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姬无夜 第214章

作者:随便喊吧

想要秦国不乱,想要商鞅之法能够稳固的执行下去,商鞅必须死。

哪怕商鞅对秦国并无反心,哪怕商鞅对秦国有恩,他必须死。

历来变法大臣不论变法成功与否,最终都要以自己的鲜血来献祭。

商鞅的结局可谓是变法大臣中最为完美的一个了,因为他的变法,最为成功。

而其他人,即便献祭了自己的鲜血,也依旧是惨败的结局。

吕不韦的情况与商鞅刚好相反,吕不韦虽然怀有二心,但他执政期间,确实有功于大秦。

况且此人确实十分的有能力,而他那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基本上也没有庸人。

这样一个人,即便真的怀有二心,如果不到万不得已,嬴政也不想由自己下令处死他。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吕不韦可以死在任何人的手上,但不能死在他嬴政的手上。

今时今日的嬴政,早已经不是黄口小儿,以他那坚若磐石的心智,哪怕心中对吕不韦有刻骨的恨意。

也不会被仇恨蒙蔽双眼,做出对大秦最不利的选择。

这便是千古一帝。

PS:对不起各位大爷,这两天在外面没办法更新,我都不敢看评论区,并不是因为怕被骂。

你们因为更新的问题骂是应该的,因为爱之深,才会责之切。

我之所以怕看评论区,是因为我自己都感觉无颜面对你们。

这两天在外面的时候我都感觉很变扭,类似于那种本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而且还有很多人在等着的。

可以说备受折磨。

这两天我努力多更点,对不住个为大爷了。.

第259章 咸阳之乱终(求鲜花 求月票)

吕不韦饮鸩自尽,嫪毐车裂而死,其宗族尽数诛杀,参与者卫尉竭、内史肆、中大夫令齐等二十多位高官都被处死。

赵姬与嫪毐的两个儿子,皆被嬴政亲手所杀,是的,没错,并没有借任何人之手。

大儿子被嬴政一剑刺死,小儿子则被嬴政亲手摔死。

嬴政从小到大,如果说和他最亲的一个人,那无非就是他的奶娘了。

而他的奶娘也因为嬴政入宫之后,和奶娘亲近,与赵姬疏远,遭到赵姬的嫉恨,当着还不到十三岁的嬴政的面处死。

如今又勾结嫪毐,想要杀死自己这个亲生儿子,可想而知,嬴政心中对赵姬的恨意。

赵姬虽然可恨,但也算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生嬴政之时,不过二八年华,正值如花一般的“四二七”年纪。

十六岁的她放在后世的话,自己都是一个孩子,又怎么可能知道该怎么去做一个母亲。

才刚刚生下嬴政,秦异人就将她们母子二人抛弃在了赵国。

长平一战,白起几乎将赵国男丁尽数屠尽,距离长平之战才过去没多少年,可以说长平之战,那数十万人被屠的画面可谓是历历在目。

可想而知,赵人对秦人的恨意是何等的深,她们母子两人在赵国自然是受尽了白眼。

这也可以理解当初秦昭襄王为什么明明知道白起是个忠臣,却为何要杀他。

因为秦昭襄王知道,想要一统天下,必须要有人为长平那数十万赵国亡魂买单。

而白起,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白起必须死,但白起对于大秦来说,又是个功臣,他绝对不能死在秦昭襄王的手上。

因此,十分清楚昭襄王心思的范睢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担起了这个恶名。

白起之死,虽然昭襄王和范睢两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白起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原因吗?

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五万赵军,虽说当时站在秦国的立场之上,那四十五万人必须得死。

如果放他们回去的话,不能让赵国元气大伤的话,统一还不知道推后多少年。

白起和昭襄王两人都清楚这点,但坑杀四十五万赵军之时,白起居然想要昭襄王亲自下诏,不想承担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的恶名。

一个臣子居然估计着自己的名声,不想为自己的君王背负这个恶名,这本身就是一个错。

昭襄王下了一道空白的诏书,硬是逼着他背负恶名,坑杀这四十五万赵军,他居然对昭襄王心中怀有恨意。

一个掌握全国兵马的将军,心中居然会对自己的君王怀有恨意,即便你不反,即便你是个忠臣,你也得死。

昭襄王如果背负了坑杀这四十五万赵军的恶名,赵人将会将所有的恨意都加在昭襄王的身上,加在整个秦国的身上,这样秦国还如何去一统天下。

再加上秦军上下只知白起,不知秦王,在军中威望更是盖过了秦王,如此的功高盖主。

这一条条加起来,如果昭襄王是个昏君的话到也罢了,昭襄王偏偏是个明君,那他白起也只有死路一条。

白起虽然如同岳飞一般,是个宁死也不会反的忠臣,但也同岳飞一般,情商太低。

岳飞当着赵构的面,非要迎回什么北宋皇帝,真要让你迎回来了,那他赵构这个南宋皇帝将置于何地?

是退位让贤,还是要他这个南宋皇帝和北宋皇帝一起来做这个皇帝?又或者封北宋的皇帝一个什么太上皇?

是退位让贤,还是要他这个南宋皇帝和北宋皇帝一起来做这个皇帝?又或者封北宋的皇帝一个什么太上皇?

这样的臣子,即便再怎么忠心,换成谁是皇帝,谁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