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57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万民欢呼,热烈无比。

嘉靖在人群中,享受万丈荣光,心潮澎湃啊。

(嘉靖:还是严爱卿说得对,这苏州老百姓深受倭寇祸害,水深火热,朕这次前来,只是奖励一下抗倭名将,他们就将朕视为大救星啊。这逼,装的容易,效果好!)

要是嘉靖知道,这万众一心、山呼海啸的欢呼,其实是严嵩让尚维持纠集了数万大嗓门民众,排练了一个月的结果,不知是否会气得吐血。

其实,除了这点表面文章,大部分的苏州民众,对皇帝和大明还是心存怨气的。岸上欢呼的民众,大多是严嵩和尚维持刻意叫来的。

不过,感受到了苏州人民崇拜,满足了装逼虚荣心的嘉靖,也立即打起精神,装模作样召开御前会议,商讨抗倭对策。

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既然在人前装逼,满足了虚荣心,也有了义务,替人消灾。嘉靖虽然懒(ajba)惰、贪财、好色,但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严爱卿,为何东南倭寇之患,如此激烈?”

关起门来,嘉靖恢复了一向懒洋洋的神态,皱起眉头问道。

严嵩心中一动。

他早就知道嘉靖会这么问,更想到了这是一个推销他的海权论的绝佳机会!

严嵩二世为人,早已将嘉靖的心思摸得透光底掉。

嘉靖自以为聪明绝顶,乃是千古一帝,但很遗憾在严嵩的眼中,他就是个猴,猴子再凶猛,照样被掌握了弱点好恶的耍猴人,耍在手心中团团转。可惜猴子还自以为聪明。

要不是摸透了嘉靖的脾气,严嵩怎么敢写海权论这种大逆不道的书?

前面有言“复套”(恢复攻占河套地区)而被嘉靖斩首弃市的首辅夏言夏贵溪,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要是没有点分寸斤两,严嵩还不如收起现代人的想法,和光同尘,乖乖做一个与皇上狼狈为奸的大奸臣严嵩为好。

就等你嘉靖,问这个呢。

“启禀皇上”严嵩正色道:“这倭寇入侵,原因有千条万条,但根源只有一个,就是我大明禁海,自废武功,海权沦丧!”

嘉靖皱起眉头。

话题一说到禁海,对于嘉靖,甚至是明朝仁、宣之后任何皇帝,都是敏感而沉重的。

事实上,大明禁海,自废武功,也并非全是皇帝没有远见卓识,看不到开海的好处。但大明并不懂得,如何控制海洋,并源源不断从海洋探险和海外殖民中获得利益,才让这种承载未来500年国运希望的海外殖民运动,没有继续下去。但开海是大势所趋,到了嘉靖之后的隆庆,便终于再次开海,史称隆庆开海,对明朝后期缓和矛盾,延长国祚产生了重要作用。

这正是严嵩的长项。作为二世为人的严嵩,太清楚海权和海洋殖民,对于中华国运的重大影响了。

嘉靖疑惑道:“倭寇与禁海,有何关系?要不是禁海,说不定倭寇更猖狂。”。

第240章 给嘉靖上课【3】

倭寇猖狂,所以要禁海。

这是一个大明典型流行看法,就是将倭寇之祸与开海联系在一起。在大明很多皇帝和官员看来,海洋代表未知的可怕,代表不稳定,倭寇就是海洋的产物。禁海,等于关门闭户,好歹还能隔绝一下倭寇,如果开海,岂不是开门揖盗,更~容易将盗贼引入?

严嵩微微一笑:“皇上,倭寇之祸,起源于外,但根植于内。入侵倭寇,三分为东瀛真倭,七-分为中华假倭。”

“什么?七成倭寇都是我大明之人?简直岂有此理!”嘉靖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他一直以为,那些留着髡头、穿着花花绿绿、操着哇凉哇凉鸟语的倭寇都是货真价实的东瀛蛮夷,却第一次知道原来倭寇多半都是大明人,内外勾结,祸害大明。

但这更让嘉靖产生了疑惑。

既然都是大明人,为何要祸害大明?

“倭寇两大头目,徐直、王海,都是明朝落魄之人,流亡海外,王海为大海商,徐直为落魄秀才。”

嘉靖脸色阴沉点点头,总算是对倭寇有了个大致认识。

有人说,感情倭寇入侵这么多年,皇帝还不知道倭寇真凶是谁?

答案是对的。

嘉靖皇帝忙于修仙大业,三十多年不上朝。别说远在东南的倭寇,就算是年年入寇北京、弄的大明风声鹤唳鸡飞狗跳的俺答,他老人家都懒得多管啊。

要不是严嵩抓紧勾引嘉靖装逼这机会,献上海权论,就冲嘉靖的懒骨头,就算进了坟墓,他都懒得过问一句啊。

如今,嘉靖才算是对祸害大明的对手——倭寇,有了一点点认识。

“既然倭寇多是大明之人,为何要入寇呢?”

严嵩回答:“倭寇之祸,与我朝禁海政策直接相关。”

“我朝允许贡市(开海),倭寇便绝迹。关闭贡市,倭寇便重新猖狂。”

“例如,成祖时,与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明朝给予足利幕府贸易凭证,即勘合,日本方面凭勘合来中国进贡,进行贸易。大大减轻了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足利幕府也积极剿捕倭寇。倭寇为之绝迹。”

“但成祖以后,大明禁海,双方勘合贸易中断,日本也不再剿捕倭寇,足利义满时期稍有收敛的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

“足利义教时期,中日勘合贸易又得以恢复。倭寇再次被抑制。”

“嘉靖中叶以后,中日勘合贸易完全断绝,倭寇侵扰日益严重。”

严嵩以铁一般的事实,让嘉靖陷入了沉思。

只要开海,倭寇就被抑制,只要禁海,倭寇就猖狂。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日本贸易的利益太过巨大。历代日本大名和统治者,都不可放过这巨大的利益。通常都是争先恐后,求大明的贡市权。通常一次朝贡,可在市舶司换取十倍以上朝贡的收益,朝贡越多,收益越大。”

嘉靖点点头。这他是知道的。

大明,素来以天朝上国自居。所谓朝贡,其实就是摆明了让对方面子吃亏,里子占便宜。

因此,无论是东边的日本、琉球、吕宋,还是北面的蒙古各部,还是西部和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甚至是中南半岛上的暹罗、老挝、缅甸,只要是大明的邻居、小弟,都会争先恐后要求向大明朝贡,争当小弟干儿子。这并非他们骨头贱,实在是因为利益巨大啊。假如这些“小弟”上贡的东西,价值一百万两,那大明在市舶司给予的回赠,就价值一千万。多来多得,童叟无欺!

所以,大明的贡市权,才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周围无数国家,哭着喊着要入贡当小弟,大明这个大哥不许,小弟就刀兵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