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096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严嵩心中其实早就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

在几年前,发生了一件事,江南某地种桑树获得的收益要远远高于种粮食,于是当地的地主阶级、豪强联合县衙,搞了一次非常特殊行动——决堤。

挖开堤坝,让河水倒灌,淹没万亩良田,让百姓在洪流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洪水之后的土地,就是无主的,然后就可以重归豪强、地主之手……

(前面第几章我忘记了,有写过这个剧情。)

严嵩就想到了这个故事,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变通一下,干脆借助这次农民大起义,推动大明的土地改革,让大明彻底割“三五零”掉“地主豪强”+“土地兼并”,为将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土地制度方面的障碍。

土地制度改革,是一个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类似与欧洲的羊吃人。

形成“健康有序,流转合理,价格顺畅,抑制垄断”的现代土地制度,是大英、米国等国家经济,真正飞黄腾达起来的必由之路。现代的阿三国为毛迟迟发展不起来,追不上华夏国?就是因为没有形成这个制度。

但严嵩很清楚,正常的情况下,封建王朝是不能对地主阶级这个毒瘤子下手的。

因为地主阶级,特别是垄断万顷良田的大地主,都有各种办法,不纳税不纳粮啊!

每一个朝代,都有免税制度,但基本都是给这些大地主们制定的,比如本朝的“功名免税制”,你考中了举人,免除300亩名下土地的赋税,考中了进士,更牛逼了,300顷土地不纳税。

这就知道为何很多地主家的孩子,一辈子的任务就是考中一个进士了吧?

考中了进士,就相当于行走的小金库。

有的家庭,一门五进士!

那就是1500倾上好的土地,不纳税啊。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都要产生400个进士,地方上的乡试,每个省都要产生几百个举人,全国产生上万个举人啊。

只要这些人活着,还有一口气,统统不纳税。

这还算合法的手段,还有更多不合法的手段。

比如皇家。

大明皇帝朱元璋替子孙想的非常周到,千秋万代都考虑到了。他规定:朱姓皇室子孙土地,不纳税。

老朱觉得,自己想的很对啊。

这天下都是我老朱家的,要是皇室向皇帝交税,不过左手交给右手,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啊。(朱元璋的【反脱裤子放屁政策】有不少,结果都是垃圾政策,最垃圾的就是税收。)

但事实证明,老朱太天真。

这样一来,大明本来就很垃圾的赋税体系,又开了一个不纳税的口子。

皇室成员的土地,比如分封各地的王爷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兼并土地,并不给国家纳一分钱的税。

更有甚者,会有数不清的小农民,自愿捧着地契,送到各个王府,求庇护。

只要王府收取的好处费,比交给国家的苛捐杂税少那么一点,就算小农民赚到了。

这样一来,那些宗室王爷们名下的土地,更加急速膨胀。

根据严嵩调查,光是分封在洛阳城的福王,朱厚勋,名下就有十几万公顷黄河边上最好的土地!

整个河南,才几十万公顷土地,结果三分之一控制在一个福王的手中!

朱厚勋是谁?

朱厚勋是朱厚熜的堂兄弟,在明武宗驾崩之后,子嗣无后,杨廷和等大臣考察了几个近亲的王爷,物色下一代皇帝时,考察名单中,就有朱厚勋!

可见,朱厚勋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那是险些当上皇帝的人啊。

(此人故事,稍后再讲,只是举个栗子,看看皇室地主到底多有钱,多土豪。)

总之,大明的土地兼并,早已深入膏肓....

天下土地,其实是一个固定数。虽然每年都有增加,但因为开垦时间长了,整个大明核心区域,基本已经开发到了极限,就连河道中都有人种庄稼了。

与这些不纳税土豪不断兼并相对的,是那些守法的小农民、小地主,纳税会越来越重。

因为大明皇帝要修道,内廷要花钱,朝廷要花费,军地要军饷,河道长城要整修,这些都是不能少的支出啊。

那些没法逃税的小地主小农民,肩上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终于达到他们辛苦一年劳作,也吃不饱饭的地步,就会将土地献给有办法不纳税的豪强地主,化身成为农奴,或者干脆流亡····

大明到了那一步,也就天下都反了。

要是不及时切除这个毒瘤,大明迟早要灭亡在这些大地主土豪的手中。

严嵩心中转动着各种心思。

国家一共才有多少土地?

很多英明有为的帝王,都认识到土地兼并是帝国经济的“癌症”,是帝国灭亡的根源,比如汉文帝、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甚至一直到清朝雍正等等,都颁布过无数法令,抑制土地兼并,不许地主阶级1.3剥夺小农民最后的生存机会。

然并卵。

即使再英明的皇帝,也斗不过这些封建地主。

为毛呢?

因为他们就是国家除了皇帝之外,最有权势的一群人。

王爷、大臣、官员、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