如丧失了水汽。
阵法已经闪耀整个空间,如璀璨的星辰一般环绕,一个黑袍男子气喘吁吁的吐血半跪在河床之上,边上早就有人,快速的上前搀扶:“首领!”
男子搀扶起身之后,道:“无事,不过是几年寿元罢了,还死不了!走,赶紧走,水侵火势,焰极而相冲,封印大开,悬空山的人必会马上觉察,我此时不是他们对手!”
“是!”搀扶男子急忙而去。
男子等人离去不久,绯烟赶至此地,只见河流重新开始渗流,阵法痕迹犹在,但已经消耗的差不多枯灭,飞身而越至阵心,手中挥动,不过几个呼吸,阵法就彻底毁灭,而光亮消失,几具枯瘦皮肉白骨在四方阵角出现,定眼一看,显然是抽干了一切精血而亡。
“精血为祭,以水引辰,斩龙断气!好毒辣的手段!”虽绯烟以前也做过不少的算计之事,但如此歹毒,用人祭祀,活活抽取人的性命精血为祭,并抽取周边草木精华为阵用的魔道手段,还真是从未用过,不仅是她,整个江湖都很多年不曾出现了!
……………………。
124.沐温
秦国妖魔的传闻,不是一日两日了。∩杂Ψ志Ψ虫∩
但,伴随着虞渊封印的妖魔再现,本就是精心安排的局,多了无数的眼见者,似乎,这件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江滔滔流水一般快速的席卷天下。
秦国为什么要修建如此浩浩荡荡的三百里阿房宫,搜刮六国财富不改善关中?乃是因为要豢养妖魔,秦国士卒为何骁勇善战?甚至死都要拉上人垫背,没武器直接用牙齿咬也要咬上一口?等等等等一切的传闻再次铁凿一般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