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37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严嵩不慌不忙,站了出来,大声道:“刘微山,你说的都不对!”

刘微山冷笑道:“怎么不对?”

严嵩冷冷道:“你说,我朝的盐价,是历朝历代(的好的)最高的。这一点没错。我朝盐价300文,而相比之下,宋朝的盐价,只有50文。我朝比宋朝盐价高出六倍!按照每人每年10斤盐消耗量,一个老百姓一年要多出两贯零五百文!确实是贵的离谱!”

嘉靖皱起眉头,心说严嵩想说什么?这么说不是佐证了刘微山的论点么?

听到严嵩这么说,刘微山更是兴奋,呵呵大笑道:“对啊!难得严阁老你也明白,我大明朝的盐价,真是贵的离谱!”

周围的百姓听得每人每年需要多付出那么多的盐价,一个个气愤不已。

“盐价比宋朝多六倍。”

“太贵了!”

“虽然盐价非常高,但是……”严嵩的话锋突然一转。

。。

第220章 被盐商和官员掩盖的真相【3】

(查资料好难,快吐血了。)

“这盐价贵的离谱,却不是税收造成的!”

严嵩冷对着刘微山道:“我朝现有人口六千万,与北宋一模一样,但宋朝盐税收入,却足足比我朝高了十倍!”

众人一片惊呆。

刘微山懵逼了。

他没想到,严嵩居然功课准备如此充分,将北宋和明朝的盐税制度,研究的如此透彻。

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

“这是怎么回事?”

“我朝售价是北宋的六倍,盐税却只有宋朝十分之一?”

“那多余的庞大利益,都到什么地方去了?”

嘉靖皇帝虎目一下子透出精芒,身躯向前,认真倾听起严嵩的话。

他感到,这其中似乎大有文章。

我朝盐价是宋朝六倍,人口差不多,消耗量差不多,税收却只有宋朝十分之一?

就是傻~子,也知道里面大有猫腻。

严嵩侃侃而谈道:“从税率上说,宋朝每斤盐朝廷抽税大约30文,我朝每斤盐朝廷抽只990有22.2文。我朝的盐税税率比宋朝还要少了一些。考虑到零售价差六倍,我朝的盐税税率,其实只有宋朝的八分之一。”

民众哗然。

刘微山跳脚大骂:“这不可能!你在说谎!”

严嵩淡淡道:“这些都记载在北宋《续文献通考》卷20,《征榷·盐铁》中,你可以自己看。”

嘉靖皇帝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愚弄,咬着牙命令道:“书呢?给朕拿来!”

北宋《续文献通考》递给了嘉靖,嘉靖看完之后,脸色更加阴沉铁青,气冲冲地砸到了刘微山头上:“好一个刘微山,你睁大自己的狗眼,给朕看看!到底朕给谁背了黑锅?”

嘉靖感到自己当了背锅侠,怒气冲天。

是啊,税率只有宋朝的八分之一,还说朕的税率高?

这个锅,朕不背!

刘微山看了北宋《续文献通考》,冷汗都滴落下来了。

民众,炸锅了。

“什么?这是真的么?”

“售价六倍,税收才十分之一,税率才八分之一?”

“这么说,其实盐价高,问题不出在税收上。”

“盐税就算提升六倍,盐价也不该这么高。”

严嵩大声道:“更大的问题,是我朝食盐年产量6亿斤,按照三十税一,朝廷本该得到1328万两白银的盐税,但实际收上来只有130万两,只有十分之一!”

这是一个更大的重磅炸弹,炸的嘉靖头脑翁的一热,豁然站起,怒声道:“严爱卿,这是真的?”

百姓们也懵逼了。

这么大的朝廷,一年才区区130万两盐税?

这也太少了吧?

严嵩点头道:“按照零售价一斤盐三钱白银,6亿斤就是一亿八千万两白银,除了给盐户微不足道的补偿,朝廷一年应该抽税1328万两!应收的盐税和实际征得的盐税差距巨大,收上来的盐税只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嘉靖暴怒。

民怨沸腾。

刘微山等脸色惨白。

岸上看热闹的大盐商们,一个个吓得向人群中藏去。

他们意识到,明朝一个隐藏在市井之中,巨大无比的利益黑洞,要被严嵩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