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广陵
在其他地方反而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
宁采臣表示赞同。
若是国师的横插一手,他需要先进翰林院观政几年,然后极可能在六部衙门打转个几年。
这一番折腾下来,至少都要十几年才有可能主政一方。
若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升官方式最是清贵稳妥,历代的宰辅阁臣都是这样的升级路子。
但是如今是王朝末期景象,说不定什么时候大宁王朝就要轰然垮塌了。
再留在朝中,只会跟着一起倒霉。
更别说他经历了百世轮回之后,内里早已不是原先的单纯书生了,而是一个包容天下、野心勃勃的枭雄。
所以国师的这一波算是助攻了。
不过宁采臣也没有大意,他凭借直觉,觉得国师并非是真的重视自己,而是对自己有着莫名的敌意。
看来这酒泉太守之位定然不会太平,说不定还会与国师过过招。
这些诸葛卧龙等人也有预料。
不过有着燕赤霞与知秋一叶两位修炼者在侧,只要不是国师亲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随后的日子,宁采臣与傅清风成婚了,夫妻一起赶往酒泉郡上任。
傅天仇叮嘱了宁采臣许多事情,把西陲边地的困难都告诉了他。
他身为兵部尚书多年,门生故吏不少,在酒泉郡就有他的旧部,另外还派了一队百战老兵随行。
一叶知秋整天跟傅月池厮混熟了,二人产生了情愫。
本来宁采臣打算让他留在京中的,不过傅月池知道姐姐与姐夫所要去的酒泉郡的危险,让他跟着宁采臣去了酒泉郡。
众人依依惜别,一路向西而去。
同行的还有几位同科考举的生员。
他们中大多数是这次的落榜者,不过都有一定的才华,人品可以信赖,被招揽作为宁采臣的幕僚。
另外还有三位考取了进士的,因为被宁采臣折服,也情愿跟随他到边地为官。
其中举人王生就是酒泉郡本地人。
边陲之地并不避讳本地之人为官,反而本地出生的士子因为熟悉环境,更容易办好事情。
而且因为西陲不太平,官员常年缺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被贬谪的犯官,都是官场失意之人。
不久后,夏侯剑客所招揽的三山五岳的好汉也纷纷来投。
一路上,诸葛卧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发挥出自己兵祖的本领,短短时间内,将这些绿林豪杰操练成了令行禁止的军队。
一路上颇不太平。
他们一边走一边剿匪。
一路收缴了无数的钱粮,同时剿灭了匪盗中的穷凶极恶之辈,把青壮编入了军中。
就连老弱也一起带走了。
毕竟西陲之地地广人稀,十分荒凉,人口缺额巨大,正需要填充。
就连遇到的几起吃不起饭的灾民也被他们全部给打包带走了。
当地的官员巴不得宁采臣带走越多越好,这样自己的治下就太平了,所以对他的行为一概不管,甚至还积极配合。
这一路拖拖拉拉走了半年,终于到了酒泉郡。
这里除了中心地带,其他地方都是漫天黄沙,郡城是一座矮小的土城,看上去异常的简陋、荒凉。
驻守这里的边军缺额严重,只有一千多人,而且还有一半都是老弱。
边军统领是傅天仇的老部下,在宁采臣拿出傅天仇的信函之后,对于宁采臣格外热情与配合,表示以后唯他马首是瞻。
实际上不配合也不行,宁采臣带来的军队数量比起边军都还要多几倍呢。
更何况他是朝廷名定的边地太守,可以节制边军的。
宁采臣到任之后,开始安顿新来的百姓,同时整饬军队,安插心腹。
在诸葛卧龙的帮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势,把整个酒泉郡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到了手中。
诸葛卧龙提议道:“主公,酒泉郡太过荒僻,想要发展起来,光靠自身是不行的,需要的时间太久了。
我认为可以以战养战,掠夺蛮夷部落的人口牛羊与财富,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而且主公正好以此建功,可以把整个西陲边地都纳入治下。
另外前往西域诸国的商道,原本也是非常繁华的,无数西域小国的财富就是从这条路流往中原地区的。
不过由于本朝武备逐渐荒废,各个蛮夷羌戎部落崛起,这商道也就渐渐地断绝了。
主公想要用武中原,没有钱财养兵是不行的,所以这条商道也必须打通。”
宁采臣采纳了诸葛卧龙的建议。
周边蛮夷部落听说大宁朝廷派了新的太守到来,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准备给他个下马威,好方便以后继续抢劫搜刮他们。
下一篇:火影之超级农场